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裴智信,吳慧敏,楊陽,宋慶林(焦作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急性白血病中最常見的類型,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及DNA二代測序技術的臨床應用,AML細胞存在的基因突變類型在其預后中的價值日益受到重視。TP53基因作為人體內(nèi)的抗癌基因,其在AML細胞發(fā)生突變后,賦予了這些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臨床研究表明,攜帶TP53基因突變的AML(TP53+AML)患者經(jīng)誘導治療后緩解率低,復發(fā)率高,生存期短[1]。目前對TP53+AML患者尚缺乏有效治愈方法。因此探索對TP53+AML患者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作者觀察了11例TP53+AML患者應用西達本胺+地西他濱+HAG方案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TP53+AML患者。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檢測骨髓形態(tài)學、細胞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據(jù)MICM診斷后開始治療[1]。復發(fā)性AML診斷標準:完全緩解(CR)后外周血再次出現(xiàn)白血病細胞或骨髓中原始細胞>0.050(除外鞏固化療后骨髓再生等其他原因)或髓外出現(xiàn)白血病細胞浸潤。難治性AML診斷標準:經(jīng)過標準方案治療2個療程無效的初治病例;CR后經(jīng)過鞏固強化治療,12個月內(nèi)復發(fā)者;12個月后復發(fā)但經(jīng)過常規(guī)化療無效者;2次或多次復發(fā)者;髓外白血病持續(xù)存在者[2]。本組11例TP53+AML患者,除2例復雜核型高危初治AML外,均為復發(fā)難治的高危AML患者(難治4例,復發(fā)5例)見附表。
附表 患者基本臨床特征
1.2 方法 所有明確診斷患者在治療前取得書面知情同意書?;煼桨笧槲鬟_本胺、地西他濱、HAG(CDHAG方案),具體為:西達本胺片(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129)口服,30 mg/次,每周2次,d1~11;地西他濱針(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4130)靜脈滴注,25 mg/次,1次/d,d1~5;阿糖胞苷針(Actavis Italy S.P.A.,國藥準字H20100595),15 mg/m2,每12 h一次皮下注射,d3~9;高三尖杉酯堿針(杭州民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007)靜脈滴注,2 mg/次,1次/d,d3~9;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針300 μg,1次/d,皮下注射,d0~9。在化療第10天復查骨髓,如果骨髓形態(tài)提示原始細胞比例≥20%或者下降比例<50%,則適量延長阿糖胞苷針、高三尖杉酯堿針、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針至第14天。
1.3 療效判定標準[1]化療第28天查血常規(guī)及骨髓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總有效率(ORR)、未緩解(NR)。完全緩解(CompleteResponse,CR):符合以下條件者:(1)無白血病浸潤所致的癥狀和體征;(2)外周血無原始細胞,無髓外白血病;(3)骨髓三系造血恢復,原始細胞<5%;(4)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109/L;(5)血小板計數(shù)≥100×109/L。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骨髓中原始細胞>5%而<25%,較基線下降幅度超過50%;或臨床癥狀、血象兩項中有一項未達完全緩解者。未緩解(Nonresponse,NR):骨髓象、血象及臨床癥狀3項均未達到上述標準者??傆行剩∣verall Response Rate,ORR):CR+PR。
1.4 安全性評價 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藥物不良反應分級的評估標準。根據(jù)WHO急性及亞急性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分級標準判定化療不良反應。
2.1 治療反應分析 復發(fā)的5例患者中3例為第一次復發(fā),2例為第二次復發(fā)?;煹?8天評估療效,11例患者中6例達CR,2例達PR,3例NR。例1為難治性AML,既往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5q-,予4周期的來那度胺聯(lián)合地西他濱治療,10個月后轉(zhuǎn)化為AML,出現(xiàn)TP53基因突變,伴NPM1、KMT2D和CREBBP,復雜核型,給予CDHAG方案一個療程達形態(tài)學CR,TP53陰性,正常核型,但NPM1、KMT2D和CREBBP仍為陽性。此后予CDHAG方案鞏固治療5個周期,12個月后免疫學復發(fā),14個月后血液學復發(fā),18個
