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中學(221002) 彭春艷 李德前
為了說明內(nèi)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著的九年級物理教科書一直編排有“點火爆炸”實驗。該實驗利用長柄壓電陶瓷點火器引爆酒精蒸氣(裝置見圖1),使酒精的化學能轉換為內(nèi)能,進而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
圖1 教科書上點火爆炸實驗裝置
雖然該實驗操作比較簡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膠卷盒不好配備,爆炸的成功率有限,接觸式點火加大了操作者的膽怯心理等。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基于“缺點列舉法”“組合法”“替換法”等創(chuàng)新技法,著眼于“改變實驗裝置”“更換爆炸物”的創(chuàng)新思路,對該實驗作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設計,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們用注射器空筒替換膠卷盒,用遙控點火器替換接觸式點火器,并將它們巧妙組合,從而構建新的實驗裝置。
新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2所示(夾持儀器略)。
圖2 新設計的酒精爆炸實驗裝置
100 mL塑料注射器空筒、與空筒口徑配套的橡皮塞、遙控脈沖點火器、銅絲網(wǎng)、強力膠、自鎖式尼龍扎帶、鐵架臺、酒精等。
(1)找一個100 mL塑料注射器,抽出芯桿,保留注射器空筒,如圖3(a)所示。
(2)從注射器空筒的吸入口插入遙控點火器的點火線,并調(diào)整好插入導線的長度,再用強力膠封閉吸入口,如圖3(b)所示。
(3)將注射器空筒倒置過來,在其中下部塞入一個銅絲網(wǎng),如圖3(c)所示。
(4)調(diào)整點火線的兩個極點之間的距離,使其打火正常;用自鎖式尼龍扎帶,將遙控點火器捆扎在注射器空筒的中下部;再按空筒的口徑,配一個大小合適的橡皮塞,如圖3(d)所示。
圖3 制作酒精爆炸裝置的主要流程
(5)至此,酒精爆炸裝置就做好了。
(1)向注射器空筒內(nèi)注入約5 mL酒精,再將橡皮塞緊緊塞到空筒口上,然后把實驗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
(2)等酒精充分揮發(fā),空筒里充滿足量的酒精蒸氣時,按下遙控器的點火開關,立即觀察到橡皮塞被炸飛,同時聽到強烈的爆炸聲。上述實驗現(xiàn)象說明,酒精燃燒伴隨著化學能向內(nèi)能的轉化,并且內(nèi)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
(3)再次將橡皮塞塞到注射器空筒口,稍后點火,仍然發(fā)生爆炸;如此反復,通??梢砸?~4次。
(4)實驗結束,整理實驗用品。
(1)熱天演示本實驗,40 s左右酒精即可充分揮發(fā);冷天演示該實驗,為了加快酒精揮發(fā),需要手捂注射器空筒加熱1 min左右(或對空筒進行熱水浴10 s左右)。
(2)通常情況下,酒精蒸氣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是3.5%~18.0%(上限較低、范圍較小),因此冷天演示時對酒精的加熱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空筒里酒精蒸氣的濃度高于18.0%。
(3)所用酒精溶液的濃度不宜低于75%,因為水分高了酒精難以引爆;所加酒精的量不宜超過10 mL,否則爆炸時易產(chǎn)生明火,極可能燒焦點火導線的絕緣皮。
(4)注射器空筒中的銅絲網(wǎng)具有良好的冷卻作用(可以阻止爆炸時空筒底部剩下的酒精被引燃),將其放置在注射器空筒25 mL刻度處較為合適。
(5)脈沖點火器的兩個點火極點之間的距離,以5~7 mm為宜;點火時,按下遙控器開關即松手(瞬間放電即可),不能長時間放電。
(6)點火時,要適時告知學生“本實驗有驚無險”(下同)。
(1)一次裝藥,可以引爆10次左右,有利于多個班級的連續(xù)授課,因此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益。
(2)本實驗裝置“一器多用”,還能用于演示汽油、天然氣、氫氣的爆炸實驗,而且具有較強的情境性和觀賞性。
(3)遙控點火器的使用,使操作者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因此提高了實驗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4)本裝置改變了中學物理實驗儀器多年不變的定式,因此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我們還用易燃易爆物火柴替換酒精,把火柴放入V形玻璃管里加熱,從而形成新的實驗方案。
新的實驗方案如圖4所示(夾持儀器略)。
圖4 加熱V形玻璃管中的火柴頭
6 mm×180 mm×180 mm的硬質V形玻璃管、酒精燈、鐵架臺、大頭火柴等。
(1)截取一根外徑約6 mm、長約37 cm的硬質玻璃管,并將玻璃管口熔光。
(2)利用酒精噴燈對玻璃管的中間部位進行均勻熱熔,待玻璃管熔化后,左、右手同時稍稍用力向中間漸推;當兩邊玻璃管形成的夾角在95°左右時停止加熱,然后將其放在石棉網(wǎng)上冷卻,即得6 mm×180 mm×180 mm的V形玻璃管。
(1)準備兩根外觀完全一樣的大頭火柴,將火柴頭向下,分別放入V形玻璃管的兩個支管內(nèi);手指輕彈玻璃管,兩根火柴緩緩滑落到V形玻璃管的底部,并使兩個火柴頭緊密接觸在一起。
(2)如圖4所示,先將V形玻璃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再點燃酒精燈加熱兩個火柴頭。
(3)大約5~7 s,兩個火柴頭幾乎同時“嘭”的一聲爆燃,瞬間飛向空中,落到遠處。上述實驗現(xiàn)象說明,火柴頭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nèi)能,內(nèi)能可以轉化為機械能。
(4)實驗結束,整理實驗用品。
(1)本實驗中火柴頭爆燃的一瞬間會產(chǎn)生高壓熱氣流,因此要選用硬質玻璃管,以保證實驗安全。
(2)確保實驗中的兩根火柴完全相同,那么受熱時它們可以同時爆燃、同步飛出。
(3)本實驗中的V形玻璃管外徑不要太粗(以略大于火柴梗直徑為宜),以免爆燃時玻璃管內(nèi)的氣壓不足,造成火柴梗不能快速飛向遠處。
(1)本實驗是小儀器、大能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實驗中兩根火柴可以“比翼雙飛”,因而該實驗具有較強的可視性和趣味性。
(3)本實驗能使學生直觀感悟到能量的轉化,并為教科書中后續(xù)的四沖程熱機做功原理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認識物理學科的應用價值。
上述兩個實驗案例設計巧妙,不僅可以研究物理上的“能量轉化”,還能研究化學上的“物質變化”和“爆炸條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從而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立德樹人的功能。
總之,實驗創(chuàng)新是加強中小學實驗教學的重要途徑,是學科育人的助推器。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勤于實驗改進,不斷將科技新知識和裝備新成果融入理科實驗,從而為中小學實驗課程開發(fā)出更多的優(yōu)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