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亦安冉
音樂與電影,常常是相互成就的。好的音樂,可以為電影注入靈魂。在許多電影中,我們都能找到和蘇州相關(guān)的音樂元素,比如吳歌,比如評彈,比如昆曲。
老電影令人念念不忘,其中的歌曲更是經(jīng)典的回響,許多蘇州的“吳歌”繚繞在老電影中。蘇州人通常把吳歌叫作“山歌”,蘇州人喜歡 “唱山歌”,以前在街頭巷尾常有小販兜售石印的吳歌唱詞讀物。吳歌的調(diào)子有一種哀而不怨的婉轉(zhuǎn),凄而不慘的迷離,深受很多電影導(dǎo)演的青睞。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是吳歌在電影中熠熠生輝的時代,當(dāng)年眾多的電影歌曲都出自蘇州吳歌,比如《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
插曲《明月彎彎照九州》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拍攝于1947年,云集了當(dāng)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云珠等。影片用一家人的生活變遷展現(xiàn)了十年的社會圖景。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后反應(yīng)極為熱烈,出現(xiàn)“成千萬人引頸翹望,成千萬人踩進(jìn)戲院大門”的壯觀景象。其中的插曲《明月彎彎照九州》:“明月彎彎照九州,幾家喲歡樂幾家愁……”哀婉的調(diào)子出自吳歌。
插曲《天涯歌女》 吳歌《知心客》
1937年拍攝的《馬路天使》,其中的插曲《天涯歌女》脫胎于吳歌《知心客》?!短煅母枧吩~曲作者分別是鼎鼎大名的田漢和賀綠汀,演唱者是20世紀(jì)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短煅母枧犯柙~如下: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哎呀哎哎呀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家山呀北望,淚呀淚沾襟,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天涯歌女》的創(chuàng)作源頭,最普遍公認(rèn)的說法是賀綠汀改編自蘇南民間小調(diào)《知心客》,另一個說法是改編自蘇州的雙鳳吳歌。吳歌《知心客》歌詞是這樣的:“云巖殿,拜壇前,一笑誰知把禍牽,就這樣他賣身書童變,哎呀他是成心來糾纏……”
歌曲《四季歌》 曲調(diào)《哭七七》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這首《四季歌》,是1937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馬路天使》中的主題歌之一,由賀綠汀作曲,田漢作詞,周璇首次演唱于1937年,改編自蘇州民歌,周璇因此曲一舉成名。
《四季歌》曲調(diào)改編自蘇州民歌《哭七七》,《哭七七》是有著千百年傳唱?dú)v史的江南喪葬歌:頭七到來哭哀哀,手拿紅被蓋郎來。風(fēng)吹紅被四角動,好像奴郎活轉(zhuǎn)來……《馬路天使》中,金嗓子周璇一曲《四季歌》“春季到來綠滿窗”唱紅了當(dāng)時的上海灘,這婉轉(zhuǎn)悠長的旋律,其實(shí)完全脫胎于《哭七七》調(diào)。
江南小調(diào)15首
香港戲曲故事片《三笑》1964年在香港首映,劇中貫穿了眾多江南小調(diào),由向群、陳思思扮演的唐伯虎和秋香形象家喻戶曉,1979 年在大陸公映立即風(fēng)靡全國。電影中用了15首江南小調(diào),《云巖殿,拜壇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秋香三愿》,《一笑三笑非尋?!贰矣玫檬智擅?,充分展現(xiàn)了吳歌音樂的深厚內(nèi)涵和包容性。
吳儂軟語的評彈,稱不上高雅,卻軟糯親民,茶館、酒樓里經(jīng)常有評彈藝人的身影。這一采用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tǒng)曲藝說書戲劇形式,也常常出現(xiàn)在電影里,為電影增色添彩。
評彈插曲頌雷鋒
《滿意不滿意》由長春電影制片廠1963年攝制,1964年6月公映,由嚴(yán)恭執(zhí)導(dǎo),小楊天笑主演,影片講述了不安心本職工作的青年服務(wù)員楊友生在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們的幫助下,端正工作態(tài)度,成長為顧客滿意的服務(wù)員的故事。