月后疾病未控制,死亡。例2、例3均為難治AML患者,CDHAG一個療程后未緩解,因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感染死亡。例4為復發(fā)AML,該患者第2次復發(fā)出現(xiàn)TP53基因突變,伴CEBPA基因單突變,正常核型,給予CDHAG方案一個療程達CR,TP53轉(zhuǎn)陰,繼續(xù)應用CDHAG方案鞏固治療3個周期,干擾素、白介素-2、沙利度胺(干白沙方案)維持治療,目前處于持續(xù)CR狀態(tài)(26個月)。例5為復發(fā)AML患者,給予CDHAG方案一個療程誘導治療后形態(tài)CR,免疫殘留陽性,TP53仍陽性,再次給予CDHAG方案誘導治療一療程后二次復發(fā),經(jīng)阿扎胞苷聯(lián)合維奈托克治療一療程,因疾病進展死亡,CR2后OS為5個月。例6為復發(fā)AML患者,給予CDHAG方案誘導治療一個療程后達PR,繼兩療程后仍為PR,后予干白沙方案維持3個月,隨后失訪。例7為初治高危AML患者,該患者存在TP53基因突變、伴ABCB1,復雜核型,為高危TP53+AML患者,充分溝通后給予CDHAG方案誘導治療,一療程后達CR,檢測TP53仍陽性復雜核型,后予DA、CDHAG、CDHAG方案鞏固治療,目前繼續(xù)治療中,擬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例8為初治高危AML患者,該患者為TP53基因突變,伴KMT2A、NRAS、U2AF1,復雜核型,充分溝通后予以CDHAG方案誘導治療,一療程后達CR,檢測TP53陽性、正常核型,后予IA、IA、HD-Ara-c、HD-Ara-c方案鞏固治療,目前為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4月。例9為復發(fā)AML患者,初診時伴KRAS、U2AF1,首次復發(fā)后演變?yōu)門P53基因突變,伴ASXL1、U2AF1、PTPN1、MPL、ETV6,予以維奈克拉聯(lián)合阿扎胞苷聯(lián)合CAG方案后達CR2,拒絕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鞏固治療后序貫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持續(xù)CR,但TP53陽性,8個月后再次復發(fā),予以CDHAG方案再誘導治療一療程,達PR,目前應用干白沙方案維持。例10為難治性AML患者,誘導2療程后未緩解,初診時TP53基因突變,伴ASXL1、BCOR、IDH2、SRSF2、TET2,予以CDHAG方案治療后未緩解,因疾病進展死亡。例11為復發(fā)AML患者,初診時TP53基因突變,伴IDH1、NPM1、EVI1,首次復發(fā)后仍有TP53、IDH1,同時NPM1、EVI1轉(zhuǎn)陰,予以CDHAG方案治療一療程后達CR,擬接受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
2.2 不良反應分析11例患者血液學毒性均為III~IV級,給予支持治療后可恢復。非血液學毒性反應主要為感染,肺部感染最常見,其次為血流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口腔感染、肝臟感染,積極抗感染治療后可痊愈或好轉(zhuǎn)。其他主要非血液學毒性為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傷,經(jīng)積極對癥治療后可治愈。3例患者合并I~II級腎功能損傷。
TP53基因突變是AML的獨立預后因素,攜帶TP53突變的患者誘導緩解率低而復發(fā)率高,生存期短。有效治療TP53+AML,拯救患者生命成為臨床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嘗試應用西達本胺、地西他濱聯(lián)合高三尖杉酯堿和阿糖胞苷(CDHAG)方案治療復發(fā)難治TP53+AML,取得了理想療效,對于初診TP53+AML,療效也令人滿意;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主要為3~4級血液學毒性,非血液學毒性可耐受。
學者們發(fā)現(xiàn)TP53+髓系腫瘤對地西他濱具有高度敏感性[3],能克服TP53突變的不良預后[4-5]。故我們將其用于治療TP53+AML,以期能夠克服TP53基因突變在AML的不良預后效應。西達本胺是一種組蛋白去乙?;种苿?,可通過上調(diào)SOCS3、下調(diào)JAK2/STAT3從而抑制AML、MDS細胞的惡性增殖[6]。西達本胺聯(lián)合方案2例AML,1例CR,1例PR[7]。劉靜觀察了39例地西他濱、西達本胺聯(lián)合CAG方案治療難治/復發(fā)AML患者,CR達41%,ORR接近60%[8]。研究者將樣本量擴大,將該方案用于難治/復發(fā)AML患者,入組93例,總ORR46.2%,其中TP53+AML應答率37.5%[9]。提示西達苯胺聯(lián)合方案用于治療難治/復發(fā)AML,包括TP53+AML,具有一定的療效。我們在誘導治療方案中加入西達苯胺,以期取得更高的CR率。高三尖杉酯堿、阿糖胞苷、G-CSF組合的HAG常用于老年或復發(fā)AML[10],目前地西他濱聯(lián)合CAG/HAG方案治療復發(fā)/難治性AML已經(jīng)廣泛應用[11-13]。國內(nèi)學者將西達本胺、地西他濱聯(lián)合CHAG方案用于1例混合表型白血病的治療,達CR,安全性良好[14]?;谏鲜鼋Y(jié)果,作者將CDHAG方案用于治療復發(fā)/難治TP53+AML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本組患者均為回顧性分析,且樣本量小,需要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研究以期提高TP53+AML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