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鄂志寰:美經濟會否衰退?

    2022-09-13 09:08:54鄒碧穎
    財經 2022年17期
    關鍵詞:貨幣政策疫情經濟

    鄒碧穎

    鄂志寰。圖/中新

    美國會發(fā)生經濟衰退嗎?

    正如美聯儲6月會議紀要所展現的強硬態(tài)度,聯儲已堅持其最初的計劃,認為繼續(xù)對聯邦基金利率持續(xù)上調是適當的。北京時間7月28日凌晨,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75個基點至2.25%-2.50%區(qū)間。這是美聯儲連續(xù)第二次加息75個基點,也是年內第四次加息。

    與此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通常被認為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前兆之一——今年7月18日,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上升至3.15%,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下降至2.96%,短期收益率高于長期收益率,是3月底后出現的又一次倒掛,引發(fā)市場強烈擔憂。

    這一輪新的危機較2008年有很大不同。2008年,現任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女士供職于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每天看見曼哈頓麥迪遜大道的寫字樓辦公室不斷拉上窗簾,當時的感受是,“市場上今天這家不行了,明天那家不行了,真的是一場從全球經濟中心爆發(fā)的金融危機”,等于是“美國自己引發(fā)了一場摧毀性的金融危機”。

    眼下的情況不一樣——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大暴發(fā),短短四周內,美國失業(yè)者飆升至2000多萬人,經濟增長停滯、供應鏈斷裂,甚至出現農民不得不銷毀農產品的現象。為了挽救脆弱的經濟,2020年以來,特朗普政府與拜登政府均推出超大手筆的財政刺激計劃。其中,超寬松的貨幣政策,成為支撐美國政府減緩失業(yè)、救助低收入人群、刺激消費的重要來源。

    貨幣大放水讓美國經濟在2020年三季度實現大規(guī)模反彈,但也使得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急劇擴張——2008年金融危機時規(guī)模還不到9000億美元,截至2022年7月已經接近9萬億美元,幾乎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近四成。不僅如此,“一切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從去年開始,物價上漲、通脹高企也成為美聯儲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

    眼見食品、汽油等價格加劇飆升,2021年底,美聯儲一改通脹是暫時性現象的判斷。為控制通脹,美聯儲于今年3月啟動加息,首次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5月再次加息50個基點,6月,加息75個基點,是199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單次加息??s表進程也在加快。6月下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要實現軟著陸面臨著一定挑戰(zhàn)。

    “這次的經濟周期邏輯應該是疫情帶來大衰退,美聯儲大放水,然后導致貨幣政策退出進程中帶來經濟衰退壓力,把前期政策效果往回拽,是政策收縮的直接影響?!倍踔惧驹诮战邮堋敦斀洝酚浾邔TL時分析,只要美國通脹一天壓不下去,美聯儲貨幣緊縮就會持續(xù),美國經濟衰退的步伐就會加快,現在已經形成了從通脹到衰退的循環(huán)。

    此前,鄂志寰曾見證過多次經濟危機。1991年,她加入中國銀行,在中國銀行總行和紐約分行從事研究管理和戰(zhàn)略制定20余年。她不僅在紐約親歷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寫下《華爾街風暴現場觀察》一書;1998年還參與國務院研究室組織的亞洲金融危機考察工作,對泰國、新加坡、印尼、韓國進行了走訪考察。那些年,鄂志寰深度參與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等工作,并撰寫了多篇反思金融危機經驗教訓的報告。

    這一次,美國是否會重現1929年大衰退?鄂志寰對《財經》記者分享了她的看法。

    通脹在左、衰退在右,美國何以陷入兩難

    《財經》: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出現1.6%的負增長,一些機構預測,二季度也可能會繼續(xù)收縮。您認為美國發(fā)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對全球經濟會產生怎樣的后續(xù)影響?

