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學校 徐嫣妮
關于作文教學,葉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到:“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應為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這一點,乃為教學之成功。”也就是說,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能自主寫作。
然而,有的學校受條件限制,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較慢。“作文難,難作文”,一到作文課,學生便咬著筆頭,看著天花板,一臉痛苦狀,作文課成了“作難課”。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
一是作文脫離生活。學生關在屋子里閉目塞聽、閉門造車,作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二是教師包辦。從作文命題、立意、選材、列提綱到作文的評改,教師大都一人包攬,學生只能按教師設計好的“圖紙”砌磚,完全被剝奪了寫作自主權,自然也不會有主動寫作的意思。三是說寫脫節(jié)。學生光寫不說,教師取締了“說”這一非常必要的訓練形式,割斷了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
由此可見,要解決以上問題,提高作文教學質量,非實施作文教學改革不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為小學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也為提升小學作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本文主要以小學作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相關問題。
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語言發(fā)展的一般趨勢是:書面語言落后于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趕上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超過口頭語言。很多時候,學生能講清,但很難寫清。所以,小學起步作文教學可從寫話入手,讓學生先說后寫,引導他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小學生寫作大多是建立在看圖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師進行寫作教學的第一步便是教會學生看圖。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弊寣W生學習看圖,就是先讓學生“自我預習”,熟悉畫面,了解圖畫的基本內容,把握圖畫中事物的基本特點;再進行“目的預習”,由教師根據看圖作文的要求布置預習任務,使學生定向預習。教師在學生預習看圖、做到心中有數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按照由上到下、從左到右或由遠及近的順序展開。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在心里默述圖畫內容。然后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最后教師講解圖畫內容,并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
在學生對圖的整體和部分有了一致認識后,教師應引導他們根據畫面想象當時的環(huán)境,人物的表情、活動和心理及環(huán)境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在設定人物的語言時要富有層次性,即圖中的人物先說什么、再說什么、然后說什么,想象要豐富而合理。
口頭敘述是寫好看圖作文的重要一步??上茸寣W生自由看圖說話,然后以四人為小組,在小組內練習說話,并推選出代表參加班級的口述比賽。在學生說時,教師要適時指導,要求學生按一定順序將圖畫內容說具體,特別要將事物的特點說清楚,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小學作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作文課上可以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現場觀察,教師現場指導。
以“那次玩得真高興”的寫作教學為例,在講明寫作要求后,筆者就地取材,先組織了一次“扳手腕比賽”,目標很明確,因而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在討論該如何寫作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將活動描述清楚,甚至有的學生還能將隊員的動作、表情、現場的氣氛等準確描述出來。這樣,通過觀察、討論,學生明確了這次寫作的要求和主題,在寫作時得心應手,也更有內容可寫了。若是學生遲遲打不開思路,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錄像、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寫作情感。
在仿寫訓練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仿寫訓練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閱讀分析時間和自主探究空間,讓他們自主思考,模仿,培養(yǎng)他們的仿寫能力,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密切相關,教材中有些課文可以成為學生仿寫的范文,所以,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筆者就要求學生仿寫,運用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練習。在進行寫作指導時,筆者會引導學生分析多篇范文,弄清寫作要求,之后,限時40分鐘,讓學生寫作。學生動筆,教師計時,既是練筆,又是比賽。在寫作時,筆者主張即興作文,一氣呵成,學生寫完就交上來。接著,筆者會在黑板上標明學生所用時間、作文的字數,看誰寫得又快又好。限時作文逼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快速構思、作文的能力。
教師要在充分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動筆寫下說的話。在學生寫草稿時,教師應巡視和指導,除了指導書寫規(guī)范外,還要引導學生抓住圖中事物的特點,將其寫具體,把圖中人物的變化展現出來。隨后,教師可從學生的草稿中選出好、中、差三篇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其他學生點評,給出修改意見。針對一些共性問題,教師要再次強調,重點講解。最后,由學生修改定稿,并謄抄到作文本上。
但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儲備量是不同的,所以呈現出來的作文水平也就不一樣。教師在仿寫訓練中,還需注意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仿寫訓練內容,因材施教。
