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鈺程 宋珊珊 馮品晶
“政府支持”“高額返息”“實力集團做擔?!保€是前景可觀的“養(yǎng)老服務藍?!保犉饋硭坪酢翱孔V又賺錢”的投資項目,真的可信嗎?2021年底,徐匯區(qū)人民檢察院就辦理了這樣一起案件,“投資人”無奈深陷一場“步步為營”的養(yǎng)老投資騙局。
2014年,W集團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為歸還債務,該集團法定代表人張某甲便打著“政府支持”的旗號,在其未取得養(yǎng)老機構設立許可,也未經國家金融主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借其關聯公司,以投資建設養(yǎng)老公寓項目等為名,利用多家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作為融資平臺,通過發(fā)布廣告、組織活動、口口相傳等方式公開宣傳,向社會公眾招募“投資人”。
由于該項目對外宣稱年化收益率可達7%~17%,且有W集團可為出資人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想著“有實力不錯的公司做背書,應該不怕賠,而且利潤還高”,不少“投資人”便動了心。
據審計,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間,W集團非法募集資金多達7億余元,造成被害人實際經濟損失4.4億余元。
其中,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間,沈某與張某甲實際控制的L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居間合作協議,出任L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業(yè)務銷售負責人,在本市租賃多個門店招攬銷售人員,以上述手段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截至案發(fā),沈某參與非法吸收資金共計2400余萬元。
在這場騙局中,許多受害人都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法分子往往就是利用老年人對養(yǎng)老的現實需求,以及老年人對新興事物認識不足,辨識能力不強的弱點,對老年人進行詐騙或非法吸收老年人資金。在此過程中,不法分子則會通過前期按時兌付、組織實地參觀等方式一步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引誘老年人投資得越來越多,最后甚至掏出了所有家底。
本案受害人程某,是一名80多歲的老人,據其所述,2015年,經由他人介紹,他認識了沈某。程某說,聽對方介紹這個養(yǎng)老公寓的建設項目,如果參與投資的話,不僅利潤高,還是保本的,自己便想著通過投資理財,能多賺點錢養(yǎng)老用。
“于是,我就先投了點。一開始賺了七八萬,本金也是到期就兌付了,所以我感覺還挺靠譜的。而且沈某和我說做擔保的W集團實力很雄厚,不用擔心資金運轉出問題拿不回錢,還帶我去實地參觀了這個集團,所以我就更相信他們了。后來,他們建議我把本金、利息可以再投資進去,我便也照著做了?!敝?,程某多次追加投資,甚至家里兩三萬應急準備用的現金也在沈某的勸說下,投了進去,結果卻落得血本無歸。
另一受害人張某乙也遭遇了相似的情況。據張某乙所述,其是通過鄰居認識的沈某,因自己每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聽鄰居介紹這個投資項目保本穩(wěn)固,利息還很高,便想多賺點錢。
在“投資”第一筆10萬元后,沈某就召集一批客戶,前往W集團基地和所謂的養(yǎng)老項目展示區(qū)實地參觀,親身感受W集團雄厚的“實力”,了解所謂的項目運作,還帶他們去郊區(qū)參加活動,免費吃住三天,聯絡感情。“我就感覺他們挺有誠意的。后來沈某一直鼓動我繼續(xù)投資,說放心,老板有實力,資金保障肯定沒問題,哪怕最壞,還可以把帶我看的那房產打折扣便宜賣給我,讓我放心大膽地投。我便在她‘洗腦’下,一下子又投資了不少。結果現在,留給外孫女留學的錢全都沒了?!?/p>
2021年,W集團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以集資詐騙罪判處罰金人民幣3000萬元;張某甲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以集資詐騙罪、危險駕駛罪,數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無期徒刑,并處罰金人民幣500.1萬元。
經徐匯區(qū)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徐匯區(qū)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沈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2年4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養(yǎng)老需求的加大,一些犯罪分子便“盯”上了老年人這片“市場”,打著“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的幌子,假借“養(yǎng)老”之名實施犯罪,給廣大老年人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精神痛苦。
