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金雨
陳云
陳云,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被稱為“共和國紅色掌柜”,是黨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李強,一位富于傳奇色彩的紅色特工,黨內難得的復合型人才,在軍工生產領域、廣播電訊領域以及對外貿易等領域都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被稱為“能人奇才”,他研制成功中國共產黨第一批無線電收發(fā)報機,是新中國廣播事業(yè)的開拓者、外貿事業(yè)的奠基者,中國科學院院士(1955 年)、經濟專家、國務院顧問、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外貿部長。
陳云與李強均為1905 年出生,前者出生于江蘇省青浦縣章練塘鎮(zhèn)(今上海市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后者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今常熟市)。共同的革命信仰,促使兩人有了交集,成為革命戰(zhàn)友。兩人共同領導過中央特科、抓過外貿工作,尤其十一大以后,李強積極支持陳云進入中央政治局領導黨和國家工作,結下了深厚友誼。
李強,原名曾培洪,字幼范,“李強”是20 世紀30 年代在蘇聯(lián)時自己改的名字,此后終身使用。李強出身書香世家,祖父曾是舉人,父親也為秀才,自小便受過良好私塾教育。后到杭州宗文中學就讀,期間接觸到《新青年》,對新文化運動中的“民主”“科學”感悟較深,思想也慢慢發(fā)生變化。甚至因為撰寫反對舊禮教的文章而被學校開除。之后,就讀于南洋路礦學校附中和大學部,因大部分課程都是英文教授,因此,李強打下了堅實的英文基礎,而且還接受到了良好地理工科知識教育,為之后在無線電領域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礎。
1924 年5 月,在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葉楚傖的介紹下,李強加入國民黨。后逐漸認識到葉楚傖等國民黨右派的真實面目,逐漸脫離國民黨。1925 年,在五卅運動的高潮中,在惲代英等共產黨員的領導下,李強作為南洋路礦學校代表,參加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活動,并當選為上海學生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當年6 月李強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共青團,8 月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五卅運動中的陳云則是和商務印書館大多數(shù)職工參加了罷市和游行,參加了“募捐辦報”和義賣《公理日報》等活動。不僅如此,年僅20 歲的陳云積極投身到商務印書館罷工活動中。據(jù)陳云的商務工友陳竹平回憶:“接近罷工的前三天,陳云同志和幾位先進職工,白天照常工作,晚上又連夜開會,準備罷工的各項工作,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三天三夜沒有好好地睡覺,罷工組織得很有條理,很有秩序?!绷T工活動中,陳云深得工友信賴,先后被推選為商務印書館發(fā)行所職工會委員長和發(fā)行所職工會、印刷所工會、總務處同人會的聯(lián)合罷工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經過了革命洗禮的陳云在上海通訊圖書館學習了許多馬克思主義書籍如《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淺說》《共產主義ABC》等。雖然當時有些書他還看不懂,但他感到:這些書中講的道理比三民主義更好,是最接地氣的主義。他開始“了解了必須要改造社會,才能解放人類”的道理。思想的成熟以及罷工中的突出表現(xiàn),1925 年八九月間在董亦湘、惲雨棠的介紹下,陳云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一年,陳云與李強共同走上革命道路,成為職業(yè)革命者。
1926 年10 月至1927 年3 月,為配合北伐軍進軍,上海工人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陳云作為基層工會領導人,先后參加了這三次武裝起義。尤其在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中,接到總工會的命令,與中共其他代表一起到上海附近的龍華,同駐扎在那里的北伐東路軍總指揮白崇禧談判,要求其出兵上海,支援起義工人。但是,白崇禧執(zhí)行蔣介石的命令,堅持按兵不動,企圖坐收漁人之利。陳云等人憤然離去。從龍華回來后,陳云加入了最后決戰(zhàn)的隊伍。李強則負責為武裝起義籌備武器彈藥的任務。因為炸彈、槍支等很難買到,李強決定自己試制,通過認真鉆研和反復試驗,終于配制出了黃色炸藥,研制成功一批手榴彈,在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終,起義勝利。
然而,蔣介石于4 月12 日,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共產黨員遭到大肆屠殺。
此時,黨中央深刻認識到:和強大的敵人作斗爭,必須了解它的軍事、政治動向,才能準確有效地攻擊敵人、戰(zhàn)勝敵人。于是,1927 年11 月,負責開展情報收集、政治保衛(wèi)的機構——中央特科應運而生。中央特科下設四個科:一科總務科,二科情報科,三科行動科,四科交通通訊科。四科由李強負責,主要任務是負責黨中央同各根據(jù)地、紅軍和各省委的無線電臺聯(lián)系、水陸交通線的聯(lián)系。1928 年,李強受中共中央委托,擔負研究無線電收發(fā)報機的任務。1929 年春,李強研制成功中國共產黨第一批無線電收發(fā)報機。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無線電臺。
1931 年4 月,顧順章叛變。作為江蘇省委書記的陳云將此消息及時轉報中央。陳云協(xié)助周恩來,與中央特科的李克農、陳賡、李強等舉行緊急會議,商定對策,采取應變措施,包括轉移中央機關地址,改變領導人住所,廢除顧順章知道的一切秘密聯(lián)系方式,銷毀大量機密文件,切斷顧順章在上海所能利用的所有重要關系等。
6 月21 日,向忠發(fā)被捕叛變,周恩來很難在上海繼續(xù)存身。下旬,陳云臨危受命,擔任中央特科書記。他根據(jù)少而精的原則,調整內部組織,撤銷負責中央與各革命根據(jù)地通訊聯(lián)絡的第四科,將電臺工作移交中央秘書處,其余三個科進行精簡縮編。同時,將已有一定程度暴露、不宜繼續(xù)做秘密工作的主要干部調離上海,李強則被派遣到莫斯科。自此,李強結束了在中央特科4 年秘密工作。到莫斯科后,李強先在蘇聯(lián)郵電人民委員會通訊科學院工作,后又被派到共產國際無線電培訓班擔任教員。在這里,他將名字改為“李強”,并一直沿用下來。
