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巧 穎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90醫(yī)院 信陽 464000)
眩暈癥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多表現(xiàn)為明顯的自身旋轉(zhuǎn)感覺,伴有頭重腳輕的頭暈癥狀。臨床對本病的治療需要針對患者癥狀,緩解眩暈發(fā)作的程度及頻次,同時也要注重病因治療。藥物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案,如一些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有助于擴大腦部供血,緩解眩暈等癥狀,鹽酸氟桂利嗪是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痙攣等作用。但是長期應(yīng)用氟桂利嗪能夠引發(fā)嗜睡、疲乏等不良反應(yīng),在用藥安全性上有所欠缺。強力定眩片是一種中藥制劑,含有天麻、杜仲等多種成分,具有降壓、降脂、定眩的功效,且中藥基本很少見有副作用。本研究為了探討強力定眩片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在眩暈癥中的效果,選取80例患者對照研究,具體內(nèi)容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眩暈癥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文獻[1]中疾病標準;②對本研究內(nèi)容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伴有顱內(nèi)腫瘤、腦水腫等腦部疾?。虎诤喜⒏文I等臟器功能障礙;③意識模糊,無法正常交流及配合調(diào)查。將入選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研究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44-68歲,平均(54.58±2.47)歲。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43-68歲,平均(54.50±2.35)歲。組間上述內(nèi)容對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s)/(n,%)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s)/(n,%)
組別 性別比 年齡(歲) 合并癥高血壓 高血脂 糖尿病研究組(40例) 21/19 46.58±2.47 15(37.50) 9(22.50) 16(40.00)對照組(40例) 19/21 46.50±2.35 17(42.50) 10(25.00) 13(32.50)χ2/t值 0.200 0.148 0.208 0.069 0.487 P值 0.655 0.882 0.648 0.793 0.485
對照組: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844;5mg*20粒)??诜?-10mg/次,2次/日,治療8周。
研究組:強力定眩片(陜西漢王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1020139;0.35g*60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同對照組,強力定眩片口服,1.4-2.1g/次,3次/日,治療8周。
(1)腦血流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彩超檢測患者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血流速度。
(2)眩暈癥狀改善程度。治療后采用眩暈癥狀量表(VSS-C)評估眩暈癥狀,此量表包括34個條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4分,分值代表一年內(nèi)發(fā)生的頻率,總分為136分,最終得分0-33分為輕度眩暈;34-67分為中度眩暈;68-101分為重度眩暈;102-136分為極重度眩暈。
(3)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眩暈癥狀明顯改善,伴隨癥狀或體征消失,3月內(nèi)未再次發(fā)生眩暈或發(fā)生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有效:治療后眩暈癥狀減輕,發(fā)作時間縮短,發(fā)作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20%-50%;無效:眩暈癥狀無明顯緩解。臨床總有效率=1-無效率。
(4)不良反應(yīng)。觀察患者出現(xiàn)嗜睡、疲憊、抑郁、錐體外系癥狀(不自主運動、下頷運動障礙、強直等)等情況。
應(yīng)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臨床療效、不良反應(yīng)采用χ2檢驗比較,腦血流指標、癥狀改善等(±s)采用t檢驗,多樣本對比采用方差分析(F)。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組間內(nèi)容對比(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腦血流指標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血流速度對比(±s,cm/s)
表2 兩組腦血流速度對比(±s,cm/s)
組別(各40例)左椎動脈 t值 P值 右椎動脈 t值 P值 基底動脈 t值 P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3.25±6.24 45.25±5.47 9.146<0.050 34.13±4.52 43.28±5.42 8.200<0.050 33.21±6.47 44.10±5.26 8.260<0.050對照組 33.17±6.19 42.21±4.56 7.437<0.050 34.01±4.40 40.21±4.22 6.432<0.050 33.30±6.30 41.05±4.67 6.250<0.050 t值 0.058 2.700 0.120 2.827 0.063 2.742 P值 0.954 0.009 0.905 0.006 0.950 0.008
