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盧國平 劉豫 黃思源 黃東軍
530001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泌尿外科,廣西南寧
腎結石是泌尿科較為常見的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腎絞痛或血尿等。針對藥物無法緩解或結石直徑過大的患者,一般采取碎石或取石手術進行治療[1]。由于結石位置不同,使得臨床治療方案也不斷發(fā)生變化,當前,微創(chuàng)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PCNL)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臥床時間,患者傷口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2-3]。而常規(guī)俯臥位穿刺存在一定風險,對于肥胖患者會使其血流動力學出現(xiàn)障礙。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體位PCNL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收治的60例行PCNL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體位的不同將其分為三組,各20 例。俯臥位組男12 例,女8 例;年齡21~66 歲,平均(46.14±2.64)歲;病程1 個月~3年,平均(1.21±0.31)年;文化程度:小學5 例,初中9 例,高中及以上6 例。側臥位組男13 例,女7 例;年齡20~64 歲,平均(47.34±2.61)歲;病程1 個月~3年,平均(1.14±0.26)年;文化程度:小學4 例,初中9 例,高中及以上7例。45°斜仰臥位組男14 例,女6 例;年齡21~59歲,平均(46.54±2.22)歲;病程1 個月~3年,平均(1.17±0.32)年;文化程度:小學6 例,初中8 例,高中及以上6例。三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為腎或輸尿管上段結石,結石長徑>1 cm;②患者為首次建立經(jīng)皮腎通道手術;③抗凝治療的患者停藥2周后實施手術。
排除標準:因各種原因中轉開放手術者;術中灌注時間≤30 min而中止手術者。
方法: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行氣管插管,完成麻醉后,先行截石位患側膀胱鏡插管,置F5 輸尿管,導尿并將導尿管外固定。輸尿管導管外接輸液器吊瓶做人工腎積水,操作過程需注意控制滴速。①俯臥位及側臥位按常規(guī)方法安置,體位固定要牢固舒適,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鋪單平整干燥,上臂外展<90°,四肢避免過分牽引,手術視野暴露清楚,使皮膚壓力最小化。②45°斜仰臥位安置方法:完成逆行插管后先將患者置側臥位,對好腰橋。在腰腑下及腰部放置臀部下緣平術床后1/3 折刀區(qū),再將患者擺成健側臥位,健側手臂伸展,墊腋墊及腰墊;患側手臂彎曲懸掛于頭架上。健側肩胛部和臀部后方放置小枕,將患者后背與手術床呈45°,腰部懸空伸展,顯露穿刺區(qū);健側腰腹部墊方枕,防止患者側向移位,將腰部頂高,以協(xié)助顯露穿刺區(qū)。將患側腿內收屈膝抬高,置于腳架;健側腿屈膝置于外展的水平板上。③手術通道:三組患者均建立18F手術通道,碎石設備為深圳聚興隆JML-6 型氣壓彈道碎石器,德國Wolf 公司8.0/9.8F輸尿管硬鏡。
觀察指標:①比較三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發(fā)熱、繼發(fā)性出血、周圍組織損傷及膿毒血癥,計算總發(fā)生率。②比較三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一期凈石率。③比較三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周的腎功能指標,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周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設置相對離心力1 000~1 200 g,離心5 min,取上層血清,應用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說明書執(zhí)行。④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1 d的應激指標: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 d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設置相對離心力1 000~1 200 g,離心5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ELISA 法檢測血清皮質醇(Cor)及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三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三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三組一期凈石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5°斜仰臥位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俯臥位組及側臥位組,術中出血量少于俯臥位組及側臥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三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三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的BUN、Scr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三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俯臥位組比較,*P>0.05;與側臥位組比較,#P>0.05
組別 n BUN(mmoL/L) Scr(μmoL/L)術前 術后1周 術前 術后1周俯臥位組 20 5.65±0.52# 5.43±0.31# 87.12±6.23# 79.61±6.54#側臥位組 20 5.63±0.42* 5.42±0.34* 86.74±6.65* 79.25±6.54*45°斜仰臥位組 20 5.65±0.44*# 5.46±0.38*# 87.05±6.42*# 79.50±6.12*#F 0.010 0.070 0.020 0.020 P 0.988 0.930 0.981 0.984
三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三組患者術前、術后1 d的Cor、N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s,μg/L)
表4 三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s,μg/L)
注:與俯臥位組比較,*P>0.05;與側臥位組比較,#P>0.05
組別 n Cor NE術前 術后1 d 術前 術后1 d俯臥位組 20 367.21±26.65# 589.54±21.54# 44.54±5.65# 66.65±6.52#側臥位組 20 358.52±27.42* 588.02±20.32* 45.65±5.41* 68.63±6.42*45°斜仰臥位組 20 369.05±26.74*# 592.44±18.96*# 44.14±5.96*# 67.65±6.14*#F 0.870 0.240 0.380 0.480 P 0.424 0.784 0.686 0.619
腎結石在臨床十分常見,主要采用PCNL 術進行治療,但臨床研究證實,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存在諸多并發(fā)癥,與患者術中體位、結石大小等因素存在密切聯(lián)系,術中體位是諸多因素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體位的選擇直接影響手術進程[4]。傳統(tǒng)的俯臥位會對患者胸部和腹部器官造成壓迫,導致患者出現(xiàn)呼吸不暢,并影響血液流動,因此需要對體位進行改進,選擇更加適宜的體位,以提升手術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45°斜仰臥位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指標上均優(yōu)于俯臥位組及側臥位組,證實了45°斜仰臥位能夠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并減少術中出血量。分析其原因:俯臥位體位擺放較為復雜,需要在截石位上完成輸尿管的放置,再轉變?yōu)楦┡P位,不適用于年齡較大的患者[5]?;颊咛幱?5°斜仰臥位時,穿刺后腎盞時穿刺針及工作通道與手術夾角為0或負值,工作通道在水平線或水平線以下,擊碎的結石更易沖出[6]。且輸尿管鏡的擺動明顯減少,方便同時處理腎上、下盞及輸尿管上段的結石,使得患者手術效果有效提升[7]。
綜上所述,對于PCNL 患者取45°斜仰臥位,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