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賢倫,錢旸,張興旺,,雷樂成,
(1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1-2]是指含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苯環(huán)的芳烴,由于多苯環(huán)的共軛體系,PAHs 結構穩(wěn)定,在環(huán)境中難以自然降解,且具有生物積累、放大等特性,PAHs對人體有毒性、遺傳毒性、突變型和致癌性[3-4],對人體可造成嚴重的損壞[5],20 世紀80 年代,美國環(huán)境署將其列為環(huán)境中的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6]。造成PAHs 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各種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木材、紙以及其他含碳氫的不完全燃燒,簡單烴類和芳香烴在高溫熱解的過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PAHs[7-10],它們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方式進入土壤,如雨水、工業(yè)直接排放和農(nóng)藥的濫用。
目前,土壤修復的方法主要有化學淋洗法[11-13]、熱解吸修復[14-15]、生物修復[16]、化學氧化[17-19]等方法,但是其中化學淋洗法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且淋洗液還要進行處理,熱解吸修復的成本高,生物修復技術耗時長,且修復條件較為嚴格,化學氧化使用的范圍較窄,費用高,可能存在氧化劑污染的風險。因此,探索新的修復技術十分必要且緊迫。高級氧化技術[20-21]被認為是一種土壤修復方式,包括臭氧氧化、電化學氧化、Fenton氧化、等離子體技術等,因為該技術以產(chǎn)生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為特點,使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氧化分解成低毒或無毒小分子,降解效率高。
等離子體技術[22-23]是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電子獲得高能量并與載氣中的O2、N2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大量活性粒子[24],如·OH、·O2、·O。其中,低溫等離子體技術[25-26]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實現(xiàn),產(chǎn)生大量的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如·OH、·O2、·O 等活性自由基和氧化性較強的O3,并與有機污染物發(fā)生化學反應,最終生成無害產(chǎn)物,因此該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Abbas 等[27]采用雙介質(zhì)阻擋放電(doubl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DBD)反應體系降解土壤中的萘(Nap)、菲(Phe)、芘(Pyr),在反應30 min,降解效率分別達到了96.32%、89.08%、88.41%,根據(jù)計算得到功率為40 W,能量利用效率為0.019 mg/kJ。Mu 等[28]采用介質(zhì)阻擋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體系降解土壤中的芘(Pyr),研究了不同條件對降解的影響,在33.8 kV,處理60 min之后,芘降解率為76.9%,能量效率為0.12 mg/kJ,與用臭氧處理相比,降解率提高了26%。在上述研究中,氣體進入反應器的線速度較大,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較短,造成能量利用效率低下。因此,需要設計新型反應器,提高活性物質(zhì)在放電區(qū)域的停留時間,提高污染物的處理效率。
本文通過設計新型反應器,研究DBD 在不同工藝條件下對芘污染土壤的處理效果。該工藝主要產(chǎn)物為CO2、H2O,沒有其他有毒副產(chǎn)物,且該工藝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快速高效,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優(yōu)勢明顯。
實驗采用DBD 對被芘污染的土壤進行處理,通過改變不同的實驗條件,對不同條件下芘的降解進行分析比較。
實驗系統(tǒng)主要是由脈沖高壓電源、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及反應器組成,如圖1所示。反應器(圖2)的高壓電極和脈沖高壓電源相連,與高壓探頭并聯(lián),低壓電極接地,與電流探頭串聯(lián),通過示波器記錄電氣參數(shù)。土壤置于放電區(qū)域,在通電時,放電區(qū)域會產(chǎn)生大量的活性粒子,與土壤中的污染物接觸,并將其降解。
圖1 實驗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the experiments
圖2 反應器示意圖Fig.2 Schematic of reactor
放電完成后,以甲醇為提取劑,將裝有土壤和甲醇的離心管超聲1 h,在10000 r/min 的速度下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過0.22 μm濾膜后待測。
芘(純度為97%,購自于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土壤(采集于海寧農(nóng)村,污染少對實驗的干擾小),甲醇(分析純,購自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高壓脈沖電源(KPF-Ⅱ-5A/25kV,金華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示波器(DPO4054B,美國Tektronix 公司),高壓探頭(PVM-5,美國North Star 公司),電流探頭(6586,美國Pearson Electronics),差分探頭(SI-9002,Sapphire Instruments 公司),高效液相色譜(1260,美國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