比如,對于初次接觸寫作的學生,教師可以從詞語的仿寫開始,使學生逐步掌握詞語的含義,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不斷拓展語文知識面和積累詞匯量。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掌握仿寫的方法和技巧。對于知識面較廣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對句子、寫作手法進行模仿,比如“臉蛋像紅紅的蘋果”一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先消化吸收例句,然后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發(fā)散思維,仿寫出“彎彎的月亮像小船”“閃閃的螢火蟲像星星”等句子,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打開仿寫訓練的思路,提升仿寫訓練的效率。
仿寫到一定程度,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貼合主題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欲望。仿寫固然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仿寫并不是最終目的,不能一味地讓學生仿別人,更要讓學生做自己,要有自己的獨特創(chuàng)造。寫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寫心中所想,抒心中真情,寫高質量的文章。
許多教師苦于作文批改,大疊大疊的作文本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因為既要改病句、錯別字,又要寫評語。久而久之,教師的評價就越來越形式化,甚至會出現對兩篇不同的文章給出相似評語的情況,沒有對學生的文章進行針對性點評。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評語就是對他們寫作成果的最好肯定,但很多教師不重視作文評價,導致評價流于形式,忽視了對學生個性化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扼殺了學生寫作的熱情。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綜合采用多種評價形式。”調查發(fā)現,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主要是優(yōu)良中差或者甲乙丙丁,沒有具體的評價語言,不能針對學生作文的具體問題進行點評,時間一長,學生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阻礙了其作文水平的提高和個性化寫作思維的形成。
另外,有的教師雖然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給出了評價,但并沒有涉及個性化寫作的相關內容,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個性化作文教學應把“批改”變?yōu)椤敖涣鳌?,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鼓勵學生彰顯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就作文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修改建議。在學生交上作文以后,教師要迅速瀏覽,做好記錄,選幾篇比較有代表性的在班級朗讀。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因為教師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自信。此外,教師還要給出個性化的評語,從而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并能真正從教師的評語中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缺點,加以改進,實現個人寫作能力的提升。
在評價作文時,可采用集體評和個人評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可以給予適當啟迪、點撥。所謂集體評,是指教師把選好的典型作文交給作者,讓他大聲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記,指出這篇作文好在哪里,有什么缺點,該怎樣修改。讀完,由集體評議,從作文的內容、中心、語言、構思到停頓、用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角度進行具體評價,讀作文的同學要記下別人的評價和建議。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可以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在評價時,教師應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營造競爭的氛圍,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也可以開展縱向評價,讓學生自己跟自己比,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學生通過不斷努力取得進步后,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良好的寫作氛圍對學生極為重要。教師要營造愉悅的寫作氛圍,使他們能輕松自如地表達所見所聞所感。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地點,從教室走出來,都校園、社會和自然中去。只有在開闊的空間里,學生才能自由表達。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寫作素材大多源于生活實際。為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應多與學生交流,鼓勵他們多參加活動,在活動中豐富體驗、增長見識??梢詫⒕C合性學習和個性化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對共同關注的話題進行討論和交流,讓他們能明辨是非??梢越M織趣味語文活動,例如,讓學生寫汽車方面的文章,就帶學生去參觀車展;讓學生寫動物,就帶學生去動物園觀察動物,再讓學生上網查閱動物的相關資料,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寫作,教會學生在活動中用心體會,用眼觀察,用耳聆聽,感知世界的美好。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愁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了。
作文是學生展現自我、表達想法的載體,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釋放個性,表達真我,才能寫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對于學生的寫作,教師要少給束縛和限制,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學生寫個性化的作文。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寫作,讓學生懂得寫作源于生活,要從觀察中來,從生活中來,要多看、多寫,明白“多看思路廣,多寫筆生花”的道理。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應采用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與學生平等地交流,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他們多寫,樂寫,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