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霞
(閩江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框架研究最早起源于認知心理學,Sherif認為框架是一套控制感性認識、邏輯評價或社會行為的標準、信仰或假設。Goffman的著作《框架分析》首次將“框架”從心理學領域引入傳播情景,將框架定義為人們對社會情景賦予意義的一種認知結構。之后,Tuchman在《做新聞》一書中,將框架思想引入新聞傳播領域,指出新聞工作者會按照特定的框架分類和處理信息,正是他們頭腦中既有框架的存在,才能夠迅速有效地完成新聞制作。報道框架指新聞文本中呈現(xiàn)出來的基本意義架構,這種意義架構可能通過選擇和突出某些信息來體現(xiàn)。新聞文本呈現(xiàn)出的報道框架折射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價值判斷和制作新聞過程中的準則體系[1]??蚣芊治龀S糜趥鞑热莸难芯?,用來辨析新聞媒體對某類事件或某個特定對象使用了什么框架為公眾建構現(xiàn)實。
報道框架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甚至難以捉摸和測量,在內容分析中也難以識別和編碼。但隨著框架研究的迅速擴張,學界依然涌現(xiàn)出大量的框架分析方面的文獻,研究者們都試圖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提煉出其研究對象的報道框架。Matthes和Kohring曾將框架分析方法分為五種:闡釋學方法、語言學方法、演繹分析法、人工整體分析法和計算機輔助分析法,并強調這五種方法并不相互排斥[2]。Entman又將框架分析方法分為四種,分別是定性分析法(包括闡釋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人工整體分析法(包括歸納法和演繹法)、人工聚類分析法和計算機輔助分析法[3]。這兩種分類法大體相同,都包括闡釋學方法、語言學方法、計算機輔助分析法;Matthes和Kohring所提的人工整體分析法與Entman人工整體分析法中的歸納法較為接近,主要是指研究者自行構建框架,并給予操作性定義,然后進行后續(xù)的編碼分析;Matthes和Kohring的演繹分析法與Entman人工整體分析法中的演繹法相同。
借鑒前人的分類方法,并查閱關于框架分析的大量文獻,將從以下五種方法來闡述如何測量報道框架這一抽象變量:定性分析法、演繹分析法、人工整體分析法、元素分析法、計算機輔助分析法。在這一分法中,定性分析法和計算機輔助分析法與以上兩類分法相同,人工整體分析法、演繹分析法與Matthes和Kohring相同。需要說明的是,Entman提到的人工聚類分析法當前使用還較少,本文將其作為元素分析法的一種升級版來介紹,而未給予單獨分類。
定性的框架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過定性閱讀報道文本來提取框架,這種方法根植于定性的研究范式,一般只能基于相對較小的樣本來反映一個問題或事件。目前定性分析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媒體如何建構現(xiàn)實的角度來解釋框架的闡釋學方法,一種是基于特定詞語來建構框架的語言學方法。
闡釋學方法通過定性解讀以闡釋文本中可能存在的框架,并將框架與更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聯(lián)系進行新聞媒體建構現(xiàn)實的解釋。如Hanson試圖闡釋印度媒體如何建構國際新聞報道框架,發(fā)現(xiàn)在1985-1989年間新聞報道經常使用“慷慨的支持”和“共同利益”等詞語把蘇聯(lián)建構成朋友的關系,而在印美關系中反復提及“主權”和“獨立”,并結合后續(xù)框架分析論證了報道框架在國際新聞選擇過程中的重要性[4]。Lewis指出在關于黑人犯罪事件的報道框架中,主流媒體妖魔化市中心低收入社區(qū)及其居民,將他們視為城市衰敗的罪魁禍首,使州政府免于受到指責[5]。闡釋學方法對研究者的理論知識要求較高,通過聯(lián)合社會背景詳細討論每種框架以揭示出獨特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益于知識的積累;但是該方法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有限,這主要是因為其框架提取過程較為模糊,一般以“來自分析”“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字眼來表達框架提取過程。如Meyer直接列出政治話語的三個主要框架:公共安全、冷戰(zhàn)和有管理的競爭[6]。
