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施榮 黃少華
(1.佛山市高明區(qū)更合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廣東 佛山 528500;2.福建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福州 350012)
木荷(Schimasuperba)為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屬(Schima)常綠喬木,自然分布于我國華南、西南等長江以南地區(qū)。木荷環(huán)境適應性強,干型通直,材質堅硬不易變形,是我國南方重要的優(yōu)良用材樹種[1]。木荷經濟價值高,近年來備受關注和重視[2]。目前,我國木荷分布區(qū)林分主要為天然林,受人為干擾部分林區(qū)已成為次生林,林分質量普遍較差[3]。木荷結實量大小年差異顯著,嚴重制約了良種壯苗的培育利用。通過無性繁殖一方面能將母本的優(yōu)勢遺傳性狀較好的保存下來,同時還能進行優(yōu)良種質繁育與利用,推動良種推廣利用,提高林分生產力。
扦插是進行用材林樹種優(yōu)良品系無性繁育利用最廣的手段。從以往有關木荷扦插繁育技術的研究來看,木荷扦插繁殖困難,生根率偏低,扦插育苗效率不高[4-7]。為此,該研究以優(yōu)良木荷種質資源為繁殖材料,通過正交試驗法設計了不同生長調節(jié)劑、不同基質配比以及不同插穗類型、扦插季節(jié)處理下插穗生根率的變化,以期為木荷高效扦插育苗技術體系構建提供科學參考。
選擇干形通直、長勢旺盛的優(yōu)樹為采種母樹,以采集種子培育出的超級苗為采穗母株,選擇當年新抽枝條為試驗材料,在苗圃采用容器杯扦插育苗方式進行扦插。苗圃地位于廣東佛山市高明區(qū)更合鎮(zhèn),地理位置112°33′ 11″ E,22°48′ 48″ N,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平均為1 913mm,年平均氣溫21℃。
1.2.1 生長調節(jié)劑試驗
通過正交試驗設計方法,以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1號(ABT1)、6-糠氨基嘌呤(KT)和赤霉素(GA)為外源生長調節(jié)劑,每種因素設3個水平(見表1),共計18個處理。每次處理設3次重復,每重復40株苗。用各處理不同配比生長調節(jié)劑與滑石粉配制成漿狀生根劑,于10月中旬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和6~8 cm長的半木質化穗條蘸取少量生根劑后直接插入基質(泥炭土:珍珠巖:河沙=1∶1∶1,體積比)中。扦插后30 d內以薄膜保溫保濕,30 d后揭開薄膜,濕度控制在80%~85%通過噴淋保濕,葉面噴施0.15% KH2PO4,每周1次、連續(xù)噴施3~4次,扦插后60 d統(tǒng)計生根率,即各重復生根株數占扦插總株數百分比。
表1 生長調節(jié)劑因素水平
1.2.2 基質試驗
以黃心土、河沙、珍珠巖和泥炭土為基質組分,每種基質設4個水平(見表2),利用正交試驗法設置16個處理。每次處理設3次重復,每重復40株苗。根據生長調節(jié)劑試驗分析結果,以生根率最高的處理5(H5,500 mg·L-1NAA+500 mg·L-1IBA+500 mg·L-1ABT1+100 mg·L-1KT+300 mg·L-1GA=)為生長調節(jié)劑,按照1.2.1試驗方法進行扦插。扦插60 d后,統(tǒng)計生根率。
表2 基質因素水平
1.2.3 穗條類型與扦插季節(jié)試驗
根據穗條的木質化程度,分為3個類型:初木質化(萌發(fā)3個月)、半木質化(萌發(fā)6個月)和木質化(萌發(fā)10~12個月)。以3種不同類型穗條分別于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和冬季(1月)進行扦插。扦插生根劑采用H5處理生長調節(jié)劑、P15處理基質(黃心土∶河沙∶珍珠巖∶泥炭土=4∶2∶1∶3,體積比),扦插育苗方法同1.2.1。
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方差分析與LSD多重比較(α=0.05)。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下,木荷插穗生根率差異顯著。其中,在H5處理(500 mg·L-1NAA+500 mg·L-1IBA+500 mg·L-1ABT1+100 mg·L-1KT+300 mg·L-1GA)下,插穗生根率最高達83.2%。在供試18個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中,H1處理(無生長調節(jié)劑)生根率為0。這說明,木荷扦插生根需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通過優(yōu)化生長調節(jié)劑配比可大幅提升生根效果。從極差分析結果來看,5種生長調節(jié)劑中NAA(R=28.5)、KT(R=24.2)、ABT1(R=22.7)影響較大,IBA(R=10.8)、GA(R=10.2)影響相對較小。
