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廣鋒 王路瑤 袁文科/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
大翼防冰是飛機防冰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歷史上發(fā)生過多起因大翼結冰造成的空難,設計更有效的大翼防冰系統(tǒng)一直是飛機制造商的重點科目。傳統(tǒng)機型一般采用發(fā)動機引氣對大翼前緣進行熱空氣加熱,在新一代機型如波音787 中,波音公司出于減重目的采用了電熱毯加熱方法進行大翼防冰。電熱毯加熱方法取消了發(fā)動機引氣活門、氣源管路等部件,大大減輕了附重,具有反應快、加熱快、除冰效果好等優(yōu)點,同時,用較輕的導線替代管路,避免了管路漏氣、設計復雜、故障易發(fā)等弊端。
波音787 大翼防冰系統(tǒng)大致由機翼防冰控制組件(WIPCU)、導線、加溫毯三部分組成,即電源分配組件、導線和加熱組件,如圖1 所示。
圖1 大翼防冰系統(tǒng)示意圖
大翼防冰控制組件是整個大翼防冰系統(tǒng)的核心。
如圖2 所示,每個大翼防冰控制件有26 個卡,兩側的2 個卡分別為供電卡(POWER SUPPLY CARD)和順序控制卡(SEQUENCE CONTROLLER CARD), 中 間24 個 卡 為 區(qū) 域加溫控制卡(ZONE CONTROLLER CARD)。
圖2 大翼防冰控制組件(WIPCU)
供電卡位于WIPCU 的最左側,用于給加溫控制卡和順序控制卡供電,不直接給加溫毯供電。
順序控制卡位于WIPCU的最右側,內有3 個處理器,即3 個通道,用于監(jiān)控溫度傳感器、控制24 個加溫控制卡的操作順序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故障。
區(qū)域加溫控制卡位于WIPCU 中間,共24 個,用于給左右大翼對稱加溫毯區(qū)域供電,并反饋電壓和電流。當一側某加溫毯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側的加溫毯同時被系統(tǒng)關閉。如表1 所示,每個加溫控制卡控制對應加溫毯的一個區(qū)域,如22#控制卡控制2 號和11 號加溫毯上的區(qū)域A,23#控制卡控制2號和11 號加溫毯上的區(qū)域B,以此類推。
表1 區(qū)域加溫控制卡的區(qū)域分配
加溫毯(EHM)附著在2、3、4、5 和8、9、10、11 共8 塊前緣內。每個前緣上有3 塊加溫毯,每個加溫毯有2 個區(qū)域,整個系統(tǒng)共有24 塊加溫毯。
每個前緣縫翼分為外側(outer mat)、中側(center mat)、內側(inner mat)三塊加溫毯。每塊加溫毯有2 個區(qū)域,即每個前緣縫翼有6 個(A、B、C、D、E、F)加溫區(qū)域,如圖3 所示。
圖3 前緣縫翼的加溫毯和加溫區(qū)域
每個前緣縫翼內有一個溫度傳感器,傳遞加溫毯的溫度,反饋給WIPS。其中,左大翼的溫度傳感器位于2、3、4、5 縫翼的中側加溫毯內;右大翼的溫度傳感器位于Slat 8 內側、Slat 9 外側、Slat 10 內側、Slat 11 內側。
導線部分共有8 個轉接頭(Translating Wire Bundle,TWB), 對 應8 個前緣縫翼,用于連接加溫毯與控制組件,并跟隨前緣縫翼移動,如圖4 所示。
圖4 導線轉接頭TWB:TRANSLATING WIRE BUNDLE
在波音787 的維護中,大翼防冰系統(tǒng)的故障率較高,其中,大翼防冰系統(tǒng)控制組件(WIPCU)可靠性高,很少更換;加溫毯可靠性高,偶有更換;導線轉接頭(TWB)可靠性差,故障頻發(fā)。
導線部分技術含量最低,但在大翼防冰系統(tǒng)故障中占比最大,故障形式為導線插頭內插釘與導線脫離,故障原因是日常收放襟翼過程中轉接頭隨襟翼收放,導線頻繁受到拉抻,同時導線長度裕量不足,最終導致插釘與導線分離,在一次排故中甚至可查出多根導線脫開,如圖5 所示。
圖5 大翼防冰系統(tǒng)常見故障——導線插釘脫離
將電除冰模式引入飛機大翼防冰系統(tǒng)是一種突破傳統(tǒng)引氣防冰的新嘗試,新型電加熱防冰系統(tǒng)具有反應快、效果好、減重明顯、可靠性高等突出優(yōu)點。但在實際運行中,由于設計上的原因,技術含量最低的導線卻故障頻發(fā),成為影響飛機運行的突出難點。對轉接頭的重新設計與改裝應受到設計方的考慮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