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琨,王 端,景晨娟,陳雪峰,武曉紅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國家梨改良中心,050061)
杏扁(Prunus armeniacaL.)又名大扁杏,屬仁用杏中甜仁杏的范疇,以食用杏仁為主,是我國特有樹種,是普通杏和西伯利亞杏的自然雜交種,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1]。張家口市南部是河北省杏扁的集中產區(qū),其北部高寒山區(qū)是河北省野生山杏的主產區(qū),由于野生山杏產量低,其經濟效益遠低于杏扁,因此探究張家口市北部高寒山區(qū)栽植杏扁的可行性,對于提升當地農業(yè)種植效益、助力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具有重要意義[2]。
張家口市北部高寒山區(qū)土壤貧瘠、土壤理化性質差、降水量小、無灌水條件等因素是限制杏扁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采取適宜的栽培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分利用率是該區(qū)域發(fā)展杏扁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果園地面覆蓋對提升土壤質量、增強樹勢和果樹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影響[3-4],果園地面覆蓋可以蓄水保墑,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養(yǎng)分,提高葉片中礦質元素含量,增強樹勢,從而提升果實質量[5-8]。果園地面覆蓋按覆蓋材料不同分為有機覆蓋和無機覆蓋,有機覆蓋材料有秸稈、枝條、干草等,無機覆蓋材料有地布、地膜等[9],不同覆蓋材料對果樹的影響存在差異[10]。施肥是提升土壤肥力最為直接的方式,果園覆蓋配合施肥可以有效提高果樹水分利用效率,獲得更高的產量[11]。目前,我國在蘋果、梨、葡萄等果樹上關于地面覆蓋的研究有很多,但多集中在地面覆蓋對土壤理化性質和果實品質的影響上[12],而有機、無機復合覆蓋配合施肥對杏扁葉片中礦質元素影響的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以優(yōu)一杏扁為試驗對象,地布和秸稈為覆蓋材料,探究了復合覆蓋配合施肥等措施對杏扁植株生長、葉片礦質元素和果實生長的影響,以期為張家口市北部高寒山區(qū)發(fā)展杏扁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9 年6 月至2021 年10 月在張家口市崇禮區(qū)朝陽村杏扁基地進行。該地區(qū)屬于典型的壩上壩下連接帶高寒山區(qū)氣候,年平均氣溫0.1~2.0 ℃,平均年降水量460~530 mm,無霜期90~95 d,海拔1 470 m。試驗地為山坡地,土壤pH 值為7,土壤基礎養(yǎng)分含量為速效氮6 mg/kg、有效磷9 mg/kg、速效鉀215 mg/kg,土層深度30~40 cm。供試材料為5 年生優(yōu)一杏扁,砧木為7 年生野生山杏,行株距為2 m×2 m。
試驗以地面不覆蓋不施肥為對照(CK),設置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共計4 個處理。每處理3 行,每行10 株,行間自然生草。其中,施肥處理為施復合肥(氮磷鉀15-10-17)0.5 kg/株;地布處理為樹盤覆蓋黑色園藝地布,地布寬度為1.2 m;秸稈處理為以樹干為中心覆蓋莜麥秸稈,覆蓋面積1 m2,厚度20 cm。
樹體生長量調查:待植株停止生長后,每個處理隨機挑選長勢一致且無明顯病蟲害的植株5 株,每株選5 個新梢,用數顯游標卡尺測量新梢莖粗,用卷尺測量新梢長度。
葉片調查:每個處理隨機挑選長勢一致且無明顯病蟲害的植株5 株,從樹冠東、西、南、北各方位選擇20 個新梢貼上標簽后帶回實驗室。用蒸餾水清洗葉片后,用濾紙吸干葉片表面水分,用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稱量百葉重,用數顯游標卡尺測量葉片長度、寬度,用葉面積儀測量葉片面積。采用乙醇提取比色法測定葉片葉綠素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葉片中的氮(N)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磷(P)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鉀(K)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鐵(Fe)、錳(Mn)、銅(Cu)、鋅(Zn)、鈣(Ca)、鎂(Mg)等含量。
果實調查:果實成熟后,將果實采收,做好標簽帶回實驗室,用游標卡尺測量果核和果仁的縱、橫、側徑,用萬分之一電子天平稱量鮮仁重和鮮核重,并計算出仁率。
出仁率(%)=(鮮仁重/鮮核重)×100
試驗所得數據用Excel 2010 軟件繪制圖表,采用SPSS 25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各處理間的多重比較。
