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一段幾分鐘的脫口秀,帶火了一只冷門的低價股,還驚動監(jiān)管層。這種在影視劇中才能見到的場景,本周在A股就真實上演了。即使是在脫口秀演員半夜發(fā)文滅火,明確指出自己和家人不持有相關股票之后,這只原本知名度不高的“ST洲際”公司依然以5%的漲停開盤,并維持了整整一個小時才打開漲停,逐步回落。在A股歷史上,類似的無厘頭炒作早有先例,此次再度上演并不令人意外,但在各方面努力之下,炒作力度目前來看是最小的。在筆者看來,這次“脫口秀概念股”的風波,實際上是一堂生動的投資者教育課,戲里戲外、臺上臺下都可作為投資者教育的模板。
引爆此次炒作風波的,僅僅是一場脫口秀,其中涉及股票不過短短幾分鐘。這位脫口秀演員在其表演的段子里提到自己炒股的經歷,講述了從大賺到大虧直到“12萬剩下2萬5”的心路歷程,引發(fā)眾多網友的共鳴。也正因為如此,段子末尾提及的股票代碼“600759”成為眾多股民和非股民關注的熱點。在關注度激增的同時,股票代碼為“600759”的冷門股ST洲際一度出現漲停。
平心而論,這個脫口秀段子表現力不錯,寥寥數語展現了許多散戶炒股的心態(tài),最終的深套結果也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自己在股市上的身影,因此才有如此高的關注度。從立意和熱度來說,都堪稱一個成功的舞臺作品。即使是提到股票代碼和希望“歸來仍是12萬”的愿望,也算不上是在公開場合推薦股票,因為他只是表達了炒股的經歷和愿望,不僅沒有一個字看好這只股票的成分,反而是分享了自己在這只股票上深度套牢的慘痛經驗。一般正常思維的投資者可以從段子中感受到,股市有風險,不可盲目炒作。如果單單看了這個段子就拿自己的血汗錢買入相關股票的投資者,一定是一個非理性、沖動型的投資者,即使沒有這一次的炒作風波,也必定會在將來股市的波動中蒙受巨大損失,有沒有這個脫口秀其實結局早已注定。
盡管脫口秀引發(fā)的熱度和推薦股票沒有直接相關,但關注度激增之下,ST洲際也被冠以“脫口秀第一股”的無厘頭稱號,并大有借勢炒作的架勢。特別是在近期油氣股走勢較強,“股神”巴菲特持續(xù)增持美股的西方石油公司的大背景下,作為油氣股中價格最低、沉寂已久的ST洲際,確實有可能在游資煽風點火之下,引誘散戶跟風投機炒作,將段子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變成活生生的現實。所幸的是,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演員連夜發(fā)文“未持有相關股票”以及上交所嚴查通報三管齊下,讓這場炒作虛火才沒有過度蔓延,雖然本周二ST洲際以漲停開盤,但僅僅一個多小時就被賣盤洶涌砸開,當天收盤時漲幅僅有1.20%,遠遜色于大部分油氣股當天的表現。總體來說,這場無厘頭的炒作被有效防堵,也在脫口秀的戲外,用較小的波動代價進一步進行了投資者教育,盲目的炒作確實風險不小。
從這次各方面連手撲滅無厘頭炒作虛火來看,A股投資者在這場戲里戲外、臺上臺下的投資者教育過程中,理性程度有所提升。
這場脫口秀意外成就了一次成功的投資者教育,應當是出乎創(chuàng)作者的意料之外,但也足以說明投資者教育需要多元鮮活的方式。傳統(tǒng)的法規(guī)、案例說教,在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容易被淹沒,觸及率不高。近年來一些漫畫插圖、動畫視頻應用于投資者教育中,效果比純文本好。這次脫口秀段子的火爆,也引發(fā)另一個層面的思考,如果將舞臺劇、脫口秀之類的表演引入投資者教育,或許更有利于產生共鳴,特別是對那些進入股市不久的年輕新股民,適合互聯網傳播的新形式更容易接受,更好地實現“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同時,此次脫口秀熱議的股票代碼問題,也值得在未來投資者教育中重視。如果是將已經被查處、真實的違規(guī)案例搬上舞臺,那么使用真實的股票代碼也無傷大雅。如果是沒有特定指稱對象的股票代碼,則不妨考慮用事實上不存在的代碼,或者已經摘牌退市、無法交易的品種,讓投機資金少一些借題發(fā)揮、渾水摸魚的機會,減少市場不必要的過度波動。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