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南通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再生骨料混凝土簡稱再生混凝土,是將廢棄混凝土塊體經破碎、篩分、除去雜質等工序處理為再生粗細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粗細骨料制備而成的一種新型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技術可以實現對廢混凝土的回收,使其恢復部分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材產品,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再生利用,而且解決了部分環(huán)保問題。但已有研究表明,與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中存在大量原始水泥砂漿及其他雜質,導致再生混凝土的強度低、體積穩(wěn)定性差、耐久性不高。目前,再生骨料與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地基加固、低等級道路和城市人行橫道的級配墊層、預制混凝土空心砌塊等非結構部位,在結構混凝土中的應用明顯不足。提高再生混凝土在結構混凝土中應用比例,迫切需要提高其性能,再生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進行配合比設計,研究粗細再生骨料對混凝土坍落度、抗壓強度的影響。
本文根據《再生混凝土技術應用規(guī)程》(DG/TJ 08-2018-2007)與《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 55-2011)等相關規(guī)范標準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制備進行了配合比設計,見表1。
表1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配合比(單位:kg/m3)
依據表1所計算出的各個用料的質量,在進行試塊制備前,按設定好的配比將用料逐一稱量備用。本文將采用王衛(wèi)中(2006)的制備工藝[1],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加入沙、石等天然骨料與再生骨料,攪拌30s;
(2)加入總用水量的一半,攪拌30s;
(3)加入粉煤灰、水泥、礦渣、聚丙烯纖維,攪拌30s;
(4)加入另一半總用水量與減水劑,攪拌120s;
(5)檢查模的螺絲是否擰緊,檢查其密封性,并涂上油作為脫模劑;
(6)完成攪拌之后,將再生混凝土倒出攪拌機,并對其坍落度、和易性、粘聚性進行測量與觀測,并立即將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裝進試模里,邊裝邊搗實;
(7)將裝好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試模放在2T-1×1型振動臺上,振動過程中抹平試塊并趕出氣泡,本試驗的振動時間宜設定為15s,避免因為振動時間過長導致骨料下沉,以及時間過短導致試塊強度較低[2、3]。
為了保障本試驗配制混凝土(簡稱試樣)的坍落度,在本設計的目標值范圍內(100~150mm),本試驗對減水劑的用量進行了嚴格控制。另外,試樣的使用性能及抗壓強度也較為良好,具體見表2。
表2 坍落度和抗壓強度值
從表2看出,試樣坍落度符合設計目標,性能良好,除了C0F0、C0F10、C0F20、C0F30,其他的坍落度都在140~148之間。另外,試樣28d與60d的抗壓強度也較高。
試樣的使用性能主要是指其和易性[4],從坍落度的測量值看,可以判定出試樣的使用性能[5]。因此,本試驗以坍落度為考核指標分析其極差和方差值,從而判定新拌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具體分析數據見表3、表4。
表3 正交試驗坍落度直觀分析數據
表4 坍落度方差分析數據
從表3與表4可以看出,其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從高到低依次是A、B、誤差。當0≤A≤30%時,試樣的坍落度、流動性隨著A的增大而明顯增大;當30%≤A≤70%時試樣的坍落度則無明顯變化;當0≤B≤30%時,試樣的坍落度也無明顯變化。
根據《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2002)對試樣的抗壓強度進行測試,并對其進行正交試驗直觀分析及方差分析,分別見表5與表6。
除了天然料配制混凝土,本試驗所配試樣的15組樣品都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特別是在60d時,還有9組試樣的抗壓強度在40MPa之上。另外,從表5與表6可以看出,在抗壓強度影響程度方面,A強于B。當A=30%、B=10%時,試樣在28d時達到最大抗壓強度,而當B為20%時,試樣的抗壓強度和B為10%時的抗壓強度差距不明顯。
表5 抗壓強度直觀分析數據
表6 28d抗壓強度方差分析數據
綜上所述,對于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而言,在坍落度、抗壓強度影響程度方面,再生粗骨料取代率(A)強于再生細骨料取代率(B);且當A=30%、B=10%,再生混凝土坍落度最優(yōu),28d抗壓強度性能達到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