果樹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礦質元素,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樹體的生長發(fā)育。不同果園管理措施之間相互作用可能更有利于果樹對養(yǎng)分的吸收,促進果園向更加生態(tài)健康的方向發(fā)展[13]。
由表1 可知,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大量元素的影響存在差異。與CK 相比,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均提高了杏扁葉片中氮(N)、磷(P)、鉀(K)、鎂(Mg)的含量,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其中N 含量分別提高了41.79%、65.65%、77.12%,P 含量分別提高了23.19%、55.80%、60.87%,K 含量分別提高了20.99%、41.56%、51.70%,Mg 含量分別提高了6.00%、8.75%、12.64%。與CK 相比,除地布+施肥處理與CK 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余2 個處理葉片Ca 含量均有所提升,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
表1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礦質元素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微量元素含量的影響不同。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均提高了鐵(Fe)、錳(Mn)、銅(Cu)和鋅(Zn)的含量。地布+秸稈+施肥處理的Fe 和Mn 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比CK 提高了29.69%和323.62%。地布+施肥處理的Cu 和Zn 含量最高,且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表1)。無論是施肥還是覆蓋措施均可提高杏扁葉片的礦質元素含量,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綜合效果最佳,除Ca、Cu 和Zn 含量外,該處理的杏扁葉片礦質元素含量最高。
2.2.1 不同處理對杏扁新梢生長的影響
杏扁新梢生長可以反映樹體的營養(yǎng)狀況,樹體營養(yǎng)充足,新梢長勢強,發(fā)枝量大。由圖1 可知,不同處理對新梢的影響不同。3 種栽培措施處理的杏扁新梢生長量和莖粗均顯著高于CK。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的新梢生長量分別比CK 提高了2.29、3.11、4.28 倍;新梢莖粗分別比CK 提高了0.97、1.09、1.41 倍。其中,地布+秸稈+施肥處理杏扁新梢生長量和莖粗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傮w呈現出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地布+施肥處理>施肥處理>CK 的規(guī)律。
圖1 不同處理對杏扁新梢生長量和莖粗的影響
2.2.2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光合色素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起著重要作用。由表2 可知,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光合色素的影響不同。與CK 相比,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3 種栽培措施均提高了杏扁葉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且差異均達顯著水平,總葉綠素含量分別提高了30.07%、45.29%、54.35%,類胡蘿卜素含量分別提高了46.67%、66.67%、70.00%。由此可知,無論是施肥還是覆蓋處理均可提高杏扁葉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地布+秸稈+施 肥處理的效果最佳。
表2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mg/g
2.2.3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面積和比葉重的影響
葉面積是衡量葉片光合能力的指標,葉面積越大,越有利于制造更多的有機物;比葉重是指單位面積的葉干重,可以反映葉片的光合能力及物質積累與轉移的能力。
由表3 可知,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均顯著增加了葉面積,提高了比葉重。與CK 相比,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的葉面積分別提高了12.50%、42.42%、40.90%,且均差異顯著;杏扁比葉重分別提高了1.16%、6.44%、7.32%。與CK 相比,3 種栽培措施處理均顯著提高了葉片的長和寬,而長寬比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由此可知,無論是施肥還是覆蓋處理均有利于杏扁葉面積增大,提升比葉重,總體表現為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地布+施肥處理>施肥處理>CK。
