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振澤
(齊齊哈爾大學)
高二適是學者、詩人、書法家。他堅持書寫記事的習慣,以書信形式的情感交流是他日常的一部分,因此有大量的手札留存于世。這些手札直觀地反映出高二適書法的取法淵源和書風特色。
高二適曾說:“余作草以章草、八分、行書相間為之,此王右軍法也?!备叨m的書寫風格被稱為雜體草書,形成一分隸書、二分楷書、三分行書、四分狂草的草書新體。這種草書新體在他的手札作品中表現(xiàn)得更為爽健,通篇自然糅合,大小錯略、起伏跌宕,得心應(yīng)手的用字演化成豐富的情感,隸、楷、行、草的繁簡虛實隨著情緒節(jié)奏的變化而變化。
高二適手札作品以草書為主,尤其是章草。它是今草、楷書、行書的源頭,在文字演變中上承古文字下啟今文字,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章草刪繁就簡,結(jié)字靈動,因此而便于書寫,在秦漢時期廣泛盛行。高二適手札中章草外形特征,繼承了篆、隸書的字法特點,獨立成字,優(yōu)化了隸書的結(jié)構(gòu),保留隸書的形態(tài),取橫向結(jié)字,中庭開闊、呈扁平字型。
高二適手札——字法
高二時在手札書寫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他對古今文字了解的深厚功底,把楷、行、隸、草熔于一爐,將平正典雅和方圓回轉(zhuǎn)融為一體,運用自如,遒麗天成。創(chuàng)新性地對四種書體的字法進行改造和拓展。因手札書寫時是無構(gòu)思情況下的自然表現(xiàn),言道情時,性情所致,免不了出現(xiàn)一些字與字之間的筆意連帶,他的手札書寫,隨性所發(fā),不拘小節(jié),減少了章草“波磔”出現(xiàn),加強了若斷若續(xù)的行書筆意,使字形拉長,多有連綿古拙之氣。
高二適手札——字法體勢
高二適對《急就章》做了長期的臨摹和研究,探尋草書筆法。在高二適手札筆法,多擬元人和今草的筆意,圓渾厚樸、筆路簡凈。高二適手札以草書的用筆特點為主,又打破草書的書寫方法,用筆隨意而蒼勁,用墨枯澀而凝重,體現(xiàn)了他博涉多優(yōu)的書學觀念。
高二適取法以墨跡書帖為主,兼取碑帖拓本,因此在他的手札中,用筆精到,筆畫中鋒行筆,筆鋒使轉(zhuǎn)與筆跡運動中的復雜形象自然契合,形成點畫靈動、節(jié)奏明快的書寫過程。
在高二適手札中,筆鋒活現(xiàn),毫芒畢露,毫無筆畫輕忽,骨肉停勻的現(xiàn)象,可見高二適斬截爽健的用筆特征。手札中線條質(zhì)感圓潤挺勁,有刀斬斧劈之勢,又有游絲裊空之意,這無不彰顯用筆的沉著干脆。
高二適手札渾然天成盡顯筆墨筋骨。書法作品中墨色的枯、濕、濃、淡的變化是筆法的記錄。高二適手札作品中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濃淡相應(yīng),干濕相間,神采奕奕。
高二適手札中在字形的處理上多以文字本身的結(jié)構(gòu)來處理形體,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密或疏、或長或短因形造勢,毫無矯飾之姿,造作之態(tài)。打破章草縱向的體勢,創(chuàng)造性的融合隸意,用字法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構(gòu)建字勢,將字勢拉長,形成緊密見長的字勢。
高二適的手札中字形有大開大合之勢,這里的開合指的不是布局,是對單個字間架結(jié)構(gòu)的處理。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中出現(xiàn)疏密相間,長短錯落,聚散分明的大開大合的形態(tài)。