1949年10月,陳云被任命為政務院副總理、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主抓全國財政經濟工作。1952年8月7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規(guī)定,中央人民政府對外貿易部成立,在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為方便與蘇聯(lián)進行貿易、獲取蘇聯(lián)援助,精通俄語、擅長機械知識、工作經驗尤其公關經驗豐富的李強被任命為外貿部副部長,兼駐蘇大使館商務參贊。
就這樣,在陳云的領導下,原本精通無線電領域的李強開啟了他新的領域——對外貿易。隨著“一五”計劃的慢慢展開,國內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氛圍愈發(fā)濃烈,中蘇貿易如火如荼。1953 年,李強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了積極爭取和支持蘇聯(lián)援助中國的156 項重點工程上。而作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和執(zhí)行的主持者,陳云更是對于156 項重點工程建設勞心勞力。比如武漢長江大橋、沈陽飛機制造廠、齊齊哈爾第一重型機械廠等項目陳云都曾親自視察過,為它們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到1956年,中蘇貿易已經超過中國外貿總額的50%。與陳云、李強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之后,中蘇關系破裂,李強則開始加強與日本、西歐等國家的貿易往來,在他的領導下,1965 年中國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進出口總額比重達到了52.8%,到1973 年我國對外貿易75%對資本主義國家,25%對蘇聯(lián)、東歐。
1972 年,陳云從江西“蹲點”回到北京后,按照黨中央工作安排,協(xié)助周恩來再次抓起對外貿易工作。此時的李強擔任對外貿易部部長,仍在從事外貿工作,已經是外貿工作戰(zhàn)線上的一名“老兵”,此次兩人再次合作,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工作的發(fā)展。尤其在1973 年陳云考察并指導了一九七三年秋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與李強就對外貿易工作進行了當面交流。
1973年10月,秋季廣交會在廣州舉辦。會議開始前,陳云致信周恩來表達想10月3日離京赴廣交會看看陳列出口商品,收到信后,周恩來立馬安排國務院辦公室負責陳云廣交會一行,同步通知了時任外貿部負責人的李強和廣東省負責人孔石泉。10月3日陳云乘火車出發(fā),7日抵達廣州。到達后,立即安排李強等人匯報關于秋季廣交會籌備情況。16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第二天,陳云再一次赴展廳考察了商品交易情況。之后,多次聽取李強等人有關廣交會的匯報,并專門針對紡織品出口問題召開了兩次小型座談會。30日,陳云致信周恩來,匯報考察秋季廣交會的情況。在秋交會考察期間,陳云還與李強等人討論五豐行利用商品交易所購買期貨的做法,并對如何處理出口商品價格的升降關系、如何處理生產和外貿關系、如何打開和擴大中國出口商品的市場等進行了積極探索,對秋交會的順利舉辦以及推動中國外貿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時期,李強積極支持陳云同志進入中央政治局,領導黨和國家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陳云僅保留了中央委員職務。粉碎“四人幫”后,在1977 年3 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就有許多人要求十屆三中全會陳云要進中央領導核心,但此意見沒有被接受。后來,鄧小平、李先念等在多個場合多次呼吁陳云出來工作,但均被人找借口拒絕。1977年8 月12 日至18 日,中共十一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陳云繼續(xù)當選中央委員。但在19 日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即使得到許多老同志的積極支持,“所有小組都提了,要選陳云同志為政治局委員,鄧小平、李先念也多次提過”,陳云仍未進入中央政治局。作為陳云的支持者,參加十一屆一中全會的李強回憶說:“在選政治局委員時,我們提出鄧大姐、王震、陳云同志當政治局委員?!苯Y果未被重視采納。
1981年11月,陳云接見當年中央特科工作人員。右起:陳云、李強、陳養(yǎng)山、劉鼎。
但李強沒有放棄。1978 年11 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當王震提出“建議陳云同志擔任黨的副主席”時,李強在中南組書面發(fā)言中明確表態(tài)“贊成王震同志……在西北組會議上所作的發(fā)言”。并再次指出:陳云有白區(qū)、蘇區(qū)的工作經驗,也有黨的工作和經濟工作的經驗,是一位有著豐富領導經驗的老同志?!拔医ㄗh請黨中央考慮,選陳云同志擔任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并擔任副主席?!痹偌由相囆∑?、王震、姚依林、谷牧等人的支持,經過充分醞釀討論,12 月1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擬增補陳云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并準備提交十一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陳云正式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姚依林后來回憶說,由于“大家攻得厲害,大勢所趨”,陳云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1981年3月,李強從對外貿易部長的崗位上退下來,擔任國務院顧問,但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尤其對科技事業(yè)給予了關心和支持,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陳云則在中共十三大以后退出中央領導工作,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十四大以后,過著離休生活,仍時刻關注新形勢下的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
1995年4月,陳云與世長逝,一年后,即1996年9月,李強逝世。陳云與李強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在7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們都始終堅持對黨和人民忠誠奉獻,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奉獻給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