語言學方法通過分析新聞文本中特定的詞語和句子的選擇、位置、結構來確定框架,其主要思想是新聞文本通過特定詞語來建構框架。與闡釋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研究者在使用語言學方法前清楚地確定了表示一個框架的語言元素。目前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來自Gamson和Modigliani[7]、Pan和Kosicki[8]。Gamson和Modigliani將媒體話語分析分為了框架裝置和推理裝置,前者包括隱喻、范例、短句、描述和視覺影像五個元素,后者包括根源、結果和體現(xiàn)的原則三個元素,這八個元素構成了框架分析的“詮釋包裹”研究路徑。如葉柳和楊擊通過對新聞報道的修辭和敘事分析,以Gamson的詮釋包裹取向分析“胡潤百富榜”的相關報道話語,發(fā)現(xiàn)媒體建構了一個辯證矛盾的富豪形象,即“原罪”未脫的財富英雄[9]。Pan和Kosicki將框架分析視為一種研究新聞話語的建構主義方法,并將新聞文本概念化為可操作的維度:句法結構、腳本結構、主題結構和修辭結構。Vincze使用Pan和Kosicki的四個結構維度分析經濟危機框架,為新聞文本構建數(shù)據(jù)矩陣,對經濟危機報道的各個表達元素展開全面分析[10]。可以發(fā)現(xiàn),語言學取向的框架分析法工作量較大,以至于較難擴展至大樣本的標準化分析,而且從眾多交織的特征中提取出一個特定框架仍然有一定難度。
歸納式的框架分析法需要以開放的視角分析新聞故事,試圖揭示可能的框架矩陣,往往屬于勞動密集型,適用于小樣本且難以復制。但演繹分析法涉及到預先定義某些框架作為內容分析變量,以驗證這些框架在新聞中出現(xiàn)的程度;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復制、處理大樣本,并且能較容易地檢測出媒體之間(如電視與新聞)和媒體內部(如黨報黨刊和商業(yè)性報紙)的框架差異。目前較常使用的演繹式框架分析法來自Iyengar[11]、Entman[12]、Semetko和Valkenburg[13]等文獻。
Iyengar提出主題性框架和情境性框架,主題性框架較為抽象和客觀,情境性框架主要圍繞具體事件展開敘述,后來研究者將這一分法用于宏觀性問題的框架分析。Entman提出框架的四種主要功能為問題定義、因果解釋、道德判斷和對策建議,這成為后來研究者將其演繹為報道框架的依據(jù)。如尹連根將四大框架再細分為不同的子維度來分析鄧玉嬌案的線上公共輿論如何影響線下新聞報道[14]。另外,研究者也會基于Entman的四大框架結合自身研究需求而發(fā)展出新框架,如周世祿和王文博對西門子冰箱門事件的框架分析分為事件進展、是非判斷、道德判斷、對策建議、西門子危機公關和羅永浩回應六個框架[15]。
Semetko和Valkenburg在對前人研究的總結下,提出了新聞報道的五大框架:人情味、沖突、道德、責任歸因和經濟后果,并通過20道題的量表來識別報道中是否存在這些框架,如編碼員通過回答3道題來判斷該報道中是否含有經濟后果框架,分別是“是否提及現(xiàn)在或將來的財務損失或收益”“是否提及所涉及的費用/程度?”“是否涉及追求或不追求一項行動方針的經濟后果?”他們還指出盡管簡單的是否二分類方式可能導致測量誤差較大、變量相關性減弱,但這正好有助于發(fā)現(xiàn)清晰的因子結構。五大框架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簡便的方法來編碼報道框架,成為后續(xù)研究中最常用的演繹分析法,對很多議題都有較強的適用性,如媒體中關于某個事件或某個群體的報道呈現(xiàn)等。國內研究者也使用五大框架獲得較多成果,張揚使用五大框架比較京滬穗三地的霧霾報道差異,指出三地的沖突框架使用率最高,另外《北京晚報》注重人情味框架,《新民晚報》注重責任歸因框架,而《羊城晚報》注重經濟后果框架[16]。柳旭東和竇俊娥分別以Iyengar的主題性框架和情境性框架以及五大框架為《新聞聯(lián)播》中食品安全相關報道進行編碼歸類,并將框架與事件來源、消息來源、新聞語氣等做交叉分析[17]。
