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癥之一,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較高,5年生存率低
。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心房顫動發(fā)生率為16.5%,術后心房顫動病人發(fā)生吻合口瘺、肺炎、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風險明顯高于非心房顫動病人
,且心房顫動可增加病人發(fā)生腦卒中、認知功能下降及抑郁的風險,降低病人生活質量,為病人及醫(yī)療系統(tǒng)帶來巨大負擔
,關注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我國食管癌以鱗癌為主,國外以腺癌為主,鱗癌與腺癌的預后影響因素不完全相同
。關于國外食管癌病人的Meta分析認為,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是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而糖尿病、吸煙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則不是其影響因素
。國內暫無相應的Meta分析,且現存的研究對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意見不一,朱少金等
認為,手術時間長是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而劉迪等
的研究認為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0.05);高楠等
認為,高血壓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而唐夢琳等
持相反態(tài)度。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tǒng)分析,為了解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發(fā)生的相關危險因素提供科學依據。
1.1.1 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②研究對象:食管癌術后病人、食管癌術后發(fā)生心房顫動者;③暴露因素: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部位、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鉀、手術時間、術中低血壓、術后低氧血癥;④結局指標:術后心房顫動。
1.1.2 排除標準
①非中、英文文獻;②重復發(fā)表文獻;③無法提取數據文獻;④研究地點不在我國的文獻。
檢索中國知網(CNKI)、維普數據庫(VIP)、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base)、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服務系統(tǒng)(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Wiley Online Library數據庫中有關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發(fā)生心房顫動的文獻。中文檢索詞為食管癌、食道癌、食管腫瘤、心房顫動、心房纖顫、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影響因素、有關因素、相關危險、原因、相關因素、危險因素。英文檢索詞為esophageal neoplasm*、esophagus neoplasm*、cancer of esophagus、cancer of the esophagus、esophagus cancer*、esophageal cancer*、atrial fibrillation、AF、atrial fibrillation、risk factor*、risk factor*、risk factor*、predictor、influen*、risk factors、population* at risk、correlat*。檢索策略采用截詞符檢索與布爾邏輯檢索相結合,同一類的詞用邏輯“OR”連接,不同類的詞用邏輯“AND”連接。檢索時間為各數據庫建庫至2021年10月10日。以EMbase數據庫為例,具體檢索策略如下。
#1 "atrial fibrillation" OR "AF" OR "Atrial fibrillation"
#2 "esophageal neoplasm* " OR "esophagus neoplasm*" OR "cancer of esophagus" OR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OR "esophagus cancer*" OR "esophageal cancer*"
#4 #1 AND #2 AND #3
#3 "risk factor*" OR "risk Factor*" OR "population* at risk" OR "predictor " OR "correlat* " OR "influen* " OR "inciden*"
對本研究納入的14篇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其中1篇
得分為8分,2篇
得分為7分,7篇
得分為6分,4篇
得分為5分,文章總體質量中等偏上。其中有4篇文獻
納入研究樣本量大于300例,樣本量較大。所有研究均明確了研究對象的來源,但各研究手術方式不同,可能會對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2.無癥狀期的診斷標準:有流行病學史,結合HIV抗體陽性即可診斷。對無明確流行病學史但符合實驗室診斷標準的即可診斷。
由2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先結合EndNote軟件剔重后閱讀題目、摘要排除不相關文獻,再閱讀全文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最后2人核對結果,意見不一致請第三方裁決。納入文獻提取以下內容:文獻第一作者、發(fā)表年份、研究地點、研究對象總例數、暴露組例數、非暴露組例數、有3篇及以上文獻報道的危險因素。
由2名研究者采用文獻質量評價標準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對擬納入的文獻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2個量表,隊列研究包含研究人群選擇、組間可比性、結果測量3個方面,共8個條目;病例對照研究包含研究人群選擇、組間可比性、暴露因素的測量3個方面,共8個條目。符合要求計1分,其中1個條目為2分,滿分為9分,≥5分被視為高質量文獻
。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異質性檢驗,若
>0.05且
<50%,提示各研究間具有同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
