王永剛 WANG Yong-gang;王燕山 WANG Yan-shan
(①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②國家能源集團青海電力有限公司,西寧 810000)
水電工程具有投資規(guī)模大、施工工期長、各標段交叉作業(yè)面多、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大等特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設備供應、前期標段交面時間晚及各種地質條件、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等因素影響,工程建設過程中工期延誤經常性發(fā)生,部分項目為了確保發(fā)電目標,經常采用各種資源投入增加措施進行工程趕工。
工程發(fā)生趕工必然導致人工、材料、機械等資源投入的增加,由此產生的趕工補償索賠費用中人工補償費用費用的計算方法一直是工程發(fā)承包雙方爭論的焦點,人工補償費用的計算目前國內沒有相對成熟或統(tǒng)一的計算方法,為此工程參建各方分歧較大。目前工程實踐中比較常用的人工補償費用計算方法有“生產效率分析法”、“人工降效補償法”、“實物量法”、“經驗公式法”,以上四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建議工程參建各方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遵照公平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選用計算方法。
如果工程實施過程中受各種因素影響,趕工導致的資源投入超過合同約定的風險范圍,建議發(fā)承包雙方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及各種計算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情況,遵循尊重事實、科學合理的、體現(xiàn)公平等原則正確處理趕工費用索賠,保證參建各方的利益并做好工程投資控制。
工程趕工期間,承包人一般會采取增加人力、材料、機械等一系列趕工措施,將直接導致施工費用的增加。趕工費用的構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工程措施費。指為了達到趕工目的而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所發(fā)生的費用,主要包括人工機械進退場增加費、輔助工作增加費、臨時設施增加費等。
②資源投入增加補償費。指為了達到趕工目的增加人力、材料、機械的資源投入高于合同同等條件下的資源投入而增加的費用,主要包括人工增加費、材料增加費、施工機械增加費等。
其中人工增加費主要指趕工期間人工投入高于合同條件及人員加班等產生的費用;材料增加費主要指因工作面的增加引起的周轉性材料增加費以及采取工程措施而需增加的其他材料費;施工機械增加費主要指趕工期間機械投入增加的費用。
③專項安全措施費及激勵措施費。專項安全措施費主要指按照相關法規(guī)等應提取的建筑安裝工程安全費用;激勵措施費是指為了激發(fā)承包人趕工積極性,讓承包人共享趕工所帶來的收益,考慮一定的激勵措施所產生的費用。
趕工往往伴隨著人力資源增加、作業(yè)時間延長等情況。趕工期的資源投入量、資源配置、生產效率等與正常施工往往有較大區(qū)別,一般需要配備更多的資源才能達到既定的趕工效率。國內有資料顯示,趕工期間人工、施工機械設備的保證余量為10%~50%。
從勞動力資源配置來說,趕工會使勞動力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調配,進而導致勞動生產率降低。從施工機械設備資源來說,趕工與正常施工期相比,施工設備往往超負荷作業(yè),得不到及時保養(yǎng),導致其物質磨損加速,自然壽命和經濟壽命縮短,修理費和折舊費增大。再者,趕工期間施工機械設備往往不能合理配置和調配,導致生產效率降低;同時與施工機械同作業(yè)的人工同樣會降低效率。
從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層面來說,由于承包人自身原因導致的趕工,相應的損失工期和趕工費用理應由承包人承擔;而由于非承包人自身原因導致的趕工,發(fā)包人則應承擔承包人由此產生的額外費用。