可以發(fā)現(xiàn),演繹分析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它要求研究者需要對新聞中可能出現(xiàn)的框架具有預設能力。該方法較適合已經建立框架的研究問題,因為它識別新框架的不靈活性使得它很難保證在分析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問題時不會遺漏其他重要框架。
人工整體分析法的研究范式接近于歸納與演繹的結合,即先通過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生成研究所需的報道框架,給予操作定義和編碼方案,再通過定量分析識別出研究樣本中的框架程度。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對于特定議題應該根據(jù)具體情況提煉更加清晰明確的框架,如Rae和Scott[18]在關于精神疾病的報道框架研究中使用了病恥感和反病恥感為框架展開分析。該方法不同于闡釋學方法的地方在于,其論述重點不在于詳細分析框架的具體呈現(xiàn)和文化背景,而在于不同框架的定量比較。從闡釋學方法的討論中可以看出,該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取框架的透明性,如果不指明框架發(fā)現(xiàn)的識別標準,那么這種評估也會陷入方法論的黑箱。事實上,許多研究依然存在框架提取過程不透明的問題,如Simon和Xenos在方法描述階段表示研究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生成所需框架[19]。當然,該方法也具有同演繹法一樣的局限性,那就是限制了識別新框架的靈活性,多數(shù)研究在編碼方案中加入一個其他框架來歸類那些不能被編碼的新框架。
在人工整體分析法的研究中,部分研究的框架提取離不開報道主題的歸納,如李海波和郭建斌在對“老人摔倒”相關報道的框架分析中,將框架定義為新聞文本所呈現(xiàn)出來的某種模式化的表達方式,于是先編碼出11個報道角度,再對這些角度進行分析,合并成4個報道框架[20];甚至有的研究直接用“主題框架”的概念,似乎暗含著既是報道主題亦是報道框架的涵義[21]。關于報道框架與報道主題的區(qū)分,本文認為,在多議題研究中,每個主題都可以識別出不同的框架,每種框架也可能涵蓋到不同的主題;但在特定議題的報道中,為克服框架與主題的界限模糊性,則需要研究者在表述方式上做到清晰、明了。
元素分析法是指將新聞報道拆分成不同的元素來單獨進行分析,無論是從不同層次來細化框架,還是從不同的結構以拆分報道,該方法都在框架分析前先界定清楚研究中所涉及的具體元素。臧國仁認為框架至少包含高、中、低三層次,高層指事件的抽象意義或主題,通常較難識別;中層指主要事件、歷史、歸因、影響、評論、描述、觀點等幾個部分;低層指框架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語言、符號等,也即字、詞、句以及由這些語言形成的修辭或比喻[22]。張克旭等通過這三層次對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展開報道框架分析[23]。陳陽將臧國仁的框架三層次轉化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層次:宏觀層面回答“這是什么”,即主題;中觀層面指主要事件的內容、進程、結果、影響、評價和態(tài)度等;微觀層面指報道的語言和修辭[24]。Tankard等制定了一套框架機制和表格,以測量框架及其特性,是由11個指標構成的“框架清單”:新聞標題(主標題、副標題)、新聞圖片、圖片說明、新聞導語、消息來源、引語選擇、引語強調、文章標識、數(shù)據(jù)和圖表、文章結論[25]。后來許多研究者借鑒這一清單,從構成角度量化所研究問題的報道框架,如余霞和趙斕從報道時間、報道數(shù)量、體裁、消息來源、報道主題、報道立場六個元素來分析爭議性科技議題的報道框架[26]。
