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婕,李悠然,李 英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痔在臨床較為常見,在肛腸疾病中占比最高(約87.25%),常見的類型為混合痔(80.98%)[1]。臨床治療混合痔的經典方法為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多數(shù)患者術后疼痛感明顯,不僅給身心造成損害,且影響了傷口愈合。故而認為給予痔瘡術后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十分必要。李艷等[2]研究提出,趙氏雷火灸具有散寒通絡、溫經止痛的效用,尤其可改善軟組織損傷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損傷后的硬結、傷疤以及韌帶、筋膜粘連,從而有效緩解疼痛。熱敏穴是陳日新教授提出的新概念,指腧穴對熱刺激的敏化反應,即對熱敏穴進行艾熱刺激,利于藥物的傳導、散熱,從而提高療效[3]。本研究結合趙氏雷火灸熱敏穴法對混合痔術后患者進行干預,旨在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不良情緒。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將2020 年5 月至2021 年8 月江蘇省中醫(yī)院肛腸科60 例混合痔手術患者根據(jù)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根據(jù)《中醫(yī)肛腸科常見治療指南》[4],1)內痔主要表現(xiàn):便血、脫出、血栓形成、痔核嵌頓、排便困難,可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Ⅰ~Ⅳ度;2)外痔主要表現(xiàn):肛門有凸出的軟組織團塊,患者自覺有潮濕、異物、肛門不適感等,若有血栓或炎癥發(fā)生,伴有疼痛感;3)混合痔:患者同時存在內痔與外痔的臨床癥狀,嚴重時可表現(xiàn)為環(huán)狀混合痔脫出。
1.3 納入標準1)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2)患者具有明確的手術指征,且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3)年齡18~65 歲;4)依從性良好;5)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1)伴有肛裂、肛周膿腫、肛瘺、腸道感染性疾?。?)伴有直腸息肉、腫瘤以及其他肛腸疾病;3)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以及肝腎功能損害;4)尾骶部、腿部存在瘡瘍、濕疹、感染、皮炎;5)伴有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對艾條或雷火灸條中某一或多種藥物過敏者;7)妊娠期、經期或哺乳期婦女;8)近期內發(fā)生高熱;9)精神病或過敏體質,不適合參與研究。
1.5 方法
1.5.1 對照組 艾灸療法穴位定位: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名稱與定位》[5]取穴:八髎穴,操作方法:使用酒精燈外焰點燃藥艾條,定位后在距皮膚2~3 cm 處采用溫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方法施灸,結束后將其置于滅火瓶中熄滅。
1.5.2 試驗組 雷火灸熱敏穴療法穴位定位標準同對照組,取穴:長強穴、次髎穴、承山穴;雷火灸操作方法:將雷火灸置入灸具中,使用大頭針將兩端固定,將灸藥剪去頭部并點燃,使其充分燃燒,用右手固定,左手循經按壓,在所選穴位上方距離皮膚3~5 cm 處,并以3 cm 為半徑進行縱行灸或橫行灸,用以激發(fā)敏化,以患者耐受度為主,之后分別在熱敏穴上1~2 cm施回旋灸2 min,雀啄灸2 min,最后溫和灸至20 min。結束后直接蓋上灸筒以阻隔空氣,將其熄滅。
干預時間:兩組均于每日換藥后半小時實施(當日術后6 h),每次20 min,連續(xù)干預5天。
1.6 觀察指標
1.6.1 疼痛緩解有效率 術后4 天測患者疼痛程度,0度:疼痛未緩解;1度:輕度減輕;2度:中度緩解;3 度:明顯緩解;4 度:完全緩解。0~1 度疼痛緩解視為無效,2度及以上為有效[6]。
1.6.2 疼痛評分 兩組患者手術當天及術后2、4天,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在紙上畫一條長10 cm 線,一端為0(無痛),一端為10(劇痛),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感受在橫線對應地方做標記,表示疼痛程度[7]。
1.6.3 疼痛緩解、起效時間 疼痛緩解時間:以分鐘為單位,記錄患者術后或換藥后疼痛達到峰值至緩解到術前及換藥前疼痛程度的時間。起效時間:以分鐘為單位,從干預治療開始計時至患者感覺疼痛癥狀減輕時停止。
1.6.4 術后肛緣水腫評分 觀察手術當日、術后2、4 天患者肛緣水腫情況,肛緣無水腫記0 分;肛緣單個水腫且水腫范圍<整個肛緣1/4,記1 分;肛緣2個以上水腫,且肛緣1/4<水腫范圍<1/2,記2分;水腫范圍>肛緣1/2,甚至腫至整個肛緣,記3分[8]。
1.6.5 不良情緒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估患者入院(干預前)及干預后4天的焦慮情緒,得分超越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超過21分存在顯著焦慮;超過14分表示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則可能有焦慮[9]。
1.7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非參數(shù)檢驗,兩組組內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緩解有效率試驗組疼痛緩解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n(%)]