<0.05且
≥50%,提示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分析結果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區(qū)間(CI)表示,異質性較大時采用敏感性分析尋找異質性來源,以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檢索到相關文獻785篇,剔除重復文獻295篇,排除不相關文獻及不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文獻后,最終納入14篇文獻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采用RevMan 5.3軟件繪制漏斗圖,結果見圖2、圖3。用Stata 15.0軟件進行發(fā)表偏倚評價,Begg′s檢驗結果顯示,性別(Z=0.08,
=0.938)沒有發(fā)表偏倚,高血壓(Z=-0.09,
=0.929)也沒有發(fā)表偏倚。
2.4.2 術中危險因素(見表4)
2.4.3 術后危險因素(見表5)
3.2.1.5 血鉀
部分文獻報道了多因素分析結果,合并結果顯示,年齡(≥65歲)、高血壓、男性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詳見表6
2.4.1 術前危險因素(見表3)
本研究通過比較各危險因素固定效應模型結果和隨機效應模型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見表7。結果顯示,除性別(男)病例對照研究和年齡(≥60歲)隊列研究外,其余結果較穩(wěn)健。
假定本工作中出現的群皆為有限群,所用到的一系列符號與定義如下.V(Γ),E(Γ)分別表示圖Γ的頂點集合與邊集合.設G為有限群,用P(G)以及P?(G)分別表示群相應的冪圖與真冪圖,其中真冪圖是冪圖去掉單位元頂點后所誘導的子圖.K5為5個點的完全圖,K3,3為由兩個含3個元素的集合構成的二部圖.此外,設Γ1,Γ2為兩個圖,則Γ1∪Γ2表示以V=V(Γ1)∪V(Γ2)為新的頂點集,以 E=E(Γ1)∪E(Γ2)為新的邊集所得到的圖;Γ1+ Γ2表示在Γ1
3.2.1 術前危險因素
In America,where the white dominate the country,the black belong to a culturally subordinate group.In a similar way,female belongs to another culturally subordinate group in patriarchal culture.
3.2.1.1 性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對照研究剔除朱少金等
研究后異質性下降,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Meta分析結果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Schizas等
的Meta分析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是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該研究納入4篇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文獻(
=92.8%),未對不同類型的研究進行分層;且Schizas等
納入了國外文獻,本研究僅納入國內文獻,我國食管癌以鱗癌為主,國外以腺癌為主,可能不同的癌癥類型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綜上所述,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的呼吸功能下降及分泌物增多可導致術后低氧血癥,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功增加會增大心臟的負荷,從而增加其術后心房顫動的發(fā)生率
。
參考Zhang等[20]的方法:將制備好的丁香酚微乳與1%的海藻酸鈉溶液以體積比1:1混合,磁力攪拌(600 r·min-1)混合均勻,用3 mol·L-1的檸檬酸溶液將混合體系的pH調至4.5,得到海藻酸鈉修飾微乳。
3.2.1.2 年齡
第三種情況是以“合法權益”代替正當利益?!端侥纪顿Y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都把保護融資主體“合法權益”作為目標,但“合法權益”與正當利益不是一個概念。正當利益是只要不違背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即可擁有的利益,而合法權益必須得到法律確認,前者范圍遠大于后者。我國民間融資立法缺失,“法”的形式多為監(jiān)管者制定的政策法規(guī),正當利益實際變?yōu)檎J可才能擁有的利益。正因為正當利益不是協(xié)調雙方行為動機的均衡點,監(jiān)管者的保護職責異化,融資者正當利益成為監(jiān)管者任意取舍的對象,導致雙方行為動機非理性現象。
開裂后模型及微體單元如圖2所示,裂隙深度為H,相鄰裂隙間距為L,以y=0處的平面作為分界面。由于上部土體開裂,裂隙之間的土體有向內側收縮的趨勢,被研究土體在該裂隙面底部x向方向上受到水平力的作用,方向與土體運移趨勢方向相反。
年齡(≥60歲)病例對照研究合并結果無異質性,Meta分析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隊列研究中董光同等
研究雖異質性大,但結論一致,均認為年齡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年齡(≥65歲)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大,剔除劉高峰等
研究后異質性消除,其產生異質性的原因可能是醫(yī)院性質不同,劉高峰等
為部隊醫(yī)院,而其他研究均是非部隊醫(yī)院,劉高峰等
納入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明顯大于其他研究。多因素結果合并無異質性,且Meta分析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ubramani等
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齡是非心胸外科術后圍術期心房顫動危險因素;Fan等
的Meta分析認為高齡是肺移植術后房性心律失常危險因素;Schizas等
的Meta分析顯示高齡是食管切除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以上結果均證實高齡與術后心房顫動密切相關。高齡病人因為年齡的增長會發(fā)生心肌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阻礙房室結傳導的脂肪和纖維組織增多,有功能的竇房結細胞減少,心肌間質纖維化等改變導致局部心肌電活動傳導異常,以上均可能是高齡病人易發(fā)生術后心房顫動的原因
。
3.2.1.3 吸煙史、腫瘤部位及高血壓
夏季結束時,馴鹿又要向南遷徙,回到森林的邊緣地帶準備過冬。而這個時候正是狼獾出沒的時節(jié),為了能夠順利過冬,這些“貪吃的家伙”會緊緊盯著馴鹿群。
