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鋒
(杭州學軍中學西溪校區(qū),浙江 杭州 310012)
先來看下以下兩道高考試題:
例1如圖1,已知拋物線C的頂點為O(0,0),焦點F(0,1).
1)求拋物線C的方程;
2)過點F作直線交拋物線于點A,B,若直線OA,OB分別交直線l:y=x-2于點M,N,求|MN|的最小值.
(2013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文科試題第22題)
圖1 圖2
1)求點P到橢圓上點的距離的最大值;
2)求|CD|的最小值.
(2022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試題第22題)
例2考查橢圓的幾何性質(zhì)、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等知識,同時考查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shù)學運算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近5年浙江省數(shù)學高考解析幾何解答題,均與拋物線有關,2022年解析幾何解答題將例1中的拋物線問題改為橢圓問題,運算量增大了,解題方法卻完全相同.
第1)小題比較簡單,本文僅對第2)小題進行探討.
(1+12k2)x2+12kx-9=0,
其根的判別式
Δ=144k2+36(1+12k2)=36(1+16k2).
由韋達定理,得
同理可得
y=k1x+1.
同理可得
化簡得
同理可得
從而k1,k2是方程36x2-48kx-1=0的兩個實根,其根的判別式
Δ=482k2+4×36=144(16k2+1).
由韋達定理,得
評注解法1設點參數(shù),解法2設線參數(shù),兩種解法的運算量都較大,解法2的運算量相對小些.再次驗證了解決橢圓問題,通常設線參數(shù)比設點參數(shù)的解題過程顯得簡便些.兩種解法的共同特點是將|CD|表示為關于k的函數(shù),利用柯西不等式求|CD|的最小值.還可以利用判別式法如下:
(9t-16)k2+6tk+t-1=0.
(1)
Δ=36t2-4(t-1)(9t-16)≥0,
解析幾何是用代數(shù)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數(shù)學分科,它是幾何的(研究對象是幾何)又是代數(shù)的(研究方法是代數(shù)的),核心思想是坐標化思想,主要的數(shù)學思想是數(shù)形結合思想.解決本題需要學生具備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shù)學運算等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從知識點看,涉及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這些都是大部分學生耳熟能詳、信手拈來的知識.大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解答此題,主要原因有3個:一是解決解析幾何解答題的信心不足;二是沒有建立解決解析幾何解答題的思維導圖,如例2,設點參數(shù)或線參數(shù)→表示點C,D的坐標→用點參數(shù)或線參數(shù)表示|CD|→用k表示|CD|(即建立目標函數(shù))→求|CD|的最小值;三是運算能力欠缺,這是當下解析幾何復習教學亟須解決的問題.
許多高考試題是由課本例題、習題和以往的高考試題改編而成,因此在復習教學中要做到以下3點:一是回歸課本,立足于教材,重視教材的使用;二是在考前讓學生做一些典型的高考真題(試想如果教師在高考考前讓學生解決例1,那么學生能做出例2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三是研究一些高考真題,在課堂上對一些高考真題適當加以延伸、推廣等,并引導學生加以解決,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