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華
河南滎陽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滎陽 450100
子宮內膜息肉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的良性子宮內膜病變,發(fā)病率高,也是導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危及患者的生殖及身心健康。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定位準確、切除效果確切,以及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1-2]。宮腔鏡電極刀和冷刀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是臨床常用的兩種治療方案。本研究通過對89例行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探討宮腔鏡冷刀息肉切除術對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05—2021-07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經超聲、宮腔鏡、婦產科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3]。并經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2)均有月經量增多或月經不規(guī)則癥狀,常規(guī)藥物治療無效。(3)近1個月未服用激素類藥物。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等手術、麻醉禁忌證的患者。(2)合并嚴重宮腔粘連、子宮畸形、子宮肌瘤等其他婦科疾病者。(3)存在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的患者。研究共納入符合上述標準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9例,根據(jù)手術方法分為宮腔鏡電極刀切除術組(電極刀組,44例)和宮腔鏡冷刀切除術組(冷刀組,45例)?;颊呔炇鹬橥鈺?/p>
1.2方法術前12 h將米索前列醇片400 μg放置在陰道穹窿,軟化宮頸,術前6 h禁飲食。冷刀組行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靜脈麻醉,取截石位,膨宮液持續(xù)灌流,膨宮壓力:100~120 mmHg,流速:240~320 mL/min。明確宮頸管狀況,確認手術可行性。探宮后擴宮至10號,置入宮腔鏡操作系統(tǒng)。若存在宮腔粘連,可以單關節(jié)剪刀分離。通過宮腔鏡操作系統(tǒng)的3 mm雙關節(jié)鉗直接鉗夾摘除息肉。合并非O型肌瘤者,打開肌瘤包膜,適當分離后將肌瘤分為小塊取出;O型且直徑>2 cm的肌瘤,以單關節(jié)剪刀將肌瘤分為2~4塊分別取出;O型且直徑<2 cm的肌瘤,以雙關節(jié)剪刀剪斷蒂部,通過3 mm抓鉗直接取出。電極刀組行宮腔鏡電極刀切除術:靜脈麻醉,取截石位,超聲輔助下以單極電刀常規(guī)切除病灶,出血點電凝止血。具體手術方法參考文獻[4]。2組術后均給予黃體酮治療。
1.3觀察指標(1)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失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愈合周期(月經周期)。(2)術前和術后第1 天、第3天,通過微循環(huán)顯微鏡觀察評估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情況: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AI)、血管清晰度。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取上層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炎癥反應指標: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3)術后并發(fā)癥:宮腔粘連、創(chuàng)面未修復、息肉復發(fā)、子宮內膜炎。
2.1基線資料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比較
2.2手術相關指標2組術中失血量、住院時間、愈合周期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冷刀組手術時間短于電極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3手術前后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情況和炎癥反應指標術前2組患者的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情況和炎癥反應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 天、第3天,冷刀組患者的AI低于電極刀組,血管清晰度高于電極組血清hs-CRP、IL-6、TNF-α均低于電極刀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手術前后2組患者的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情況和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2.4術后并發(fā)癥冷刀組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3例(6.67%),其中子宮內膜炎1例、創(chuàng)面未修復2例;電極刀組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4例(9.09%),其中宮腔粘連1例、創(chuàng)面未修復1例、息肉復發(fā)1例、子宮內膜炎1例。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1,P=0.975)。
宮腔鏡電極刀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可有效切除病灶,優(yōu)勢在于可通過電凝止血減少術中出血量。但電切熱量較高,提高了膨宮液溫度,不僅機體應激反應重,而且存在一定的熱損傷,易破壞子宮內膜完整性而影響子宮內膜愈合,甚至造成宮腔粘連,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和孕育[5]。如何控制手術熱損傷、改善子宮內膜狀態(tài)、促進子宮內膜愈合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6]。
宮腔鏡下冷刀切除術采用冷刀技術切除病灶主要優(yōu)勢有:(1)通過宮腔鏡采用冷刀宮腔鏡操作系統(tǒng)切除病灶,有助于避免子宮內膜熱損傷,降低子宮內膜破壞程度,對改善生育需求有積極作用[7-8]。有研究結果顯示,宮腔鏡冷刀切除子宮黏膜下肌瘤可明顯降低熱損傷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9]。(2)宮腔鏡冷刀切除術可在直視下切除息肉,并經宮頸管完整取出,對直徑較大息肉可分成小塊鉗出[10]。(3)宮腔鏡冷刀切除術采用的宮腔鏡操作系統(tǒng)為一體鏡,可提高術野清晰度,器械利用率高,操作靈活、難度低,手術時間短;而且術者容易掌握,學習曲線短,易于在臨床普及開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第1 天、第3 天冷刀組患者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情況輕于電極刀組,血清hs-CRP、IL-6、TNF-α均低于電極刀組,差異顯著。亦充分表明了宮腔鏡冷刀切除術有助于降低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手術應激反應與術中血管微循環(huán)損傷密切相關,宮腔鏡冷刀切除術無熱損傷風險,且最大程度確保子宮內膜的完整,故有助于降低機體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