元素分析法的優(yōu)點是對一個研究問題的報道框架展開了系統(tǒng)而全面的分析,但是眾多元素羅列在一篇論文中,難以總結出特定的一個或幾個框架。Matthes和Kohring基于框架是框架元素的聚類思想,提出了先人工編碼各個框架元素再通過聚類分析提取框架的方法,后來Entman稱之為人工聚類分析法。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不僅在于它最后會歸類為特定的幾個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比直接編碼抽象框架更加可靠,因為編碼員在框架元素的編碼過程中并未帶入框架思想,也不知道會提取出何種框架。Matthes和Kohring以《紐約時報》的生物技術新聞為例,以文章為單位,將需要編碼的框架元素確定為主題類型、參與方、收益類型、風險類型和正負評價等,然后對編碼結果進行聚類分析,將文章分組到特定集群中,再將這些集群解釋為不同的報道框架;研究結果表明,1992-1996年間的生物技術新聞包括經濟前景、基因識別、研究收益三個框架,而1997-2001年間則除了前三個框架外,還出現(xiàn)了生物醫(yī)學前景、生物醫(yī)學研究和農業(yè)食品的利弊三個新框架??梢园l(fā)現(xiàn),該方法的缺點是如何確定應該納入分析的框架元素并無標準;而且從人工編碼、聚類提取、再到定性分析和闡釋的系列操作步驟,工作量的巨大和復雜使該方法難以應用于大量文本研究。
計算機輔助分析法的思想基礎是媒體通過選擇和突出某些特征,而忽略其他特征來實現(xiàn)框架,這在文本上體現(xiàn)為某些關鍵詞的存在或缺失。新聞文本可以通過重復信息或將信息置于文本內容關鍵位置使信息更加突出,因此通過探測文本中始終出現(xiàn)的特定詞語等方式能夠識別框架。若以語言學的認知范式和語義傳統(tǒng)為基礎,詞語是按照不同層次存儲于人們大腦的,詞語之間的關系模型是具有研究意義的;而且考慮到語言在日常生活概念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社會再生產的研究最好在語言層面進行[27]。目前計算機輔助分析法主要有兩種方式:基于歸納思想的詞典方法和基于演繹思想的句法方法。
Miller提出的框架映射方法是一種典型的詞典方法,該方法與情報學科常用的共詞分析法很相似,即提取報道中的高頻詞,并基于高頻詞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構建矩陣,然后借助統(tǒng)計軟件的聚類分析形成框架圖;他以濕地話題為例,借助VBPro程序使用框架映射方法提取出幾個框架,其中一個命名為自然資源保護的框架由野生動物、保護、瀕危物種和棲息地等詞聚類而成[28]。后來,Miller等又使用框架映射方法比較總統(tǒng)候選人的新聞發(fā)布會呈現(xiàn)的框架和新聞報道框架的區(qū)別[29]。之后更多的研究采用語義網絡分析法提取報道框架,語義網絡分析法在發(fā)現(xiàn)潛在的報道框架、比較不同媒體的報道框架方面具有更多優(yōu)勢,其比框架映射方法中所采用的共詞聚類分析的操作便利性和聚類效果更好。首先,共詞聚類的步驟較多,需要將制作完成的共詞矩陣,制成余弦矩陣導入統(tǒng)計軟件進行聚類分析,較復雜的運算過程容易產生錯誤或誤差。其次,統(tǒng)計軟件對超過100個變量的聚類分析的適用性并不好,一是容易將一些高頻詞單獨聚為一類,二是變量多導致聚類組別多而不易命名,在Miller的研究中這些問題也很明顯;但語義網絡分析主要基于詞共現(xiàn)的頻率即線的權重為劃分標準,所以能夠更好地將常共現(xiàn)的詞聚在一類中。盡管如此,語義網絡和共詞聚類的思想基礎是相似的,都是基于詞共現(xiàn)的框架提取方法;只是它們的適用范圍不同,共詞聚類分析更適用于小樣本或者高頻詞數(shù)較少的情況,而語義網絡分析可被用于許多文本大數(shù)據(jù)的研究情境中。
