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鵬,武照龍,楊志昌
(曹縣磐石醫(yī)院骨一科,山東菏澤 274400)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大結節(jié)基底及以上部位的骨折,以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為臨床癥狀,嚴重時伴有神經、血管損傷[1]。其中骨質疏松為誘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若疾病未及時治療可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2]。肱骨近端骨折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因此大部分患者呈現粉碎性骨折,加之老年人群身體承受能力、耐受能力有限,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導致骨折愈合速度緩慢,因此常規(guī)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故在患者可耐受情況下多建議進行手術治療。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因創(chuàng)傷小、修復穩(wěn)定性高、對血運影響小等特點,在近年逐漸被應用于骨折治療中,但因老年患者骨密度較低,導致該手術方案無法完全克服傳統(tǒng)手術存在的并發(fā)癥問題,因此本研究分析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曹縣磐石醫(yī)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2.14±6.62)歲;骨折至手術時間2~8 d,平均骨折至手術時間(4.51±1.02)d;股骨近端骨小梁類型指數(Singh)分級:Ⅱ~Ⅲ級18例,Ⅳ~Ⅴ級22例;Neer分級[3]:3部分骨折30例,4部分骨折1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64~80歲,平均年齡(71.89±6.11)歲;骨折至手術時間2~8 d,平均骨折至手術時間(4.58±1.08)d;Singh指數分級:Ⅱ~Ⅲ級17例,Ⅳ~Ⅴ級23例;Neer分級:3部分骨折31例,4部分骨折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曹縣磐石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骨質疏松性骨折診療指南(骨質疏松性骨折診斷及治療原則)》[4]中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標準,存在明顯外傷史者;②經X線檢查確診者;③按Neer分級分為3、4部分骨折者;④骨密度低于正常人群者;⑤年齡≥60歲者。排除標準:①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②合并嚴重內科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意識障礙者;⑤肩關節(jié)脫位者;⑥神經損傷者;⑦既往有肩關節(jié)手術史者;⑧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確診后,均完善血常規(guī)、心電圖、影像學檢查,同時對存在的高血壓、糖尿病等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入手術室后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墊高肩背部后協助其選擇平臥位;逐層分離胸大肌與三角肌間溝,促使肱骨完全暴露在手術視野中,對患者病情進行探查,并在不損傷血管、神經前提下清除周圍壞死組織、軟組織、凝血塊等,同時對關節(jié)及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后固定,而后將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安置并固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外側,確保復位效果且關節(jié)活動良好后留置引流管,清洗術區(qū)后清點器械、紗布,縫合傷口,術后指導其口服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抗骨質疏松治療。手術完成后指導患者口服維D鈣咀嚼片[安士制藥(中山)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54,規(guī)格:300 mg/片],600 mg/次,1次/d;口服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R.P. Scherer GmbH & Co.KG,國藥準字J20150011,規(guī)格:0.25 μg/粒),0.25 μg/次,隔天1次;皮下注射鮭魚降鈣素注射液(Novartis Pharma Stein AG,國藥準字H20090459,規(guī)格:1 mL∶50 IU),100 IU/次,隔天1次,在注射1周后可調整至隔日注射50 IU,持續(xù)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考Neer評分法,從對疼痛反應、功能恢復、活動能力、解剖預后等維度平評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理想。顯效:評分≥90分;有效:評分70~89分,無效:評分<70分[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采用肩關節(jié)評分量表(Constant-Murley)法從疼痛、日常生活能力、關節(jié)活動度、肌力等維度評價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理想[6];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徐州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DXA-800E)測定患者L2~L4椎體骨密度;采用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從活動能力、自理能力、日?;顒?、疼痛、焦慮等維度評價患者健康狀態(tài),得分越高健康狀態(tài)越理想[7]。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骨不連、肩峰撞擊癥、鋼板松動、再次骨折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骨密度、EQ-5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3、6個月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骨密度、EQ-5D評分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EQ-5D:歐洲五維健康量表。
組別 例數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分)術前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觀察組 40 31.57±4.25 57.18±6.36* 74.53±8.22* 89.92±4.82*對照組 40 32.53±4.38 48.72±5.92* 66.92±7.18* 81.42±5.05*F時間,P時間 5.145,<0.05 F組間,P組間 4.681,<0.05 F交互,P交互 7.146,<0.05組別 例數 骨密度(g/cm2)術前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觀察組 40 0.22±0.09 0.56±0.24* 0.64±0.23* 0.81±0.16*對照組 40 0.21±0.08 0.41±0.11* 0.62±0.17* 0.69±0.08*F時間,P時間 3.941,<0.05 F組間,P組間 3.978,<0.05 F交互,P交互 4.614,<0.05組別 例數EQ-5D(分)術前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 術后6個月觀察組 40 0.19±0.05 0.39±0.12* 0.52±0.13* 0.84±0.21*對照組 40 0.18±0.06 0.31±0.14* 0.42±0.11* 0.63±0.17*F時間,P時間 2.672,<0.05 F組間,P組間 3.817,<0.05 F交互,P交互 4.981,<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肱骨近端骨折為常見的骨折類型,其不僅致殘率較高,若治療不及時還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群健康及生活質量[8]。目前臨床多通過復位、固定、功能鍛煉等方法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進行治療,但因老年人群骨密度含量較低,在輕微外力作用下便可發(fā)生骨折,加之此類人群骨愈合速度較慢,導致術后再次骨折發(fā)生率增加,故臨床認為展開抗骨折疏松治療對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預后效果有極其重要作用[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骨密度及關節(jié)功能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證實在鋼板內固定治療同時展開抗骨質疏松治療可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亦可提高骨質內骨密度含量,降低術后再次發(fā)生骨折的風險。分析原因,首先,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符合人體解剖學及生物工程力學,即不會對骨膜及血管造成摩擦,也不會影響骨折端血運,在促進骨折組織恢復中更具優(yōu)勢;其次,治療中鋼板與螺釘的橫向固定及縱向加壓可提高骨折端穩(wěn)固性,而維D鈣咀嚼片、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鮭魚降鈣素三藥抗骨質疏松的治療可規(guī)避患者術后因骨密度含量不足出現骨不連、再次骨折等情況[10]。研究發(fā)現,骨由無機物與有機物構成,其中碳酸鈣為無機物的主要成分,維D鈣咀嚼片的應用可降低老年人群的肝腎代謝,通過減少血液中鈣含量,增加骨質中鈣含量,達到滿足機體康復需求的目的[11]。 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并調節(jié)骨的礦化,鮭魚降鈣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抑制骨鹽溶解,阻止骨內鈣釋出,改善骨密度,有效緩解疼痛癥狀,將藥物與鎖定鋼板內固定術聯合可發(fā)揮協同作用優(yōu)勢,既可減輕骨質疏松帶來的骨痛感,也可促進骨折端愈合,但在手術完成后醫(yī)務人員及其家屬需協助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適量運動,在增加機體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提高肌肉活性,避免長期不運動出現肌肉粘連等問題。
綜上所述,鎖定鋼板內固定聯合抗骨質疏松治療可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健康狀態(tài)及關節(jié)功能,亦可提高整體預后效果,避免骨折復發(fā)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