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浩翔,米文瑤,汪正群,龍思琪,唐 琳,何青青,黎昌強
尖銳濕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導致,其危害大,病毒往往不易徹底清除,疾病常反復發(fā)作,如果發(fā)生在幼兒,會嚴重損害兒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發(fā)育[1-2]。治療時,患兒往往有恐懼心理,極不配合,影響治療效果,探索消除其恐懼心理且適合患兒的有效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皮膚薄嫩,容易受損,且自身免疫功能發(fā)育尚不完整,加上語言表達欠佳,致使其容易暴露感染病毒,卻不易被發(fā)現(xiàn)。據(jù)研究報道,幼兒尖銳濕疣的發(fā)病多通過外界環(huán)境因素導致,不除外性侵犯可能[3]。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尖銳濕疣治療后復發(fā)并非治療不徹底,而是直系親屬患有尖銳濕疣,再次接觸導致。所以,對于幼兒尖銳濕疣,不僅要“治”,還要“防”。我們對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門診診治的45例尖銳濕疣患兒進行臨床分析,以此了解幼兒尖銳濕疣發(fā)病原因、臨床特點、治療方式及轉歸情況,探索有效的預防措施及治療策略。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門診診治的45例尖銳濕疣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個月~6歲;②臨床表現(xiàn),外陰或肛周有散在或密集分布的米粒至綠豆大小疣狀增生物;③醋酸白試驗呈陽性,檢測時可見類似糜爛圖樣,中間呈鮮紅至褐色,四周色澤逐漸減淡。
1.2 方法 收集并整理患兒的相關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治療方法、疾病轉歸和不良反應等,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患兒發(fā)病的年齡特征、病程長短、地域分布、傳染源感染情況、治療方法、及療效和復發(fā)情況。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Excel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計數(shù)資料的統(tǒng)計描述采用頻數(shù)或百分比。
2.1 一般資料 45例患兒中,男14例(31.11%),女31例(68.89%);最小年齡6個月,最大年齡6歲,平均年齡(50.91±14.96)個月,3~6歲所占比例較高(見圖1)。病程1~13個月不等,平均病程(4.33±2.48)個月,以3~6個月比較多見(見圖2)。農(nóng)村患兒32例,占71.11%,城市患兒13例,占28.89%。
圖1 尖銳濕疣患兒年齡分布Figure 1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圖2 尖銳濕疣患兒病程分布Figure 2 The du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2.2 發(fā)病情況 男患兒中肛周受累的12例,占總數(shù)的26.67%,包皮2例,占總數(shù)的4.44%。女患兒中單純外陰受累10例,占總數(shù)的22.22%,單純肛周受累19例,占總數(shù)的42.22%,肛周和外陰均受累2例,占總數(shù)的4.44%。所有患兒中近73.33%肛周均有發(fā)?。ㄒ妶D3)。
圖3 尖銳濕疣患兒發(fā)病部位Figure 3 The location of skin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condyloma acuminatum
2.2 傳染源感染情況 父母一方或雙方感染HPV的患兒11例,占24.44%,其中城市7例,農(nóng)村4例。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感染HPV的患兒31例,占68.89%,其中城市6例,農(nóng)村25例。非親屬感染HPV的患兒3例,占6.67%,均為農(nóng)村兒童,家屬描述可能與鄰居有關,不排除性侵可能。
圖4 傳染源感染情況Figure 4 Infection status of infectious source
2.3 治療情況 45例患兒均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具體方法是在皮損處局部注射0.1%利多卡因進行麻醉后,用二氧化碳激光進行灼燒,深度達到真皮淺層[4],術后注意保持局部的干燥,注意消毒),其中18例經(jīng)2次治療后治愈,其余患兒治療均在3次以上。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痊愈的患兒有40例,占88.89%,其余5例(11.11%)治療6次后仍然復發(fā),轉用派特靈外用治療后痊愈(具體方法為第一階段:清除疣體,1次/d,連續(xù)3 d/周,持續(xù)3周;第二階段,抑制病毒、防止復發(fā),1次/周,持續(xù)3周;第三階段,每2周隨訪1次)。治愈以皮損完全消失,治療結束后3個月內(nèi)每2周隨訪1次,3~6個月內(nèi)每月隨訪1次,6月以上不復發(fā)為標準[4]