    鄂志寰:美國一季度GDP環(huán)比折年率是-1.6%,對于之后的經濟走勢,有幾個預測工具。美國亞特蘭大聯儲一個追蹤經濟成長的工具預測,二季度美國的GDP還會繼續(xù)收縮。如果它的預測成立的話,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所謂的“技術層面”的衰退,就是連續(xù)兩個季度經季調后的GDP環(huán)比負增長。技術層面的衰退,跟實際層面的衰退還是不一樣的。實際什么時候宣布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是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來確定,但往往都會滯后,已經進入衰退了,才會宣布,因為需要做嚴謹的數量分析。美聯儲在6月中旬也公布了一個經濟預測,把美國2022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從2.8%下調到1.7%,美聯儲還是認為會保持低速增長。紐聯儲也有一個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認為美國經濟將在2022年收縮0.6%,2023年收縮0.5%。

    從預測上看,美國經濟衰退已經是一只漸行漸近的灰犀牛,但從月度數據上看,美國經濟要看幾個層面:勞動力市場還是保持著比較有韌性的狀態(tài),失業(yè)率處于歷史性低位,美國6月的非農就業(yè)數據也是高于市場的預期的,表明經濟在減速,還沒有減到影響到勞動力市場的程度。但是,消費、投資等數據開始出現減弱跡象。美國6月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是過去兩年來的新低;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到98.7,也是2021年2月以來的新低;私人投資環(huán)比的折年率,從去年四季度 36.7%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5%。月度數據表明美國經濟開始減速,但是否進入衰退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經濟減速也是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必然結果之一。美國通脹很高,所以美聯儲就加息,加息幅度很大,連續(xù)快速三次,是漸進加息,也是疊加加息,0.25%、 0.50%、 0.75%,不斷地快速加息,給市場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大家都感受到這種緊縮性的政策來了,投資和消費意愿都會出現下調,所以美國經濟增速出現明顯的下行??梢赃@么說,只要通脹一天壓不下去,美聯儲貨幣緊縮就會持續(xù),美國經濟衰退的步伐就會加快,由此形成從通脹到衰退的循環(huán)。

    我們研究員拿一些歷史數據觀察過去衰退期的經濟增長情況。總體來看,在經濟衰退期,GDP環(huán)比負增長的時期相比同比多一些,但是同比出現負增長,過去20年就有兩次。一次是2008年,(美國)經濟連續(xù)四個季度環(huán)比下行,整個同比數據在衰退區(qū)間。再就是2020年疫情導致的這次衰退,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下降幅度比2008年大很多,所以才會有美國這一輪的突發(fā)性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大放水。我覺得這次的邏輯應該是疫情引發(fā)大衰退,帶來大放水,然后導致貨幣政策退出進程帶來經濟衰退,把前期政策效果往回拽,是政策收縮的直接影響。

    美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的25%,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一大火車頭,疫情期間,美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不光拉動美國經濟增長,還有很大溢出效應。這一次貨幣擴張轉向后,美國貨幣政策的效應也照樣溢出,當然是一個反向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2022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達到3.6%,低于過去十年的平均值,這是對全球經濟的一個直接影響。第二個影響就是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加大后,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調整。比如美國在世界各地開設的一些跨國企業(yè)和全球經營的企業(yè),可能出現投資增速的放緩,增量這部分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國際資本的全球重新布局可能對新興市場造成一些沖擊。我們也觀察到,最近新興市場的投資組合連續(xù)出現資金流出現象。國際金融協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新興市場的投資組合出現連續(xù)四個月的資金流出,這是近年持續(xù)最長的一輪。跟美國加息和經濟減慢,是有直接關系的。這是美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兩大直接影響。

    《財經》:我們看到,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9.1%,創(chuàng)40年來新高,有觀點指出,我們正在進入高通脹、低增長的時代,滯脹是當前最大的挑戰(zhàn)。但同時,美國方舟基金認為一些價格指數在下降,包括大宗商品、加密貨幣、房價,表明通縮的可能性比通脹更大。您認同哪一種觀點?

    鄂志寰:我們判斷通脹主要是看CPI變化。最近美國CPI數據上升得非???,5月是8.6%,6月就到了9%以上。最近,也有記者問我是不是到達拐點了,你覺得拐點哪天出現?我說要看整個形成機制的驅動力量,在沒有出現逆轉的情況下,拐點很難判斷。我們只看CPI的話,的確,美國、歐洲都面臨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如果說美國經濟減速、衰退真的出現了,那就是滯脹了?,F在已經有“脹”了,就等著觀察“滯”什么時候出現。

