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杰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ICU) 平頂山 467000)
急性腦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之一,由腦實質血管破裂而引起,在全部腦卒中中占比達到35%,以老年人群最為高發(fā),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致殘率較高,病死率高達40%[1]。急性腦出血一旦發(fā)病,患者立即出現語言障礙、運動障礙、意識障礙、頭痛、頭暈及嘔吐等癥狀[2]。基礎對癥治療是臨床治療ICU急性腦出血的常用方案,雖然可于短時間內改善患者癥狀,但遠期預后較差,無法降低死亡率[3]。醒腦靜注射液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及開竅醒腦等功效,用于急性腦出血治療可對炎性因子釋放產生抑制作用,以促進神經功能改善,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轉[4]。但臨床尚未明確該藥物對急性腦出血患者腎功能的影響。本次選取82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腦出血患者,研究醒腦靜注射液輔助治療ICU急性腦出血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診斷標準[5],經CT或MRI等檢查確診;(2)均為首次發(fā)病;(3)年齡>18歲;(4)出血量≤30mL;(5)發(fā)病至入院時間<6h;(6)患者知情同意;(7)患者影像學檢查及病歷等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出血量>30mL者;(2)因腦創(chuàng)傷、腦疝或腫瘤誘發(fā)的腦出血者;(3)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者;(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5)合并出血性腦梗死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41例)男、女分別為23例、18例,年齡48歲-85歲,平均(61.97±2.47)歲。治療組(41例)男、女分別為24例、17例,年齡45歲-87歲,平均(61.89±2.64)歲。兩組資料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
入組者均給予基礎治療,并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基礎治療包括降血壓、吸氧、降顱內壓、抗、控制心率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依達拉奉(山東方明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00;20ml:30mg)治療,將劑量為30mg依達拉奉注射液加入100mL濃度為0.9%氯化鈉溶液(浙江莎普愛思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903;500ml:4.5g),靜脈滴注,每日2次,連續(xù)治療14d。治療組加用醒腦靜注射液治療,將劑量為20mL醒腦靜注射液(無錫濟煜山禾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562;每支裝2ml)加入250mL濃度為5%葡萄糖溶液(康臣藥業(yè)(內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5020937;500ml:25g),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14d。
1.3.1 治療效果
于治療前后開展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以評估結果為依據判斷療效:意識障礙、頭痛等癥狀消失,肌力。語言及運動功能恢復正常,NIHSS評分減少≥90%為顯效;意識障礙、頭痛等癥狀改善,肌力、語言及運動功能明顯改善,NIHSS評分減少46-89%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樣本數×100%。
1.3.2 神經功能
治療前1d、治療后14d以NIHSS評分(總分42分)評估神經功能,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成正比。
1.3.3 日常生活能力
開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估,時間為治療前1d及治療后14d,總分100分,評分與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1.3.4 認知功能
開展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時間為治療前1d及治療后14d,量表共計7個維度,即語言流暢、視空間執(zhí)行能力、命名、抽象思維及定向力等,總分30分,評分與認知功能成正比。
1.3.5 意識狀態(tài)
開展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估,時間為治療前1d及治療后14d,總分15分,評分與意識狀態(tài)成正比。
1.3.6 血清學指標
采集患者血液及尿液(治療前1d、治療后14d),檢測血尿素氮(BUN)、尿酸(UA)及血肌酐(Scr)水平。
經SPSS19.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分別經t、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95.12%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68.29%(P<0.05),見圖1。
