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飲
2022年7月5日,比利時布魯塞爾,北約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中)與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左)及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在北約總部正式簽署了芬瑞兩國加入北約組織議定書。按照程序,這份議定書隨后將交由北約現(xiàn)有的30 個成員國批準。
一場普普通通的歐冠資格賽——當?shù)貢r間7月27日,土耳其費內(nèi)巴切主場對烏克蘭基輔迪納摩,最終主隊輸了個1-2,失去晉級資格。比分不是本場比賽的焦點。當基輔迪納摩球員率先攻入一球,并對主場球迷做了個意含挑釁的動作之后,伊斯坦布爾薩拉焦格盧球場約5萬現(xiàn)場球迷齊刷刷對著客隊放聲高呼“普京!普京!”。賽后,歐洲足聯(lián)發(fā)布聲明,表示要對費內(nèi)巴切球迷涉嫌的不當行為進行紀律調(diào)查,并適時公布結(jié)果。
體育比賽現(xiàn)場不出現(xiàn)政治化標語、口號,早已經(jīng)成為國際慣例。從這個角度去調(diào)查分析,也許費內(nèi)巴切球迷當日的行為真有不妥之處。可撇開這些不談,單以如今的普通土耳其人看待烏克蘭人的視角看問題,在俄烏沖突之后,歐洲已不是過去那個令人向往的歐洲。
在歐洲一些國家無論是發(fā)自內(nèi)心還是被迫去排擠俄羅斯,“去俄化”之后,等待他們的也是各種被反噬,甚至有極大的碎裂風險。而原本還挺青睞歐盟的一些國家,譬如土耳其、白俄羅斯,甚至塞爾維亞等等,似乎都在不同程度地重新考慮中。而已經(jīng)“脫歐”的英國,跟著美國在北大西洋方向拽著歐洲,使得法德為軸心的歐盟很難單獨與俄恢復關(guān)系,歐陸國家除了承受惡果,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回想俄烏沖突爆發(fā)不久,就有評論指稱歐洲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受損方。目前看,這句預言似乎正在變作現(xiàn)實。
土耳其并非俄羅斯的盟友。在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下令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之后,土耳其卻也沒有如他的北約盟友一般一味擠兌俄羅斯。土耳其在俄烏和談方面倒是做了不少工作,屢屢將俄、烏兩國的談判代表請到伊斯坦布爾來。那意思無非是請雙方坐下來聊聊,或許找到些共識,也就能緩解前線局勢,甚至停戰(zhàn)。
通過近五個月努力,終于達成了一項小小的成果。7月22日,在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的斡旋下,俄羅斯和烏克蘭在伊斯坦布爾達成了糧食出口協(xié)議。烏克蘭包括敖德薩在內(nèi)的黑海港口由此得以恢復出口谷物的運輸。隨后,根據(jù)此協(xié)議烏克蘭出口的第一批谷物,從切爾諾莫斯克港裝船出發(fā)了。但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在社交媒體“電報”上稱,俄軍不會停止進攻?!岸碥娛褂酶呔取趶健瘜棿驌舭降滤_的軍事設施,而不是烏克蘭官員所稱的其他設施?!币簿褪钦f,俄方一直稱不對烏克蘭非軍事設施進行攻擊。
在俄烏達成糧食出口協(xié)議后,土耳其媒體一再聲稱,埃爾多安總統(tǒng)斡旋俄、烏談判,是土“外交重大勝利”。可這樣的“勝利”之外,土耳其人內(nèi)心的另一種憤懣,也是顯而易見的。當?shù)貢r間6月23日,歐洲理事會同意給予烏克蘭歐盟候選成員國地位。埃爾多安當然要掰著手指頭算算——土耳其從申請入盟到獲得歐盟候選成員國資格,整整花了12年。而烏克蘭澤連斯基當局僅僅花了4個月就獲得了候選成員國資格。這也太快了吧?此前成為歐盟候選成員國的黑山、塞爾維亞、北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哪一個不是眼巴巴地看著——既然烏克蘭能超車同樣經(jīng)歷戰(zhàn)火的波黑等國,提前拿到歐盟候選成員國資格,那分別苦等了23年、17年的土耳其和北馬其頓是否會擔心——烏克蘭再超車自身而先一步進入歐盟大家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烏克蘭已落實70%的歐盟標準,但在法治、寡頭、反腐和基本人權(quán)等領(lǐng)域,需要完善的方面還很多?!?0%,這可是一個量化指標??!馮德萊恩什么時候說過土耳其、北馬其頓分別落實了多少歐盟標準?
