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冬梅
(遼寧省健康產(chǎn)業(yè)集團本鋼總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一病房,遼寧 本溪 117000)
目前全球范圍內(nèi)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在逐年上升,早期較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已是中晚期,嚴重危害患者生命質量[1-2]。晚期肺癌患者的預后較差,近70%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發(fā)展為晚期,3年生存率在20%以下,同時肺部感染也是晚期肺癌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因此如何積極防治肺部感染,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生存率,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3-5]。本研究旨在探究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點及死亡的相關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1基礎資料 回顧性納入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198例研究對象的選例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根據(jù)隨訪12周后,患者預后是否發(fā)生死亡,分為死亡組(50例)和生存組(148例),兩組基礎資料具體可見表2。診斷標準:兩組均參照《2007中國肺癌臨床指南》[6]中關于晚期肺癌的相關診斷標準及《醫(yī)院感染防控指南》[7]中關于肺部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滿足上述診斷標準者;具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難、胸痛、消瘦等臨床癥狀且支氣管鏡檢查確診者;影像學檢查確診者等。排除標準:死亡原因不明者;合并多部位嚴重感染者;多臟器功能衰竭者等。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定并批準實施此項研究。
1.2方法 (1)病原菌檢測:患者于清晨用生理鹽水漱口后,將深部痰用力咳至無菌容器中后,立即送檢,進行真菌、細菌培養(yǎng),并進行藥敏試驗。(2)治療方法:給予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治療,病初予經(jīng)驗性治療,并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總療程80 d,并隨訪12周。(3)觀察指標:1.晚期肺癌肺部感染菌種分布及檢出構成比。2.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包括性別、年齡、組織分化程度、轉移部位、吸煙情況、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并發(fā)癥情況、抗腫瘤藥物使用情況、靶向治療情況。3.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以下數(shù)據(jù)的計算分析均通過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經(jīng)計算,P<0.05,提示其數(shù)據(jù)差異在統(tǒng)計學研究中有意義。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1晚期肺癌肺部感染菌種分布及檢出構成比 198例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臨床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蘭氏陽性菌34株,占比21.38%;革蘭氏陰性菌98株,占比61.64%;真菌23株,占比14.47%;變形桿菌4株,占比2.52%。見表1。
表1 晚期肺癌肺部感染菌種分布及檢出構成比[n(%)]
2.2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死亡組中年齡≥60歲、組織分化程度低、轉移部位≥3處、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生存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單因素分析[n(%)]
2.3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組織分化程度低、轉移部位≥3處、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均為導致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OR=1.665、3.328、2.426、4.007,P<0.05)。見表3。
表3 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肺癌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其病因在于長期吸煙、大氣污染或遺傳等因素[8]。當接受手術或化療時,肺癌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定植菌和耐藥菌繁殖,引發(fā)肺部感染,繼而加重病情[9]。
本研究結果顯示,198例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臨床標本,共分離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蘭氏陽性菌34株,占比21.38%,革蘭氏陰性菌98株,占比61.64%,真菌23株,占比14.47%,變形桿菌4株,占比2.52%,說明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和既往研究相符。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死亡組中年齡≥60歲、組織分化程度低、轉移部位≥3處、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生存組。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各種免疫、體液、代謝等身體機能會漸漸退化,使得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病原菌感染,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風險。本研究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組織分化程度低、轉移部位≥3處、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均為導致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
綜上,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同時年齡≥60歲、組織分化程度低、轉移部位≥3處、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均為導致晚期肺癌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臨床治療中可根據(jù)患者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相應治療方案,并對死亡的危險因素進行防治,進而降低晚期肺癌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但本研究具有樣本量較少、中心單一的不足,可能使得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臨床可采取多中心、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本研究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