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欣,黃思源,張明鳳,2,石鎂虹,3*
1.西南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四川 646000;2.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中醫(yī)醫(yī)院;3.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
我國老年人口增長迅速,高齡化、病殘化、空巢化現(xiàn)狀日益嚴峻。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20 年底,國內老年人數(shù)已超過2.6 億人,占總人口的18.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總量達到4 375 萬人[1],預計到2050 年該人群將超過1 億人,養(yǎng)老照護服務面臨巨大考驗[2]。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是指較長時期內,為虛弱、慢性病或處于傷殘狀態(tài)下的老年人提供持續(xù)的照顧服務、精神慰藉、社會交往和臨終關懷的專業(yè)、綜合性服務機構[3]。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5G 信息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智能照護體系逐漸與長期照護機構融合,對養(yǎng)老護理模式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產(chǎn)生積極影響。我國民政部提出的《養(yǎng)老服務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強調,大力開展養(yǎng)老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和信息技術研討工作,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養(yǎng)老服務模式是未來老齡化服務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4]?,F(xiàn)有研究指出,高質量的智能照護服務可以提高臨床護理效率,增加老年人生命的長度和質量[5]。但我國智能養(yǎng)老服務仍處于發(fā)展上升階段,智能照護專業(yè)度低、安全照護意識匱乏,致使長期照護機構中智能化照護服務安全質量不高[6],且由于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資源統(tǒng)籌困難,導致長期照護服務質量評估工具和照護人員培訓機制缺乏[7]。因此,本研究基于結構-過程-結果(SPO)理論,結合半結構化訪談結果,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構建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智能照護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為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智能照護安全管理和照護服務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成立課題小組 課題小組成員共9 名,包括老年護理領域博士研究生1 名、碩士研究生5 名、養(yǎng)老機構管理者3 名,課題小組主要負責構建循證整理分析、初步構建指標、指標形成討論、德爾菲專家篩選、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等。
1.2 文獻研究 檢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和中國知網(wǎng)、萬方、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英文檢索詞:elderly、elder、old people、long-term care、LTC、nursing home、assisted home、intelligence、smart、safety quality、index evaluation、evaluation;中文檢索詞:長期照護機構、養(yǎng)老機構、老年、智能照護、智能養(yǎng)老、智慧養(yǎng)老、安全質量、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指標體系。文獻檢索時限為2001年1月—2021 年5 月。通過文獻檢索共得到3 789 篇文獻,最終納入30 篇文獻。對文獻中的病人安全文化、病人安全目標手冊等進行學習、分析。在中國民政部、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等官方網(wǎng)絡使用中文關鍵詞進行檢索,經(jīng)過閱讀、篩選最終納入8 篇政策文獻。
1.3 訪談研究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以信息飽和為止的原則[8],對14 名機構管理者進行半結構化訪談,管理者納入標準:①??萍耙陨蠈W歷;②在本機構工作年限≥1 年;③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者;②不了解機構智能照護模式者。訪談提綱包括:您如何看待智能照護設備和系統(tǒng)?您覺得長期照護中安全質量管理應當包括哪些方面?您覺得接入智能照護設備和系統(tǒng)時的安全質量管理應當包括哪些方面?您對長期照護中心智能安全管理有哪些感受和意見?訪談之前征得受訪者同意,使用錄音筆對訪談過程中對話進行錄音,在24 h 內將錄音轉化為文字,再導入Nvivo 11.0 軟件中,運用Colaizzi 七步分析法由2 名研究人員分別對訪談資料進行主題詞提取,再通過課題組討論后形成最終主題。
1.4 德爾菲專家函詢法 在文獻研究和訪談的基礎上,結合SPO 理論模型[9],初步擬定評價指標項目池,通過小組討論形成第1 輪專家函詢問卷,包括導語、填表說明、指標函詢表、專家一般情況調查表。在導語中簡單介紹本研究大致內容和意義,并說明填寫的方法。指標函詢表包括了一級、二級指標具體內容,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對重要性進行評分,回收問卷,以重要性均數(shù)>3.50 分、變異系數(shù)<0.25 為標準進行指標篩選和修改。專家一般情況表包括年齡、工作年限、職稱等項目。為了保證擬定條目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采用小組討論和預函詢的方式進行了格式和內容的調整,最終形成函詢問卷。共進行了2 輪專家函詢,專家函詢表采用電子郵件進行發(fā)放和回收,通過第1 輪專家函詢結果分析,對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整合、修訂后形成第2 輪專家函詢表,2 輪函詢時間間隔大于2 周。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19、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整理。專家積極系數(shù)采用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系數(shù)(Cr)=[專家熟悉程度(Cs)+判斷系數(shù)(Ca)]/2,Cr>0.7 表明專家權威系數(shù)高,結果較為可信。專家意見的協(xié)調程度采用變異系數(shù)和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W)表示,其中變異系數(shù)說明各專家對指標重要性評分的波動情況,變異系數(shù)<0.25 表示專家評分波動較小。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指標重要性評分的算術均數(shù)、滿分比表示。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層次結構,構建兩兩判斷矩陣確定各指標權重值。
