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周能 陳雅婷 陳慧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臨床婦科常見的疾病,大多數PCOS患者因排卵功能障礙而出現不孕癥,經月經周期調整、促排卵、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后,大多數患者可懷孕[1]。由于基礎疾病的影響,雖然妊娠可成功,但妊娠合并癥和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較高,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就是嚴重的合并癥[2]。以往研究報道,20~40歲的PCOS婦女中合并GDM的發(fā)生率高達20%~40%,其核心原因可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3]。PCOS患者妊娠后性激素代謝更加紊亂,導致胰島素抵抗進一步增強,從而影響正常糖代謝[4]。此外PCOS合并GDM與早產、巨大胎兒、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有明顯相關性[5]。當前對GDM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對PCOS合并GDM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因此,研究PCOS合并GDM的影響因素,對于疾病的診斷和降低不良妊娠結局有重要作用。
回顧性選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九醫(yī)院婦產科診斷為PCOS后經規(guī)范治療成功妊娠和分娩的產婦143例。納入標準:符合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內分泌學組及指南專家組制定的中國PCOS診斷標準:月經稀發(fā)、閉經或不規(guī)則子宮出血是診斷必需條件,另外符合下面2項中1項即可診斷為PCOS,(1)臨床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現;(2)超聲為多囊卵巢形態(tài)[6]。排除標準:多胎妊娠;妊娠前糖尿??;妊娠前肝腎功能異常;妊娠前血脂明顯異常;血液系統疾病、急性感染;有藥物和酒精濫用史等。根據是否合并GDM將其分為GDM組(43例)和非GDM組(100例)。GDM診斷標準:妊娠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空腹及服用葡萄糖1、2 h后,任一血糖水平分別達到或超過5.1、10.0、8.5 mmol/L,即診斷為 GDM[7]。
1.2.1 臨床指標檢測 采集兩組妊娠24~28周晨起空腹血液 2 管(約 5 ml/管),3 000 r/min,離心5 min,其中1管標本由邁瑞B(yǎng)S-800M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另1管標本由西門子CI20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睪酮(testosterone,T)、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性激素結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protein,SHBG)、抗繆勒管激素(anti Mullerian hormone,AMH)。計算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計算公式為HOMA-IR=FBG×FINS/22.5。
1.2.2 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兩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孕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GDM家族史、不良妊娠史。
比較兩組臨床資料及臨床指標,并對PCOS合并GDM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并分析不同因素對PCOS合并GDM的預測價值。比較不同因素的預測價值。比較兩組不良妊娠結局(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羊水過少、產后出血)。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8.0、Medcalc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定性數據以率(%)表示,當理論頻數>5時,且樣本數大于40時,采用Pearsonχ2檢驗,當1≤理論頻數率<5時,且樣本數大于40時,采用連續(xù)校正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數據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COS合并GDM的影響因素,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不同因素的預測價值,通過Z檢驗比較不同因素預測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GDM組產后出血率高于非GDM組(P<0.05)。兩組早產、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羊水過少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例(%)]
143例PCOS患者中43例合并GDM,發(fā)生率為30.07%。GDM組GDM家族史占比、HOMA-IR、FINS、T、CysC水平均高于非GDM組,SHBG水平低于非GDM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資料及臨床指標比較