在高二適的手札中,章草和今草的結(jié)字方法交叉使用,單字之中,取今草為主。字形上取縱勢,書寫時橫畫自然右上斜,左低右高,造成字形傾斜之勢,呈現(xiàn)欹斜之感。
高二適精通諸體,取法上四體混合,在書寫時不完全用章草,兼用行楷、今草和狂草的體態(tài),結(jié)字包羅萬象,有楷書的妍美、章草的奇崛,草書的狂肆。
高二適手札通篇多以今草的章法布局,氣勢連貫,縱橫流暢,形成整體統(tǒng)一。字與字之間筆斷意連,互相呼應(yīng),形成通篇的書寫連貫性。字體之間大小錯落,形成筆畫之間的搖擺多姿,通篇氣息流暢,氣韻生動,蕩氣回腸。高二適手札謀篇布局,以單字與連帶字之間的對比,突出行間的對比與聯(lián)系。在高二適手札的行與行之間,融合了大小、濃淡、快慢等幾個方面的變化,形成行間錯落有致,節(jié)奏鮮明的面貌。
高二適的手札書寫面對的是對親人、友人、師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書寫時,尤為放縱,喜悅之情,憤慨之氣,皆化于筆端。縱觀高二適手札作品,喜悅之時飄逸靈動,憤慨之時沉著厚重,筆畫粗細,長短、干濕、濃淡等縱意揮灑。由此,高二適手札中輕、重、緩、急的章法變化,同時受到它本身的情緒影響。
字與字之間的大小,粗細、干濕,濃淡,開合的組合,以及行與行之間的松緊,輕重的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虛實相生的章法特點。高二適常用筆畫集中、空間密集來形成實的感覺,用筆畫較輕,筆畫空間較大來形成虛的感覺,由此,相互穿插組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整體章法上虛實關(guān)系清晰自然。
在高二適諸多手札書寫行間錯落,縱意揮灑,大氣磅礴,呈江河奔流之勢,可見,在書寫時著意于性情揮灑。高二適對古代經(jīng)典鍥而不舍,對于字法、筆法、墨法等駕輕就熟。他在書寫手札時剛健奔放,豪邁灑脫,用筆自然、大度、質(zhì)樸而筆勢靈活,筆路簡凈貫氣,章法上書由心生,情感所致,時有圈點,增補,刪減的糾改,加強了通篇章法的層次。
高二適一生力耕硯田,根植傳統(tǒng),臨帖不綴?!?5歲后,諸體貫通,草書突破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一格。他將章草嚴謹、今草典雅、狂草飛動熔為一爐,形成“開章亦今亦狂”的獨特風貌?!薄瓣P(guān)于高二適“狂草新體”的藝術(shù)風格,學者們已從其形式特征多有討論,指其楨出浪奄,使轉(zhuǎn)頓挫隨心而運,寓柔而剛,勁健綽約;結(jié)體章今互用,縱橫開闔,險夷相生;布白一氣貫通,字里行間揖讓有序,顧盼多姿,密處見凝重,疏處顯神韻,云云?!?從《兩函均悉》等手札中可窺見高二適書寫功力。
高二適手札書法高雅古樸,這是其建立在對中國古代書法流變的深刻認識與整體把握基礎(chǔ)上的。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今不逮古,古質(zhì)而今妍”,高二適崇于歷代法書碑帖均有廣泛涉獵,對“古”的內(nèi)涵從書法角度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學習與感悟,從而在手札書法中潛移默化地體現(xiàn)出來。他尤其從宋克章草中領(lǐng)悟到了鋒穎側(cè)利的筆法,并對皇象、索靖等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章草進行梳理與研究,又參以當時新近出土的簡牘草書探本溯源,廣泛融合,最終形成了他獨具個性的風格特征,使他的手札書法呈現(xiàn)出了高古獨絕的氣象,可謂化古為新,實現(xiàn)了諸體融合的“四體書”式樣。
高二適《致費在山先生》手札局部
高二適一生游藝于傳統(tǒng)文學中,幼承家學,在他留存的大量文稿、詩集、信札、自撰聯(lián)等可以窺見其對傳統(tǒng)文學的造詣之深。