    這次美聯儲為什么這么如臨大敵,不惜代價要把通脹打下去,我覺得 CPI持續(xù)上升給大家?guī)砹撕艽髩毫?。這是40年不遇的情況,現在的政策制定者沒有經歷過這種高通脹的壓力。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浪潮中,多數時間都是低通脹,日本、歐洲甚至出現了長期性的通縮,當時貨幣政策把通脹率指標從上限變成一個追求的指標,貨幣政策希望推動通脹達到2%。美國也有一段時間是這個情況,過去十多年我們面臨的一直是通縮問題。大家認為供過于求是正?,F象,現在突然出現 CPI的快速攀升,讓美聯儲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CPI的快速上升,首先是2020年美國大放水直接導致的。這一輪貨幣政策引起物價上升。第二,美國疫情之后勞動力市場很緊張,很多人選擇退出勞動力市場,勞動參與率在下降。企業(yè)到處找不到人,只能提高工資,工資上升成為驅動通脹上升的因素之一,形成由工資成本上升帶來的通脹上升循環(huán)。2008年那一輪衰退之后貨幣政策也是不斷量化寬松,但工資始終漲不起來。2008年后貨幣政策退出,主要還是受勞動力市場驅動,而這一輪貨幣政策退出主要是通脹驅動,因為通脹率不斷走高,貨幣政策退出速度比2008年快很多。2008年一邊退一邊看,一直沒有出現通脹,就沒有壓力去退出,勞動力市場數據好一點,就多退一點,就業(yè)數據不好,就稍微緩一緩。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數據導向的,這一輪持續(xù)增加的通脹壓力,推動貨幣政策退出不斷加速。

    疫情引起的這兩大變化,已經給這輪通脹打下了一個很強的基礎。俄烏沖突直接引起大宗商品市場供給方面的停滯,供給層面的沖擊加劇了前一陣美國供應鏈中斷帶來的通脹壓力。所以通脹有三重驅動力,疊加效應導致通脹壓力持續(xù)。

    目前這一輪大宗商品、數字資產的價格下降,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我感覺是美元加速升值的反應,因為以美元計價,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出現大幅度的升值,現在美元指數是106.68,處于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區(qū)間。最近的價格波動還有一定需求方面的影響,但是供給端的不足還沒得到根本性逆轉,俄烏沖突還有很大不確定性,美國、歐盟對俄羅斯石油、一些大宗商品的出口采取進一步限制,影響還在陸續(xù)體現。歐佩克增產計劃也有一定不確定性,所以石油、天然氣的供應還是可能相對緊張。

    目前全球市場對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還沒有出現明顯下降,一些周期性商品的需求還是比供應明顯大一些。中國經濟如果從疫情影響中加快反彈,尤其是采取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措施,可能對相關大宗商品的需求產生提升效應。綜合這幾方面判斷,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會保持高位震蕩。未來一個季度左右,美國通脹還會保持上升勢頭。能不能出現拐點,可能要看三、四季度的物價走勢。

    《財經》: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通脹預期可能成為通脹自我實現的預言。近期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來抑制通脹,市場機構的普遍判斷是美國未來幾個月還會延續(xù)這種鷹派做法?,F在美國加息,還能夠有效抑制通脹嗎?

    鄂志寰:我想加息其實是進入了一個周期,形成不斷加速的自我循環(huán)。經濟學講預期自我實現的循環(huán),其實貨幣政策也有這樣的循環(huán)。美聯儲先向市場釋放一些信息,說這個月可能會加息,一些委員出來對外講話,向市場傳遞這些信息,市場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加息預期,進行市場價格調整(pricein)。等于在美聯儲加息本身發(fā)揮作用之前,預期已經先行一步,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加息的收縮效果。

    美聯儲加息是針對通脹問題,但是最樂見的是通脹下去了,經濟還能繼續(xù)增長,這是皆大歡喜的局面。盡管美聯儲不以保持經濟增長作為主要目標,而是以控制通脹和穩(wěn)定就業(yè)作為主要目標。加息后,美聯儲會觀察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化以及倒掛的情況,采取下一步行動。因為美聯儲調整的是聯邦基金利率,要傳導到市場利率上,市場基準利率首先是三個月的,然后兩年期國債、五年期國債,長期是十年期國債。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對加息的反應最直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對市場的影響更大一些,是長期投資的基準利率。美聯儲加息可能導致短期利率漲得快一點,長期利率上漲慢一點,從而出現短期利率比長期利率要高,就是收益率曲線倒掛,這往往預示衰退的到來。

    美聯儲可能往后再評估各類數據,如果后續(xù)通脹相對溫和,加息就不會趕那么緊了。如果數據作出反應了,通脹有一定的反應,包括能源未來幾個月能夠放緩增長,可能對加息步驟帶來一些影響。我們覺得年底加息大概率會到3.25%-3.50%這樣一個區(qū)間。這個區(qū)間不光是回到了疫情前,還會把疫情帶來的大規(guī)模收縮,基本上都給彌補回來。同時,美聯儲6月還啟動了縮表,計劃是每個月減少475億美元,包括300億美元國債以及175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自動到期之后不再投了,9月之后會每個月減少950億美元,包括600億美元國債+350億美元MBS。加息和縮表共同作用,可能對經濟過熱會有一定抑制作用。

