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會澤縣林業(yè)和草原局,云南 會澤 654200)
石榴(PunicagranatumL.)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叢狀自然圓頭形,樹根黃褐色,生長強健,根際易生根蘗,樹高可達5~7 m[1]。漿果近球形,種子多數,果熟期9-10月。果實營養(yǎng)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和維生素B和C,分布于海拔1 300~1 800 m的山區(qū),喜陽、耐旱、寒和貧瘠的環(huán)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沙土栽培為宜[2]。會澤縣娜姑鎮(zhèn)鹽水村石榴遠近聞名,一直以來市場經濟前景良好,栽植氣候環(huán)境適宜,屬金沙江中游栽培區(qū),該文分析其栽培管理技術,旨在全縣及其它適宜的地區(qū)推廣栽培,為政府和林業(yè)部門在銜接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中,實施產業(yè)興旺以及產業(yè)結構的調整,促進生態(tài)和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鹽水村,屬山區(qū),位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西南部,地理坐標為103°5′32″~103°8′52″ E,26°27′33″~26°28′34″ N,海拔分布1 473~1 980 m,平均海拔1 700 m,年平均氣溫17 ℃,年降雨量820 mm。轄區(qū)面積24 km2,有林地283.7 hm2,耕地182 hm2,人均耕地0.05 hm2。會澤鹽水軟籽石榴因主產于會澤縣娜姑鎮(zhèn)鹽水河(東南流向西北)兩岸而得名,大面積區(qū)域(4/5)為陽坡和半陽坡,以種植石榴為主,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娜姑鎮(zhèn)獨特的亞熱帶干熱河谷立體小區(qū)氣候,和pH值接近中性的羊肝沙和紫砂土,造就了鹽水軟籽石榴果大、皮薄、粒飽、核軟、汁多、味甜等特點。截至到2021年娜姑鎮(zhèn)栽植石榴面積3 666.7 hm2,產量46 000 t,收入6億元,納入退耕還林889.6 hm2,陡坡地生態(tài)治理133.3 hm2,其中鹽水村石榴種植865 hm2,納入退耕還林450 hm2,戶均收入1.5萬元。
苗圃地在育苗前對土壤進行深翻和常規(guī)消毒,并施入有機肥,保持土層透氣、疏松,除去土壤中的石塊、雜草。苗床長5~10 m,寬1~1.2 m,苗床之間相隔0.2~0.4 m留做扦插、澆水、施肥和除草道路。石榴樹萌芽前期、開花前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嫩枝扦插成活率可達100%。選擇1~2a生樹勢健壯的母株,剪取結果多、品質好、無病蟲害枝條最好,將剪取的種條剪成2~3節(jié)插條20~30 cm。插枝下端靠近節(jié)處剪成光滑的斜面,剪截后將其浸入40%多菌靈30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中浸泡15~20 s做殺菌處理后,把插條下端放在生根粉水溶液中浸10 s,或用0.05%吲哚乙酸溶液中浸3 s,或用0.05%萘乙酸溶液中浸5s后扦插[3]。按株行距10cm×30cm的距離扦插,將插條的斜面向下插入土中,上端露出地面1/3,插完即可澆水,澆完后可用地膜覆蓋保墑。
造林地塊選擇通風條件好,交通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平地、緩坡地和山地,排灌和透氣性好的壤土、沙壤土和石灰質土壤,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溝谷坡凹種植石榴,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無一寸空地,最適pH值范圍為4.5~7.5[4],坡度平緩的陽坡和半陽坡,光照時間強,年平均溫度16~20 ℃,日照數2 000~2 400 h,陽光充足,水源灌溉條件方便,年降雨量700~1 000 mm的地方栽植[5]。
