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穎
(丹陽市人民醫(yī)院超聲診斷科 江蘇 鎮(zhèn)江 212300)
超聲技術是乳腺疾病篩查的首選及常規(guī)檢查手段,乳腺腫塊是影像學表現(xiàn)下的異常病灶區(qū),并在二維上具備空間占位效應,超聲通過灰階掃查、多普勒技術對乳腺腫塊的形態(tài)、方位、邊緣、內部回聲模式、后方回聲有無改變及血管供應等對腫塊進行規(guī)范化檢查及描述[1]。同時,乳腺MRI因為空間重建性和軟組織分辨力較好,在臨床上得到廣泛運用,尤其是行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能夠將腫塊的形態(tài)充分顯示出來,并且觀察血流灌注情況還能判斷病灶性質,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2]。因此,本文對超聲與磁共振診斷聯(lián)合運用在乳腺腫塊診斷中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間丹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經超聲診斷乳腺BI-RADS 4A類腫塊的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腫塊直徑為3.5~48.0 mm,平均(25.4±5.6)mm,年齡17~73歲,平均(44.2±8.5)歲。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5)版》[3]中關于乳腺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未行抗腫瘤治療者;③臨床資料完善者;④患者意識清醒,且可以正常交流和溝通;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者其他合并癥者;②嚴重精神異常或者意識障礙者;③檢查前3個月服用過影響檢查藥物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
超聲檢查:選擇Logiq E9、Voluson E10、Voluson E8、PHILIPS IU22高頻彩色超聲儀器,設置探頭頻率為(8~14)MHz,檢查時,指導患者合理擺放體位,一般為仰臥位,雙手置于頭部兩側,使雙側乳腺及雙側腋窩充分暴露,乳房較大者,可同時側身檢查同側乳房,運用探頭對乳房表面進行放射狀、橫向及縱向檢查,描述乳腺背景回聲,有無導管擴張,腫塊的大小及位置、形態(tài)、邊緣、與皮膚平行關系、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內部有無鈣化,同時掃查腋窩淋巴結有無腫大,并且運用CDFI及PW探測腫塊內部及周邊血流信號,并進行阻力測量。
磁共振檢查:選擇飛利浦Ingenia 3.0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運用乳腺專用雙穴線圈,檢查時,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頭部先進入磁場,自然懸垂雙側乳房于乳腺線圈的孔洞內,按照常規(guī)方法,行矢狀位和橫斷位掃描,必要的情況下,聯(lián)合冠狀位全面檢查乳腺。先運用SE序列常規(guī)掃描,行T1WI、T2WI壓脂,結束掃描后,運用0.1~0.2 mmol/kg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在對比劑注射后連續(xù)掃描30 s,后期選擇乳腺腫塊明顯強化的部位,在對側乳腺的對策位置對興趣區(qū)進行劃定,對各個動態(tài)時期的信號強度進行測定。同時,腫塊的信號強度(intensity)為縱坐標,時間(s)為橫坐標,對動態(tài)時間-信號強度曲線(timeintensity curves,TIC)進行繪制。
1.3.1 BI-RADS分類標準
為規(guī)范化乳腺影像學檢查報告的描述與結果評估,2003年美國放射學制定了《乳腺影像報告與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在報告中使用標準化的評估分類,分為0~6類,并給出處理建議,見表1。
1.3.2超聲對乳腺腫塊BI-RADS 3~4類診斷標準
參考Yoon[4]學者提供的乳腺BI-RADS分類依據(jù):對腫塊形態(tài)、邊緣、方位,內部回聲特征、內部鈣化,后方回聲進行描述,將外形不規(guī)則、邊緣毛刺、微小鈣化歸為主要可疑表現(xiàn);腫塊的圓形、邊緣小分葉或成角、非平行方位、囊實性復合回聲、后方聲影歸為次要可疑表現(xiàn),出現(xiàn)一項或多向次要可疑表現(xiàn)分為BI-RADS:4A類,3項以上次要可疑表現(xiàn)分為BI-RADS 4B類,一項主要可疑表現(xiàn)伴或不伴次要可疑表現(xiàn)分為BI-RADS 4C類,兩項或更多主要可疑表現(xiàn)分為BI-RADS 5類;橢圓形、實性腫塊、邊緣光整分為BI-RADS 3類。
同時參考Hsu[5]學者將導管擴張的Ⅰ型——導管擴張伴管腔內充填物質歸納為BI-RADS 4A類。
1.3.3磁共振對乳腺腫塊BI-RADS 3~4類的診斷標準
根據(jù)BPE類型(點狀強化、腫塊樣強化、非腫塊樣強化),DWI/ADC(腫塊、非腫塊型)以及TIC(上升型、平臺型、流出型)進行BI-RADS分類。