    位于美國華盛頓的美聯儲大樓。圖/法新

    危機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

    《財經》:有人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比作“潘多拉的魔盒”,大家擔心現在拉出來后已經塞不回去了。如果回到2020年,美國的救助政策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鄂志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工具箱,對市場最具信號效應的應該還是利率的直接調整。2020年經濟衰退的幅度,無論是看同比還是環(huán)比,都是過去幾十年所沒見過的,其中環(huán)比是雙位數的下行。當時疫情造成這樣直接的沖擊,美聯儲不惜任何代價,采取了只要能把經濟拉回來就可以的舉措,這也是它最習慣、最應手的舉措——美聯儲從2008年以來就一直在調整利率,加上購買國債和市場上一些可以直接影響利率走勢的債務工具。很難說美聯儲如果2020年不做這個事,現在是什么局面。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前后利率調整和量化寬松的大幅度變化的直接結果。2020年美國經濟一季度環(huán)比增長-5.1%,二季度是-31.2%,三季度實現33.8%的正增長,可能都超過了1929年-1933年大危機時候的反彈幅度。

    這樣的情況下,擴張性政策也是有充分依據,效果也有一定體現,在當時還是比較及時的動作。但是這一輪壓通脹,市場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前期通脹剛起來的時候,美聯儲認為這是個短期現象,認為是由于港口集裝箱進不來、導致物價上漲,如果集裝箱的問題解決了,是不是物價就下去了。

    對于通脹的判斷,市場是事后諸葛亮,回頭看是一個持續(xù)上升狀態(tài),但是當時受到數據等各方面的局限,所以作出這是短期通脹的判斷,貨幣政策收縮時間上晚了一些,所以才會帶來通脹愈演愈烈、現在不得不加速收縮的局面。歷史往往告訴你,每一次危機出現都是沒有預料到的,都是在想象不到的時候出現,這也是我們過去經歷數次市場波動的經驗總結。

    《財經》:現在美國通脹居高不下,但是失業(yè)率連續(xù)四個月穩(wěn)定在3.6%,您怎么解讀這一現象?

    鄂志寰:美國勞動力市場保持相對韌性,6月的新增非農就業(yè)是37.2萬人,大大超過市場預期,表明美國就業(yè)還是比較強勁。失業(yè)率3.6%是一個歷史性低位,這兩個數據說明勞動力市場供求還是相對偏緊的。

    首先,需求還沒有直接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疫情恢復以來,財政大量發(fā)錢,一些人選擇躺平、退出勞動市場,不工作也可以生活,這可能有些持續(xù)性,退出后再次進入就業(yè)市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種情況沒有出現根本性的改變。企業(yè)還是需要不斷提升薪資待遇,來留住或者吸引新的合適的人員。

    今年前六個月,美國時薪同比增速在5%以上,不斷提高工資,對于打工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對于整個宏觀數據來說,可能形成從工資上漲到物價上漲的螺旋循環(huán),繼續(xù)推高通脹,勞動力市場還沒有看到特別強烈的衰退信號,但是現在的勞動力市場情況可能會為通脹形成一個支撐。

    《財經》:感覺中國的情況剛好相反?青年失業(yè)率比較高,但CPI增速至少在這一年半相較PPI(生廠者價格)低很多。

    鄂志寰:首先,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處在一個不同的周期,這也是最近發(fā)生的情況。中國經濟為什么通脹低,我覺得主要還是跟咱們的經濟結構和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位置有一定的相關性。我們擁有較全的產業(yè)鏈供應鏈生產體系,又有較強的內循環(huán)環(huán)境與能力,所以物價沒有跟著美國走那么快。其次,咱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也沒有搞大放水,美國放水最嚴重的時候,咱們的貨幣政策是比較穩(wěn)慎的,當時有效控制住第一波疫情,成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沒有大放水和大通脹的基礎。再次,中國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少一些,自主能力也比較強,本身通脹壓力不是太明顯,但是未來要對輸入性的通脹做一些預防,因為我們也是原油進口國家,能源價格上升可能會帶來一些基礎物價的上漲。

    就業(yè)跟近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有直接的關系,一些行業(yè)存在比較大范圍的壓力,直接體現在勞動力市場。經濟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很重要的出發(fā)點就是為了解決就業(yè)問題,否則中國已經是這么大體量的經濟體了,為什么要追求5%左右的增長?那也是經過測算,達到了一定增長目標,才能解決就業(yè)問題,才能給每年新增的勞動力足夠的工作機會,這是宏觀政策很重要的考量。

    《財經》:最近的五六月我們看到美國消費出現了疲態(tài),這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什么影響?