芘的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條件:紫外檢測器,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水(體積比)為90/10,流速0.8 ml/min,柱溫40℃,波長270 nm。測得芘的提取率為96%。
實驗采用V-q Lissajous 圖形法(V-q 軌跡法)對放電功率等電參數(shù)進行測量。放電時流過回路的電流及放電功率的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單個周期的功率E:
通過Q和U作圖可以得出李薩如圖面積。進一步計算得到反應器的功率P:
由圖3(a)可知,隨著電壓的增高,芘的降解率增大,放電60 min 后,芘的降解率在13.6 kV 下達到98.38%,在12.6、12.0、11.8、10.6 kV 下,降解率分別為97.04%、87.09%、86.1%、80.87%,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高的電壓會產(chǎn)生更多的放電通道,生成更多的活性物質(zhì)[29];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芘的降解率上升緩慢,可能的原因是,芘降解產(chǎn)生的中間產(chǎn)物會與芘競爭活性物質(zhì),導致降解速率下降[30]。
進一步分析電壓與芘降解的關系,采用一級動力學模型對不同電壓下芘的降解進行擬合。如圖3(b)和表1所示,芘在該放電體系中符合一級動力學反應,隨著電壓的提高,反應速率常數(shù)從10.6 kV 的0.022 min-1增加到了13.6 kV的0.054 min-1。
表1 不同放電電壓下芘降解動力學參數(shù)和G值Table 1 Kinetic parameters and G values of pyrene degradation at different discharge voltages
圖3 放電電壓的影響(a)不同電壓下的降解率;(b)不同電壓下的反應動力學Fig.3 Effect of discharge voltage(a)degradation rates at different voltages;(b)kinetics at different voltages
通過計算功率和能量效率可知,隨著電壓從10.6 kV增加到13.6 kV,功率從1.64 W增加到14.74 W,能量效率隨著電壓的增大和時間的遞增而逐漸減小。在60 min、10.6 kV下,能量效率為0.83 mg/kJ,而在60 min、13.6 kV下,能量效率僅為0.11 mg/kJ,綜合考慮,選定電壓為12.6 kV,此時能量利用效率為0.15 mg/kJ。
如圖4(a)所示,隨著放電頻率的提高,芘的降解率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提高,在反應時間為5 min 時,放電頻率為2.0 kHz 相較于1.0 kHz 下芘的去除率提高了20.05%,在反應時間為60 min,各頻率下芘的去除率幾乎相同。不同放電頻率下芘的降解動力學如圖4(b)和表2所示。
表2 不同放電頻率下芘降解動力學參數(shù)和G值Table 2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G values of pyrene degradation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但是隨著放電頻率提高,反應器中土壤的溫度會有明顯提高,如圖4(c)所示是不同頻率下反應器中土壤的溫度變化,在2.0 kHz 下,溫度最高可以達到151℃。圖4(d)是不同溫度下芘的揮發(fā)情況,可以看出在90℃時,芘的揮發(fā)較為明顯,通過計算能量利用效率,在2.0 kHz 的條件下,能量利用效率僅為0.08 mg/kJ。綜合考慮,選定放電頻率為1.0 kHz。
圖4 放電頻率的影響(a)不同頻率下的降解率;(b)不同頻率下的反應動力學;(c)不同頻率下反應器溫度隨時間的變化;(d)不同溫度下芘的揮發(fā)情況Fig.4 Effect of discharge frequencies(a)degradation rate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b)kinetic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c)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with time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d)volatilization of pyren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土壤中的水分不僅會影響·OH 等活性粒子的生成,也會影響其傳質(zhì)效果,考察土壤濕度為0、3.0%、4.5%、6.7%、9.1%下芘的降解情況,結果如圖5所示,土壤濕度為3.0%時,降解率最高,能達到97.04%,在0.0%、4.5%、6.7%、9.1%下,降解率分別為81.66%、89.96%、83.14%、76.78%,當土壤濕度處于一個合適的范圍內(nèi),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芘的降解,過多的水分會影響活性物質(zhì)在體系中的傳遞效果,與于政等[31]的研究結果一致。在等離子體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高能電子可以與水分子生成氧化能力更強的·OH,從而促進芘的降解[27,32]。
圖5 土壤濕度對芘去除率的影響Fig.5 Py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soil moistures
圖6 土壤厚度對芘去除率的影響Fig.6 Py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soil thickness