治療前兩組眩暈癥狀量表(VSS-C)得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4周、治療8周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VSS-C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VSS-C量表得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治療后VSS-C量表得分對比(±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8周 F值 P值研究組(40例) 96.25±12.15 75.41±10.12 46.21±5.24 273.227 0.000對照組(40例) 98.54±12.06 82.32±10.56 65.20±5.41 118.262 0.000 t組間值 0.846 2.988 15.946 P組間值 0.400 0.004 0.000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組間對比(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對比(n,%)
眩暈癥是一種涉及多學(xué)科的病癥,在年輕人中的患病率約為1.8%,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則高于30.0%[2]。本病一般是選用藥物治療,解除病理因素,如貧血、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椎動脈型頸椎病等,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眩暈癥狀。鹽酸氟桂利嗪屬于臨床常見的血管擴張藥物,其在理化性質(zhì)上屬于鈣通道阻斷劑,是一種雙氧化哌嗪衍生物,能夠防止病理性超載造成的細胞受損[3]。但也有部分研究認為長期使用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可能會導(dǎo)致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一些精神神經(jīng)癥狀[4]。在中醫(yī)上認為眩暈是由風(fēng)、痰、虛引起,即認為眩暈主要由三種因素導(dǎo)致,一是患者情緒不佳,平常多有憂郁、惱怒等消極情緒,導(dǎo)致肝氣受損,上擾清竅,從而引起眩暈癥狀;二是飲食因素,由于日常飲食中存在問題導(dǎo)致脾胃運化失常,聚濕生痰,痰濁中阻,蒙蔽清陽,引發(fā)眩暈;三是由上述兩種混合因素,情緒上思慮勞倦,飲食上不節(jié)或失調(diào),導(dǎo)致氣血不足,腦失濡養(yǎng),引發(fā)眩暈。中醫(yī)根據(jù)病機對患者進行辨證治療,選用中藥對患者進行平肝補氣、止痰化瘀、清火熄風(fēng)等治療,安全性良好。
腦供血不足是多數(shù)眩暈癥發(fā)作的病理基礎(chǔ),指腦部局部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腦功能改變,從而容易引發(fā)眩暈等癥狀,在一些高齡患者中誘因常為低血壓。在一些動脈血管管腔狹窄、痙攣患者中,血液流速減緩,致使血管所供應(yīng)的腦部區(qū)域血液不足,導(dǎo)致眩暈癥狀。高血脂使得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也能夠引起供血不足,導(dǎo)致患者出現(xiàn)眩暈[5]。經(jīng)過彩超檢查可對目標動脈血液流速進行觀察,本研究中主要選取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基底動脈三條血管,測定患者治療前后血流速度的改變,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三條動脈血液流速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能夠改善腦部供血。治療4周、治療8周研究組VSS-C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對于眩暈癥狀的緩解程度較大。腦部供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病變區(qū)域血液流速、供應(yīng),改善了局部腦細胞功能,從而減輕眩暈癥狀。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用藥安全性對比(P>0.05),提示聯(lián)合治療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且強力定眩片不會增加毒副反應(yīng),與曹瑞[6]等研究結(jié)果具有共通之處。
強力定眩片屬于中成藥,成分中天麻平肝、息風(fēng)、止痙,主治頭痛眩暈;杜仲、杜仲葉補肝腎、強筋骨,用于治療肝腎虛虧引起的頭暈?zāi)垦?;野菊花清熱解毒、疏肝氣;川芎活血行氣、祛風(fēng)止痛。藥理研究證明,天麻有延緩衰老,影響血小板活性,保護心肌細胞等作用,野菊花能避免血液高凝,增加冠脈流量。因此強力定眩片能夠針對眩暈的中醫(yī)病機給予相應(yīng)的藥物,起到平肝補腎、清火息風(fēng)的作用。在相關(guān)臨床相關(guān)研究中,也有一些直接采用中藥湯劑給藥的,比如天麻鉤藤飲等方劑,是治療眩暈癥的常見組方[7-8]。與本研究強力定眩片中均含有的組方有天麻、杜仲兩種藥材,雖則給藥途徑有差異,但均可有效切中病機,有效緩解眩暈癥狀,且不良反應(yīng)較少,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在治療眩暈癥時采用強力定眩片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能夠獲得更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