    鄂志寰:疫情后,大家擔心中國出口下行,但是我們出口數據一直都很好,最近公布的數據也是好于預期,在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減速壓力的時候,出口的動力對經濟還是很關鍵的?,F在,消費受到疫情影響;政府類投資增長可能會增長快一些,私人部門的投資也受到市場情緒比較大的影響;進出口保持在強勁區(qū)間,對中國經濟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美國消費降下來了,我們出口是不是會受到影響?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16.9%,5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同比增速是15.8%,6月是19.3%,4月下行放緩是9.4%,所以二季度中國對美出口還是保持一個較快增長。

    另一方面,出口還有一定滯后效應,多數出口訂單在幾個月前就確定下來,中國對美國出口會不會受到消費減速的影響,下個月前后就應該有圣誕期間的訂單出現了,可以看到時候出口訂單指數的一些變化。不能簡單地說,美國消費下降一定會導致中國對美出口的減少,但是對出口增速確實需要觀察,我覺得在9%、10%上下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能的數字。

    從去年開始,物價上漲、通脹高企也成為美聯儲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圖/視覺中國

    2008年后美國經濟始終沒有走出低增長

    《財經》:如果美國經濟發(fā)生全面衰退,而非技術性衰退,這對全球造成的沖擊會比1929年更大嗎?

    鄂志寰:我們對1929年的研究不夠深入,經濟研究比較容易關注眼前的事情,對過去的分析不夠全面。我們研究員做了一些數據分析,發(fā)現1929年-1933年美國經濟在大蕭條五年間萎縮了將近50%。1929年,美國GDP總量是1050億美元,1930年萎縮了8.5%,1931年萎縮了6.4%,1932年萎縮了12.9%,到1933年美國GDP是572億美元,只是1929年的一半左右。而且,在這五年期間美國有三分之一的銀行倒閉,1933年的失業(yè)率是25%,CPI下跌了24%,就是通縮,進出口的貿易總額下跌了69.6%。當時產能過剩、過度負債和投資特別嚴重,1930年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出臺后把2萬多種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導致全球性的報復性關稅,加劇經濟大蕭條。

    從1929年到現在經過近100年的發(fā)展,各方面積累了更加豐富的處理危機的經驗,1998年、2008年,貨幣政策對經濟下行的反應速度和技術都比原來要強很多。另外,全球經濟結構、美國經濟的體量、美國經濟的韌性也不可同日而語,比如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在應對各種內外部經濟沖擊的能力方面,在經濟體的健康程度方面,跟1929年都是完全不同的。

    我個人覺得這次可能出現的衰退,主要是由于貨幣緊縮政策引起的,而緊縮政策可以隨時調整,只要經濟體能夠控制通脹。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不會出現1929年-1933年大蕭條這樣的惡性局面。

    《財經》:您曾經親歷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寫下《華爾街風暴現場觀察》一書,在您看來,這次的危機和2008年有何不同?

    鄂志寰:我覺得這次危機跟疫情有緊密聯系。我們看這一輪可能出現的衰退,一定要跟2020年的數據一起考慮。2020年、2021年、2022年這三年要打包去看,2021年在2020年經濟大衰退的基礎上出現快速回升,在高基數效應下2022年面臨下調壓力。同時,原來沒想到的通脹來了,貨幣政策退出的壓力就很大了,政策力度也大大加強。

    2008年的區(qū)別在哪?2008年是美國整個次貸市場大熔解,對經濟造成的內部打擊。我當時寫那本書的時候,在紐約工作,印象非常深刻。

    1998年我參加國務院研究室考察團去考察東南亞危機,東南亞國家爆發(fā)嚴重金融危機,美國都沒什么事。而2008年是從美國自身爆發(fā)危機的,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核心,自己引發(fā)了一場摧毀自己的危機,當時就有一種沖動,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

