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華,姚洪林,余得水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宜賓醫(yī)院麻醉科,四川宜賓 644000)
研究顯示,對脊柱解剖異?;颊卟捎贸曇龑卵德樽?spinal anesthesia,SA),可增加單針穿刺成功率,降低脊髓圓錐損傷風險[1]??紤]到腰椎屈曲過程中棘突和椎板間隙的角度,多以較小的頭側角度插入脊柱穿刺針,以增加脊柱穿刺成功率。但腰椎滑脫患者兩個椎體和棘突形成角度,SA期間穿刺針穿過椎板間隙的解剖結構可能發(fā)生改變,其最佳針刺角度可能不同于一般人群[2],而超聲圖像可提供解剖學信息,指導最佳的穿刺角度和穿刺點[3]。本研究目的在于確定腰椎滑脫和非滑脫患者SA期間的最佳脊柱穿刺針插入角度是否存在差異,現報告如下。
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SA下手術治療的L5-S1單節(jié)段Ⅰ度腰椎滑脫患者33例作為研究組,1:1配對選取同期接受SA下手術的非腰椎滑脫患者33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經術前X線片確診或排除腰椎滑脫,ASA分級Ⅰ~Ⅱ級,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存在≥Ⅱ°腰椎滑脫、有腰椎手術史、多節(jié)段腰椎滑脫、非腰椎滑脫的其他腰椎解剖畸形,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ASA分級、醫(yī)學共病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超聲醫(yī)師完成操作,采用TE7觸摸式超聲波系統(tǒng),C5-2s凸陣探頭,頻率2~5MHz,患者頭部墊枕,取側臥位,膝蓋向胸部彎曲,頸部呈彎曲狀態(tài),在腰椎滑脫水平(L5-S1)和相鄰水平(L4-5)的橫中線切面和旁正中矢狀面進行超聲檢查。采用橫中線視圖識別和標記皮膚上棘突的尖端,通過連接尖端繪制神經軸中線,并確定棘突間隙。然后將探頭放置于棘突間隙的中間,找到垂直于背部的平面,于此可看到前復合體(anterior complex,AC)和黃韌帶-硬腦膜復合體(ligamentum flavum dura complex,LFD)的點,預期為最佳進針點。在該點探頭相對于垂直面傾斜頭側或尾側,以確定LFD最長的角度,預期為最佳進針角度。超聲探頭觀察到最長LFD處向頭側傾斜,角度標記為正;向尾側傾斜,角度標記為負。將超聲探頭置于中線外側并向內側傾斜,獲得旁正中矢狀斜面視圖的超聲圖像,從骶骨向上計數,確定每個椎間隙水平。使用與橫中線視圖相同的方法測量預期最佳進針角度(見圖1)。探頭放置于可觀察到AC和LFD的點,并向頭側或尾側傾斜,確定LFD最長間距。對照組患者同樣在L5-S1和L4-5水平測量角度。
主要觀察結果為L5-S1節(jié)段橫中線視圖和旁正中矢狀視圖的最佳進針角度,次要結果包括L4-5節(jié)段使用相同方法測量的角度和LFD層間高度、皮膚至LFD深度、皮膚至AC深度及每個節(jié)段和視圖鞘內間隙寬度(LFD和AC之間的距離)。見圖1。
圖1 橫向中線和旁正中矢狀斜面超聲角度測量方法[圖A:超聲探頭橫向放置于患者背部,并向頭側(cephalad)或尾側(caudad)傾斜,以觀察最長的LFD,使用量角器測量LFD最長層間高度的探頭應用角度;圖B:超聲探頭放置在旁正中矢狀面,向中線傾斜,探頭向頭側至尾側傾斜,使用量角器測量LFD最長層間高度的探頭應用角度;圖C:橫中線視圖超聲圖像;圖D:旁正中矢狀面超聲圖像;LFD:黃韌帶-硬腦膜復合體;AC:前復合體;a:皮膚至LFD深度;b:皮膚至AC深度;c:LFD和AC之間距離;d:LFD層間高度]
觀察組L5-S1水平橫向中線視圖角度、旁正中矢狀斜面最佳穿刺角度均限制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L4-5水平橫向中線視圖角度、旁正中矢狀斜面角度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L5-S1和L4-5水平最佳穿刺角度比較[M(IQR)]
兩組患者L5-S1水平橫向中線視圖LFD深度、AC深度、LFD至AC距離及旁正中矢狀斜面LFD層間高度、LFD深度、AC深度、LFD至AC距離等指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L5-S1水平超聲結果比較
兩組患者L4-5水平橫向中線視圖LFD深度、AC深度、LFD至AC距離及旁正中矢狀斜面LFD層間高度、LFD深度、AC深度、LFD至AC距離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L4-5水平超聲結果比較
本研究通過超聲評估脊柱滑脫患者SA期間的最佳穿刺角度,發(fā)現脊柱滑脫節(jié)段的最佳穿刺方向是尾部方向,穿刺角度顯著高于無脊柱滑脫患者。傳統(tǒng)操作中,使用中線或旁正中入路進行SA時,根據腰椎棘突的解剖結構,穿刺針的插入角度通常呈輕微頭向傾斜。Blomberg等[4]建議脊椎麻醉時采用中線入路,針頭與皮膚背面的角度為90~110°。有學者建議旁正中入路針頭與皮膚背面的夾角為120~135°[5]。Vogt等[6]分析了52例無任何脊柱結構異常人群的腰椎CT圖像,估計L3-4和L4-5水平脊柱穿刺的最佳插入角度為頭向9°。Puigdellívol-Sánchez等[7]通過對脊柱MRI圖像的研究顯示,L3-4和L4-5水平軸面到穿過下棘突上方皮膚的角度分別為9.0°和8.9°。本研究提示,脊柱針頭側成角不適用于滑脫節(jié)段的脊柱穿刺。因為脊柱滑脫患者上椎體沿著下椎體的上終板向下滑脫,可能需要改變穿刺角度以成功實施穿刺。根據本研究結果,在腰椎滑脫SA中,穿刺針的插入可能需要尾側成角。
Funao等[8]使用站立位側位X線片評估腰椎滑脫患者的脊柱骨盆對線,結果顯示,其骶骨傾斜角(S1上終板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比L4或L5傾斜角(L4或L5終板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更為陡峭。Chen等[9]發(fā)現,骶骨傾斜角較大是退行性腰椎滑脫的風險因素。本研究顯示,兩組間LFD的層間高度和鞘內間隙寬度均無差異,結果提示,即使腰椎滑脫患者,SA通過最佳角度穿刺進針,同樣可順利實施麻醉。
綜上所述,腰椎滑脫患者滑脫水平SA穿刺針插入方向為尾側成角,最佳穿刺角度高于無結構異?;颊?。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①兩
組患者結構差異,超聲檢查過程中可直接觀察到脊柱結構異常,無法做到對檢查醫(yī)師施盲,是否會影響檢查結果尚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②本研究中腰椎滑脫患者與正常人群的角度差異<5°,這可能與研究中納入的對象均為Ⅰ度滑脫相關,更高級別的腰椎滑脫是否會增加角度差異,尚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