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紅艷 王飛剛 韋彩霞 宋瑞香
河南省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472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EMS)與不孕關系密切,有25%~47%的EMS患者出現不孕癥狀,且不孕患者中較多患者發(fā)生EMS[1]。需尋找密切相關的生物指標,用于疾病的治療和預后評估。鼠雙微體4(MDM4)又稱MDMX,是p53的重要調控因子。有研究顯示,惡性腫瘤中MDM4對p53的表達有抑制作用[2];張麗莉等[3]研究顯示,MDM4與絨毛外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的遷移和侵襲有關。而既往研究顯示,絨毛外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侵襲能力不足與不孕存在一定關系[4]。前期研究中微小RNA-144-3p(miR-144-3p)與MDM4可能存在靶向調節(jié)關系。因此,本研究探究EMS不孕及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miR-144-3p、MDM4表達水平及意義。
收集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8月資料齊全的EMS不孕患者62例為EMS組,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59例為對照組。EMS診斷主要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7]依據有痛經、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疼痛且不孕;B超檢查影像為附件區(qū)無回聲包塊,內有強光點;婦科檢查子宮為后位、活動度差,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或后穹隆觸痛結節(jié),可同時存在附件囊性、不活動包塊;血清CA125水平輕中度升高。輸卵管因素不孕診斷:宮腹腔鏡觀察宮腔、輸卵管開口情況及兩側輸卵管行通液、輸卵管通暢度,輸卵管扭曲36例、輸卵管積液阻塞16例、傘端閉鎖7例;EMS患者卵巢儲備功能正常,月經規(guī)律,無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③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孕1年以上。排除有EMS手術病史,合并臟器功能異常及惡性腫瘤,6個月內有妊娠史、哺乳史及刮宮手術史。研究獲本院臨床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研究對象自月經周期第9天起采用B超監(jiān)測卵泡生長狀況,當卵泡直徑達14 mm時行宮腔鏡檢查并行子宮內膜活檢,獲得卵泡期子宮內膜組織。繼續(xù)監(jiān)測,每天尿LH試紙檢測2次,當LH試紙出現雙線,同時B超檢查見排卵征象后的5 d行子宮內膜活檢,獲得著床窗口期子宮內膜組織。將獲得的子宮內膜組織部分置于液氮中凍存,用于mRNA檢測;部分置于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用于MDM4蛋白檢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RT-qPCR)法檢測組織MDM4 mRNA、miR-144-3p表達水平。RNA提取試劑盒(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子宮內膜組織總RNA,Nano Drop2000微量分光光度計(美國Thermo公司)檢測RNA濃度。取RNA,使用反轉錄試劑盒(北京凱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轉錄為cDNA。采用ABI 7500型RT-qPCR儀(美國ABI公司)擴增,擴增條件:95℃預變性10 min,95℃ 15 s,60℃ 30 s,72℃ 30 s,共45個循環(huán)。采用2-ΔΔCt法計算子宮內膜組織MDM4 mRNA、miR-144-3p相對表達量,U6、GAPDH分別為miR-144-3p、MDM4的內參基因,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試劑盒購自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檢測子宮內膜組織MDM4蛋白表達水平。陽性率評分:陽性細胞>75%記4分,51%~75%記3分,26%~50%記2分,5%~25%記1分,<5%記0分;染色強度評分:棕褐色記3分,棕黃色記2分,淡黃色記1分,無著色記0分。以陽性率評分和染色強度評分乘積為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最終評分,0~2分為陰性,>2分為陽性。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EMS組著床窗口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 mRNA水平及蛋白陽性率高于對照組,miR-144-3p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圖1(1212頁)。Pearson法分析,EMS組著床窗口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 mRNA與miR-144-3p水平呈負相關(r=-0.679,P<0.05);Spearman法分析,MDM4蛋白與miR-144-3p水平呈負相關(r=-0.502,P<0.05)。
卵泡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iR-144-3p、MDM4 mRNA水平及蛋白陽性率兩組無差異(P>0.05)。見表3。Pearson法分析,EMS組卵泡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 mRNA與miR-144-3p水平呈負相關(r=-0.359,P<0.05);Spearman法分析,MDM4蛋白與miR-144-3p水平呈負相關(r=-0.432,P<0.05)。
表3 兩組不同期子宮內膜組織中各指標比較
EMS患者以盆腔疼痛、月經失調、不孕等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EMS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5]。本研究結果顯示,EMS不孕患者與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痛經癥狀差異不顯著,可能是由于納入樣本量較小及納入病例的偏倚性,本研究納入的EMS不孕患者病情相對較輕,今后將加大樣本量進一步探究。目前關于EMS不孕的發(fā)生機制仍未完全闡明,隨著研究深入,越來越多證據表明,EMS患者在位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所致的著床失敗是不孕的重要原因[6]。
MDM4作為一個原癌基因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且能調控p53等蛋白表達[7-8]。張惟等[9]研究顯示,MDM4與腎癌細胞的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密切相關;Palomares等[10]研究顯示,MDM4及p53基因多態(tài)性與持續(xù)妊娠及可變流產事件相關。miRNA的異常表達可影響細胞增殖、分裂、凋亡、發(fā)育,參與惡性腫瘤形成、發(fā)展及轉移、侵襲等過程,且與EMS及不孕密切相關[11]。miR-144-3p也廣泛參與各類細胞的增殖等過程[12-13]。錢進等[14]研究表明,miR-144可通過調控MDM4的表達來抑制成纖維樣滑膜細胞在炎癥環(huán)境中的增殖。
本研究結果顯示,EMS不孕患者著床窗口期、卵泡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 mRNA、MDM4蛋白與miR-144-3p水平均呈負相關,與既往文獻中MDM4與miR-144-3p的表達趨勢及調控關系一致,且在EMS不孕患者中進一步驗證了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中MDM4與miR-144-3p的靶向關系。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EMS不孕患者著床窗口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表達高于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miR-144-3p低于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而在卵泡期中其表達未見差異。有研究顯示,胚泡著床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其著床前及著床過程中,子宮內膜及胚泡均處于動態(tài)發(fā)育過程,而胚泡著床必須子宮內膜與胚泡處于同步發(fā)育且相互配合才能完成[15]。而僅在窗口期時子宮內膜才允許胚泡著床,此時期子宮內膜對胚泡的接受能力即子宮內膜容受性[16]。基于既往文獻推測,EMS患者體內病理因素造成著床窗口期miR-144-3p表達水平下降,而miR-144-3p靶向調節(jié)MDM4,使其蛋白表達增加,MDM4異常表達改變了p53的基因的功能[17]。進一步介導免疫炎癥反應,產生各類細胞因子,影響胚泡著床,導致子宮內膜容受性降低,最終影響不孕的發(fā)生發(fā)展,但其具體生物機制有待進一步通過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驗證。
綜上所述,EMS不孕患者著床窗口期子宮內膜組織中MDM4高表達,miR-144-3p低表達,二者呈負相關。然而本研究中關于MDM4、miR-144-3p與EMS不孕的關系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僅探索了二者在EMS不孕患者及輸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的表達情況。隨著今后對EMS不孕患者中MDM4、miR-144-3p異常表達的深入研究,有望能進一步闡明EMS不孕的發(fā)病機制,了解其生物學機制,進而為治療EMS及其不孕癥提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