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時龍,徐林龍,孫亭立,淦勤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九江 332000)
肝膿腫由細菌、溶組織阿米巴原蟲或真菌等病因導致的肝臟化膿性感染病變,其中,細菌性肝膿腫最為常見,發(fā)生率約為80%[1]。糖尿病是容易導致感染的因素,從而容易誘發(fā)細菌性肝膿腫,隨著治療技術的發(fā)展,中西結合治療逐漸應用到肝膿腫患者的治療中。本文擬通過回顧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2017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五味消毒飲加減聯(lián)合胸腺肽α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組兩種方式在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2017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治療的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39 例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臨床資料。五味消毒飲加減聯(lián)合胸腺肽α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實驗組)19 例,男性11 例,女性8 例,年齡(59.89±12.30)歲,膿腫直徑(47.32±9.63)mm;單純西醫(yī)治療組(對照組)20 例,男性8例,女性12 例,年齡(61.60±15.09)歲,膿腫直徑(48.20±9.55)mm。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一般情況通過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分析。
1.2 研究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糖尿病患者診斷標準均符合1999 年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2)明確診斷細菌性肝膿腫;(3)有完整的臨床資料。排除標準:(1)1 型糖尿病患者;(2)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和肺部疾??;(3)不配合控制血糖治療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靜脈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抗感染,聯(lián)合甲硝唑抗厭氧菌,并行血培養(yǎng)加藥敏試驗;嚴格監(jiān)測并控制血糖水平、加強營養(yǎng)支持、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對于膿腫直徑>5 cm,B 超提示已有明顯液化,遠離重大血管的患者予B 超引導下肝膿腫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術。
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五味消毒飲加減聯(lián)合胸腺肽α1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五味消毒飲加減方劑為:金銀花20 g、野菊花10 g、蒲公英10 g、紫花地丁10 g、紫背天葵子10 g、柴胡10 g、黃芩10 g、梔子10 g、當歸10 g、川芎6 g、龍膽草6 g、炙甘草6 g,每天1 劑,水煎服,分2 次溫服。根據(jù)肝膿腫的病程或癥狀課加減藥物的劑量和種類。胸腺肽α1(邁普新,成都地奧九泓制藥廠,規(guī)格為1.6 mg)1.6 mg 以1 mL 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皮下注射,每次1.6 mg,每周2 次,兩次相隔3~4 天。
1.4 觀察指標(1)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療效;(2)觀察治療前及治療后的白細胞計數(shù)(WBC)、白蛋白(ALB)、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肝膿腫直徑變化;(3)觀察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 測得值變化;(4)記錄并對比兩組體溫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療效標準 患者肝膿腫直徑的大小采用腹部彩超或CT 影像學檢查測量結果作為依據(jù)。治愈:影像學檢查提示肝膿腫消失,癥狀消失。好轉:影像學檢查提示膿腫較治療前縮小,癥狀緩解。無效:影像學檢查提示膿腫較治療前未縮小或增大,癥狀未緩解或加重,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Student’s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百分比形式呈現(xiàn)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檢驗;P<0.05 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基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39 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組19 例,對照組20 例。兩組患者的患者在年齡、性別、治療前指標(WBC、ALB、ALT、AST、TBIL、肝膿腫直徑、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 測得值)等指標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shù)、肝功能、膿腫直徑變化 兩組治療前的WBC、ALB、ALT、AST、TBIL、肝膿腫直徑指標上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周后,實驗組治療后的WBC、ALB、ALT、AST、肝膿腫直徑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WBC、ALT、AST、TBiL、膿腫直徑變化
2.3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測得值比較兩組治療前的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 測得值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周后,實驗組治療后的CD4、CD4/CD8 測得值明顯高于對照組,CD8 測得值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測得值比較
2.4 兩組臨床療效 實驗組臨床治愈率78.95%對比對照組45.00%,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中好轉率高于對照組,無效率低于對照組,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
2.5 兩組體溫恢復及住院時間 實驗組的體溫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體溫恢復及住院時間
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民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大量有效抗生素的應用,細菌性肝膿腫的診斷率和治愈率越來越高[2]。近年來,隨著大眾生活條件的改善,飲食構造和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是容易導致感染的因素,從而容易誘發(fā)細菌性肝膿腫,有研究表明,在細菌性肝膿腫的患者中26.4%~78.4% 合并患有糖尿病[3],同時,對比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概率高于3.6 倍[4]。有學者研究證實[5],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發(fā)熱天數(shù)和住院天數(shù)均長于非糖尿病患者,這充分說明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的病情較重,感染控制較困難,需要引起臨床醫(yī)生的充分認識。另外,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早期癥狀多不典型,臨床上容易漏診、誤診[6],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造成嚴重后果,可能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進而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關于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治療,西醫(yī)治療的原則主要以抗感染、控制血糖、穿刺引流及外科手術為主,但我們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有些情況會使單純的西醫(yī)治療受到限制,比如,越來越多的患者出現(xiàn)抗生素耐藥、胰島素抵抗、部分患者膿腫不宜穿刺、手術等多種狀況。五味消毒飲方劑來源于清朝官員吳謙負責編修的《醫(yī)宗金鑒》,其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散疔瘡等功效[7]。已廣泛應用于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癥性病變等。國內已有一些研究證實,五味消毒飲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細菌性肝膿腫可明顯減少住院時間、提高治愈率、縮小膿腫直徑[8-9]。
糖尿病患者由于一系列因素導致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不減弱,胸腺肽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劑,是從小牛胸腺中提取的一組多肽,可對T 細胞分化及發(fā)育的各個階段進行誘導,增加T 淋巴細胞數(shù)量,促進CD4+T 淋巴細胞基質成熟,調節(jié)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比值[10],從而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減輕炎癥反應。胸腺肽α1 臨床上通常用于治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類感染疾病[11-12],但其用在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上較少報道,孫琦等學者研究表明,抗生素聯(lián)合胸腺肽α1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較單純使用抗生素者,有著更高的治愈率、更快的體溫恢復正常、更早的細菌培養(yǎng)陰性及更短的膿腫閉合時間[13],本研究聯(lián)合胸腺肽α1 也得到了相似的結果。
本研究以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患者為對象,首次通過聯(lián)合五味消毒飲加減及胸腺肽α1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進而來證實兩者聯(lián)用來治療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給糖尿病合并細菌性肝膿腫患者帶來一個新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可提高臨床治愈率,縮短住院時間,在基層的醫(yī)院也可以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