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應寶,許艷云,王傳惠,劉宇鵬,張明軍,程 剛
(1.安陸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湖北 安陸 432600;2.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湖北 武漢 430070)
湖北省安陸市是小麥赤霉病常發(fā)區(qū)。由于水稻秸稈還田,造成小麥赤霉病菌源量急劇增大,導致發(fā)生流行的頻次和程度均顯著提高,嚴重影響小麥穩(wěn)產高產和品質。2022年按照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印發(fā)的《湖北省2022年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控示范區(qū)實施方案》(鄂植總辦發(fā)(2021)16號),擬定了《安陸市2022年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控省級示范區(qū)建設方案》,并結合安陸的實際,增加了5億CFU/g多粘類芽孢桿菌SC和甲基硫菌靈SC試驗示范。
核心示范區(qū)選在安陸市巡店鎮(zhèn)桃李村輝華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為潮泥土,全氮2.96 g/kg,速效鉀129.30 mg/kg,有效磷4.74 mg/kg,有機質含量23.99 g/kg,pH值6.48。為保證示范成功,防止自然災害造成意外,根據(jù)《安陸市2022年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控省級示范區(qū)建設方案》安排了兩個核心示范區(qū),核心示范區(qū)Ⅰ品種為“先麥19”,示范區(qū)Ⅱ品種為“扶麥368”,兩示范區(qū)相距300 m,肥水及栽培管理一致。2021年10月30日、31日機械條播、667m2播種量15 kg,5月24日、25日收割。
15%丙唑·戊唑醇懸浮劑(麥田喜),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樂麥寶),江蘇省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20%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麥甜),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25%丙環(huán)唑乳油(麥甜伴侶),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勁興),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40%咪銅·氟環(huán)唑懸浮劑(福滿美),江蘇輝豐生物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500g/L甲基硫菌靈SC(甲托),日本曺達株式會社出品;
5億CFU/g多粘類芽孢桿菌SC(陣地),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0.136%赤·吲·蕓苔WP(碧護),德國阿格福萊農林環(huán)境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40%戊唑·醚菌酯SC(百美),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0.0016%蕓苔素內酯AS(阿巴特),0.4%24-表蕓·赤霉酸AS(鼎翠),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前期病蟲按照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下發(fā)的《2022年小麥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要求統(tǒng)一進行防控,穗期赤霉病防控按照表1設計方案防控[1]。在小麥齊穗期—抽穗揚花初期防治第1次,5~7 d后防治第2次。
表1 示范設計方案
第一次施藥時間為2022年4月3日,小麥處于齊穗期;第二次施藥時間為2022年4月11日,小麥處于揚花期,兩次施藥器械均采用極飛XP20無人機,噴幅4 m,速度6 m/s,高度2.7 m,每667m2噴藥量1 L,葉面均勻噴霧。
第一次施藥當天晴,平均風速1.6 m/s,平均氣溫14.2℃,平均相對濕度76%;第二次施藥當天晴天,平均風速3.4 m/s,平均氣溫22.9℃,平均相對濕度68%,兩次施藥作業(yè)都選在早晨無風~微風時進行。4月份氣象資料見表2。
表2 安陸市4月份氣象資料
示范區(qū)于4月29日初現(xiàn)赤霉病,5月5日調查示范區(qū)Ⅰ、5月20日調查示范區(qū)Ⅱ(因示范區(qū)Ⅰ后期大面積倒伏無法調查),調查各處理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數(shù),并計算防治效果。在各處理區(qū)中央區(qū)域隨機調查各1.3 m長單行(示范區(qū)系機械條播)每點調查466~594穗,按0-7級分級標準進行病情調查,計算防效。分級標準[1]:
0級:無病;