高二適平生治經(jīng)史、詩學,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證》,??彼瓮趿睢稄V陵先生集》及《世說新語》、《劉賓客文集》(劉禹錫)、《柳河東集》(柳宗元)等,并存詩五百余首,輯入《高二適詩存》??梢?,他的學識之廣。所以在高二適手札書法中,總能體現(xiàn)出獨特的書卷氣,這與其學識修養(yǎng)的滋養(yǎng)密不可分。
談到高二適蘭亭論辯中所秉持的精神,是其人格與治學本色,不趨附權(quán)勢功利,耿介拔俗,是其一向的品格,高二適的人格風骨也充分反映在了其詩文與書法中,這種光風霽月的文人風骨,和耿直的性情使他的書法也呈現(xiàn)出難得的陽剛之氣,總體上呈現(xiàn)出瘦硬堅挺的風貌特點。
高二適的正直與孤傲不群有魏晉士人風骨。這與許多歷史上的書法大家相類,如楊維楨、徐渭、傅山等,他們的個性突出,書風脫俗。但高二適又與之跳出正格的書法狂狷有所不同,高二適書法是在古意彌漫中閃耀出狂狷恣肆。他在自作詩《湖州鹿毫筆歌》中云“我茲潑墨滿江南,章令草狂夙所諳”,還在《致費在山書》中云:“我近從事五代楊風子書(名景度,唐諸書家草書均不逮此人),過此一關(guān),即應(yīng)無敵于天下矣。”又云:“惟近則有意創(chuàng)一體書體。平生只嗜晉帖,晉帖以后只一五代楊風子,余即元代康里子山及宋仲溫二人。此非十駕之力,不可過門也。” 有學者認為高二適雅致中力抵俗格,狂中含狷,狷而不怪,既保持了文人書家的儒雅與理性,也充分展示出其卓爾不群、孤傲不馴的人格性情?!八鞔_以瘦為雅,以瘦為勁,以瘦為美。在評蘇軾《墨妙亭詩》時有云:‘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人誰憎?此四句止可為詩料,以之論法書則謬矣。書肥為墨豬,何可貴耶!’高二適在題《曹娥碑》時也說:‘此刻獨絕,清挺無比。瘦則清,筆剛則挺拔也’”這承續(xù)了傳衛(wèi)夫人《筆陣圖》“多骨微肉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謂之墨豬”的觀點,正與杜甫論書中 “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詩句相合。因此高二適的手札書法體現(xiàn)出勁挺清剛、鈷利爽健的意蘊,若錚錚堅骨、凜然生威。
綜上,通過對高二適手札書法當中字法、筆法、結(jié)字、章法等方面取法淵源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以及對高二適手札書法風格特征成因的分析,可知高二適手札書法特征的形成不僅與其取法淵源有關(guān),而且與其在經(jīng)史、詩學等傳統(tǒng)國學方面的涵養(yǎng)浸潤直接相關(guān),此外,高二適耿直清毅的個性和審美理想也是促成他手札書法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手札書寫得自然輕松與率意,個人情性的交融,淡化書寫經(jīng)營安排所體現(xiàn)出的“無意于佳乃佳”等,更宜于書卷氣的生發(fā)。其不事雕琢,隨機生發(fā),氣脈貫通,無不風雅可觀,流蕩出濃郁的書卷氣息。
注釋
①高二適《題墨池編》,見《高二適研究》P30,《東南文化》1997增刊.許琨,《高二適書法藝術(shù)研究》,《中國藝術(shù)》,2013.
②郁勝天,《高二適“狂草新體”初論——以《南都帖》為例》,《中國美術(shù)館》,2015.
③周斌 、崔樹強,《高二適書學思想中的雅俗觀》,《文藝理論研究》,2015.
④莊希祖 、高瑞生,《高二適的文人風骨與書藝成就》,《中國書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