本案中,不法分子以投資建設養(yǎng)老公寓為名,承諾給付高額回報,吸收公眾資金,是養(yǎng)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的常見套路之一。此類非法集資行為,往往還有這種情形,即不具有房地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地產銷售為主要目的,打著投資養(yǎng)老公寓、養(yǎng)老地產等幌子,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檢察官在此提醒廣大老年朋友,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安部、民政部、中國銀保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的《關于養(yǎng)老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該類不法機構或企業(yè)承諾的高額利息主要來源于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于拆東墻補西墻。多數企業(yè)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xù)維系,高額利息僅為欺詐噱頭,一旦資金鏈斷裂,高額利息無法兌付,本金也難以追回;而且大量來自社會公眾的資金由發(fā)起機構控制,難以得到有效監(jiān)管,資金安全無法保障。
犯罪分子會在老年人經?;顒拥墓珗@、小區(qū)周邊、醫(yī)院等場所,通過散發(fā)傳單、贈送禮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注意,并一步步引導老年人參加所謂的“健康講座”。在講座現場,犯罪分子會刻意與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目的就是了解老人的家庭情況和購買能力,為下一步實施詐騙打下基礎。隨后,犯罪分子會以“專家”的名義為大家“科普”養(yǎng)生知識、提供免費體檢,以此來引起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緊接著,進一步引誘老年人高價購買具有各種“神奇功效”的“保健品”。
事實上,這些保健品沒有他們所宣傳的任何功效,甚至是“三無”產品。當老年人發(fā)現上當受騙想要辦理退款時,犯罪分子早已將老年人“拉黑”,并逃之夭夭。
犯罪分子會以國家政策的名義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打著“以房養(yǎng)老”、有高收益回報等旗號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再誘騙老人把抵押房子的錢款用來購買他們推薦的“理財產品”。他們宣稱的“以房養(yǎng)老”,不僅不影響老年人在原有房屋內居住,每月還有豐厚的回報。
事實上,這些詐騙分子根本不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能力,他們宣稱的“以房養(yǎng)老”與國家試行的住房反向抵押養(yǎng)老保險完全無關。受騙老人抵押房子的錢款最終進了犯罪分子的口袋,結果不僅失去了房子,還背負巨額貸款。
許多老年人熱衷于收藏字畫、紀念幣等藝術品,認為不僅可以作為愛好,還可以作為一項投資。藝術品因具有高度的非標準性、主觀性及稀缺性,普通人往往難以自行鑒定,這就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犯罪分子會將自己的公司包裝成經營藝術品的公司,偽造各類鑒定證書來證明其銷售的“藝術品”的價值,并通過發(fā)放廣告?zhèn)鲉?、網絡宣傳、打電話等方式進行宣傳。他們會與老年人簽訂合同,承諾在持有這些“藝術品”期間能獲取高額返現,同時宣稱公司會定期舉辦拍賣會來高價回購這些“藝術品”。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藝術品”只是普通的工藝品,犯罪分子收取錢款之后沒有返利,更不會舉辦所謂的拍賣會。
老年人退休后“有錢有 閑”,經常出去旅游進行自我放松、調節(jié)生活。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熱情及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以不合理的低價甚至免費組織旅游活動,吸引老年人參加組團。
事實上,在旅游過程中,犯罪分子會安排各種購物環(huán)節(jié),將商品以遠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出售給老年人進行牟利,有的甚至通過威脅的方式強買強賣。有的所謂旅行社還會以預付卡費、會員費、理財產品等形式誘騙老年人“消費”“投資”并不存在的項目。
部分犯罪分子謊稱認識人社局、社保中心等部門的工作人員,騙取老年人的信任。隨后這些犯罪分子會以代辦養(yǎng)老保險業(yè)務為由,欺騙老年人一次性繳納大額的養(yǎng)老保險費用,并謊稱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養(yǎng)老保險的領取金額,還能提前一次性領取養(yǎng)老金。部分犯罪分子則會冒充銀行、保險機構的工作人員以代辦“提前退休”“養(yǎng)老保險”等為由,向老年人收取所謂的材料費、好處費等騙取錢款。
事實上,這些犯罪分子根本沒有相關的資質和能力辦理養(yǎng)老保險業(yè)務,他們拿到老年人的“養(yǎng)老錢”后不是幫助老年人繳納養(yǎng)老保險金,而是自己揮霍一空。
投稿郵箱:7796758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