1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3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5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
7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防效計算方法如下[2]:
防治效果(%)=
5月20日進行理論測產,在各處理區(qū)中央區(qū)域隨機調查各1.3 m長單行(示范區(qū)系機械條播)、行距18 cm,調查記錄小麥的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千粒重等指標,計算理論產量,收割時計算實際產量。
在小麥收割前采集麥穗,每個處理小區(qū)采集3個點,每點隨機取10個麥穗,即每個處理30穗為一個樣,每個樣用報紙包好,再分別裝進不同的紙箱郵寄到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院進行DON毒素含量的測定。
從表3可以看出,防效最好的是處理C(施藥2次的麥甜+麥甜伴侶),防效為91.3%,其次是處理B(施藥2次的麥甜),防效為88.6%,比處理B略低的是處理J(施藥2次的樂麥寶),防效為84.4%,防效較好的是處理A(麥田喜施藥2次)、處理E(麥田喜、麥甜各施1次),防效分別為81.8%、80.4%;防效一般依次是處理H(施藥2次的甲托)、處理D(麥田喜、勁興各施1次)、處理F(麥甜、福美滿各施1次),防效分別為78.9%、68.2%、67.7%;防效較差的是農戶自防區(qū)和處理G,即百美施2次的52.2%和陣地施2次的48.2%。
從表4可以看出,示范區(qū)增產效果明顯、經濟效益高。經濟效益最高的是處理C(麥甜+麥甜伴侶),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81.1 kg、純增收128.6元,與農戶自防相比,每667m2增產48.6 kg、純增收79.2元;處理B(麥甜)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70.0 kg、純增收110.4元;處理A(麥田喜)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54.6 kg、純增收107.5元;處理J(樂麥寶,第2次加了調節(jié)劑阿巴特+鼎翠)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65.9 kg、純增收107.2元;處理D(麥田喜+勁興)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51.0 kg、純增收93.7元;處理E(麥田喜+麥甜)、處理E(麥田喜+麥甜)與空白對照相比,每667m2增產56.0 kg、純增收92.4元;處理F(麥甜+福美滿)、處理G(陣地+碧護)、處理H(甲托)與空白對照區(qū)相比,每667m2分別增產45.2 kg、49.6 kg、41.1 kg,純增收分別為61.0元、60.8元、51.8元。
表3 示范區(qū)Ⅱ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
示范區(qū)共取11個樣品,其中A-J新藥劑9個處理的DON毒素濃度為76.7~364.8 μg/kg,均在限量值1 000 μg/kg以下。農民自防區(qū)DON毒素濃度為929.3 μg/kg,接近限量值,對照區(qū)為2 199.5 μg/kg,超過限量值1倍以上。表明示范區(qū)A-J新型高效低毒農藥防治赤霉病后,確保了小麥產品質量優(yōu)良。
示范區(qū)新型高效低毒農藥的各處理對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較顯著,防效均達到了67.7%以上,防效最好的是麥甜+麥甜伴侶組合裝防治2次,防效高達91.3%,其次是單劑麥甜防治2次的88.6%、樂麥寶防治2次的84.4%和麥田喜防治2次的81.8%。單劑交替各防1次的麥田喜+麥甜,防效也達到了80.4%。同時麥甜、麥田喜、麥樂寶等新型高效低毒農藥的增產效果十分顯著,增產幅度14.1%~25.2%,純增經濟效益60.8~128.6元/667m2,同時提高了小麥品質,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為延緩藥劑抗性的產生,建議在實際應用中與其他化學農藥交替防治。
表4 示范區(qū)Ⅰ小麥產量及效益
示范區(qū)選用了5億CFU/g多粘類芽孢桿菌SC(陣地)防治小麥赤霉病,防控赤霉病的效果也達到了48.2%,增產幅度15.4%,純增收益60.8元/667m2,DON毒素濃度也沒超標,適宜在中等及以下發(fā)生年份選用,尤其適合綠色防控示范區(qū)或綠色產品基地應用。
2022年安陸市小麥抽穗揚花期為4月上中旬,上旬無雨,中下旬有雨,雨日雨量比常年少,病害整體發(fā)生程度輕于去年的大發(fā)生,示范區(qū)對照田發(fā)生程度偏重,病情指數(shù)達12.21,示范區(qū)防控區(qū)發(fā)生程度控制在中等以下發(fā)生程度,病指控制在1.06~6.32。若在小麥赤霉病偏重以上發(fā)生年份,以上藥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和保產效果,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