因此,趕工人工補償費的合規(guī)性及合理性分析首先應做好工期分析,發(fā)承包雙方將工期的責任劃分清楚,且趕工實施方案應經工程參建相關方認可、批準,工程實施過程中做好相關簽證記錄,最終趕工人工補償費的計算依據實施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機械、勞動力等資源投入情況,發(fā)承包根據合同相關規(guī)定并采用相對合理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①生產效率分析法。趕工期人力資源投入增加較多,導致實際結算人月費用比合同條件下人月費用減少,從而造成人工費結算不足。對于投入到關鍵線路項目的人員,將人月費用補償至合同條件水平。
式中:△P為人工補償費;P為計劃人工費;R為計劃投入人力資源;P為實際結算人工費;R為實際投入人力資源。
②生產效率分析法的優(yōu)缺點分析。
生產效率分析法根據施工現(xiàn)場實際人數(shù)為基礎計算人工補償費,將平均人月費用補償至原合同水平,這種算法遵循合同規(guī)定,不易產生分歧,合同雙方易接受。
該方法計算的人工補償費與現(xiàn)場實際人員數(shù)量密切相關,沒有體現(xiàn)出合理的施工組織所發(fā)揮的效益,掩蓋了施工單位施工組織失誤產生的額外費用;如果施工組織科學合理,減少了人員數(shù)量,得到的人工補償費反而降低,從這點上來講,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且該方法要求趕工期間記錄人員數(shù)量的數(shù)據齊全,真實可靠。該方法是以實際投入的勞動力為計算基礎,因此統(tǒng)計核實趕工期間施工單位投入的人工是關鍵,特別是對于同時施工多個標段和項目的,人數(shù)如何劃分界定更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從而影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而且,此方法將人工費補償至原合同水平的前提,是視為原合同中的總產值和人月數(shù)量在投標時的估算是相對合理的,如果不合理,也將影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①人工降效補償法。人工降效補償法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機械降效系數(shù)進行計算,此方法考慮了趕工期間完成單位產值機械費用的增加導致機械效率的降低,同時導致相應配合人員的效率降低,將人工生產效率補償至正常合理生產效率的。
式中:△P為人工補償費;P為實際結算人工費;M為趕工期間實際發(fā)生的代表性機械費用;M為合同報價中同類代表性的機械費用。
②人工降效補償法的優(yōu)缺點分析。該方法根據機械降效系數(shù)測算人工降效費用,人工降效系數(shù)與機械降效系數(shù)相同,基本可以反映趕工降效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人工降效費用的計算依賴于機械降效系數(shù),不適用于機械降效系數(shù)測算困難的情況,此方法適用于趕工期間完成工程機械費占比較大且有代表性機械的情況。
①實物量法。該方法考慮趕工期人力資源投入增加較多,導致人月結算費用比合同條件下減少,從而造成人工費結算不足。對于投入到關鍵線路項目的人工,將人月費用補償至合同條件水平。
式中:△P為人工補償費;R為實際投入人力資源數(shù)量;C為合同人均產值;C為實際結算人均產值。
②實物量法的優(yōu)缺點分析。利用該方法計算人工補償費只需統(tǒng)計趕工期內現(xiàn)場人員數(shù)量及完成的工作量,計算簡便。
該方法同生產效率分析法一樣,計算的人工補償費與現(xiàn)場實際人員數(shù)量密切相關,沒有體現(xiàn)出合理的施工組織所發(fā)揮的效益;另外,該方法只考慮現(xiàn)場實際人員數(shù)量和實際完成工作量的因素,將人工費補償至原合同人工單價水平,未考慮合同單價中采用的定額人工消耗量與實際合同擬投入人工消耗量不不匹配的因素,計算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發(fā)承包雙方容易產生爭議。
①經驗公式法。該方法是用經驗公式計算趕工費的一種方法,其假定趕工費用的增加額與施工強度的增加存在正相關關系。
式中:△P為人工補償費;P為實際結算人工費;P為計劃人工費;e為常數(shù),值為2.7182818284……;T為趕工時段歷時;T為趕工時段在原合同生產強度下的計劃工期;ΔT為工期壓縮的時間,ΔT=T-T。
②經驗公式法的優(yōu)缺點分析。該方法建立的前提是趕工增加的費用和施工強度的變化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利用該方法計算人工補償費只需考慮工期及產值因素,建立了生產進度和產值之間的數(shù)學模型,將人工補償費進行了定量計算,結果直觀,計算簡便,且可以做到事前預測。
這種計算方法考慮了完成的工作量與工期因素,并且突出強調了工期提前的價值,若事先確定采用該方法計算補償費,有利于鼓勵承包人加快施工進度。