2.4 復發(fā)情況及原因分析 在隨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5例患兒在治療結束3月后出現(xiàn)新皮疹,追問病史,2例患兒的祖父有尖銳濕疣,1例患兒的外公外婆均患有尖銳濕疣,考慮系再次接觸感染所致;另外2例系復發(fā)病例。因該5例患兒在外用派特靈后治愈,故考慮其復發(fā)也可能與HPV亞臨床感染和潛伏感染以及患兒自身免疫力低下有關。
目前,我國幼兒尖銳濕疣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1],物理治療雖然相對徹底,但幼兒配合度很差,常常影響治療效果,疾病的反復復發(fā)和加重都會嚴重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同時年齡<9歲兒童的HPV疫苗接種仍處于研究階段[4],幼兒預防尖銳濕疣的方式缺少重要一環(huán)。如何有效防止幼兒感染HPV,以及如何有效治愈,成為研究的2個重要問題。
本研究結果中女患兒約占總數(shù)的68.89%,考慮與生理解剖結構因素有關。本研究中患兒發(fā)病部位多見于肛周(73.33%),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同[3,5],考慮原因是幼兒皮膚薄嫩,便后擦拭的反復摩擦造成局部皮膚屏障受損,容易導致HPV的感染。另外,本研究中農(nóng)村患兒占比較高,這與父母外出打工,幼兒長期留守有關。他們大多都由祖父母一輩老年人照料,衛(wèi)生習慣和防病理念較差,而且近幾年老年人性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主要集中在農(nóng)村[6-7],如果患有尖銳濕疣的老人不注意清潔衛(wèi)生,在手部攜帶病毒的情況下護理小孩,給小孩擦拭清潔外陰及肛門,可能導致幼兒感染。
為預防幼兒尖銳濕疣,家長可以讓孩子盡早通過觀看健康科普動畫或宣傳圖畫手冊強化幼童性觀念教育,樹立隱私部位觀念,禁止孩子與外人有可疑的親密接觸,避免鄰居作案。同時要關注監(jiān)護人的健康狀況,特別是農(nóng)村老人,注意有沒有傳染病,如果患有尖銳濕疣等傳染性疾病,要及時治療,避免與其直接或間接接觸。
本研究中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治愈率可以達到88.89%(40/45),但其中約71.11%的患兒都要治療3次以上才能達到治愈,這會給患兒造成很大的痛苦。治療時患兒容易恐懼、不配合,這樣會增加燒灼次數(shù)和術后局部的疼痛,甚至會對其產(chǎn)生心理影響,比如膽小害怕、自卑自閉等。對于這類患兒可以加強心理疏導,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的可以早期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研究中有5例(11.11%)患兒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多次后仍復發(fā),考慮其復發(fā)原因可能與再度接觸傳染源和未外用抗病毒藥物維持治療有關,最后都通過外用派特靈達到治愈。有研究報道,派特靈可以迅速穿過表皮細胞間隙到達表皮基底層,不損傷真皮和皮下組織,促進表皮細胞脫落,抑制病毒的復制繁殖,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8-9]。它的作用大致分為清除疣體、抑制病毒、隨訪觀察3個階段。它可以在不造成皮膚屏障受損的情況下,讓患兒達到治愈。從本研究并結合季春燕[10]、王艷等[11]、陳瑞英等[12]的前期研究來看,派特靈外用治療尖銳濕疣具有治愈率高、復發(fā)率低、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所以對于不能有效配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的患兒而言,我們也可以選擇外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該病。盡管既往對于幼兒使用派特靈的研究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該藥帶來的不良反應[13-14],考慮到幼兒的皮膚較為薄嫩,我們?nèi)詰撛谑褂弥凶⒁馄浣o皮膚帶來的刺激癥狀,如出現(xiàn)不適,應及時停藥。
治療尖銳濕疣的方式較多,包括有二氧化碳激光聯(lián)合光動力、微波、液氮冷凍及外用藥等。不過目前對于幼兒來說臨床用得最多的還是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本研究結果提示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幼兒尖銳濕疣雖然有效,但有部分患兒出現(xiàn)復發(fā),可能與治療不徹底或再次接觸病毒有關,所以在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尖銳濕疣患兒時,聯(lián)用派特靈等外用藥物[15-17],可以減少其復發(fā)率。另外在患兒睡著或看動畫片的時候外用有效治療藥物,可以減輕治療對患兒身心的影響,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