2022年5月22日,波蘭總統(tǒng)杜達(左)訪問烏克蘭利沃夫,在與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會面后共同出席新聞發(fā)布會。
誰又知道歐盟方面對烏克蘭落實歐盟標準的認定會是什么樣的?以歐盟標準而論,想要加入歐盟的國家,起碼在邊界方面不得與其他國家發(fā)生沖突,否則該是百分之一百地“沒戲唱”才對啊。在烏克蘭成為歐盟候選成員國以后,歐盟成員國之一、葡萄牙總理科斯塔就直截了當?shù)卣f:“烏克蘭正在和俄羅斯打仗,這本身就不符合加入歐盟的要求?!笨扑顾厣?,根據(jù)1993年制定的“哥本哈根標準”,申請加入歐盟的國家必須政治穩(wěn)定、市場經(jīng)濟運作良好。
北馬其頓的先例足以說明問題。這個國家原來的名字是馬其頓共和國。為了加入歐盟,該國不得不正視希臘的反對——因為如今的希臘共和國北部有馬其頓族,因此,希臘希望馬其頓更改國名,以徹底斷絕馬其頓共和國與希臘共和國馬其頓族未來可能的重構(gòu)、組合。馬其頓為了加入歐盟,也為了向希臘表露心跡,不惜于2019年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但哪怕之后北馬其頓如土耳其一般加入了北約,卻至今沒有能夠加入歐盟。原因又與其國內(nèi)居民主要信仰東正教有關(guān)。包括土耳其——國內(nèi)民眾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伊斯蘭教,還有部分東正教徒。但歐盟內(nèi)部目前則以基督教、天主教國家居多。烏克蘭的情況比較特殊。盡管烏克蘭大部分地方,特別是烏東地區(qū)以東正教徒居多,但諸如利沃夫等地,歷史上曾經(jīng)被波蘭統(tǒng)治,信仰天主教的民眾數(shù)量不少。
在俄烏沖突之后,今年5月份,波蘭總統(tǒng)杜達跑到基輔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宣布波蘭與烏克蘭之間沒有邊界。當即,澤連斯基對杜達表示,烏克蘭可以給波蘭人以沒有選舉權(quán)的特殊公民身份。此前,波蘭已經(jīng)對烏克蘭有過類似表示。這在西方一些分析人士看來是非同小可的事。畢竟,波蘭目前是歐盟國家。如果波蘭、烏克蘭此番曖昧,最終真的導致兩國邊界模糊,或者像波蘭國會議員、右翼民粹政黨“自由和獨立聯(lián)盟黨”領(lǐng)導人格熱哥茲·布勞恩所稱那樣,波蘭、烏克蘭正在“合并”,則波蘭的歐盟地位或許會岌岌可危。布勞恩于7月14日宣布,他將向波蘭議會提出一項名為“終止波蘭烏克蘭化”的議案,要求立刻停止兩國合并的進程,以此來“救國”。
真不知道澤連斯基的基輔當局何德何能,竟然讓波蘭一些人擔心起烏克蘭會“入侵”波蘭、讓波蘭亡國。事實上,俄羅斯正在向烏克蘭東部、南部的頓涅茨克、赫爾松等地民眾發(fā)放俄羅斯護照——前提是他們主動申領(lǐng)。正在撕裂的烏克蘭,會成為撕裂歐盟的導火索嗎?
烏克蘭的撕裂,在其國內(nèi)各種“去俄化”操作方面有著突出體現(xiàn)。譬如基輔當局禁止俄語出版物和音樂在市場上出現(xiàn)。而事實上包括澤連斯基在內(nèi),目前的烏克蘭領(lǐng)導人哪一個不是說著俄語長大的?
