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賀學軍(湖南省人民醫(yī)院骨五科,湖南 長沙 410000)
骨質(zhì)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OVCF)是骨科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主要表現(xiàn)包括傷椎與腰背痛疼痛、脊柱后凸畸形以及翻身困難等,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極大。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術式,經(jīng)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KP)是在局麻條件下施行,操作較為簡單,可快速減輕患者局部疼痛感,緩解脊柱后凸畸形癥狀,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1]。目前,PKP已逐漸成為臨床治療OVCF的首選術式,甚至還常被應用于爆裂性骨折的治療中,療效均較滿意[2]。PKP入路方式主要包括經(jīng)單側(cè)椎弓根、經(jīng)雙側(cè)椎弓根及經(jīng)單側(cè)椎體側(cè)方3種,而在經(jīng)單側(cè)、雙側(cè)椎弓根入路方式的選擇上,至今臨床還無統(tǒng)一意見[3]。一些學者指出,對OVCF患者經(jīng)單側(cè)或雙側(cè)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療均可獲得顯著療效,且差異不明顯,但在手術操作時間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方面,單側(cè)入路的效果更好[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120例行PKP治療的OVCF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進一步了解單側(cè)PKP對OVCF患者預后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診治的120例OVCF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57~84(70.14±10.55)歲;椎體類型:胸椎20例、腰椎40例。椎體壓縮嚴重程度:輕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12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56~82(70.22±9.73)歲;椎體類型:胸椎18例、腰椎42例。椎體壓縮嚴重程度:輕度16例、中度31例、重度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椎體類型及椎體壓縮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骨科學》[5]中關于OVCF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MRI檢查后確診,患者主訴腰背痛疼痛,在咳嗽或是翻身時癥狀加??;(2)單節(jié)段骨折;(3)具有PKP手術指征;(4)知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骨質(zhì)疏松癥者;(2)有其他部位骨折者;(3)既往接受過胸腰椎手術者;(4)有感染性疾病者;(5)因惡性腫瘤引發(fā)的病理性椎體骨折者。
1.3 方法 首先協(xié)助患者保持俯臥位,并在其胸前下方和骨盆部位鋪設一張軟墊。采用C臂X線機對傷椎部位進行定位,在皮膚表面做好標記。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并鋪巾,使用1%濃度利多卡因給予浸潤麻醉處理,接著在傷椎椎弓根皮膚表層上方進行切口(控制切口長度為5 mm),在C臂X線機定位輔助下,將穿刺針一次性球囊擴張系統(tǒng)通過椎弓根送至椎體后方1/3部位。將針芯取出并創(chuàng)建工作通道,然后用手動鉆對此通道進行擴張?zhí)幚?,并用推頂器對其進行推實處理。觀察組由一側(cè)將球囊送入其中,對照組由雙側(cè)將球囊送入其中,并使用高壓注射器向其中注入一定量造影劑來促使球囊擴張,盡可能讓壓縮椎體完全復位,接著將造影劑、球囊相繼抽出。將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調(diào)制完成并待其可拉絲后,借助C臂機X線輔助下,把骨水泥注入單側(cè)組患者椎體內(nèi),直至骨水泥快溢出椎體或是剛出現(xiàn)滲漏時為止。對于雙側(cè)組患者,需向椎體雙側(cè)同時注入骨水泥,此時可見骨水泥彌散較為均勻,繼續(xù)注入直至其快溢出椎體或是剛出現(xiàn)滲漏時為止。從C臂X線機正側(cè)位進行透視,如果發(fā)現(xiàn)骨水泥未向后方椎管滲漏,并對患者持續(xù)監(jiān)測15 min左右發(fā)現(xiàn)其生命體征較為穩(wěn)定,未出現(xiàn)明顯不適感,此時可將套管和推桿均完全拔除,并閉合手術切口。手術完成后,指導患者連續(xù)保持4 h左右的平臥位,休息24 h后可在腰圍固定條件下進行下床活動。同時,可參考《骨質(zhì)疏松診治指南》對患者展開抗骨質(zhì)疏松相關性治療,在術后3 d時通過X線攝片對患者手術部位進行復查。
1.4 臨床觀察指標 (1)手術情況:記錄兩組手術時間、骨水泥用量。(2)腰椎功能:術前及術后即刻記錄兩組傷椎Cobb角及傷椎前緣高度壓縮比。(3)疼痛程度:術前、術后2周及2個月時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展開評估,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覺機體疼痛程度在0~10中選擇數(shù)字,數(shù)字越大代表疼痛越嚴重。(4)炎癥反應: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檢測兩組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5)應激反應: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檢測兩組P物質(zhì)(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骨水泥用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
2.2 兩組術前、術后即刻腰椎功能比較 術前,兩組傷椎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壓縮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即刻,兩組傷椎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壓縮比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即刻腰椎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術前、術后即刻腰椎功能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
?