在放電過程中,氣體會改變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因此,考察了不同氣體流速下芘的降解情況,設置氣體流速分別為0、2、4、6 L/min,結果如圖7所示,在一定范圍內(nèi),空氣流量的增加有利于芘的降解,當空氣流速為0 L/min 時,芘的降解率為88.34%,因為反應器中原本存有一定量的空氣,放電過程中這部分空氣會產(chǎn)生活性物質(zhì),當空氣流速提高到2 L/min 時,芘的降解率最高,為97.04%,隨著空氣流速不斷提高,芘的降解率開始下降,因為活性物質(zhì)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變短,活性物質(zhì)被帶出反應器,使得芘的降解率下降。
圖7 空氣流速對Pyr去除率的影響Fig.7 Py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air flow rate
土壤的pH 會影響土壤中有機物的解離狀態(tài)和吸附行為,因此考察了酸性、堿性和中性對芘的降解率的影響,結果如圖8 所示。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更加有利于芘的降解,這是因為土壤中臭氧的擴散系數(shù)隨著pH 的不同而不同,當土壤的pH 分別為11.5、7.3 和4.5 時,臭氧的擴散延遲系數(shù)分別為31.6、29.4和26,在pH>5時,臭氧在土壤中的停留時間久,可以產(chǎn)生更多的活性物質(zhì),臭氧在該pH 條件下會分解成·O,·O 又與水分子反應生成·OH加速芘的降解[33]。
圖8 土壤pH對Pyr去除率的影響Fig.8 Pyr removal efficiency with different soil pH
采用FT-IR 和HPLC-MS 對降解后的芘進行分析,圖9 是降解前后土壤中的芘及其降解中間產(chǎn)物的高效液相色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停留時間3~8 min 出現(xiàn)明顯的峰,說明產(chǎn)生了降解中間產(chǎn)物。
圖9 處理前后高效液相色譜圖Fig.9 HPLC spectr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圖10是芘降解前后的紅外光譜。由圖可見,降解前,可以觀察到1600~1430 cm-1的吸收區(qū)和3040、829 cm-1的吸收峰,吸收區(qū)可歸屬于芳香環(huán)骨架振動,這兩個峰主要與芳香環(huán)的拉伸振動和C—H 基團的彎曲振動有關[34-35],這是芘吸收的特征;樣品在經(jīng)過放電處理之后出現(xiàn)了3551 cm-1和3407 cm-1的峰,這是羧酸中的O—H 和酰胺中的N—H 的拉伸振動;在2365 cm-1出現(xiàn)吸收峰,這是二氧化碳的特征峰;在1660 cm-1和1401 cm-1的峰值可能是由C=O和—NO2的拉伸振動引起,這些特征峰的出現(xiàn)說明芳香環(huán)發(fā)生了斷裂,在芳香環(huán)上發(fā)生了氧化,將芘分解為結構更簡單的分子。
圖10 處理前后紅外光譜圖Fig.10 FT-IR spectr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通過對一級質(zhì)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有較多的離子流強度(m/z)>202,對二級質(zhì)譜進一步分析可知,放電過程中產(chǎn)生的活性物質(zhì)與污染物發(fā)生反應,污染物被氧化產(chǎn)生了大量的中間產(chǎn)物,推測出芘的可能的降解途徑,主要是通過·OH、O3、·O 和NOx氧化,其中NOx能進一步與水蒸氣及臭氧發(fā)生反應,生成硝酸根,并參與氧化反應[36]。通過密度泛函理論對Pyr 分子結構進行優(yōu)化計算,結果見圖11 和表3:在C(7)、C(10)、C(16)和C(17)具有較高的電子密度,而活性粒子等具有親電性,因此這些粒子會優(yōu)先進攻電子密度高的碳原子[37]。C(3)-C(7)具有較長的鍵長,說明在該位置的鍵容易受到攻擊而斷裂,從而生成化合物2,在活性物質(zhì)的不斷攻擊下,變成更小分子量的化合物。根據(jù)FT-IR、HPLC-MS 以及分子軌道計算的理論結果,推測了芘可能的降解途徑。如圖12 所示,在電場、紫外線和活性粒子的作用下,芘中的苯環(huán)斷裂,逐步生成小分子的化合物,并最終氧化成CO2和H2O。使用orca 對降解途徑中各個化合物進行結構優(yōu)化、振動分析、計算單點能得到反應Gibbs 自由能變。結構優(yōu)化和振動分析使用的計算機是B3LYP/def2-TZVP 并進行了色散校正,單點能使用PWPB95/ def2-TZVPP 計算,結果如圖13 所示,可以看出能量隨著降解途徑下降,符合分析結果。
圖11 Pyr的分子結構Fig.1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Pyr
表3 Pyr分子的鍵長和偏原子電荷Table 3 Main bond lengths and atomic charges of Pyr
圖12 等離子體降解芘可能的降解途徑Fig.12 Dgradation pathway of Pyr by plasma treatment
圖13 降解途徑中化合物的Gibbs自由能的變化(1 kcal=4.18 kJ)Fig.13 Gibbs free energy profile of the degradation of Pyr
(1)采用介質(zhì)阻擋放電處理芘污染土壤具有較好的效果,隨著注入能量的提高和處理時間的加長,芘的去除率也隨之提高,能量效率下降。
(2)適宜的降解條件為:放電電壓12.6 kV、放電頻率1.0 kHz、土壤濕度3.0%、土壤厚度1 mm、空氣流速2 L/min、土壤pH≥7,降解率為97.04%。
(3)根據(jù)FT-IR 和HPLC-MS 的結果,分析得到了一種可能的降解途徑:芘在·OH 等活性物質(zhì)作用下,與芘中電子密度高的C 原子發(fā)生反應,生成1-羥基芘-4,5-二酮,在活性物質(zhì)的持續(xù)氧化下,斷開C—C鍵,并不斷被氧化,生成更小分子量的化合物,與理論計算結果一致。
符 號 說 明
Cm——電路中的電容,nF
f——電源頻率,kHz
G——能量利用率,mg/kJ
I——通過電極的電流,A
m——t時間內(nèi)芘的去除質(zhì)量,mg
P——輸入功率,W
t——放電處理時間,s
U——電極間施加的電壓,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