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林
1942年春,首先在延安開始的整風運動,是在全黨范圍內(nèi)開展的一次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鍛造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獨特的人格力量,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成功實踐和偉大創(chuàng)舉,對于全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全黨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一,具有極其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1937年11月29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負責人在延安迎接王明回國。這是毛澤東與王明的第一次會面,在歡迎會上,毛澤東說王明回國是“喜從天降”。但是,王明卻以共產(chǎn)國際“欽差大臣”自居,一回到延安就到處發(fā)號施令,提出“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右傾口號,造成黨內(nèi)思想混亂。王明從過去的“左”傾錯誤跳到右傾錯誤,主要原因就是不從實際出發(fā),照抄照搬書本知識,教條地對待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
游客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內(nèi)參觀延安整風運動資料。圖:新華社
學習是前進的基礎。1938年秋,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會后,黨中央開展了一次學習運動,強調要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學習黨的歷史。然而,這時黨內(nèi)的教條主義還在作祟,學習活動并不順利。1940年3月,王明把他在1931年所寫、集中反映他的“左”傾錯誤觀點的《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一書在延安重印,并在序言中為過去的“左”傾錯誤作辯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fā)生,新四軍損失慘重。毛澤東痛心地指出,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同志沒有把普遍真理的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聯(lián)系起來”,“沒有了解中國革命的實際,沒有了解經(jīng)過十年反共的蔣介石”。為了統(tǒng)一黨內(nèi)思想,毛澤東要求把反對教條主義的問題提到黨性的高度來認識。延安整風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整風學習,解決黨內(nèi)的思想認識問題,提高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水平。
延安整風運動始終以學習黨中央規(guī)定的《整頓黨的作風》等22個文件為主要內(nèi)容,廣大黨員干部精讀細讀,并撰寫筆記,《解放日報》等報刊還發(fā)表了許多黨員干部整風學習的總結和心得體會文章,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習和討論,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大大提升。周恩來在延安整風運動后期指出:“黨內(nèi)思想從來沒有象(像)今天這樣解放。這是毛澤東同志領導整風學習的結果,是思想上很大的進步?!?/p>
早在1941年9月,黨中央便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許多人充分發(fā)揚自我批評精神,認真檢討了自己在歷史上所犯的錯誤,為在整風運動中開展自我批評樹立了榜樣。
整風運動開始后,也有一些人沒有深刻認識到整風運動的真正意義,誤以為整風就是整領導。一些單位辦墻報,以嘲諷謾罵的方式批評延安存在的某些具體現(xiàn)象,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這個根本問題轉移到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上。
一天晚上,毛澤東借著馬燈和火把的光亮看墻報。閱畢,他認為,這樣下去整風學習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并在深思熟慮后指出“思想斗爭有了目標”。
文藝界思想活躍,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為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毛澤東專門騰出大量時間與文藝界的朋友交換意見。性情孤傲的蕭軍因為工作中的矛盾想離開延安,毛澤東知道后便與他誠懇交談,后來又給他寫信坦言:“但我勸你同時注意自己方面的某些毛病,不要絕對地看問題,要有耐心,要注意調理人我關系,要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則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p>
1942年5月,黨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毛澤東在講話中,闡釋了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蕭軍評論道:“毛澤東看問題深刻,文藝界那么多問題,他一抓就抓住了?!弊剷?,文藝界進行了認真的整風學習,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取得了顯著成效。
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揭發(fā)、批判錯誤如同醫(yī)生給人治病,不是為了把人整死,而是為了救人,使犯錯誤的人變成好同志,借以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這兩個目的。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還動員大家把王明、博古選為中央委員,充分體現(xiàn)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經(jīng)過延安整風運動,黨員干部端正了思想方法和政治路線,深刻認識了黨史上的重大路線是非問題,使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tǒng)一。
遵義會議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當然,毛澤東領袖地位的確立也有一個過程。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就說:“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會議時,由于王明的回國,進攻中央路線,結果中斷了遵義會議以后的中央路線。十二月會議我是孤立的,我只對持久戰(zhàn)、游擊戰(zhàn)為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獨立自主原則是堅持到底的?!睋?jù)李維漢回憶,毛澤東當時曾表示:“我的命令不出這個窯洞?!?/p>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是一個重大轉折。全會前夕,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剛從莫斯科回來的王稼祥在會上傳達了共產(chǎn)國際負責人季米特洛夫的口信:“應該支持毛澤東同志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他是在實際斗爭中鍛煉出來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去競爭當領導人了?!崩罹S漢后來曾回憶:“季米特洛夫的話在會上起了很大作用,從此以后,我們黨就進一步明確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解決了黨的統(tǒng)一領導問題。”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雖然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但因為沒有解決思想路線問題,沒有對歷史上的路線是非問題進行深刻總結,教條主義的影響仍然存在,所以毛澤東思想還沒有立即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經(jīng)過延安整風運動,全黨通過認真學習黨史,對黨史上的路線是非問題有了深刻認識和科學總結,故而自此,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得到全黨同志的衷心擁護,大家也開始高度認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任弼時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上曾坦率地談及他對毛澤東的認識過程:“皖南事變后毛澤東對政策的掌握,直至整風中的思想領導,使我產(chǎn)生了佩服和信賴?!编囆∑揭苍鞔_指出:“沒有那次整風,打敗日本侵略者,打敗蔣介石,是不可能的。”
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增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在此條件下,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體現(xiàn)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