吸煙史病例對照研究、隊列研究合并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知,吸煙史不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Schizas等
的Meta分析結果與本研究結論一致。腫瘤部位中上段為病例組、下段為對照組,合并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腫瘤發(fā)生在食管中上段或下段并不影響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的發(fā)生率,腫瘤部位的不同不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病例對照研究剔除高楠等
研究后異質性消除,且Meta分析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合并結果剔除劉高峰等
研究后異質性消除,Meta分析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0.05);隊列研究異質性高,合并后
=0.55?;谀壳暗姆治鼋Y果尚不能認為高血壓是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
3.2.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性別的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大,分析發(fā)現剔除劉高峰等
研究后,異質性降低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異質性產生原因可能是以上研究男性患病率與其他研究差異過大;隊列研究合并結果無異質性。多因素合并結果的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大,其中劉高峰等
均認為男性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隊列研究異質性可接受,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結果均證明男性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Subramani等
Meta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是非心胸外科術后圍術期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Fan等
Meta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是肺移植術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以上研究雖疾病種類不同,但都證實男性更易發(fā)生術后心房顫動。男性身高、體重普遍大于女性,其心臟體積也大于女性,而左心房的大小與心房顫動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左心房大小每增加10 mm,心房顫動天數將會增加6.5%,發(fā)生持續(xù)性心房顫動的風險增加84%
,男女心臟的大小差異可能是導致男性更易發(fā)生心房顫動的原因。
2.4.4 多因素分析結果合并
血鉀的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可接受,合并結果顯示,血鉀的(≥4 mmol/L)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保護因素,隊列研究顯示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0.05)。病例對照研究與隊列研究文獻數量均較少,基于目前證據尚不能認為血鉀(≥4 mmol/L)與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相關。
(1)選穴:內外膝眼、梁丘、血海、鶴頂、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懸鐘、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臥位,膝下稍墊枕,以舒適為佳,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皮膚,進針處75%酒精常規(guī)消毒,選用華佗牌0.32mm×50mm的無菌針灸針,快速進針,得氣后,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者以得氣為度。補瀉手法以提插補瀉和捻轉補瀉相結合。補瀉完畢后,選梁丘、外膝眼和血海、內膝眼2組穴位,接G6805型電針治療儀,用連續(xù)波,頻率10Hz,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值為度,留針30min。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兩組均采用同樣的“推髕”“膝關節(jié)拔伸”“屈伸膝關節(jié)”手法治療,每隔1天行1次手法治療。
3.2.2 術中危險因素
輿論能反映出公眾的意愿,從而提供目標。“當對某一具體的物質生存條件抑或精神發(fā)展狀態(tài)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某種意見成為一個社會人群具有代表性的顯性意見時,可以說,民意或者說輿論就該問題設置了社會目標,也就是,其所代表的社會群體的主體共同希望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3]48。隨著生活的提高,公眾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后進而提出了精神需求。根據自己的意愿,找到理想的生活伴侶,已經成為高于物質需求的精神需求。江蘇衛(wèi)視《非誠勿擾》為適齡男女青年提供了這樣一個追求更高精神生活水平的舞臺。
手術時間(≥4 h)的病例對照研究異質性大,剔除Wang等
研究后異質性消除;隊列研究異質性可接受,二者合并結果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手術時間(≥4 h)不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術中低血壓合并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不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
3.2.3 術后危險因素
Step 6.A classifier layer i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output of MLP layer into two classes so as to verify whether the semantics of SATCand SPis consistent or not.According to our previous study,34KNN is used in our work.