    這次首先是跟疫情相關。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出臺了降低居民、企業(yè)杠桿等一系列措施,整個經濟持續(xù)復蘇,但復蘇速度一直不高,美國2008年之后的GDP增長始終是低增長,所以刺激政策退出也比較慢。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并沒有回到2008年危機之前的水平。從2008年到2018年甚至2019年,所有的政策還沒有恢復到2008年危機前,始終沒有走出一個V型復蘇,連U型都沒有做到,增長速度沒有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

    美國經濟一直都不太好,但還有增長,就業(yè)還可以,也沒有通脹,過去十年,在疫情暴發(fā)前都處于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狀態(tài)。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美國經濟一下子出現雙位數的下行,然后美聯儲又大量放水,快速地把它拉回。拉回之后,在沒有出現新的技術革命的情況下,它有可能又回到原來低增長的狀態(tài),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畢竟持續(xù)了那么久。要看這一輪的通脹到底會持續(xù)多長時間,如果這輪猛藥下去了,美國能把通脹壓下去,外部沖擊逐漸吸收,有可能經濟慢慢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要改變這種長期的低增長局面,其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財經》:有觀點評價說,美國的宏觀政策框架已經失效了或者失敗了,甚至有觀點指出,美國的許多貨幣政策或者是財政政策已經用盡了,您怎么看?

    鄂志寰:首先在財政政策方面,美國2020年出臺了直接大規(guī)模發(fā)錢的措施,以及其他推動消費的政策,把經濟下行的趨勢控制住了。財政在關鍵時期能夠特別大力度地給經濟托底,這個效果還是不錯的。

    當然,美國財政赤字也是面臨一定壓力,但美國國債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市場,國債發(fā)行長期、短期定價,尤其是在前一段時間基本接近零利率的情況下,美國國債的利息負擔是比較小的。當然,利率進入上行周期后,可能會對財政政策空間有一定壓縮,因為這么大規(guī)模的國債利息支出未來可能是一個壓力,可能壓縮貨幣、財政政策的空間。

    美國貨幣政策在2008年危機之后也始終是有批評聲音的,大規(guī)模放水并沒有讓經濟回到危機前的健康增長狀態(tài)。為什么長期低迷?學界討論危機之后的貨幣政策或量化寬松的效果,從過去十年的經驗看,以放水的形式支持經濟增長的實際效果是有限的。

    可以看一下日本經驗,日本是主要經濟體里最早搞量化寬松的鼻祖。但是,這么多年,日本始終擺脫不了通縮的壓力,很長時間基本都是零利率。所以,如果實體經濟本身找不到新的增長點,找不到新的動力來源,光靠政策的確解決不了長期問題。美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特定時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指望它能永遠給經濟保駕護航比較困難。光靠刺激是不行的,但是不刺激也是不行的。

    《財經》: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要允許資本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不應該鼓勵“大而不倒”引發(fā)道德風險。一種表述是,“為了讓經濟重回正軌并走上良好的道路,目前幾乎需要一場衰退”,您怎么看這類觀點?

    鄂志寰:對于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來說,就是經歷一定的經濟周期,有上升期、有下行期,下行期里該釋放的釋放,該倒掉的倒掉,這樣才能有出清。

    經濟要出清之后,才可能找到動力。這可能也是2008年后美國經濟始終起不來的原因之一,始終有政策托底,一直保持對經濟的刺激?,F在都習慣刺激了,政策一撤市場就崩了,誰都不愿接受,美國不讓經濟大起大落。1929年到1933年經濟下跌那么嚴酷,但之后走向復蘇,迎來了二戰(zhàn)以后的高速增長和國家地位、經濟實力的快速上升。有的時候可能危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所以也不要放棄任何一場危機。

    (實習生王妍琦對此文亦有貢獻)

    猜你喜歡
    貨幣政策疫情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戰(zhàn)疫情
    抗疫情 顯擔當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業(yè),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正常的貨幣政策是令人羨慕的
    中國外匯(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研判當前貨幣政策的“變”與“不變”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豬通脹”下的貨幣政策難題
    中國外匯(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治县。| 屏东市| 潞城市| 神木县| 岑巩县| 宜都市| 平湖市| 中江县| 化德县| 盐池县| 屏东市| 邢台市| 澳门| 普宁市| 巴里| 安陆市| 彭水| 清水县| 增城市| 乌拉特前旗| 凭祥市| 红桥区| 昭苏县| 贺兰县| 普洱| 台安县| 贵阳市| 宜宾县| 望城县| 梓潼县| 罗田县| 长顺县| 余庆县| 股票| 房产| 昌黎县| 平乡县| 乐清市| 新密市| 鹤壁市|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