2.3 兩組術前、術后各時間點疼痛程度比較 術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周及2個月時,兩組VAS評分比術前更低,且術后2周時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術后2周及2個月時VA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術前、術后2周及2個月時VAS評分比較(±s,分)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術后2周時比較,#P<0.05。
?
2.4 兩組術前、術后各時間點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IL-1β、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 d時,兩組IL-1β、TNF-α水平高于術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時,兩組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術后2 d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IL-1β、TNF-α水平比較(±s,ng/L)
表4 兩組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IL-1β、TNF-α水平比較(±s,ng/L)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術后2 d時比較,#P<0.05。
?
2.5 兩組術前、術后各時間點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SP、PG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 d時,兩組SP、PGE2水平均高于術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時,兩組SP、PGE2水平均低于術后2 d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SP、PGE2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術前、術后2 d及1周時SP、PGE2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術后2 d時比較,#P<0.05。
?
OVCF屬于老年群體多發(fā)的一種骨折損傷類型,當患者椎體發(fā)生骨折后,其負重中心將會前移,致使脊柱活動受限,影響機體平衡性與姿勢協(xié)調(diào)性,進而顯著增加患者的摔倒風險。目前,臨床治療OVCF的非手術方法有臥床制動、服用相關藥物等,但療效通常不盡人意[6-7]。采用手術治療OVCF可快速提高受損椎體的穩(wěn)定性,特別是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OVCF臨床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8]。PKP是近年來臨床治療OVCF的常用術式,其主要是借助C臂X線機透視,使用穿刺針向患椎內(nèi)注入一定量骨水泥,從而有效提升椎體強度與剛度,具有創(chuàng)傷小、臨床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并得到了一致好評,但在選擇單側(cè)還是雙側(cè)PKP治療方面,臨床至今還存在一定爭議[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骨水泥用量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即刻傷椎Cobb角、傷椎前緣高度壓縮比比術前低(P<0.05);術后2周及2個月時,兩組VAS評分比術前更低,且術后2周時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OVCF患者無論采用單側(cè)還是雙側(cè)PKP治療均可有效改善其腰椎功能,但單側(cè)PKP更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骨水泥用量及減輕機體疼痛程度。分析原因:PKP術中通過穿刺針向患椎注入一定量骨水泥,待其凝固后可對椎體實施強化固定,不僅可提高椎體的強度與剛度,避免骨折部位微動,進而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還可減輕對椎體神經(jīng)造成的刺激,有助于減輕機體疼痛感[11]。同時,骨水泥還可有效發(fā)揮聚合熱與細胞毒效應,會對椎體感覺神經(jīng)末梢造成損傷,導致其對疼痛的敏感度下降。術后2周時,單側(cè)PKP患者疼痛較輕可能與穿刺點較少,對機體神經(jīng)、椎體以及肌肉組織損傷相對較輕有一定關系[12]。
既往研究多針對PKP對OVCF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疼痛程度緩解等方面進行探討,鮮有對其生理指標方面的相關分析。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局部應激反應與炎癥反應被外界因素過度激活會產(chǎn)生致痛活性,同時手術操作也會促進疼痛介質(zhì)分泌,加劇患者機體疼痛感[13]。PGE2會加劇炎癥細胞局部浸潤,SP會通過谷氨酸等物質(zhì)的分泌與釋放來參與機體痛覺傳遞,兩者水平上升均代表機體應激反應增強[14]。本研究中,術后2 d時,兩組IL-1β、TNF-α、SP及PGE2水平比術前高,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1周時,兩組IL-1β、TNF-α、SP及PGE2水平比術后2 d時低(P<0.05),提示與雙側(cè)PKP相比,對OVCF患者采用單側(cè)PKP治療在減輕其機體炎癥反應及應激反應方面的效果更好,這可能也是其更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的作用機制。
綜上所述,單側(cè)PKP治療OVCF可在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基礎上,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骨水泥用量,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機體炎癥反應及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