表3 不同處理對杏扁葉面積和比葉重的影響
單仁重、單核重及出仁率是杏扁重要的經濟性狀。由表4 可以看出,與CK 相比,施肥、地布+施肥、地布+秸稈+施肥3 個處理的單仁重分別提高了27.38%、25.00%、30.95%,且均差異顯著;單核重分別提高了27.36%、22.89%、31.84%,且均差異顯著;而各處理的出仁率與CK 差異均不顯著。與CK 相比,3 個處理均顯著提高了果仁的縱徑和橫徑,側徑變化不明顯;3 個處理均顯著提高了果核的橫徑和側徑,縱徑略有升高,但差異不顯著。與CK 相比,3 個處理的單株鮮核產量均顯著提高,分別較CK 提高了2.21、2.32、3.11 倍。由此可知,無論是施肥還是覆蓋處理均可以提高杏扁的單仁重、單核重及單株鮮核產量,但對出仁率影響不大。
表4 不同處理對杏扁果實相關指標的影響
果園地面覆蓋可以調節(jié)土壤微域環(huán)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果樹的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形成[3,9-10,12]。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能轉換成化學能,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供果樹生長發(fā)育所需;而葉綠素具有接受和轉換能量的作用,光合色素對光能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光合色素含量直接關系到果樹的生長。趙思明等[14]研究發(fā)現,覆蓋處理均能增加棗吊長度、粗度,增大葉面積,提高葉綠素含量。李宏建等[15]指出,覆蓋處理均能提高葉片質量、厚度和葉綠素相對含量,提高樹高和總枝量。曹欣冉等[16]也得出覆蓋可以提高葉片葉綠素質量分數,提高樹體生長量的結論。本研究結果與之相似,與對照和施肥處理相比,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和地布+施肥處理均能促進杏扁新梢長度和莖粗的生長,增大葉面積和比葉重,提高光合色素含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覆蓋處理后,改變了果樹地下部根系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提高了根系活力,使根系對土壤養(yǎng)分及水分的吸收能力提升,從而促進了杏扁枝葉的生長。
此外,本研究中地布+秸稈+施肥處理可顯著增加大量元素N、P、K、Mg 含量和微量元素Fe、Mn 含量。周江濤等[8]研究表明,地布覆蓋+埋枝條處理顯著增加了蘋果葉片P、K、Ca、Mg 含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但葉片N 含量顯著降低??赡苁潜狙芯恐惺┓侍幚頌榻斩挿纸馓峁┝说兀{節(jié)了土壤中碳氮比,促進了根系對氮素的吸收,使葉片中N 含量升高。同時研究還發(fā)現,除葉片Ca、Cu 和Zn 含量外,其他礦質元素的含量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最高,其次是地布+施肥處理。說明秸稈還田處理能有效地增加杏扁葉片礦質元素含量。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與施肥相比,果園施肥后再進行覆蓋(地布、地布+秸稈),明顯提高了杏扁葉片中除Ca 以外其他礦質元素含量,與陳雪等[17]、Lakatos[18]研究結果類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河北北部高寒山區(qū)坡地不具備灌溉條件,僅能依靠自然降雨,且土壤十分貧瘠,施肥后再覆蓋的栽培模式,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并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溫度,形成相對高濕、非低溫的土壤微域環(huán)境,促進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
本研究中,與對照相比,3 個處理均可顯著提高杏扁果實的單仁重、單核重和單株鮮核產量,但對出仁率無顯著影響,這與呂麗霞等[19]的結果相類似。因此,在保證出仁率不變的情況下,對杏扁進行任一種處理,均可以提高杏扁的產量和品質,從而提升其經濟價值。
綜合比較3 種栽培措施對杏扁葉片礦質元素、樹體營養(yǎng)生長和果實品質的影響,以地布+秸稈+施肥處理最佳,其次為地布+施肥處理,再次為施肥處理。然而,復合覆蓋配合施肥對杏扁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應該綜合考慮土壤理化性質、樹體生長發(fā)育、礦質元素的吸收轉運和果實產量等多個方面,本研究重點關注了復合覆蓋配合施肥對葉片礦質元素、樹體營養(yǎng)生長及果實產量的影響情況,沒有考慮其他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應開展探究復合覆蓋配合施肥對土壤環(huán)境作用機制及其相互間作用效應等相關的綜合性研究,以期為張家口市北部高寒山區(qū)科學管理杏扁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