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翊澖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云南 江城 665900)
玉米是江城縣的主要農(nóng)作物,玉米深加工產(chǎn)業(yè)鏈的不斷完善,有效推動了玉米種植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2021 年,玉米種植面積20.45萬畝,其中大春種植面積16.95 萬畝,小春種植面積3.5 萬畝,全年平均單產(chǎn)390.5 kg,產(chǎn)量4.4644萬噸。為確保玉米增產(chǎn)增收,應明確玉米科學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玉米種植效益。
品種對玉米產(chǎn)量及質量有較大影響,應結合本地情況科學選種。如果種植地區(qū)土質較黏、適耕期短、管理不便,首選根系發(fā)達、抗病抗蟲、抗倒伏、抗旱耐澇的品種,如中江玉1號或蘇玉30號等。
確定品種后應對種子進行篩選,去除破損、干癟及有病蟲害的種子,確保種子籽粒飽滿。種植前,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 天,以促進種子發(fā)芽。精量播種時,要求種子發(fā)芽率應在98%以上,凈度為100%,純度達到96%以上。為保證出苗質量,播種前應進行試種[1]。盡可能選擇包衣種子,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發(fā)生。
玉米根系發(fā)達,屬高稈作物,肥水需求較大,若想達到高產(chǎn)目標,種植地應土質疏松、土層深厚,肥力條件較好。應科學整地,做到多犁多耙、早犁早耙,保證土質松軟,細碎平整。可以利用農(nóng)業(yè)機械進行深翻深松,增加土壤耕層深度,蓄水保墑能力較好,有效分解有機質。秋收后深耕,通常深度為25~35 cm,若地塊熟土層較薄,需逐年增加3~5 cm 耕深。
江城縣玉米種植中,較多區(qū)域為紅壤,有機質及氮磷含量較少,土壤酸瘦,無法滿足玉米生長。同時,部分地方屬于偏遠山地,施肥次數(shù)少,土壤肥力差,玉米生長緩慢,籽粒不飽滿,空稈較多,嚴重降低了玉米產(chǎn)量。玉米播種前應施足底肥,通常每畝施加完全腐熟的農(nóng)家肥1500 kg、復合肥40 kg。
江城縣春季經(jīng)常干旱,地下蟲害嚴重,嚴重影響玉米生長。過早播種易出現(xiàn)缺苗問題,嚴重降低玉米產(chǎn)量。應適時播種,以免受到地下害蟲影響,保證出苗率[2]。需要結合品種特征及地方氣候條件,科學確定播種時間,江城縣春玉米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種,8 月下旬可收獲。秋玉米最遲不能遲于7 月中旬播種,10 月中下旬收獲。
種植密度的確定應綜合考慮氣候條件、生產(chǎn)條件、生產(chǎn)水平、土壤肥力、種植方式、品種特性等。一般每畝種子用量2 kg,選擇打塘或寬窄行種植方式。打塘種植每塘留雙株,株行距為40 cm×70 cm 或50 cm×70 cm,每畝4000~4700 株。采取寬窄行種植模式時,窄行間距40 cm,寬行間距90~100 cm,根據(jù)密度確定株距,通常為20~30 cm,每畝3800~5000 株。
(1)苗期管理
玉米播種后,若雨水較多會出現(xiàn)土壤板結,為保證較高出苗率需及時破除板結。若玉米種子出苗后存在播種口與幼苗錯位,應及時放苗。
間苗及定苗。玉米植株生長出3~4 片葉子時及時間苗,同時進行淺中耕除草;長出4~5 片葉子時定苗,并進行第2 次中耕??茖W確定留苗密度,通常每畝3000~4000 株。若品種為緊湊耐密型,可適當增加留苗數(shù);若品種為平展大穗型則種植密度不可過高。土壤肥力不佳時不可密植;反正地力條件較好時,則可提高種植密度。定苗工作后,應結合幼苗生長情況追肥,一般畝施尿素10 kg。
(2)穗期管理
拔節(jié)后應注意增大玉米葉面積,特別是中上部葉片,進而達到健壯莖稈的目的。玉米生長至大喇叭口期時,葉片大約為10~12 片,應追施壯稈攻穗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5~20 kg。可在兩株中間用追肥槍打孔,將肥料兌水150~200 kg 得到液體肥,每孔50 mL 即可。拔節(jié)后進行中耕,耕深7~8 cm,去除分蘗。大喇叭口期還應培土,一般培土高度為12 cm。
(3)花粒期管理
玉米花粒期管理重點是防早衰、防病蟲害、增粒質量。如玉米存在植株發(fā)黃等缺肥癥狀,應及時追施增粒肥,一般每畝施加尿素5 kg。同時,隔行去雄,可有效增加產(chǎn)量,使雌穗獲得更多養(yǎng)分及水分。雄穗抽出1/3 并且無開花散粉時,應間隔1~2行將1 行雄穗去掉,但需注意不可去除頂葉。
通常玉米授粉后大約40~50 天就會灌漿,玉米籽粒逐漸變硬,呈現(xiàn)良好色澤,直至完全成熟。選擇晴天及時收獲,防止霉爛。收獲時應保不漏收,并在存放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3]。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yōu)先選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術,科學應用化學防治技術。
可以按照殺蟲燈防治。一般在6 月初在種植地安裝殺蟲燈,通過燈光顏色、光線、光波及味道等誘殺害蟲,保證有效殺蟲的同時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
生物藥劑防治。玉米螟防治可以選擇BT 類生物殺蟲劑,如蘇云金桿菌等,在獲得較好防治效果的同時,不會有較高毒素殘留,能夠達到綠色優(yōu)質高效種植效果,不會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此類型殺蟲劑穩(wěn)定性良好,可積極推廣應用,每公頃用量為5.6~7.5 L。噴施時間可選則雨后或傍晚,能夠防治效果更佳。
性誘劑防治。通常在6 月中旬合理投放性誘劑,投放密度為每公頃45 個投放點左右,在確保蟲害防治效果的同時,不會影響玉米生長及生態(tài)環(huán)境。
玉米病蟲害高發(f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濫用化學藥劑,導致病蟲害產(chǎn)生抗藥性,需科學應用化學藥物,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藥劑。玉米種植前,若種植未包衣,應進行藥劑拌種,可有效防控金針蟲以及螻蛄等蟲害的發(fā)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玉米黑穗病。
玉米出苗后,較易發(fā)生的蟲害為地老虎、金針蟲、蠐螬及螻蛄等。防治時可應用50%辛硫磷乳油每公頃750 mL,也可以選擇90%晶體敵百蟲每公頃1.5 kg。蟲害較為嚴重時,可應用敵殺死800 倍液或90%敵百蟲1000 倍液,噴灑在玉米幼苗上防治效果良好。
玉米種植中應重點防治褐斑病和大小斑病,溫濕度較高時可噴灑50%多菌靈以及12.5%烯唑醇500 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江城縣玉米種植應從品種選擇、科學整地、施足底肥、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田間管理等方面入手,同時科學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技術,確保玉米種植增產(chǎn)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