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陳園 譚廣文
花境(border)是一種模擬自然風景中林地邊緣地帶野生花卉自然生長的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形式[1]。其運用的植物材料豐富多樣,能夠生動展現植物的季相變化之美,兼具美學性和生態(tài)性的特點,在城市景觀中大放異彩[2]。國外對花境的研究較早,積累了大量文獻和著作,系統(tǒng)介紹了花境植物種類、設計手法、實際案例和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3]。我國對花境的應用研究則相對較晚,21世紀初上海、北京等地才開始將其應用于園林中[1]。近年來,隨著我國園林建設的發(fā)展,華南地區(qū)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花境應用發(fā)展十分迅速,其中以廣州和深圳的城市公共綠地花境景觀營建較為突出[3]。
廣州地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多炎熱濕潤,野生觀賞植物資源豐富,有利于營造四季開花的植物景觀。然而,廣州的園林觀賞植物種類雖較為豐富,但實際運用于花境景觀營造的植物種類不多,一方面因為適生于廣州夏季濕熱環(huán)境的園林植物種類不多[4];另一方面,廣州花境植物資源開發(fā)應用的研究較少[5~6]。前人的研究大多側重花境植物的觀賞性,忽視了其耐濕熱能力[5~7],這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植物不能適應持續(xù)高溫高濕的氣候,其生長發(fā)育和新陳代謝受到影響,出現萎蔫或感染病蟲害的現象,甚至死亡[8]。
因此,針對廣州夏季持續(xù)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本研究調查了廣州市花境景觀項目的植物資源,運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構建了一套花境植物評價體系,將耐濕熱性納入評價標準,以期篩選出觀賞效果佳且耐濕熱性強的花境植物,為廣州夏季花境植物優(yōu)選提供參考。
本研究于2021年6—7月,以廣州市100余個“建黨100周年”主題花境作品的植物資源為調查對象,調查地點包括公園重要節(jié)點、城市主要道路及公共綠地,按照花境的園林應用區(qū)域可劃分為路緣花境、林緣花境、節(jié)點花境、交通綠化島花境(表1)。
表1 調查樣地
本研究采用實地調查法、文獻查閱法、專家咨詢法等方法,主要針對花境植物種類、觀賞特征、應用方式及耐濕熱情況進行調查和記錄。同時采用專家咨詢法,對花境植物的繁殖方式、病蟲害管理、夏季修剪情況、更換頻度和水肥管理特點進行評價。
1.3.1 評價體系構建
本研究通過查閱花境植物評價文獻[9~12],結合廣州夏季高溫高濕的特征和專家咨詢意見,確定由3個準則層、12個指標層建構廣州夏季花境植物資源綜合評價體系。各指標的評分標準采用5分制,分為5分、3分和1分3個評分等級,若處于這3級的中間狀態(tài)則取4分或2分(表2)。
表2 廣州夏季花境植物資源評價體系
1.3.2 判斷矩陣建立與一致性檢驗
根據層次分析法構建判斷矩陣,結合花境植物的評價模型,再向20位園林植物專業(yè)人士進行咨詢,然后運用1-9互反標度法將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進行數量化,構建判斷矩陣,計算出各因素相對于上一層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權值(W)。再利用Yaahp 10.3層次分析法軟件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出由此評價體系構建的4個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由上述判斷矩陣可得到廣州夏季花境植物的綜合評價模型以及各因子所占的比重(表3)。
表3 廣州夏季花境植物評價體系及權重
1.3.3 綜合評價分值計算
計算每種花境植物在觀賞性、適應性、種植養(yǎng)護3個方面的綜合得分S:
其中,Wi表示第i項指標的權重,Ci表示第i項指標的得分。
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邀請25位專家進行評分。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5份,收回25份。
1.3.4 評價等級劃分
計算每種花境植物的綜合評價指數CEI:
其中,S0為理想值,即每個評價指標因子的最高分與權重的乘積之和。
利用差值百分比法劃分植物等級[10],C E I≥9 0%的為Ⅰ級植物,80% 從被調查的花境景觀中篩選出80種應用頻度較高的植物,采用恩格勒系統(tǒng)對其進行分類,隸屬于45科71屬(表4)。其中,菊科植物應用頻度最高,有9種,占11.25%,如百日菊、向日葵、孔雀草等;其次是馬鞭草科和唇形科植物,各有5種,分別占6.25%;其他科植物占比均在3.75%以下。 從植物的生活型來看,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種類最多,為31種,占38.75%,主要是香彩雀、五星花、大花海棠等;其次是灌木植物,有24種,占30.00%,主要有葉子花、紫薇、紅花檵木等;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為21種,占26.25%,主要為黃秋英、青葙、百日菊等;小喬木植物有3種,占3.75%,為珍珠相思樹、銀姬小蠟和紅枝蒲桃;球根草本植物僅1種,占1.25%,為姜荷花。物種來源分析表明,鄉(xiāng)土植物共有9種,占11.25%,外來植物共有71種,占88.75%。 2.2.1 觀賞性 在花境評價體系的觀賞性這一準則層中,花色和花量的評價權重占比最大。廣州城市園林綠化多為常綠樹種,四季常青,無明顯季相變化,因此營造色彩鮮艷、絢麗多姿的花境植物景觀至關重要。廣州夏季花境類型常以多色混合花境為主,常應用的植物色彩以暖色調為主,應用最多的是紅色系和黃色系,其次是紫色、橙色、藍色系,應用最少的為白色系。在色彩搭配上,花境的背景基調為綠色,主要由一些深綠色的觀賞草坪和樹木構成;契合“建黨100周年”主題的紅、黃色 搭配,烘托出廣州夏日歡快、熱烈的氣氛,典型代表植物如葉子花、青葙、龍船花、向日葵、朱槿等。 