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蕓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包括視神經(jīng)病變、白內障、眼肌麻痹、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會導致患者的視力下降,如果未能得到妥善治療,嚴重者甚至會完全失明。目前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導致病人易出現(xiàn)焦慮與恐懼的情緒,加上個人護理知識與能力的缺乏,對患者的術后康復造成不良影響。健康教育作為提高患者對掌握自身疾病的健康知識、自我護理水平的方法,往往被用于患者術后護理過程中,但其效果受患者的年齡與教育程度的影響[1]。為了提高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本研究對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調查。
選取2021 年9—11 月在某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眼病患者63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31)。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糖尿病眼部疾病患者;②年齡18 歲及以上,無智力障礙與溝通障礙者;③近期未參加別的臨床研究者;④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且無嚴重心腦血管及其他危及性命等疾病的病情平穩(wěn)者。排除標準:①未伴有糖尿病的其他眼部疾病患者;②語言障礙或精神疾病者;③具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④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幾點:①學習并接受規(guī)范化培訓,包括糖尿病眼病疾病知識、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內容、護理注意事項、患者心理輔導等,并給觀察組發(fā)放糖尿病眼病健康知識小卡片。②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情況。③進行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分為規(guī)范化集體健康教育與規(guī)范化個人健康教育。首先通過規(guī)范化集體健康教育對所有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防治要點,指導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初步了解。隨后進行規(guī)范化個人健康教育,強化患者對疾病及護理方法的認知,告知患者及家屬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與飲食營養(yǎng),并鼓勵患者積極溝通,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④組建微信群,每周通過微信群聊將相關規(guī)范教育知識點發(fā)送在群內進行重復規(guī)范化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記憶,同時鼓勵患者之間進行溝通交流。
1.3.1 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 量表)對兩組患者在不同治療方案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3.2 自我護理能力水平
通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 量表)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自護能力越強。
1.3.3 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分并分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越嚴重。
選用SPSS 22.0 軟件對兩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描述,采用倍差法進行整體評價。當P<0.05 時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患者年齡為38~71 歲,平均年齡為(55.71±4.82)歲;其中白內障11 例、眼肌麻痹15 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6 例。對照組的患者年齡為35~69 歲,平均年齡為(53.95±6.33)歲;其中白內障8 例、眼肌麻痹13 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1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與總體健康等生活質量內容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倍差法檢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目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組別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1) DID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生理功能 53.46±4.51 69.38±6.38 52.98±4.43 62.14±6.69 1.13 <0.05精神健康 56.53±5.81 76.13±5.49 56.68±5.72 68.42±5.47 2.37 <0.05情感職能 53.08±5.27 64.13±5.34 52.99±4.55 60.63±5.10 1.24 <0.05總體健康 57.52±4.39 72.35±6.04 56.77±5.01 66.58±5.13 1.66 <0.05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倍差法檢驗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程度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情況(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情況(分/)
組別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1) DID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 23.03±2.55 44.88±3.59 22.38±2.80 35.15±2.56 2.35 <0.05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降低。倍差法檢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焦慮與抑郁改善的效果更明顯。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情況(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與抑郁評分情況(分/)
組別 觀察組(n=32) 對照組(n=31) DID 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SAS 78.32±4.27 42.61±3.17 77.15±5.09 49.82±4.13 0.83 <0.05 SDS 67.44±4.15 40.20±2.82 68.10±5.39 45.82±2.41 1.07 <0.0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老齡化加劇與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增加。在極高的糖尿病發(fā)病基數(shù)上,其眼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上升[2]。目前我國對于糖尿病眼病的常規(guī)護理方案主要包括病情與生命體征觀察?;颊咭坏┏鲈?,其所接受的護理水平急劇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復[3]。在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過程中,患者的康復效果和情緒往往與患者自身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自我護理能力水平有關,因此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4]。但由于患者常受制于自身的理解水平與認識能力,對健康宣教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或容易忘記,從而影響健康宣教的效果。
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是在傳統(tǒng)健康宣教的基礎上,通過規(guī)范教育內容與方法,使患者更容易理解與接納,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質量依從性[5-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水平、焦慮與抑郁改善情況均好于對照組。這可能是因為通過對病人實施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干預,可以在一對多以及一對一宣教模式中反復加強認知,使教育內容和條理更加清晰,便于患者理解與遵從,避免患者出現(xiàn)忘記教育內容的情況;同時能夠及時與其他患者或者護理人員進行有效溝通,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7]。本研究結果同樣顯示,經(jīng)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生命質量較對照組得到了更大提升,說明科學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干預方式配合護理工作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規(guī)范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促進提升患者生命質量方面能發(fā)揮較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