圖1 治療效果
NIHSS評分比較,治療組治療后14d相較于對照組更低(P<0.05);ADL評分比較,治療組治療后14d相較于對照組更高(P<0.05),見圖2。
圖2 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
治療組治療后14dBUN、Scr及U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圖3。
圖3 血清學指標
治療組治療后14dMoCA、GC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認知功能及意識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認知功能及意識狀態(tài)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MoCA GCS治療前1d 治療后14d 治療前1d 治療后14d對照組 41 14.89±2.65 20.21±2.16 5.59±1.27 9.22±2.12治療組 41 14.77±2.78 25.33±3.48 5.66±1.05 11.98±2.13 χ2 0.200 8.004 0.272 5.880 P 0.841 0.000 0.786 0.000
急性腦出血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在腦卒中發(fā)病總數中占比超過30%,患者可表現出劇烈頭痛、運動障礙、視力模糊等癥狀,致殘致死率極高。急性腦出血一旦發(fā)生,血腫壓迫不僅能可對腦組織產生損傷,還可導致血腫周邊腦組織發(fā)生繼發(fā)損傷,產生大量氧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等,加速缺血區(qū)腦組織細胞凋亡,并進一步加重腦水腫程度[6]。臨床現階段多采用降低顱內壓、維持電解質平衡及控制血壓等基礎治療手段治療急性腦出血,雖然可于一定程度上促進癥狀改善,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患者病死率仍處于較高水平。近年有研究發(fā)現,中醫(yī)藥用于急性腦出血治療有著良好療效[7-9]。在中醫(yī)學領域中,急性腦出血并未有明確病名,多被歸納于“中風”、“卒中”等范疇,認為在一定情況下血、氣、痰、火、虛、風六端可通過相互作用引起陰陽失調,而在多種誘因如用力、激動等影響下,可擾動氣機,損傷脈絡導致血溢出,治療應以行氣通絡、醒腦開竅等為原則[10]。
既往研究證實,急性腦出血一旦發(fā)生,缺血腦組織可于短時間(8min-10min)發(fā)生不可逆性壞死,而隨著缺血時間延長或程度加重,壞死病灶周圍所形成的半暗帶區(qū)可不斷擴大,早期給予患者腦保護治療,可激活受損神經元,不僅可減輕腦損傷程度,還可能達到逆轉腦損傷目的[11]。醒腦靜注射液是一種中成藥,給藥后可經血腦屏障刺激中樞神經,不僅可改善腦部血供情況,還可消除腦水腫,并對自由基產生清除效應。本研究中治療組采用醒腦靜注射液行輔助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95.12%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68.29%;治療組治療后14d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后14dMoCA、GC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治療用于急性腦出血患者,可促進療效提高,有利于神經功能改善,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可改善患者意識狀態(tài),促進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分析原因,腦保護治療對人體腦組織耐缺氧時間可有延長作用,而依達拉奉是一種腦保護劑,可對自由基產生清除效應,具有較強親脂性,且相對分子量較小,用藥后可迅速通過血腦屏障,并于短時間內在腦內達到最佳濃度,對炎性因子合成及釋放產生抑制作用,有利于減少氧自由基,并對脂質過氧化、細胞氧化損傷等產生抑制作用,不僅可緩解腦組織受損程度,還可促進神經功能改善[12]。醒腦靜注射液含有多種中藥成分,由安宮牛黃丸減味而成,其中麝香可起到開竅通閉作用,對中樞神經興奮產生促進作用,以提高中樞抗缺氧能力,有利于患者意識狀態(tài)改善;郁金可涼血、清熱及活血,與冰片配伍可起到止痛開竅、清熱解毒功效,與麝香配伍可協同促進中樞神經興奮。梔子可清熱解毒,已有研究證實,該藥物可促進人體腦組織抗缺氧能力提高。諸藥合用共奏化痰通瘀、行氣活血、醒腦止痙、清熱解毒之功?,F代藥理研究表明,郁金中含有大量化合物以姜黃素類占比最高,對腦組織損傷恢復具有促進作用,冰片可對血腦屏障通透性產生調節(jié)作用,麝香則可抗氧化、抗炎,梔子可促進腦組織損傷程度減輕。應用醒腦靜注射液輔助治療,可迅速經血腦屏障作用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以降低顱內壓,有利于改善腦部缺氧情況,最大限度降低神經細胞損害,并可起到抗凝、抗氧化作用,對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產生阻斷作用,可達到改善血液循環(huán)目的,以改善神經、認知功能。本研究還發(fā)現,治療組治療后14dBUN、Scr及U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醒腦靜注射液用于輔助治療對患者腎功能影響較小。BUN、Scr與腎損害密切相關,兩項指標波動可反映機體腎功能損害狀態(tài),而醒腦靜輔助治療可下調炎癥因子表達,有利于抑制細胞毒性,以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減輕對機體腎功能影響。
綜上所述,醒腦靜注射液用于急性腦出血輔助治療,有利于神經功能改善,促進認知功能恢復,并改善患者意識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