從不同生長調節(jié)劑效應曲線圖可知,NAA、IBA、ABT1、KT及GA均有著明顯的劑效性。其中,影響最大的NAA最佳使用濃度是500 mg·L-1。這顯示,進行復配型生長調節(jié)劑使用時,各生長調節(jié)劑應控制在最適范圍。
在優(yōu)化生長調節(jié)劑基礎上,以生根效果最佳的H5處理生長調節(jié)劑為生根劑,對扦插基質進行了進一步調整。由表4可知,不同配比扦插基質處理對木荷插穗生根效果影響顯著。黃心土∶河沙∶珍珠巖∶泥炭土=4∶2∶1∶3(體積比)時,生根率可達93.4%,較未優(yōu)化基質的常規(guī)基質處理(泥炭土∶珍珠巖∶河沙=1∶1∶1)提升了12.3%。從極差分析結果來看,供試4種基質中,黃泥對木荷插穗生根影響最大(R=39.1),其次是珍珠巖(R=19.7),而河沙(R=11.4)、泥炭土(R=10.9)的影響相對較小。
表3 不同配比生長調節(jié)劑極差分析
圖1 不同生長調節(jié)劑效應曲線圖
表4 不同配比扦插基質極差分析
根據圖2各基質組分效應變化可知,黃心土配比與扦插效果呈正相關變化趨勢,即黃泥所占配比越大,生根效果越佳,而河沙、珍珠巖和泥炭土均以較低配比生根效果佳 。但值得一提的是,P1基質處理為純黃心土,但生根率顯著低于其他15個基質處理。這說明,黃心土利于木荷扦插,但需增加珍珠巖、河沙等基質組分以提高扦插生根率。
扦插受材料生理年齡及季節(jié)的影響,繁育效率大幅下降。為進一步提升木苛扦插育苗效率,在優(yōu)化生長調節(jié)劑與扦插基質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木質化程度穗條及扦插季節(jié)對插穗生根的影響。從圖3可以看出,季節(jié)對木荷扦插生根率影響顯著,其中春秋兩季的生根率明顯高于夏季和冬季。穗條類型影響著扦插生根效果,整體上,春、秋、冬季,不同類型穗條生根能力表現為:半木質化>木質化>初木質化,夏季則為:木質化>半木質化>初木質化。這說明,不同扦插時間應合理選擇不同木質化程度插條。
圖2 不同扦插基質效應曲線圖
激素在不定根發(fā)育過程中起到核心關鍵調控作用。研究證實,通過外源生長調節(jié)劑應用能有效誘導內源激素水平變化從而促進不定根形成[8]。該試驗以外源性NAA、IBA、ABT1、KT、GA為生長調節(jié)劑進行了不同復配處理,生根率最高達80%以上。
圖3 穗條類型及扦插季節(jié)對木荷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5種生長調節(jié)劑中NAA、KT和ABT1影響大于IBA、GA,且具有明顯劑效性,這表明優(yōu)化生長調節(jié)劑配比對提高木荷插穗生根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從作用效果來看,NAA和ABT1(有效成分:NAA和IBA)為生長素類型,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KT為細胞分裂素,誘導細胞分裂分化。眾所周知,生長素/生長分裂素比值與植物根莖、花芽器官分化相關。然而,目前大多植物生根劑多以生長素為主,細胞分裂素應用較少[7,9]。筆者發(fā)現,該試驗KT對木荷影響僅次于NAA,建議今后可增加細胞分裂素在生長調節(jié)劑中的復配性使用。
在優(yōu)化生長調節(jié)劑基礎上,通過對基質進一步調整,木荷扦插生根率提高到90%以上。根據黃心土、河沙、珍珠巖和泥炭土4種供試基質對扦插生根的影響結果,黃心土、珍珠巖明顯大于河沙、泥炭土。黃心土保水能力強,能較好地減少穗條水分丟失,而珍珠巖能增強基質透氣性,這反映了在木荷扦插生根過程中,一是要保證穗條基部水分,二是要保持基質通氣性、防止積水。
扦插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同以往研究一樣[10],木荷在春秋季的扦插生根效果明顯大于夏冬兩季。尤其在夏季扦插時,由于高溫高濕影響,插穗基部極易發(fā)生腐爛,進而導致穗條死亡。該試驗研究發(fā)現,穗條類型對木荷扦插生根的影響具有時空性。通常情況下,半木質化穗條扦插生根率最高,但在夏季進行扦插時,木質化程度越高扦插生根效果越好,這可能與穗條對環(huán)境抗逆性有關。因此,在溫濕度較高的環(huán)境下,為提升扦插育苗成效,可選用萌發(fā)時間較長、木質化程度較高的穗條進行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