在2014年烏克蘭發(fā)生顏色革命之后,有西方觀察人士發(fā)現(xiàn),在基輔,在利沃夫,甚至在頗為靠近俄羅斯的哈爾科夫,街頭政治以語言劃分立場——說烏克蘭語的和說俄語的一定劍拔弩張。可問題是在哈爾科夫,還有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甚至赫爾松、敖德薩等地,俄族人不少,這些地方有些歷史上還確實曾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逼著這些俄族人口不許說俄語,最終導致的是烏克蘭內(nèi)部種種不合,包括烏東地區(qū)持續(xù)了八年之久的戰(zhàn)火,種族紛爭頻仍。
在歐洲內(nèi)部,譬如德國、波蘭,包括立陶宛等國,本來犯不著在意識形態(tài)上“逢俄必反”。以德國為例,在默克爾當總理的日子,與俄羅斯達成了“北溪-1”號的能源合作,俄羅斯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歐洲——一方面極大滿足了歐洲國家的能源需求,特別在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方面作用顯著;另一方面令俄羅斯獲得能源收入,經(jīng)濟提振,本質(zhì)上也讓經(jīng)歷了蘇聯(lián)解體、“休克療法”傷痕累累的俄羅斯老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毫無疑問這是個非常不錯的合作項目。德國方面正是看到了這方面的好處,才繼續(xù)開展與俄羅斯的“北溪-2”號能源合作,并共同成立公司。然而,從特朗普到拜登,兩任美國政府將“北溪-2”視為眼中釘,認為這個項目是德國不聽話的表現(xiàn),欲除之而后快。本來,默克爾在任時,尚能頂住壓力,并通過公布美方監(jiān)聽她手機的方式做一定程度的斗爭;即便接任者朔爾茨,明顯也是個務實派。他在與美方周旋的同時,做的卻是令“北溪-2”按部就班進展的工作。哪知道俄烏沖突以后,秉承著美方的意愿,德國悻悻然和“北溪-2”拗斷。
凡是俄羅斯支持的、參與的,歐盟國家就必須反對;凡是美國支持的、參與的,歐盟國家就必須贊同。美國主導這樣一種邏輯被灌輸?shù)綒W洲。在俄烏沖突之后,當了數(shù)百年中立國的歐盟國家之一瑞典,以及另一個中立國家芬蘭,紛紛正式加入北約。如此一來,土耳其又不高興了。土耳其的憂慮并不是多余的——瑞典、芬蘭的議會里,有著反對土耳其政府的庫爾德政治勢力。土耳其認為,單憑這一點,就不該讓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在今年6月于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上,美國總統(tǒng)拜登親自游說,多種威脅利誘之下,埃爾多安勉強同意瑞典、芬蘭加入北約。
芬蘭加入北約,事實上打破了20世紀40年代初蘇芬戰(zhàn)爭以來俄羅斯與芬蘭的一種戰(zhàn)略平衡。芬蘭在1809年至十月革命之前,曾經(jīng)受到沙俄統(tǒng)治,當時稱為“芬蘭大公國”。如今在俄烏沖突下匆忙加入北約,俄羅斯暫時騰不出功夫與之計較,可俄方卻通過前總統(tǒng)、前總理、現(xiàn)任的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之口,要求瑞典和芬蘭“不允許接納北約基地和武器”,否則必然導致俄羅斯的反制。這是妥妥地希望兩國有加入北約之名,而無法得到北約之實。
德新社7月28日援引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稱,在俄方正舉辦的“俄芬1300公里邊界線安全會議”上,梅德韋杰夫稱,瑞典、芬蘭加入北約,意味著波羅的海局勢將變得更糟糕?!耙驗椴_的海變成了北約主導的一片海域,而這兩個國家受到了來自大洋彼岸和來自布魯塞爾方面的影響,俄方必須反思與這兩個國家的關(guān)系?!睆拿返马f杰夫的講話不難看出,一旦俄羅斯實力增長,并有工夫應對,未必不會對瑞典、芬蘭做些什么。而其中,芬蘭因為更為靠近俄羅斯,而顯得更為危險一點。