影片脫胎于滑稽戲《滿意勿滿意》,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代“蘇式滑稽”領(lǐng)軍者張幻爾先生,1957年前后在蘇州的“石家飯店”吃飯“吃”出了一出“外快戲”。這出滑稽戲不僅在當(dāng)時的蘇州一炮而紅,更是因為戲中“學(xué)習(xí)雷鋒、服務(wù)人民”的深刻教育意義演遍了江浙滬皖,乃至成為全國公演的獻(xiàn)禮劇目。
電影中有美食看,有評彈聽,尤其是頌揚(yáng)雷鋒的評彈比較搶眼:“電光閃閃,雷聲響。狂風(fēng)呼呼,暴雨淋。雷鋒是一手緊把孩童搶,一手?jǐn)v扶大娘行。頂風(fēng)冒雨十余里,不顧自己受苦辛。把祖孫兩人送到自家門,合家感動淚花落……”這出評彈讓影片中不安心工作的服務(wù)員領(lǐng)悟到了服務(wù)他人的真諦,使得影片的主題得以升華。
堪稱江南評彈紀(jì)錄片
1982 年的電影《琵琶魂》,有網(wǎng)友評價說:“當(dāng)作一個江南評彈的紀(jì)錄片挺好”,這部電影也讓許多人對江南、對評彈留下了美好印象。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后期的太湖一帶,地下組織聯(lián)系不上,女戰(zhàn)士蘇小琴主動請纓,化裝成評彈藝人,回到家鄉(xiāng)尋機(jī)營救關(guān)在水牢的原聯(lián)絡(luò)站負(fù)責(zé)人……開篇沒多久就有唱得情真意切的評彈,評彈女演員說唱之外,眼神、表情里都是戲。評彈好聽!電影里的堂會也很有排場!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里還有老戲骨陳佩斯飾演的反派角色。
評彈《梅花巾》引出曲折故事
《梅花巾》是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張良執(zhí)導(dǎo),由王琴寶、杜熊文主演的劇情片,于1980年上映。講述的是蘇州評彈藝人郭月庭一家因受惡霸丘龍迫害而家破人亡、父女分離,多年后,蘇州解放,一家三口終于重新團(tuán)聚的故事。郭月庭是一名評彈藝人,妻子美玉是刺繡能手。夫婦倆守著一對孿生女兒,相依為命地苦度時日。不料惡霸丘龍妄圖強(qiáng)占美玉,月庭劈傷丘龍,把妻女托付給師兄夏月清,帶著一角梅花巾遠(yuǎn)走異鄉(xiāng)。電影中有精美的蘇州刺繡,其中的評彈唱詞有梅有竹,散發(fā)著風(fēng)雅:老父孤舟無歸程,栽梅種竹近深閨。淡淡相交竹與梅,梅竹相伴御風(fēng)雪……
如果說評彈是下里巴人,那么昆曲就是陽春白雪。大美昆曲,移植到電影中,就成了影迷心中的朱砂痣。同樣的昆曲《牡丹亭》,在不同的電影里有不同的韻味,成就電影的不同意境。
王祖賢主演的《游園驚夢》,能夠?qū)⑽勒宫F(xiàn)得淋漓盡致,肯定是要?dú)w功于昆曲的。2001年上映的這部帶有文藝色彩的同性電影,取材于昆曲《牡丹亭》中《游園》與《驚夢》兩段折子戲。故事講述的是蘇州得月樓的歌姬翠花嫁入榮府做小妾后,備受冷落。榮蘭作為榮府的親戚出現(xiàn),身為女兒身卻有男兒志,一心想擺脫封建束縛。后來,翠花與榮蘭,一個唱杜麗娘,一個作柳夢梅,共唱一曲《牡丹亭》。整個劇主要描述兩位女性的情感故事。穿插其中的昆曲,唯美動人。電影開頭便來了一出《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1993年上映的電影《霸王別姬》明明以京劇為背景,講的是兩個京劇名角的故事,怎么會有昆曲的唱段?還真有。電影中有一段講述段小樓去給日本人唱戲,唱的就是昆曲《牡丹亭》。舊時京劇演員都要求有昆腔的底子,《霸王別姬》中,在程蝶衣和段小樓還很小的時候,第一次出師給張公公唱堂會,就被問過“有點(diǎn)昆腔的底沒有?”還道“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是昆曲界的一句行話。《夜奔》和《思凡》分別是武生和旦角最難演的戲,都是昆曲,大段的戲只有主角一個人在臺上,唱做功夫繁重,對演員壓臺功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都有珠玉在前,《夜奔》是楊小樓的拿手戲,《思凡》是梅蘭芳早年的常演劇目。
電影講述了明末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和錢謙益的愛情故事。以家國情仇為大背景,官場失意的男主錢謙益獨(dú)自游蕩走廊,哼唱起《牡丹亭》的詞句“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名妓柳如是則因為一曲《懶畫眉》拔得新一屆花魁選拔的頭籌?!稇挟嬅肌烦~絕美:“月明云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fēng)。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shù)落紅?!蹦信鹘浅亩际抢デ档ねぃ瑓s是不一樣的心境,一個苦悶,一個懷春。電影中,頗多昆曲展示,讓影片在家國與園林,名士與美人,殉道或偏安的氛圍中風(fēng)雅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