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全國法院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會議,提出要完善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性侵兒童案件特殊證據(jù)標準,引發(fā)輿論關注。
這并非“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公開資料顯示,浙江慈溪、江蘇淮陰等多地,都曾進行了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的地方性自主試點;而此次最高法提出“完善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或傳遞出將推動全國通行機制的落地信號。
長期關注婦女兒童權(quán)益保護的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執(zhí)行主任呂孝權(quán)表示,對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能對潛在的性侵害兒童犯罪起到警示作用,有效預防性侵害兒童犯罪,是兒童防性侵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制度是否侵犯犯罪人員隱私權(quán),會否影響犯罪人員回歸社會,亦進入輿論探討。對此,多名兒童權(quán)益保護領域的長期觀察者、研究者對記者表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保護未成年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當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人員法益相沖突時,應優(yōu)先考慮未成年人保護。
相關專家同時指出,公開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目前尚未在法律層面予以明確?!靶枰诹⒎ㄉ线M行明確,讓職能部門開展工作時有法律層面的保障。”近年來,國內(nèi)多地進行了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的探索。最早的相關探索,是浙江省慈溪市多部門出臺《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
上述文件規(guī)定,對符合條件的實施嚴重性侵害未成年人行為的犯罪人員,在其刑滿釋放后或者假釋、緩刑期間,通過發(fā)文各單位的門戶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對其個人信息進行公開;公開的信息包括照片、身高、罪名、判處刑期、現(xiàn)住地址、工作單位、信息公開期限等。
2017年7月,慈溪市再次下發(fā)修改細化后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試行)》并規(guī)定,對于該辦法規(guī)定的信息公開情形行為的犯罪人員,不得從事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的教育、培訓、物業(yè)、醫(yī)護等相關行業(yè)。
在慈溪首度探索后,2017年12月,江蘇淮安市淮陰區(qū)法院對4起涉嫌強奸、猥褻未成年人案件進行集中宣判,同時公開了涉案犯罪人員的個人信息。
根據(jù)淮陰多部門發(fā)布的相關文件,符合條件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的嚴重刑事犯罪人員,自刑事判決生效一個月內(nèi),都將被公開姓名、身份證號、照片、年齡、性別和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