句法方法的操作步驟接近于演繹法,先擬定需要編碼的框架,再指定框架中具體包含哪些詞。這種指定關鍵詞的方式比較靈活,其句法命令由研究者判斷和試驗,如程序可設定為只要包含下列任一關鍵詞則識別為某框架,或設定為組合形式(當A詞和B詞共同出現(xiàn)在一段中)則識別為某框架。Jasperson等用句法方法研究聯(lián)邦財政赤字的報道框架,先擬定了四個框架,并為每個框架設定一些詞語,比如當識別到所研究段落中包含“斗爭”“辯論”“作戰(zhàn)”“沖突”等相關詞語,則標記這段為斗爭框架[30]。Shah等繼續(xù)用此方法研究克林頓丑聞后仍獲得公眾支持的原因,他們借助Catpac程序,設置一系列語法關系識別段落中的框架,例如當一定距離內“克林頓”與“成功”共同出現(xiàn)時則標記為這段是對克林頓有利的,當“克林頓”與“攻擊”等詞語共現(xiàn)時則標記為是對克林頓不利的[31]。這一方法的關鍵在于,句法命令必須是由研究者經過多次迭代試驗,不斷創(chuàng)建和改進,最終通過程序編碼與人工編碼的信度檢驗才可以正式投入研究,因此,句法方法的編碼方式可以看作是計算機輔助的演繹分析法。
有研究者通過機器學習方法改進句法方法的框架編碼方式,即先通過人工編碼為程序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料,然后設定一些基本的語料代碼,再查看機器編碼的信度,并不斷迭代和改進[32]。這為大數(shù)據(jù)研究方法應用于框架分析又邁進了一步。當然,詞典方法和句法方法并非完全獨立,它們也可以同時應用于一個研究中,如Olofsson等在研究空氣污染問題時,先通過新聞報道自動文本編碼的詞典方法提煉出框架,然后以敘述政策框架為指導的句法方法來分析非營利網站上的組織敘事,從而比較非營利組織的敘述框架和新聞媒體的框架[33]。
綜上,主要的報道框架分析方法的要點詳見表1,根據(jù)研究問題的需要和對報道框架的理解不同,目前的分析方法主要分為歸納式、演繹式及兩者結合的三條路徑。定性分析中的闡釋學方法、計算機輔助分析中的詞典方法是典型的歸納式方法,闡釋學方法囿于其框架發(fā)現(xiàn)過程的不透明性以及人工逐篇閱讀的局限性更適合做框架的深度闡釋。而詞典方法的框架發(fā)現(xiàn)過程較為客觀,適合應用于大數(shù)據(jù)研究。演繹分析法、計算機輔助分析中的句法方法都是典型的演繹式方法,同樣面臨著識別新框架方面的不靈活性問題,因此需要具備對研究問題的熟悉性才能夠制定合適的編碼方案。定性分析中的語言學方法、元素分析法則是非典型演繹式方法,其基本思路都是確定框架分析所涉及的組成部分后,再對每一篇報道展開分析,但語言學方法更偏向意義闡釋,而元素分析法則是直接的內容分析。人工整體分析法則是歸納與演繹的結合,一般需要先提煉出研究問題的框架及其操作性定義,再進行人工整體編碼,當然,該方法在提出框架階段同樣面臨著歸納式路徑的方法論黑箱。
表1 報道框架分析方法匯總表
這些報道框架分析方法并不互斥,可以在一個研究中先后使用。例如研究者可以通過闡釋學方法定性歸納出報道框架,再結合理論知識和研究需要構建操作性定義和編碼方案,接著既可以對新聞文本按篇進行整體編碼實行人工整體分析,也可以制定句法命令進行計算機輔助分析編碼。另外,語言學方法也能夠為句法方法制定編碼方案提供可靠的參考;而元素分析法是做人工聚類分析的前提等。以上多種方法能夠彼此借鑒、相互助益,這為將來探索更準確、可靠的框架分析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這可能是框架分析被認為是一個多范式研究方法的原因,框架分析的多范式取向能夠幫助實證研究者更好地闡釋研究問題,又能夠防止批判研究者想當然地去定義一些意識形態(tài)概念。
框架分析為研究者進行新聞報道研究提供了一種理論視角,但似乎又“框”住了思維??梢园l(fā)現(xiàn),只有闡釋學方法的框架分析會考慮報道的內容和語境,其他框架分析法大都停留在內容分析層面?,F(xiàn)實情況是,任何一篇報道的內容和語境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若研究中只停留在內容層面,難免有失偏頗。尤其在互聯(lián)網時代,更多的大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涌入人文社科的研究領域,使得對新聞報道內容層面的研究又進一步縮小為對關鍵詞的研究。如何在新聞報道內容研究的精細化道路上也不忽視對新聞報道語境的考慮,成為研究者們在使用框架分析方法時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