BI-RADS 3類:①BPE不對稱或BPE與激素治療有關;②局灶點狀強化;③腫塊型及非腫塊型,基于形態(tài)DCE-TIC、DWI-ADC綜合評價。
BI-RADS 4類:基于形態(tài)學、DCE-TIC、DWI-ADC綜合評價:①可疑的腫塊:形態(tài)邊緣不規(guī)則、毛刺、不均勻或環(huán)形強化;②可疑的NME:線性或節(jié)段性分布,集簇狀、簇環(huán)狀強化。大部分非腫塊強化(NME)屬于BI-RADS 4類,并且在沒有同側腋窩、胸壁、手臂、皮膚感染和炎癥、排除乳腺外其他惡性腫瘤轉移的前提下,腋窩出現(xiàn)增大淋巴結,乳腺也被劃分為BI-RADS 4類。
1.3.4診斷效能
敏感度=真陽性/(假陰性+真陽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2例患者中,經病理學檢查共檢出病灶74個,其中66個(89.2%)為良性病變,8個(10.8%)為惡性,見表2。
表2 72例患者的病理學檢查結果 單位:個
超聲檢查結果及核磁共振BI-RADS 3類、4類均存在一定誤診及漏診情況,聯(lián)合檢查結果同病理結果高度一致,具體結果見表2。
表3 同一組研究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 單位:個
超聲、磁共振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無顯著差異(χ2=0.410、0.119、0.000,P>0.05),但聯(lián)合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更高,見表4。
表4 同一組研究不同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n/m)]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形成了不好的生活習慣如不運動、晚睡晚起、飲酒吸煙等,再加上大部分女性不哺乳、過晚生育、使用含有大量雌激素的化妝品等諸多因素,使我國的乳腺疾病患者人數(shù)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6]。因為乳腺疾病具有較多的病理類型,其臨床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缺乏明顯的體征和癥狀,早期不容易被患者察覺,但是治療后效果較好,可以提高生存率,所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尤為重要[7]。在乳腺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研究[8]發(fā)現(xiàn),超聲技術檢查乳腺疾病的運用價值較高,并且具有可重復性好、無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以及安全性高等諸多優(yōu)點,被廣泛運用在臨床上。但是在乳腺惡性或者良性病變的診斷中,超聲技術尚無確切標準,再加上超聲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鑒別乳腺疾病的性質存在一定偏差,不利于制定后續(xù)治療措施[9-10]。2003年美國放射學會提出并對詳細的BI-RADS分類診斷標準進行了制定,劃分為5個等級,其中4級為可疑惡性,惡性風險為2%~94%,可分為4A、4B以及4C,其中4A為低度可疑惡性,惡性風險為2%~10%[11]。有文獻報道,根據(jù)超聲BIRADS分類,運用高頻超聲檢查乳腺疾病,一方面能夠減少良性腫瘤穿刺活檢,另一方面還能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jù),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2-13]。磁共振作為無創(chuàng)性的一種檢查方法,其對軟組織的空間分辨率較高,在MRI平掃中,能夠將腫塊的內部結構、信號強度、邊緣以及形態(tài)充分顯示出來,大部分良性腫塊表現(xiàn)為類圓形或者圓形,具有清晰的邊界和均勻的內部信號,而惡性病變表現(xiàn)為深分葉,具有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還可出現(xiàn)毛刺征,具有不均勻的信號,還可合并腋窩淋巴結增大、乳頭凹陷以及局部皮膚增厚[14-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根據(jù)BI-RADS分類規(guī)范化檢查及描述,超聲與磁共振均可得出比較好的檢查效果,且根據(jù)BI-RADS分類指南,磁共振對部分病灶降類診斷,提高了該組病灶的良性率,為以后該類患者提供更合適的處理意見,減少不必要的創(chuàng)傷,同診斷為BI-RADS 4類的病灶,提高了該組病灶的惡性率,為以后該類患者縮短診療過程,提高治愈率及生存價值。
綜上所述,超聲聯(lián)合磁共振檢查是強強聯(lián)合,可有效提升良惡性乳腺腫塊診斷的準確性,降低誤診及漏診風險,利于患者早期確診并為臨床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jù)參考,為臨床提供更好的服務,患者同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