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瑾山月 編輯:青禾
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去翻翻他的朋友圈?!比缃?,互聯(lián)網(wǎng)早已深入生活,手機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社交工具。
不少人喜歡在朋友圈分享生活,可以說,朋友圈正在成為我們的新型名片。人際關系學家熊太行曾斷言:“基于朋友圈,我們可以對一個人進行性格歸因,每個人的朋友圈,都隱藏著他的生活狀態(tài)?!?/p>
不管是曬旅游、美食、自拍,還是抒發(fā)情緒,發(fā)表感慨,越來越多的人已將朋友圈經(jīng)營成自己的生活圈。我們發(fā)的每一條動態(tài),分享的每一篇文章,乃至一條留言,一個點贊,都是外界了解我們的窗口。不得不承認,你的每條朋友圈,都在“出賣”你。
每個人記錄生活的方式不同,但朋友圈更容易捕捉到美好的瞬間。恰恰是這些細碎的“瞬間”,能激活我們內(nèi)心的熱情。
早些年認識一位金融界的朋友,她一入行就去了最辛苦的一線做柜員。工資不高,活卻不少,隔三差五得加班,周末還被領導叫去營銷客戶。結婚生子后,生活更像旋轉(zhuǎn)的陀螺,一刻不得停歇。然而,朋友卻很少抱怨,她像一臺永動機,總是活力四射,不知疲倦。究其原因,看一下她的朋友圈,便一目了然。
她常年保持著“日更”的習慣,喜歡記錄身邊的點點滴滴。大到熱點新聞,小到一日三餐,都被她用心記錄下來。與老公的搞笑互動、帶娃的酸甜苦辣、工作中的趣事、朋友間的聚會……像一幕幕歡快的喜劇,在她的朋友圈輪番上演。
有一次深夜,刷到她這樣一條動態(tài):“深夜食堂開啟,沒睡的,起來聞聞,你就說,香不香。”配圖是她自創(chuàng)的麻辣香鍋。美食的香味,仿佛一瞬間溢出屏幕,滿滿的煙火氣讓人倍感幸福。
《人民日報》曾鼓勵大家:“想拍就拍,想照就照,想炫就一定要去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機和技術也拍不出如此般的模樣!大膽地去記錄生活,你現(xiàn)在的每一天都值得被收藏?!?/p>
懂生活的人,會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發(fā)現(xiàn)美好,也會在煙火氣中,感知人生的趣味。每一張生活照,每一段心情語錄,都是枯燥生活的快樂源泉,也是源自內(nèi)心的一份熱愛。當你認真對待生活,生活也必然會有熱烈的回響。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生活本沒有對錯,但無論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都不要忘記取悅自己,這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本拖癜l(fā)朋友圈,沒有對錯之分,自己喜歡就好。
自媒體人@會飛的魚在網(wǎng)上分享過自己的故事。當年大學畢業(yè),她順利地競聘到一家中學,做了一名語文老師。可是半年后,她感覺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就辭職下海。打算從自由撰稿人做起,進軍新媒體行業(yè)。離開學校的那天,她發(fā)朋友圈說:“有些鳥,是注定不會被關住的。”沒想到,幾分鐘之內(nèi),就有親友留言說:“這種事,為什么要發(fā)朋友圈?”她掃了一眼,搖頭笑了笑,回復道:“我自己的生活,我能負責?!敝?,她摒棄雜念,從基礎學起,一路高歌猛進,如今已是一家媒體的主編。
生活里,她喜歡發(fā)朋友圈,時常曬旅行和親手烹飪的美食,還有喜歡的文章。她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得自由且充實。偶爾,有人看到她精彩紛呈的朋友圈,會暗諷她“不務正業(yè)”。但她心里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怎么開心怎么過。
故事最后,@會飛的魚感慨說:“生活里,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你要記住,取悅自己才最重要?!毕胂胍彩?,人這一生,我們最容易忽略的,其實就是自己。
你微信好友里,都有哪幾類人愛發(fā)朋友圈?我想,大家的圈子里總有一兩個“分享達人”。不管是處世之道,還是專業(yè)技能;不管是養(yǎng)生秘方,還是心靈雞湯,他們總是無私地分享出來。他們的朋友圈,像個救助站,時常能給別人帶來溫暖與幫助。
我朋友老梁,從剛有微信那會兒,就隔三差五地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小知識。有時候是歷史故事,有時候是職場謀略,有時候是一本好書、一部電影,有時候是辦公軟件操作指南。
有一次,我加班做PPT,多虧了老梁的指南,才順利達到領導的要求;還有一次,有個朋友失戀,難過之際,看了老梁推薦的勵志電影,決定不再消沉頹廢。而老梁,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更多朋友,積攢了不少人脈,事業(yè)蒸蒸日上。
《關鍵對話》中說:“在實際溝通中,要想與對方成為朋友,就要學會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鄙钍且黄粞?,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把自己活成孤島。分享朋友圈不僅增強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更彰顯出一個人的胸襟與格局。很多時候,你先張開雙臂,世界才愿與你相擁。
在微博話題#獨白#里,看過這樣一條留言,很有感觸。網(wǎng)友@乘風說:“昨天凌晨失眠,感覺很無聊,想發(fā)朋友圈,字斟句酌好幾遍,又篩選屏蔽了幾個人,才終于發(fā)出去。但很快我又覺得不妥,生怕別人說我矯情,又慌忙刪掉了?!?/p>
沒想到,這么一件小事,卻引起了不少人共鳴。有人說:“我從不發(fā)朋友圈,總擔心產(chǎn)生什么不好的影響?!庇腥苏f:“我其實特別羨慕那些發(fā)朋友圈的人,他們內(nèi)心強大,不會在意別人怎么看。”還有人說:“周末和同學吃大餐,本來想曬一下美食,沒想到大家勸我,別發(fā)了,免得被說吃貨、沒見識?!?/p>
的確,提起經(jīng)常發(fā)朋友圈的人,有些人不屑一顧,他們認定:“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一點破事就發(fā)朋友圈。”在他們看來,曬幸福是炫耀,談心情是矯情,分享好物是有利可圖,吐槽工作是心理脆弱……其實,當我們跳出朋友圈,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有的是這種“指手畫腳”的人嗎?如果介意別人說什么,就關掉朋友圈,那你能把所有人屏蔽在生活之外嗎?既然不能,又何必在意外界這些無關痛癢的評價。
很多人不發(fā)朋友圈,并非高冷,而是在重重顧慮中不敢發(fā)。他們其實對生活充滿了熱愛,愛拍照,愛吃喝,他們的內(nèi)心也很坦蕩,愿意分享自我,向往自由自在。但因為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他們只能壓抑著自己,在朋友圈里做個“透明人”。
然而,世界是自己的,終究與別人無關。與其謹小慎微地活著,不如大大方方地曬出自己的生活。生活不易,就別在朋友圈拘束自己了。
5、汪涵曾說:“要妥善管理自己的朋友圈,讓它成為我們真正意義上與朋友交流的地方?!迸笥讶Πl(fā)與不發(fā),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只要我們的所言所行,都源自真誠的本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