鹽水村石榴栽植歷史悠久,早在2000年的時候,政府部門科技下鄉(xiāng),扶持農產品的發(fā)展,就從省外購置純正軟耔石榴苗木在鹽水村進行扶持種植大戶栽培,種植開花結果后,軟耔石榴結果多,品質好,果味純正,市場銷售良好,其余果農把原有的老品種石榴樹全部進行品種改良,截斷至地面以上20~30 cm,然后采摘軟籽石榴的新枝進行嫁接,沒有種植石榴的農戶看到市場經濟后,開始從苗圃地里移栽苗木,品種純正苗木都是本地育苗,栽植前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栽植在背風向陽、土壤濕潤和肥沃中,最佳栽培時間每年的1-2月,此時栽培緩苗期短,開春后萌芽抽枝。用人工或者挖機打塘長寬高1 m×1 m×1 m,放入農家肥10~15 kg,施少量復合肥,回填表層土80 cm,苗木不能栽植過深,覆土到原來土壤的位置,株行距3 m×4 m,澆足定根水,并用稻草或地膜進行樹盤覆蓋[6]。
石榴樹的成活率極高,屬果農自愿種植,成活率都是98%以上,少數缺塘的1~2株,在雨季時節(jié)進行補植,鹽水村房前屋后,山上山下,田間地頭全部是石榴樹[7]。
果農都是采用間作套種,套種作物以紅薯、花生和蠶豆具有經濟價值的作物為主,紅薯更是豬的主食,常年喂紅薯的豬,價格都高于市場,不種植高稈作物,作物采收后,進行深翻耕,以保持土壤透氣、疏松保墑,同時做好樹下覆草保溫。春季發(fā)芽前,在樹下覆草10~15 cm,每株覆草約2 kg,以后每年繼續(xù)覆草10~15 cm,覆草時施碳氨4~5 kg/株或尿素1~1.5 kg/株,第二年增產效果十分顯著[8]。
3.2.1 灌溉
鹽水河東西兩側的果農,在石榴種植地塊澆筑蓄水池,從脫貧攻堅實施以來,政府也相應的投入補助資金建設蓄水池,從鹽水河里把水抽到蓄水池中,滿足灌溉的要求,目前1/10的果農鋪設滴管,投資費用15 000元/hm2。灌水使土壤隨時保持濕潤,手捏不成團,含水率60%。灌水時期:栽植時的定根水,第一次澆足,以后澆水10 d/次,連續(xù)2次。在干旱季節(jié)3~4月份萌芽期,察覺到葉片萎縮,要及時澆水,保證石榴開花和發(fā)芽正常,花期不能過多澆水,避免引起落花落果;果實膨大期,要保證灌水灌足灌透,對提高產量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采摘以后入冬以前,秋季土壤已經深翻,此時應灌防凍水,同時施用基肥,幫助樹木積累養(yǎng)分,休眠期11月下旬至次年的1月下旬,不澆水[9]。
3.2.2 生長期施肥
石榴樹在不同生長時期對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不同,從定植以后,要綜合考慮石榴樹在不同時期發(fā)育階段的需求,進入秋冬季10~12月份,在幼樹周圍樹冠的垂直下方挖條狀溝或環(huán)放射溝20~30cm,用農家肥豬、牛、羊糞作為基肥,到次年開春后選用復合肥作為追肥,追肥后覆土并進行澆水,整個生長期施肥2次[10]。
3.2.3 掛果期施肥
石榴萌芽開花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以滿足其開花坐果的需要。萌芽期施氮肥300 kg/hm2,花前期追無機肥和平衡性復合肥氮、磷、鉀(15∶15∶15)?;ê笃谧贩剩窆托律已杆偕L,因開花坐果需要大量養(yǎng)分,對氮的需求量也增大,以提高光合作用,減少生理落果,一般花前肥和花后肥互相補充,如果花前施肥量大,花后肥可以不施。果實膨大期(套袋時)追3次肥,花芽開始分化,新梢停止生長,追肥可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果實生長,第1次施肥6月初,施氮鉀復合肥,也可單獨購買氮肥、鉀肥和鈣肥,施肥比例20:18:13;第2次施肥6月中旬(端午節(jié)),此時雨季剛來,施氮、鉀肥(20∶18);第3次施肥7月中旬,增加色澤和含糖度,施磷、鉀肥(18∶25)。采果期施肥(葉子肥)9月,施肥和花前期一樣,施平衡性復合肥和有機肥。冬季(11~12月)施農家肥和有機肥,注意施肥時間,過早和秋肥相沖突,造成肥料浪費,過遲,促進提前萌芽,造成霜凍。
3.3.1 整形
多主枝自然開心圓頭形:在定植后幼齡期根蘗較多的情況下,保留3~5個主干或者主枝,剩余的全部去除,保留后的主枝采用人工拉枝的方式使樹冠自然開心,枝條開張,副主枝和側枝生長后形成開心圓頭形。自然開心形:石榴定植后留苗干高70~80 cm定干,新梢生長后留強健3~4枝作為主枝,其余疏除,主枝中有生長過旺,及時摘出,最下一個主枝距地面30~40 cm,其余依次向上成螺旋分層,主枝上下相距10~25 cm,并向四圍均勻開展,冬季將這些主枝剪去全長的1/2~1/3,第二年萌芽后主枝所生側枝中選1~2個作為副主枝,并留少量側枝,其余全部除去,這樣2~3a,樹形基本完成,同時進入結果期。
3.3.2 修剪
修剪以冬季為主,修剪時除去根蘗,剪除樹冠內部下垂枝、枯死枝及橫生枝,使樹冠內部均勻稀疏,通風透光。整形修剪可以隨著樹的生長而逐步進行,這樣既可以完成樹干的定形,也能保證石榴產量,同時剪斷的樹枝處,不需要用涂抹油漆。
