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采詩”是早期詩歌傳播和流傳的重要途徑。據(jù)傳,李白的詩曾差點兒失傳。直到明朝,胡震亨辭官回鄉(xiāng)全力搜集,用7 年時間編纂了《李詩通》,比較完整地收錄了李白在當時留存的作品,才使得李白的作品得以流傳后世。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鼻宕娜粟w翼在《論詩》中發(fā)的這句“牢騷”,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在歷史上人氣有多旺。那么,古時候沒有媒體和網(wǎng)絡,有時候傳遞一封家書都困難,這些詩作到底是怎樣傳播開來,并且流傳后世的呢?
在唐代,“題壁詩”是文人青睞的詩歌傳播方式。題壁,即文人興致來了,只要遇到各類建筑、山石、橋欄、樹干等可以寫字的地方便可作詩。據(jù)統(tǒng)計,僅唐代題壁詩的作者就有300余名,留下的作品更有近千首。
唐代詩人寒山便是題壁詩的頭號擁躉。據(jù)考證,出身官宦的寒山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或許正因如此,他在林野中寫了許多題壁詩。寒山寫了多少題壁詩呢?按照《太平廣記》(本刊有售,精裝全4 冊,特惠價280 元)的說法:“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余首……或譏諷時態(tài),能警勵流俗。”估計寒山自己也沒想到,這些留于石壁上的詩句,抵擋了歲月侵蝕,更在流傳中激起了無數(shù)思想的共鳴。
除了能收獲粉絲外,題壁詩還能傳情。據(jù)傳,唐代詩人崔護落榜后去散心,在都城之南偶遇佳人。之后,他故地重游,情愫萌動,便在門扉題詩,才有了千古名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p>
唐代文人薛用弱所著的《集異記》記載了一個故事。唐玄宗年間,詩人王之渙、王昌齡、高適同在洛陽游學,三人關系不錯,詩歌也各有千秋、難分高下。一天,三人到酒樓小飲,見幾名梨園女子登樓而來,又聞絲竹之聲響起,于是決定來一場特殊的比賽——看誰的詩歌被編入歌詞最多。不一會兒,婉轉(zhuǎn)的歌聲傳來,正是王昌齡的詩作。一曲又一曲,始終不見王之渙的詩歌。王之渙有些急了,他指著最貌美出色的歌女和好友打賭,若是她還不唱自己的詩,自己便認輸棄權。好在不久后,這名姑娘開口唱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甭牭阶约旱脑娮鳎踔疁o喜出望外。三人的說笑聲驚動了樂師和歌姬,大家才知道原來“詞作者”就在現(xiàn)場。這便是成語“旗亭畫壁”的來歷。
故事聽著頗為傳奇,但卻并非虛構(gòu)。宋代文學家王灼曾言:“李唐伶伎取當時名士詩句入歌曲,蓋常俗也。”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音樂一直助詩歌走出高閣,流于街巷,傳于眾口。比如三國時期,“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宋朝時,傳唱甚至成了一眾詩粉為喜愛的作品“打榜”的方式。
“采詩”也是古代詩歌流傳的一種方法。早在漢代,便由朝廷出面設立了專門掌管音樂的官署“樂府”,其職能中有一項是派人到各地巡覽,“采詩制禮作樂”。
許多文獻和研究認為,這種原始的詩作采集和整理行為正是早期詩歌傳播和流傳的重要途徑?!对娊?jīng)》(本刊有售,全3冊,特惠價158 元。另有《詩經(jīng):古義復原版》,全2 冊,特惠價198元)很可能便得益于此,其中的“國風”和“小雅”便極有可能是周朝通過諸侯各國協(xié)助“采詩”的結(jié)晶。
據(jù)悉,《詩經(jīng)》收集詩作300余篇,故俗稱“詩三百”。數(shù)千年后,乾隆年間的官員孫洙和夫人徐蘭英效法先人,從唐詩中選編300 首佳作,編纂出一本《唐詩三百首》。自此,孩童學詩有了真正的“課本”,唐詩跨越千年時光獲得了新的生命活力。
說到唐詩,就不得不提明代文學家胡震亨編撰《唐音統(tǒng)簽》的故事。
據(jù)傳,李白生前曾將自己畢生的文稿交予族叔李陽冰,叮囑其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傳后世。李陽冰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一共10 卷??上У氖牵恫萏眉分笫髁?。明朝時,胡震亨辭官回鄉(xiāng),全力搜集唐詩。他用了整整10 年時間編撰成共計1033 卷的《唐音統(tǒng)簽》,這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私人編書,也是日后清代纂修《全唐詩》的藍本。此后,胡震亨又用了7 年時間編纂《李詩通》,比較完整地收錄了李白在當時留存的作品,才使得李白的作品得以流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