2.1 質性訪談結果 訪談的14 名養(yǎng)老機構管理者中女9 人,男5 人;年齡(39.86±6.20)歲;文化程度以專科為主,占35.71%;工作年限3~15(7.71±3.31)年;養(yǎng)老機構規(guī)模以中型為主。每名研究對象訪談時間為35~60(46.79±7.50)min。14 名管理者得到的錄音時長共655 min,共轉錄103 260 字。最終通過小組討論產(chǎn)生智能設備配置問題、智能設備學習困難、智能設備增加照護工作量、護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面臨困境等32 個條目。
2.2 專家基本情況 納入北京、廣州、成都、重慶等9個地區(qū)的22 名專家完成2 輪專家函詢,年齡(43.41±8.26)歲;工作年限(20.73±10.55)年;工作領域主要集中在老年護理。其他情況詳見表1。
表1 函詢專家的基本情況(n=22)
2.3 專家積極系數(shù)和權威系數(shù) 2 輪專家函詢的問卷回收率分別是88%、100%,第1 輪函詢有11 名專家提出意見,第2 輪函詢有5 名專家提出意見。兩輪專家積極系數(shù)均>80%,可以看出專家對此次調查有較高的積極性。專家權威系數(shù)均為0.90,均>0.7 表明專家權威系數(shù)高,結果較為可信。
2.4 專家意見的協(xié)調程度 第2 輪專家函詢變異系數(shù)均<0.25。兩輪專家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分別是0.248,0.302(P<0.001),說明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較好。
2.5 專家意見集中程度 第1 輪專家函詢結果中有1項指標重要性評分均數(shù)<3.5 分,第2 輪專家函詢指標重要性均數(shù)均>3.5 分;2 輪專家函詢得分的平均滿分比分別為85.3%和91.7%,說明專家對評價指標意見較集中。
2.6 指標修改及主觀權重確定 第1 輪專家函詢共修改17 個指標,專家建議增加一級指標“照護服務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安全管理”作為過程理論模型,增加“工作制度安全管理”條目;將配置使用“配置無障礙電梯”修改為“無障礙設施配置”,因為現(xiàn)有無障礙設施不僅僅只包括電梯;增設項目“配置急救設備”,照護中心按老年人活動的范圍大小和人員多少比例配置急救設備或藥品等;增加老年人“助浴設備”,刪除“老年人娛樂設備使用”,其認為與A6 的智能音像設備重復。第2 輪專家函詢共修改5 個指標。專家建議將“工作制度安全管理”修改為“專業(yè)護理照護”和“生活照護服務”,因為其認為長期照護機構中照護分為生活和專業(yè)護理兩方面。民政部頒布的《全國養(yǎng)老護理職業(yè)技能大賽》中指出,職業(yè)技能大賽中70%為生活照護等的基礎技能,30%為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因此,通過小組討論接受修改。最終綜合第2 輪專家意見得到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中的環(huán)境設施管理和照護設備管理為結構質量,專業(yè)護理照護和生活照護服務為過程質量,信息結果監(jiān)測為結果質量,通過分層分析法確定權重值,見表2。
表2 長期照護機構智能照護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專家咨詢結果
(續(xù)表)
3.1 評價指標體系的可靠性 本研究通過文獻、政策學習,結合質性訪談深入地了解長期照護機構智能照護及安全質量管理現(xiàn)狀及需求,使指標更為客觀和全面。德爾菲專家函詢法要求納入人數(shù)為15~50 人[10],本研究納入22 名專家,2 輪專家函詢問卷回收率分別為88% 和100%,專家提意見率分別為50.0% 和22.7%,說明專家積極性較高。養(yǎng)老護理機構呈現(xiàn)供不應求現(xiàn)象,智能化照護服務成為新的突破點[11],可能是專家對本研究產(chǎn)生較大的興趣的原因。納入專家中副高及以上職稱的專家占54.5%,工作領域為老年護理、護理教育和人工智能養(yǎng)老,可以看出納入專家與該研究主題有較好的適配性。兩輪專家函詢后,指標評分變異系數(shù)均<0.25;兩輪專家肯德爾和諧系數(shù)分別是0.248,0.302(P<0.001),說明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較好,專家對指標意見趨向一致,函詢結果較為可信。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 本研究以SPO 理論為基礎,結果均通過小組討論所得。SPO 理論模型呈現(xiàn)的顯性關系已被證實,即良好的“結構質量”能夠增加良好“過程質量”的可能性,而良好的“過程質量”也會對“結果質量”帶來影響[12],基于該理論模式構建的長期照護機構智能化照護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更具有層次性和科學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結構質量”評價的均值和主觀權重得分較高,與朱亮等[13]研究結果不一致,這可能是由于我國長期照護機構智能照護仍處于發(fā)展上升階段,智能化環(huán)境和設備等基建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14],因此,專家對“結構質量”的關注度更高。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與臨床應用 本研究以老齡化社會為研究背景,基于SPO 理論模型,結合文獻、政策學習和訪談結果初步構建指標體系,再通過2 輪德爾菲專家函詢對指標進行修改,構建出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智能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與當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智慧養(yǎng)老模式的目標一致[15]。因此,本研究構建的長期照護智能安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用于評估長期照護機構的智能照護安全質量,參照條目具體要求,長期照護機構在改進的同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護理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不良事故和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此外,該評價指標體系還可以用于長期照護機構護理人員智能照護的培訓和考核,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養(yǎng)老護理員的照護能力。
智能照護是提高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服務質量的關鍵驅動力,在人力物力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可提供更精準、更快速的服務,但其安全質量仍是臨床管理工作中關注的重點,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和質性訪談,采用2輪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構建了老年長期照護機構智能安全照護質量評級評價的指標體系,可以為老年長期照護中心護理質量管理及人員培訓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