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青 郝秀明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山東 濟寧 272000)
茄子是人們喜歡的蔬菜,且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茄子中含有皂草甙,可以護肝和降低機體血液膽固醇,促進機體內蛋白質、脂質與核酸的合成.茄子中含有維生素P,能夠防止維生素C被破壞,具有降脂降壓以及保護心血管等功效。茄子具有喜溫、喜光的特性,在冬春季節(jié)進行反季節(jié)種植易發(fā)生病害,管理難度高,產量低。日光溫室冬春種植茄子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和效益,選用耐低溫弱光抗病茄子品種非常關鍵。長期以來,濟寧市任城區(qū)日光溫室種植的茄子品種為濟雜長茄1號,該品種為濟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培育,植株長勢強,果實長棒型,顏色油黑發(fā)亮,品質好,在當地受歡迎,但在日光溫室冬季低溫種植,不易坐果,且遇到雨雪天氣,棚室內濕度大,灰霉病發(fā)病重,較難管理,效益較差,影響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任城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通過調研考察,廣泛從國內篩選耐低溫、弱光、抗病、優(yōu)質高產的茄子品種,從中篩選了科迪斯、東方長茄、娜塔麗、安德烈 、愛麗舍 、安娜、布朗等7個在國內表現(xiàn)好的茄子品種作為引種目標。通過對7個引進的茄子品種與本地主栽茄子品種濟雜長茄1號進行田間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任城區(qū)日光溫室冬春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抗逆性強、經濟性狀好且適銷對路的優(yōu)良新品種,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參試茄子品種科迪斯、東方長茄、娜塔麗、安德烈 、愛麗舍 、安娜、布朗,以上七個品種均從荷蘭瑞克斯旺種苗集團有限公司引進。以本地主栽的濟雜長茄1號為對照。
試驗在濟寧市胡家灣家庭農場日光溫室中進行,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3m2。采用嫁接育苗,砧木為托魯巴姆,6月20日播砧木,7月15日播接穗,8月20日嫁接,9月15日定植。定植前1個月,畝施優(yōu)質腐熟雞糞6m3、45%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00kg,深翻40cm,土肥充分混合均勻,整平土壤。做成馬鞍形高畦,每150cm寬做1畦,畦面寬80cm,畦底寬100cm,高15cm,畦間人行道溝寬50cm。每畦定植2行,畦面小行距50cm,畦間大行距100cm。株距50cm,畝定植密度1600株。安裝硬管滴灌,畦面覆蓋幅寬160cm黑色地膜。每小區(qū)定植96株,栽培管理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試驗期間調查紀錄各參試品種的生育期、植物學性狀、產量和抗病性,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以spss19.0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從表1可看出,引進的7個茄子品種株型都為開展型,科迪斯、東方長茄、娜塔麗、愛麗舍、安德烈 與對照濟雜長茄1號6個品種的生長勢強,安娜、布朗2品種生長勢中等。8個品種的葉色都是紫綠色,花色都是淡紫色??频纤蛊贩N灰霉病發(fā)病率最低,為7%,其次是東方長茄灰霉病發(fā)病率低,為8%,再次為愛麗舍、安德烈、布朗、安娜、娜塔麗,對照濟雜長茄1號的灰霉病發(fā)病率最高,為20%,8個茄子品種綿疫病發(fā)病率都為零。
表1 不同茄子品種主要植物學形狀及抗性
表2 不同茄子品種果實性狀比較
果實長度最長的是愛麗舍為37.5cm,其次為布朗為32.5cm,再次為娜塔麗、東方長茄、科迪斯、安娜、安德烈,最短的是對照濟雜長茄1號21.8cm,果徑最大的是安德烈為9.2cm,果徑最小的是愛麗舍6.1cm,果形為細長棒形的有愛麗舍和布朗,長棒形的有科迪斯、東方長茄、娜塔麗和安娜,短棒形的有安德烈和對照濟雜長茄1號??频纤?、東方長茄、娜塔麗、安德烈 、愛麗舍 、安娜、布朗引進的7個品種的果柄均為綠色,7個引進的茄子品種及對照濟雜長茄1號果色均為紫黑色,對照濟雜長茄1號光澤度一般,其余品種的光澤度都高。8個茄子品種果實硬度都是松軟,愛麗舍、布朗2個品種果皮較薄,其他品種果皮薄,8個茄子品種果肉色都是綠白。從市場看長棒形需求量大經濟效益好;細長棒形和短棒形季節(jié)性強,需求量和價格忽高忽低,不穩(wěn)定;顏色上有光澤、紫黑色受市場歡迎。