2.2.2 適應性 一般來說,鄉(xiāng)土植物比外來植物更能適應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因此更能節(jié)約管理和養(yǎng)護成本。但是在廣州夏季廣泛應用的植物種類中,鄉(xiāng)土植物應用占比僅為11.25%,其他多為栽培種或外來種,少數外來植物在廣州夏季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如山桃草、金雞菊、金魚草和羽扇豆等。 2.2.3 養(yǎng)護管理 廣州夏季花境的營造多選用多年生或一二年生植物,部分花境植物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進行定期的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管理,以保證其正常生長和開花。本次調查發(fā)現,部分植物由于養(yǎng)護管理不到位,出現生長不良,不開花或者開花效果較差的現象。例如,百日菊在通風透光不足或雨水過多的情況下,易得黑斑??;粉葉金花喜光,生長環(huán)境陰蔽會導致其開花不良。 權重值的大小能直觀反映評判者對各個評價因子的重視程度。由表3可得,在準則層中,觀賞性的權重值最高,其次是適應性,種植養(yǎng)護的權重值最低,說明在花境植物的選擇和應用時,觀賞性最為重要。在各項評價指標層中,花色C2和耐濕熱C7是影響廣州夏季花境植物評價的主要因素:色彩決定了觀賞者對花境的第一印象,奠定了整體觀感;而耐濕熱能力則是決定花境植物能否適應廣州高溫高濕環(huán)境的重要依據。另外,花量C3、更換頻度C12、觀賞期C5、抗病蟲害能力C8和株型C1的權重占比均超過5%,也是影響花境植物選擇和配置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則影響較小。 據綜合評分結果(表4)可知,應用頻度較高的80種花境植物可劃分為3個等級: 表4 廣州夏季花境植物綜合評分 Ⅰ級植物有16種,占比20.00%,主要為觀花灌木或小喬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葉子花、紫薇、紅花檵木等。此類花境植物不僅花色艷麗、花量大,而且株型緊湊飽滿,美化效果好,適合作為花境的主景或中景植物,以突出最佳觀賞效果。同時,其既能適應廣州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環(huán)境,又能在廣州露地越冬,在種植養(yǎng)護方面更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具有易繁殖、耐瘠薄、耐粗放管養(yǎng)等優(yōu)點,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了園林綠化的經濟成本,也避免了植物資源的浪費。 Ⅱ級植物有35種,占比43.75%,以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和觀花小灌木為主,如細葉美女櫻、青葙、藍雪花等。此類花境植物的花色艷麗、花量較大,株型稍緊湊,觀賞期長,適合作為前景植物,或是運用色彩、形式規(guī)律,烘托和呼應主景植物,或是應用群植形式,進行條帶狀或塊狀大量密植,體現花境植物的群體美。Ⅱ級 植物對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但是需定期更換、整形修剪和常規(guī)性肥水管理。 Ⅲ級植物有29種,占比36.25%,以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植物為主,如假蒿肋澤蘭、黃帝菊、紅邊龍血樹等。此類花境植物的主要特點是葉色暗淡,花量少,需要頻繁更換或土肥要求較高。經實地調查發(fā)現,部分植物如山桃草、金雞菊、金魚草、羽扇豆等不能適應廣州夏季持續(xù)高溫高濕的氣候,其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會出現葉片失綠萎蔫、感染病蟲害甚至死亡等現象,即使被應用到花境中,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其觀賞價值,或是養(yǎng)護管理成本較高,不符合時下節(jié)約型園林的理念。 廣州夏季花境應用頻度較高的花境植物包括菊科、馬鞭草科和唇形科植物等80種,其中草本53種,灌木24種,小喬木3種,隸屬于45科71屬。本研究共篩選出16種觀賞價值高、生態(tài)適應性強、養(yǎng)護管理投入少、適合廣州夏季應用的Ⅰ級花境植物,以及35種觀賞效果較好,適合作為前景或中景的Ⅱ級植物。而對于Ⅲ級花境植物,此類植物的觀賞價值不高、生態(tài)適應性不強或者養(yǎng)護成本過高,在實際應用中應從植物特性和環(huán)境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 本研究基于廣州夏季氣候高溫高濕的特點,以花境植物的觀賞性、適應性和種植養(yǎng)護3個方面為評價標準,建立了一套用于廣州夏季花境植物篩選應用的綜合評價體系。在準則層中,觀賞性的權重值最大,其次為適應性,這與黃東兵[7]、王威[13]等人的評價體系有相似之處。在指標層中,花色和花量的權重值較大,這與周艷等[5]的評價指標權重相似。色彩設計在植物配置中尤為重要,因為廣州夏季花境主要為多色花境,以紅、黃、橙等暖色為主,紫、藍、白色為輔,繽紛多彩,如果沒有規(guī)律地進行色彩搭配,從整體上看則會顯得雜亂無章,尤其是帶狀花境[12]。 大量研究表明,與外來引種植物相比,鄉(xiāng)土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多樣,繁殖和栽培容易,而且養(yǎng)護管理成本低,理應在廣州地區(qū)得到廣泛應用[4~6]。然而,本研究發(fā)現,I級花境植物大部分為外來引種植物,外來優(yōu)勢明顯。這是因為廣州夏季花境的營造大多追求短期的觀賞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廣州本土的植物資源還未經過引種馴化,或是新優(yōu)品種培育相關研究相對滯后,園林應用較少[6,14]。2 結果與分析
2.1 廣州夏季花境植物資源分析
2.2 花境植物特性分析
2.3 綜合評價結果及分析
3 結論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