表2(續(xù))
表2(續(xù))
因FINS與HOMA-IR呈明顯正相關,為了確保模型的穩(wěn)定性,未將FINS納入后續(xù)回歸分析。有GDM家族史賦值為“1”,無GDM家族史賦值為“0”。研究結果顯示:T、HOMA-IR、GDM家族史、CysC均為PCOS合并GDM的獨立危險因素,SHBG為PCOS合并GDM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3 PCOS合并GDM的多因素分析
T、HOMA-IR、CysC、SHBG、綜合指標對PCOS合并GDM均有一定預測價值,GDM家族史預測價值較低(P>0.05),見表4、圖1。
圖1 不同因素對PCOS合并GDM的預測價值的ROC曲線
表4 不同因素對PCOS合并GDM的預測價值
綜合指標AUC明顯高于單個因素(P<0.05),見表5。
表5 不同指標預測價值比較
育齡女性中PCOS發(fā)病率為6%~15%,是女性中較為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的疾病,患者常出現月經異常、多毛、痤瘡、不孕等[8]。PCOS婦女經系統性治療后,大部分可以成功妊娠,而妊娠婦女中,約32.17%合并GDM[9]。PCOS合并GDM的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遺傳、內分泌紊亂、免疫調節(jié)、胰島素抵抗、微量元素、環(huán)境和情緒等因素有關,目前尚無可靠的預測指標。有限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因GDM診斷時間或者影響因素的收集時間不同,導致結論差異較大。本研究在參考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本院孕婦檢測結果篩選相關影響因素。
非妊娠期,盡管存在胰島素抵抗,但PCOS仍然可以維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謝。妊娠期,由于性激素代謝水平更加紊亂,加重了胰島素抵抗,影響葡萄糖的正常代謝,易發(fā)生GDM[10]。本研究發(fā)現,143例PCOS患者中43例合并GDM,發(fā)生率為30.07%,與文獻[9]報道基本相符。GDM組GDM家族史占比、HOMA-IR、FINS、T、CysC水平均高于非GDM組,SHBG水平低于非GDM組(P<0.05)。T、HOMA-IR、GDM家族史、CysC均為PCOS合并GDM的獨立危險因素,SHBG為PCOS合并GDM的保護因素(P<0.05)。SHBG是一種由肝臟產生的糖蛋白,它專門結合和運輸性激素,并調節(jié)血液中性激素的濃度。SHBG同時受多種激素調節(jié),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可促進SHBG的分泌,而胰島素水平的升高可以抑制肝臟中SHBG的產生,并減少肝臟中SHBG的合成[11]。循環(huán)系統中SHBG的降低使性激素水平紊亂,引起糖脂代謝紊亂,進一步加重胰島素抵抗,導致GDM的發(fā)生[12]。Li等[13]研究同樣證實了HOMA-IR、SHBG均是PCOS合并GDM的獨立影響因素。以往研究表明,PCOS患者的腎小管損傷標志物有上升的趨勢,在一項長期隨訪研究中,發(fā)現母親腎功能不全是GDM的獨立危險因素[14]。CysC是低分子量蛋白,是腎小管損傷的重要標志物,本研究亦證實CysC是GDM的獨立影響因素[15]。T是由卵巢分泌的十分重要的雄激素,PCOS患者存在高雄激素,影響卵巢的正常發(fā)育,從而導致不孕[16-18]。李文靜等[19]研究發(fā)現,合并GDM的PCOS孕婦T濃度明顯高于單純PCOS孕婦,T對PCOS孕婦合并GDM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且為其獨立影響因素。本研究亦證實,高濃度T的PCOS孕婦,更有可能合并GDM。陳軍等[20]研究發(fā)現,GDM家族史是孕晚期PCOS合并GDM的獨立影響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符,但是在后續(xù)的ROC曲線分析中,發(fā)現GDM家族史具有較低的AUC(預測價值)。以上影響因素(GDM家族史除外)在經過ROC曲線分析后,均證實對PCOS合并GDM有較好的預測價值,但是綜合指標AUC明顯高于單個因素(P<0.05)。
以往研究表明,GDM組的早產、羊水過多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GDM組[21-22]。此外,研究證實GDM產婦巨大胎兒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GDM產婦,因此導致產婦早產和產后出血的概率高于非GDM產婦[23],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因納入樣本數較少,導致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中只有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GDM組產后出血率高于非GDM組(P<0.05)。兩組早產、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羊水過少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多中心、前瞻性、大樣本的研究可能會對影響因素的分析更為全面。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T、HOMA-IR、GDM家族史、CysC均為PCOS合并GDM的獨立危險因素,SHBG為其保護因素。T、HOMA-IR、CysC、SHBG、綜合指標都對PCOS患者合并GDM均有一定預測價值,且綜合指標預測價值明顯高于單一因素。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監(jiān)測T、HOMA-IR、CysC、SHBG水平,可能幫助GDM的早發(fā)現,減少不良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