從表3可以看出,在8個品種中,安德烈的單果重最大,為432.6g,其次為東方長茄單果重425.4g,再次為科迪斯、安娜、娜塔麗、布朗、濟寧長茄1號,愛麗舍的單果重最小,為325.3g。8個茄子品種小區(qū)產量存在顯著差異,東方長茄小區(qū)產量最高,為615.04kg,其次科迪斯,為611.53kg,再次娜塔麗,為558.06kg,再次愛麗舍,為536.59kg,再次布朗,為531.21kg,再次安娜,為525.69kg,再次安德烈,為501.07kg,濟寧長茄1號小區(qū)產量最低,為479.17kg。東方長茄畝產量最高,為12431.2kg/667m2,東方長茄比對照增產28.35%,其次科迪斯畝產量最高,為12360.3kg/667m2,科迪斯比對照增產27.6%,再次為娜塔麗,畝產量為11279.5kg/667m2,比對照增加16.46%,再次為愛麗舍,畝產量為10845.7kg/667m2,比對照增加11.98%,再次為安德烈,畝產量為10127.6kg/667m2,比對照增加4.57%,對照濟寧長茄1號畝產量最低,為9685.1kg/667m2??频纤埂|方長茄、娜塔麗3個品種與對照濟雜長茄1號在產量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表3 不同茄子品種產量比較
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性優(yōu)良品種科斯迪、東方長茄、娜塔麗3個品種
3.2.1 種子處理:畝用種1800-2000粒,將砧木種子置于55~60℃溫水中。攪拌至水溫30℃,然后浸泡2小時。取出種子稍加風干,置于200毫克/千克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時后催芽。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撈出淘干凈,再放入55℃溫水中浸種(用水量為種子的5倍)。浸泡15分鐘,再用25℃溫水浸泡8~12小時用細砂搓去種皮上的黏液,洗凈后攤開晾一晾,準備播種。
3.2.2 播種與分苗:7月下旬將催好芽的砧木種子均勻播入苗床,把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袋入畦。當砧木苗銅錢大小時移到營養(yǎng)袋,接穗8月中旬播種。2葉1心時分苗。
3.2.3 嫁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砧木長有5片真葉,接穗長有3片真葉時為嫁接適期。前一天下午給茄苗消毒。利用劈接方法嫁接。
3.2.4 嫁接后的溫濕度管理:嫁接茄苗用拱棚覆蓋。頭3天白天保持28~30℃,夜間18~20℃,土溫25℃左右。3天后逐漸降低溫度,白天掌握25~27℃,夜間17~20℃。6天后可把小拱棚的薄膜掀開一部分,逐漸擴大。逐步降低空氣相對濕度。8天后去掉小拱棚。
3.3.1 施肥整地: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千克。硫酸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深翻平整。定植前進行藥劑熏棚,然后南北向開溝,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80厘米,定植溝深5~6厘米,澆足底墑水。
3.3.2 定植:要在晴天無風條件下按株距70厘米栽苗,然后覆土澆水,水滲透后第三天培土起壟,壟高10厘米。7天后澆緩苗水,15天后蓋地膜,開口引苗出膜。每畝1600株。
3.4.1 溫度管理:定植1~2天內中午要放苫遮陽,緩苗期白天30℃,夜間18~20℃。緩苗后白天28~30℃,夜間15~18℃。10月下旬蓋保溫被,翌年3月份以后要加大放風量排濕。
3.4.2 水肥管理:定植7天后澆1次緩苗水,直到門茄謝花前控制澆水,追肥。當門茄長到3~4厘米大時,開始追肥澆水,膜下滴灌。1月份盡可能不澆水,2月至3月中旬要澆小水,地溫到18℃時澆1次大水,3月下旬以后每5—6天澆1水。第一次追肥后,每隔15天追1次,每次畝追茄子專用水溶肥10公斤。
3.4.3 整枝:待門茄采收后,將下部老葉摘除,待對茄形成后,剪去上部兩個向外的側枝,形成雙干枝,以此類推。當四門斗茄坐住后摘心。一般每株留5~7個茄子。
3.4.4 蘸花:開花前后2天內用濃度25毫克/千克的2,4-D丁酯蘸花,處理過的花冠要在果實大后輕輕摘掉。
3.5.1 蟲害防治: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和茶黃螨。苗定植3~4天,在苗床上用15%噠嗪酮2500倍液防治茶黃螨,現(xiàn)蕾至結果期再查治1次。白粉虱采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每畝2~3克,對水30千克或以青霉素噴藥與黃板誘殺的辦法結合進行。蚜蟲可用吡蟲啉、啶蟲脒防治。
3.5.2 病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茄苗猝倒病、立枯病、綿疫病和病毒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苗床8~10克,與細土混勻,播種時下鋪上蓋。出苗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可防治猝倒病與立枯病菌。用64%殺毒礬600倍液噴霧可防治綿疫病。用維生素A120倍液噴霧,苗期2次,移栽后1次,可防治病毒病。
一般開花后25天便可采收。茄子萼片與果實相接處白色或淡綠色環(huán)狀帶即將消失,即可采收。
通過引種試驗,科斯迪、東方長茄、娜塔麗3個品種品質優(yōu)良,產量遠高于本地主栽品種,且抗灰霉病、綿疫病,并適合當地消費需求,建議作為濟寧市任城區(qū)日光溫室茄子推廣的首選品種,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愛麗舍、安娜、布朗、安德烈4個品種產量遠高于對照品種,但抗灰霉病不好,不宜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