3.4.1 主要蟲害
坐果期是蚜蟲,用33%水滅氯乳油12 mL,稀釋1 500倍,噴施在葉面上,如果間隔3~5d仍發(fā)生,可用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10g稀釋1 500倍噴灑,以后每隔8~10d交叉用藥噴灑一次。套袋期前后是介殼蟲,每個月打一次殺撲磷,用48%或者1 500倍液的毒死蜱乳油對水稀釋后噴霧,其次是0.15%~40%久效磷防效[6]。成熟期的果實蠅,用5%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依維菌素微乳劑、高氯乳油1 000~1 500倍液中的其中一種進行防治或用900~1 000倍百菌靈清防治。每年5~8月份是石榴樹發(fā)生桃蛀螟的高峰季節(jié),噴灑敵敵畏或敵百蟲1 000~1 500倍液1~2次或5 000倍2.5%溴氰菊脂[7]。
3.4.2 病害
石榴坐果后,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干腐病、黑斑病和枯萎病。主要措施是清除樹上干果、病枝,將地上的落病果、落葉集中燒毀。用波爾多液300倍液或石硫合劑做好冬季清園。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營養(yǎng),減輕發(fā)病。褐斑病用10%世高1 500倍液或50%菌核凈700~900倍液防治。干腐病用75%百菌清700~900倍液或80%大生600~800倍液防治[8]。
3.4.3 凍害
石榴凍害發(fā)生在清明節(jié)(4月4~5日)前后形成落花落果,純屬自然現象,發(fā)生在由花轉果的時期,主要是脫落酸的作用,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平時保持樹體水肥充足,營養(yǎng)正常,也可以打赤霉酸,減少落果率。
3.5.1 噴肥
開花盛花期噴0.4%的硼砂液,0.5%尿素液,500ppm赤霉素液,促進果實坐果。
3.5.2 疏果
疏除畸形果、晚花果和病蟲果,做到“多留頭茬果,選留二茬果,年年豐收結大果”。
3.5.3 套袋
采取幼果套袋技術措施,既能防止病蟲危害,又能使果袋內保持較好濕度,使果實能夠勻速生長,同時可以防止雨季的雨水直接浸入果實,引起籽粒急速生長,以致脹果裂皮。
3.5.4 水分管理
果實5-6月份的生長前期,進行多次灌水澆足,保持土壤濕度,并在灌后覆草或覆膜保墑,使果實勻速生長。7-8月份雨季果實生長后期,要停止灌水,同時排除多余的水,保持土壤適中濕度,防止果實因吸收過多的水分而裂果。及時采收已成熟的果實,防止因吸水過多而脹裂果皮。
石榴樹開3次花/a,結3次果,一般頭花果和二花果發(fā)育最好。根據品種特性、果實成熟度及氣候狀況等分期及時采收。成熟標志為果皮由綠變黃,有色品種充分著色,果面出現光澤,果棱顯現,果肉細胞中的紅色或銀白色針芒充分顯現籽粒飽滿,果實汁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該品種固有的濃度,采摘時節(jié)下雨之前,不在雨天采摘。
軟籽石榴人工栽培經營和管理的精細化和集約化,石榴樹3a開花結果,5a進入盛果期,見表1。
表1 不同樹齡石榴的產量
表1指出,石榴果初果期,單果重量大的相對較多,到了5 a以后,果重相對平均。3 a后基本形成穩(wěn)定樹形,因結果多的折斷枝,應從新培養(yǎng),樹高和冠幅(東西和南北)3 m左右。單株產量從5 a開始,增加幅度相對較大,石榴果齡為50 a左右,壽命達100 a,10 a左右單株產量60~80 kg,最高可達100 kg。
2019-2021年的石榴的銷售價格,見表2。
表2指出,石榴的價格是按照大中小果進行分級銷售,小于0.5 kg以下的按照市場以斤銷售,大于0.5 kg的大果稱為精品果,精品石榴單個裝箱銷售,2019年8個裝為160元/盒,單價19~20元/個,到2020-2021年,石榴不管是以斤銷售或者單個精品果銷售,從整體銷售上價格出現下降趨勢,主要是石榴的產量增加和受疫情的影響,近2年來省內(蒙自)和省外(上海、北京)沒有下訂單,形成銷路相對滯后。
石榴的栽培和管理,從地塊的選擇到石榴成熟的采摘和銷售,都是精細化和集約化經營管理的結果,種植3a開始掛果,5a進入盛果期,10a可達到豐產,經濟效益顯著。石榴苗的育苗和栽植成活率都能達到95%以上,可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產業(yè)發(fā)展中以及退耕還林地塊和陡坡地生態(tài)治理中推廣栽培,既能產生經濟效益又能發(fā)揮生態(tài)效益,實現國土綠化和經濟發(fā)展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