術后低氧血癥合并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認為其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危險因素,可能的原因是低氧血癥加重心肌細胞缺氧,從而增加術后心房顫動發(fā)生概率
。
部分危險因素納入的文獻數量較少,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的全面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建議今后開展更多大樣本的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并嚴格控制研究中的混雜因素,全面納入可能的危險因素,以便于進行更全面的Meta分析。
現有證據顯示,性別(男)、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術后低氧血癥是我國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吸煙史、腫瘤部位(中上段)、手術時間(≥4 h)、術中低血壓不是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高血壓、血鉀(≥4 mmol/L)證據不足,尚不能證明其與食管癌病人術后心房顫動的關系。此外,國外研究考慮了冠狀動脈疾病與糖尿病,而國內研究對該方面的關注較少,應積極探索更多與之相關的危險因素。
[1] 魏婕,潘達,王少康,等.食管癌的流行現狀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C]//營養(yǎng)研究與臨床實踐——第十四屆全國營養(yǎng)科學大會暨第十一屆亞太臨床營養(yǎng)大會、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yǎng)科學家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南京,2019:216.
[2] SCHIZAS D,KOSMOPOULOS M,GIANNOPOULOS S,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oesophagectomy[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9,106(5):534-547.
[3] 林秋珍,韓冰,劉啟明.心房顫動診斷管理指南更新解讀[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21,37(5):485-488.
[4] 張亞麗.原發(fā)食管腺癌和食管鱗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影響因素對比分析[D].新鄉(xiāng):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20.
[5] 朱少金,楊小龍,丁伯應,等.食管癌、賁門癌術后新發(fā)房顫的高危因素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5,19(1):122-124.
[6] 劉迪,王忠民.食管癌術后新發(fā)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9,40(10):50-53.
[7] 高楠,韓振國,韓春山,等.食管癌術后并發(fā)心房顫動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腫瘤雜志,2009,24(6):583-585.
[8] 唐夢琳,羅澤玲,龔仁蓉,等.食管癌術后并發(fā)心房纖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華西醫(yī)學,2006,21(1):156-157.
[9] UTHAISAR K K,MANAS K.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plasmodium spp.co-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alaria Journal,2020,19(1):368.
[10] 曾憲濤,劉慧,陳曦,等.Meta分析系列之四:觀察性研究的質量評價工具[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2,4(4):297-299.
[11] 劉高峰,崔素娟,郭曉峰.食管癌頸部側側吻合術后房顫的危險因素[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2019,7(4):244-246.
[12] 楊建江.食管癌術后頻發(fā)房顫原因分析及復律治療[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8):3-5.
[13] 熊林敏,熊劍文,張勇,等.微創(chuàng)食管癌術后并發(fā)心房纖顫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9,54(8):920-922.
[14] WANG J C,ZHANG B X,MENG J Y,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ognostic predictors of disease recurrence following defini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from two medical centers in Northwest China[J].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3):2584-2594.
[15] MA J Y,WANG Y,ZHAO Y 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12(3):449-452.
[16] TANG J,ZHAO J Z,REN K M,
.Risk fa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ccurring after radical surgery of esophageal carcinoma[J].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2019,14(1):60.
[17] 董光同,蔣成榜,付云,等.食管癌切除術后并房顫的高危因素圍術期處理[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7,23(4):507-508.
[18] 馮保華,劉琦,張靖,等.食管癌術后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分析[J].河南醫(yī)藥信息,2002(10):14-15.
[19] 閆宇博,崔鍵,張凱,等.食管癌術后早期并發(fā)房顫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0,45(10):58-61.
[20] 周汝元,葛圣林,鄭小燕.食管賁門癌切除術后并發(fā)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J].我國癌癥雜志,2002,12(5):431-432.
[21] SUBRAMANI Y,EL TOHAMY O,JALALI D,
.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outcomes of peri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following noncardiothoraci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Anesthesi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21,2021:5527199.
[22] FAN J,ZHOU K,LI S J,
.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arrhythmias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eractive Cardio 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2016,23(5):790-799.
[23] SUZUKI T,YAMAZAKI T,OGAWA S,
.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ors of frequency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AF) and its progression to persistent AF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F:results from the Japanese rhythm management trial Ⅱ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RHYTHM Ⅱ Study)[J].Heart Rhythm,2011,8(12):1831-1836.
[24] SEKINE Y,KESLER K A,BEHNIA M,
.COPD ma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refractory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following pulmonary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1,120(6):1783-1790.
[25] DOMINGUEZ-VENTURA A,ALLEN M S,CASSIVI S D,
.Lung cancer in octogenarians:factors affect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J].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6,82(4):1175-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