該方法沒有考慮施工難度增加、施工強度不均勻等引起的成本增加因素,從而會導致費用偏低;對于施工過程中存在局部工程工程量優(yōu)化情況,該方法計算的補償費結果偏??;且同一趕工工程中,存在多條關鍵線路時,需分別利用經驗公式計算費用。
某水電工程中某標段合同計劃工期為30個月,計劃投入人力資源為48000人月,計劃人工費為1.18億元,合同中代表性機械費用為1.01億元;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前序標段交面時間晚于計劃時間,導致工期壓縮6個月,為了確保工程如期發(fā)電,經過合理論證,提出了趕工施工方案;實際工期為24個月,實際投入人力資源62000人月,工程實際結算人工費為1.02億元,趕工期內實際結算機械費為1.25億元。
①生產效率分析法計算。
根據公式(1),計劃人工費P=1.18億元,計劃投入人力資源R=48000;實際結算人工費P=1.02億元,實際投入人力資源R=62000;經計算人工補償費△P如下:
△P=1.02×(1.18÷48000-1.02÷62000)/(1.02÷62000)=0.50億元。
②人工降效補償法計算。
根據公式(2),實際結算人工費P=1.02億元,趕工期間實際發(fā)生代表性機械的費用M=1.25億元,合同報價中同類代表性機械的費用M=1.01億元;經計算人工補償費△P如下:
③實物量法計算。
根據公式(3),實際投入人力資源R=62000,合同人均產值C=1.18÷48000=0.25萬元/人月,實際結算人均產值C=1.02÷62000=0.16萬元/人月;經計算人工補償費△P如下:
④經驗公式法計算。
根據公式(4),結算人工費P=1.02億元,計劃人工費P=1.18億元,趕工時段歷時T=24,趕工時段在原合同生產強度下的計劃工期T=30,工期壓縮的時間ΔT=6;經計算人工補償費△P如下:
四種計算方法的測算成果對比分析情況見表1。
表1 四種計算方法的測算成果對比
①四種計算方法人工補償費測算成果區(qū)別較大,標準偏差差距也較大,因此,人工補償費計算方法的不同對結果影響較大。
②此外,通過大量工程實例的對比分析,四種人工補償費測算方法根據工程情況的不同、工期壓縮情況的不同、投標人力資源配備的合理性及實際人力資源投入的合理性等因素,測算成果都有所偏差,在工程的人工補償費測算時,應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人力資源投入情況、工期壓縮情況等多種因素選用計算方法,盡可能體現(xiàn)公平合理的原則。
③四種人工補償費計算方法測算成果雖有所偏差,但在不同工程中使用時應結合四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性確定適合工程本身的計算方法。
水電工程由于實施過程中受影響因素較多,工期延誤時有發(fā)生,為了確保發(fā)電目標,承包人必須采取各種趕工措施;趕工費用的索賠,特別是其中人工補償費的計算由于沒有相對成熟或統(tǒng)一的計算方法,一直是工程發(fā)承包雙方爭論的焦點,發(fā)承包雙方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人工補償費計算方法將有利于解決工程趕工索賠費用的爭議。
本文介紹的四種計算方法在工程實踐中雖均有使用,但各有優(yōu)缺點且適用條件不同,結合以上分析對四種方法的適用性提出以下建議:
①對于原合同擬投入人員數(shù)量相對合理,且趕工期間施工組織科學合理,實際投入人員情況及數(shù)量記錄清晰準確,趕工期間產值結算易于劃分時,可優(yōu)先采用生產效率分析法;建議發(fā)承包雙方做好趕工期間的施工組織,做好產值結算整理記錄工作及現(xiàn)場人員種類和數(shù)量統(tǒng)計工作,方便后期人工補償費計算。
②對于人工投入受工作面限制且受機械投入影響較大的工程,由于趕工導致施工機械不能達到正常合理配置,機械使用效率降低等情況,可優(yōu)先采用人工降效補償法;機械費用占比不大或工程受機械施工影響較小的工程不建議采用此種計算方法,否則容易導致人工補償費計算結果的失真。
③對于原合同報價中采用的人工消耗量與擬投入人員匹配度高,合同人工單價水平相對合理,發(fā)承包雙方易于接受,可采用實物量法;建議發(fā)承包雙方采用此種方法時除做好趕工期間的產值結算、投入人員記錄等工作,且必須對合同的人工報價水平達成一致。
④對于施工簡單、影響因素少,且趕工期間施工難度增加較小或不變,施工強度較均勻,工程量優(yōu)化少,工程關鍵線路少的工程項目,可采用經驗公式法;建議發(fā)承包雙方在項目的施工條件復雜、施工強度不均勻且難度增加,影響因素多的趕工情況下,慎重使用該方法;否則,將導致計算結果的較大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