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寶斌
(甘肅省敦煌市轉渠口中學,甘肅敦煌 736200)
我國當代數(shù)學家蘇步青教授曾經(jīng)說過“有人認為只要學好數(shù)學、物理、化學就可以了,語文學不好沒關系。這個看法不對,數(shù)學、物理、化學當然重要,但語文卻是學好各門學科最基本的工具?!边@段話道出了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是一門與母語教育有密切關系的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形成與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同時,課程標準強調為了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要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這實際上就是強調要促使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真正的主角。自從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占據(jù)語文課堂教學主角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要么教師管控太多,不敢放權;要么追求形式但教學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真正的主角呢?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下的實踐與思考,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以供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借鑒。
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但“主導”并不是“主角”,即教師是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有效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中心工作是輔助學生有效學習語文。正如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就是引導,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學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成的大廈,而是促使其開展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币虼?,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改變教育教學思想,改變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太多而成為中心的問題,要準確認知自身的角色和位置,進而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不“越位”也不“缺位”,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要想真正轉變教師的觀念,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
現(xiàn)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社會迅速發(fā)展的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也要與時俱進。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強化學習意識,通過及時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把握新時期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確保個人教學符合時代要求。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初中語文學科的前沿發(fā)展方向,特別是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反思個人的教學行為,要站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思考怎樣進行語文教學、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從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來看,其經(jīng)歷了由最初的“雙基”教學目標到后來的三維教學目標再到如今核心素養(yǎng)新目標的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教師在學習中成長、在內化中提升自身素質。首先,教師要提升教學能力,逐步實現(xiàn)由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的變化,從而更有效地促使學生參與初中語文學習;其次,教師要提升課堂駕馭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會大量增加,如何在保證學生高效活動的同時又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這就需要教師提升課堂掌控力;最后,教師需要增加專業(yè)儲備,學生活動多意味著課堂生成性會更隨機,教師需要具備把課堂生成性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料的能力。以上這些都需要提升教師素質,從而為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初中語文學習的內容很多,基礎知識方面學生需要扎實掌握字、詞、句、文體知識和文學常識,還要不斷訓練閱讀與寫作,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積累才能逐步看到效果的過程,這就容易導致學生感覺語文學習瑣碎且低效,從而減少投入在語文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進而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叭f丈高樓平地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基礎知識依然是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的重要前提,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前瞻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初中三年整體語文教學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學情、每一節(jié)課,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逐步積累,從而真正提升語文能力,這也是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主角的前提。
學生要想真正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主角就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與素質,同時也要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這一切都需要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前提。因此,學生要想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就要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要以學生有效自主學習和主動參與為基本條件,這需要學生課前就做好準備,而這個準備過程就是預習。課前預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聽課效率,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性格,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針對學生預習時缺乏目標最終導致預習淪為形式的問題,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指導者角色,給學生設計“預習導讀單”,在提前給學生呈現(xiàn)學習目標和預習要求的基礎上讓他們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整理字詞,在這個基礎上設置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學習內容,為課堂探究做好準備。為了切實引導學生重視并有效落實課前預習,教師要注意課前或課堂檢查,對學生形成督促機制,從而讓他們?yōu)檎n堂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認真聽講,強調學生要遵守紀律、集中精力,但是學生這樣聽課只是“觀眾”而不是“主角”,沒有真正參與其中,也難以實現(xiàn)在體驗過程中收獲知識的教學目標,因此還需要教師引導和培養(yǎng)。教師要讓學生把聽、看、思、說、做這五者結合起來:聽就要認真,而且要結合自己預習的需求抓住重點;看是指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一方面是觀察教材內容,另一方面是教師給學生呈現(xiàn)的內容,如PPT 課件、圖片或其他補充學習資源,為學生全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依據(jù);思就是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要有獨立性,切勿人云亦云,而要從學科角度有理有據(jù)地思考,敢于質疑;說就是直接參與語文課堂,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這對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做就是要結合個人的學習需求及時做好筆記或記錄,為接下來及時整理知識和復習做好準備。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聽課習慣,才能真正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真正的主人。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容量較大,教師教學進度較快,因此學生難免會碰到?jīng)]有學會或學透的內容,這就需要課下及時鞏固與復習,養(yǎng)成及時鞏固和復習的好習慣。具體來說,教師除了要求學生在課下及時整理課堂學習的筆記和重點內容,還要培養(yǎng)學生及時提問的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有問題一定要問,可以通過問教師或同學的方式查漏補缺,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也要提醒學生一定要重視課后作業(yè),它往往起著復習鞏固、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能夠為以后的課堂學習打好基礎。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發(fā)揮主體地位,如以傳統(tǒng)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出現(xiàn)教師主導太多而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這種接受式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依賴性增強,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倡導的學生學習方式,依據(jù)教與學之間相互影響的理論,要想真正促使學生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主角,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方法。
要想促使學生成為初中語文課堂的主角,教師就需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語文教學。但學生的層次存在差異性,為了促使全體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式教學活動。為了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目標明確,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及教學重點、難點,再結合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設計課堂教學,通過給學生呈現(xiàn)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與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引導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群言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扮演好主導者的角色,針對學生的困惑或不足,適時、適當給予指導,而指導要以肯定為主,方法上要以點撥為主。為了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組內競賽、角色扮演、小組展示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例如,在學習《春》這課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朗讀比賽,讓每一組學生推舉一名代表進行展示,這樣學生會不自覺地深入理解課文,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學生也能在展示的過程中無形地培養(yǎng)想象力,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
教師要把三維教學目標全面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即要把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與方法、提升過程體驗和情感認知全面融入其中,這就需要教師減少“包辦”,給學生自己理解、思考的空間,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應用情境教學法就能滿足這個需求,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非常受歡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利用情感與認知相互影響的理論,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引發(fā)其情感共鳴的直觀情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內驅力,從而促使學生理解學習內容、提升思想認識。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開始學習文本內容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從事不同職業(yè)的父親的背影,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認知后,教師讓學生通讀教材內容,然后以“父親買橘”這一中心情節(jié)提出思考性問題:“父親為什么要買橘?”“父親的體型怎樣?”“父親在買橘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我’的表現(xiàn)?”這時,學生再思考問題就能深刻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愛,這樣課堂生成就水到渠成,學生也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教學氛圍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形成的精神環(huán)境,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之一。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師生之間互動頻繁,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首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一定要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設計好課堂導入,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獨立自主地解決新問題。再次,要給學生搭建“對話”的平臺,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越投入往往疑惑就會越多,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疑惑,鼓勵其他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影響,這實際上也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適當點評,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從而通過教師的積極反饋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促使初中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大舞臺”。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想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語文教師要主動轉變觀念,適應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促使學生有效參與課堂;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渠道、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主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