比起瑞典、芬蘭來,立陶宛顯得更為尷尬。二戰(zhàn)之后,其成為蘇聯(lián)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而其以西以柯尼斯堡為中心的東普魯士地區(qū),也成為俄羅斯的戰(zhàn)利品,在盟國同意的情況下并入蘇聯(lián)。1946年,為紀念去世的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此地被命名為加里寧格勒州。蘇聯(lián)解體以后,作為俄羅斯飛地的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的聯(lián)系,特別是人員、經(jīng)濟等聯(lián)系,主要依靠獨立以后的立陶宛的鐵路系統(tǒng)。立陶宛從中當然也能賺一筆過境費。哪怕立陶宛于2004年加入北約、加入歐盟,可仍憑借歐盟、立陶宛、俄羅斯三方達成的過境協(xié)議,履行運輸合同??稍诮衲甓頌鯖_突之后,特別是在歐盟宣布對俄制裁以后,立陶宛也跟風稱,作為歐盟國家之一,履行對俄制裁是其義務,因此卡住俄本土與加里寧格勒之間的鐵路,聲稱不允許鋼鐵、水泥等戰(zhàn)略物資過境。
立陶宛的做法,在劍橋大學地緣政治論壇助理研究員蒂莫西·里斯看來,是歐洲“意識形態(tài)戰(zhàn)爭”的一種體現(xiàn)。早在2018年,里斯就發(fā)現(xiàn),在歐洲,舊有的自由主義秩序的捍衛(wèi)者們似乎在漸漸失勢,而自稱代表著“真正的歐洲”的保守力量正在一些地方起勢。“他們自稱懷著基督教遺產(chǎn)、馬賽克拼貼式的民族認同,以及歐洲大陸社會所賴以維系的家庭結(jié)構(gòu)……”而比起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傳統(tǒng)西歐大國來,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曾經(jīng)蘇聯(lián)勢力范圍的國家,因為歷史原因,在加入西方陣營以后,反而顯示出更多反俄傾向。
6月21日,立陶宛基巴爾泰,貨運列車。立陶宛禁止經(jīng)立陶宛境內(nèi)鐵路向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運輸貨物。
當烏克蘭在拆除基輔街頭的俄烏友好“人民友誼”雕塑等蘇聯(lián)時期建筑,更改一些與俄羅斯人有關(guān)的歷史地名的時候,波蘭總理馬特烏斯·莫拉維茨基竟然在一邊叫好,并稱俄羅斯是“歐洲之癌”。但在俄羅斯一些學者看來,一些歐洲國家、一些勢力的意識形態(tài)狂熱已經(jīng)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而他們對俄羅斯也有自由與民主的傳統(tǒng)卻視而不見。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主席維切亞斯拉夫·沃洛金說,俄羅斯歷史上出現(xiàn)過種種形式的人民代表制雛形,比如維徹會議、國民會議、1905年出現(xiàn)的無立法權(quán)的杜馬,以及1917年的蘇維埃議會。如今的俄羅斯聯(lián)邦政治模式類似于法國的半總統(tǒng)制版本,突出行政權(quán)。在沃洛金看來,地處歐洲與亞洲之間的俄羅斯,頗有“混血的孤獨者”之感,但西方一些人打著意識形態(tài)的旗號,其實質(zhì)則是為了削弱俄羅斯、分裂俄羅斯。這依然是人類世界中施行叢林法則的表現(xiàn)。但俄羅斯的強硬反擊,或許能擠碎他們的迷夢。只是在西方勢力與俄羅斯之間,諸如烏克蘭等國的政治人物如果無法清晰地看清形勢,自愿被卷入這場披著意識形態(tài)外衣、實則相當危險的游戲之中,則這些國家本身的資源將被耗盡,而歐洲免不了再次被域外大國薅羊毛。
在俄烏沖突沒有終局的當下,7月31日,科索沃北部塞族抗議者和當?shù)鼐彀l(fā)生沖突。未來,這一15年前自行宣布“獨立”卻從未被塞爾維亞認可“獨立”的地方,是否會成為歐洲下一個爆點,尚不得而知。
總之,2022年的歐洲,似乎沒有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