2.2 疼痛評分兩組患者術后6 h、2 天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天試驗組患者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a表示與術后6 h比較,P<0.05;b表示與術后2天比較,P<0.05
2.3 肛緣水腫評分兩組患者手術當日及術后2天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4 天試驗組患者肛緣水腫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肛緣水腫評分比較()分
注:a表示與手術當日比較,P<0.05;b表示與術后2天比較,P<0.05
2.4 HAMA 評分干預4 天后試驗組患者HAMA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HAMA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患者HAMA評分比較()分
注:a 表示與手術當日比較,P<0.05;b 表示與對照組術后4 h比較,P<0.05
2.5 疼痛緩解時間、起效時間試驗組手術當日、術后2、4 天患者疼痛緩解時間、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起效時間比較()min
表6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起效時間比較()min
注:a表示與手術當日疼痛緩解時間比較,P<0.05;b表示與手術當日起效時間比較,P<0.05;c表示與術后2天疼痛緩解時間比較,P<0.05;d表示與術后2天起效時間比較,P<0.05;e表示與同時間點對照組比較,P<0.05
混合痔發(fā)生的原因較為多樣化,與久坐久站、飲食嗜辣、妊娠分娩有關。臨床治療混合痔的經典方法為外剝內扎術,雖然手術效果較好,但由于肛門的生理結構復雜,加之手術容易損傷神經系統(tǒng),刺激炎癥介質釋放后可引發(fā)術后滲血、水腫等,患者可有長時間疼痛感,不利于傷口愈合,也會引發(fā)其產生不良情緒。故而諸多研究者認為,在混合痔術后給予有效干預措施緩解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預后效果[10]。西醫(yī)通常以止痛藥物進行干預,雖然短時間內可緩解疼痛,但是藥物不良反應多,不適合長時間干預。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以及優(yōu)質護理的提出,臨床致力于在減輕患者不良反應的同時提高干預效果[11]。中醫(yī)療法多種多樣,例如中藥外洗、針刺療法、艾灸、中藥穴位敷貼、中藥口服等[12-13]。但是中藥外洗耗時長且操作不便,針刺、穴位埋線法對操作人員要求高,且其屬侵入性操作,患者接受程度差。
中醫(yī)認為混合痔術后患者疼痛發(fā)生的原因與經脈受損、經絡瘀阻不通有關,加之損傷經絡后引發(fā)出血,造成營衛(wèi)受損、氣血虧虛,則肌膚腠理失于榮養(yǎng),不榮則痛。利用傳統(tǒng)艾灸療法通過紅外輻射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以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溫經散寒。王偉[14]研究提出,雷火灸遵循了經絡學說的原則,由多種中藥制成,藥物燃燒產生的紅外效應以及強大熱力作用優(yōu)于傳統(tǒng)艾灸法,作用于人體后可迅速達到艾灸量,提高干預效果。熱敏穴是陳日新教授提出的新概念,是腧穴對熱刺激的敏化反應狀態(tài),通過選擇熱敏穴進行艾灸刺激,利用腧穴6 種熱敏灸[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熱(或微熱)遠部熱、表面不熱(或微熱)深部熱及其他非熱感覺]施灸直到消敏發(fā)生,強化經絡傳感,產生“小刺激,大反應”效果。李晶等[15]研究認為,通過懸灸產生的熱效應可激發(fā)經氣、刺激局部皮膚腠里開放,促進藥物到達相應穴位而發(fā)揮作用。吳晶晶[16]研究提出,熱敏灸應用于痔瘡術后有利于緩解疼痛與肛緣水腫情況,原因與熱敏灸深度激發(fā)了經氣傳感,促進氣至病所,激活機體內源性調節(jié)作用,以達到治療效果有關。上述研究與本研究理論相似,證實了本研究的可行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之對照組,試驗組患者疼痛緩解有效率高,肛緣水腫評分低,疼痛緩解、起效時間短(P<0.05),趙氏雷火灸改良為懸灸,從灸材、灸具方面進行了革新,加入了沉香、木香、艾絨、麝香、羌活、穿山甲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加之雷火灸由手工制成,艾柱長、分量足,具備了藥力火力峻猛、灸面廣、滲透強的特點。本研究中選用的熱敏穴有長強穴(該穴位緊貼手術切口,止痛、解痙作用較好)、次髎穴(該穴位歸屬于八髎穴之一,消腫、散瘀、止痛的效用較好)、承山穴(該穴位與長強穴配伍可迅速疏通經絡,達到行氣止痛的效用)。通過雷火灸與熱敏穴相結合的療法,即在經絡特殊途徑上疊加強效藥物傳導,更好地刺激促進機體自我調節(jié)能力,繼而為提高治愈力提供了可靠保障。另外患者術后疼痛感減輕、傷口恢復效果好,有利于緩解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之對照組,試驗組患者HAMA 評分低(P<0.05),蓋娟娟等[17]研究提出,混合痔術后患者疼痛嚴重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而疼痛評分降低后患者的焦慮情緒降低明顯,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混合痔術后應用雷火灸熱敏穴療法有利于緩解患者疼痛,提高傷口愈合能力,且有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