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坤
(齊齊哈爾市水利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克山縣古北鄉(xiāng)東勝村距離克山縣城區(qū)7km,面積1.84km2。本次侵蝕溝治理工程區(qū)是東勝村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qū)域之一,工程區(qū)內有大小侵蝕溝主溝3條,支溝7條,總長度1123m,占地1.52hm2,侵蝕溝的發(fā)展導致區(qū)域內土地支離破碎,土壤侵蝕極為嚴重,以部分面蝕和溝蝕為主要侵蝕形式的生態(tài)災害逐年加劇,嚴重威脅區(qū)域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本次治溝綜合措施采取工程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以植物措施蓄水固土,以工程措施攔截徑流,蓄滯泥沙,群體防護、分段攔蓄。
本項目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主要有:營造水土保持林1.00hm2,全部為灌木林,修建溝頭漿砌石跌水6處,溝頂漿砌石防護1處,干砌石谷坊11座,編柳谷坊12座。
漿砌石跌水:侵蝕溝溝頭前進速度較快,威脅農田道路及兩側耕地安全,為了防止溝頭的繼續(xù)發(fā)展,在侵蝕溝溝頭段削坡整修后,布設漿砌石跌水防護措施,既可作為排水通道,又起到穩(wěn)定溝頭的作用。
谷坊:其主要作用是鞏固并抬高溝床,制止溝底下切,同時也穩(wěn)定溝坡、制止溝岸擴張。按照頂底相照原則設計谷坊座數,按照溝道的徑流量和沖刷程度確定谷坊高度。根據侵蝕溝土質情況和投資要求,主要設計為柳谷坊和干砌石谷坊。
溝坡防蝕林:溝坡削坡整地后造林,以穩(wěn)定溝岸,防止溝壑橫向發(fā)展。防蝕林全部為灌木純林,樹種選用灌木柳。
溝底防護:其主要作用是鞏固溝床,制止溝底下切。溝底整地后挖槽鋪柳捆,配合谷坊群建立溝底防護林、速生豐產林,既可使溝道穩(wěn)定,又可獲得經濟效益[1]。
溝底防沖林:溝底整地后造林,鞏固溝床。防沖林全部為灌木純林,樹種選用灌木柳。
1)措施的目的、作用及原則:侵蝕溝溝頭前進速度較快,威脅農田道路及周邊耕地安全,為了防止溝頭的繼續(xù)發(fā)展,在侵蝕溝溝頭段削坡整修后,布設漿砌石跌水防護措施,既可作為排水通道,又可起到穩(wěn)定溝頭的作用。
2)適用范圍:溝頭高差較大且溝頭發(fā)展迅速的溝頭。
3)設計標準:10a一遇6h最大降雨量。
4)措施布設位置、立地條件:溝頭以上集雨面積較大,來水較多,水勢較強的侵蝕溝頭。
5)設計參數:漿砌石跌水設計參數見表1,漿砌石跌水斷面見圖1、圖2。
表1 溝頭跌水設計要素表
圖1 漿砌石跌水縱剖面圖(單位:cm)
圖2 漿砌石跌水橫剖面圖(單位:cm)
溝底沿縱坡布設谷坊群,鞏固并抬高溝床,制止溝底下切。
3.2.1 設計標準
10a一遇最大6h暴雨標準。
3.2.2 使用范圍
侵蝕溝下切嚴重,坡度較陡、易受沖刷侵蝕的部位。
3.2.3 來水量計算
來水量計算,根據設計標準和谷坊的位置,從圖中量得谷坊上游集水面積。則設計頻率洪峰流量為:
(1)
式中:Qmp為設計頻率洪峰流量,m3/s;Kp為設計頻率模比系數,Kp=1.67;K5%為20a一遇模比系數,K5%=1.94;Cp為20a一遇最大徑流模數,Cp=4.0m3/km2·s;F為集雨面積,km2。
表2 溝道來水量計算表
3.2.4 斷面設計
根據溝道實際情況,設計干砌石谷坊2種:
1)干砌石谷坊一:高度1m,頂寬1m,底寬2m,上游坡比1∶0.2,下游坡比1∶0.8,中間留1.0m寬、0.2m高矩形溢洪口,見圖3。
圖3 干砌石谷坊一縱橫斷面圖(單位:cm)
2)干砌石谷坊二:高度2m,頂寬1m,底寬3m,上游坡比1∶0.2,下游坡比1∶0.8,中間留1.0m寬、0.5m高矩形溢洪口,見圖4。
圖4 干砌石谷坊二縱橫斷面圖(單位:cm)
溢流口泄流量:
Q=Mbh3/2
(2)
式中:Q為溢流口泄流量,m3/s;b為溢洪口底寬,m;h為溢洪口水深,m;M為流量系數,一般采用1.55。
據此計算Q1=0.54m3/s和Q2=0.14m3/s,滿足設計標準洪峰流量要求。
1)設計標準:10a一遇最大6h暴雨標準。
2)實施部位:小型發(fā)展溝或半穩(wěn)定溝較活躍的溝底。
3)設計原則:按照頂底相照的原則規(guī)劃柳谷坊座數;按照溝道的徑流量和沖刷程度確定谷坊高度。
4)編柳谷坊設計:編柳谷坊頂寬1.5m,高度為1.0m,邊坡為1∶1。修建編柳谷坊時,垂直水流方向設木樁3排,排間距0.5m,編柳上填土。溝底每排木樁處開挖基溝,基溝深0.4-0.5m,基溝寬0.2m,見圖5。
圖5 編柳谷坊標準橫斷面圖(單位:cm)
編柳谷坊施工時,應先橫過溝道定線,開挖深0.5m、寬0.2m的基溝,兩端切入溝坡1.0m,然后每隔10-15cm把柳條埋入土中,敷土踩實,以利成活。再每隔0.3-0.5m釘上木樁,樁高0.8m,并用細柳編籬,即成編柳谷坊,最后在谷坊上填土,以便攔淤,見圖6。
圖6 編柳谷坊示意圖
1)適用范圍:侵蝕溝發(fā)育活躍,溝道下切、溝岸坍塌嚴重,溝口較寬的溝段。
2)設計標準:10a一遇洪水。
3)斷面設計:由于本次治理的排水溝落差較大,溝頭經溝頭防護設計后,溝道底部設計栽植防護林。
從漿砌石跌水出口順水流方向在溝底鋪設30cm厚柳捆,每間隔1.5m用一排木樁固定,木樁直徑7cm,長1.5-2m。在木樁處用10cm柳條梱橫向編籬,壓在縱向柳梱之上,再用8號鉛絲將10cm橫向柳梱與木樁綁扎在一起,使之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2]。
斷面圖如圖7所示。
圖7 溝底防護縱斷面圖(單位:cm)
施工注意事項:必須按各部位尺寸把柳條捆扎結實;柳條梱之間也用土填實,防止沖刷,利于柳條成活;開挖基槽必須是挖方;竣工后需要覆蓋0.3m厚表土并壓實,利于柳條成活[3]。
1)措施的目的、作用及原則:根據項目區(qū)立地條件,選用速生豐產樹種營造溝道防護林,提高林草覆蓋率,攔截、調節(jié)溝道徑流,防止溝道沖刷,蓄水保土。
確定造林樹種的基本原則是“適地適樹”,以適生的鄉(xiāng)土樹種為主。
2)適用范圍:溝坡侵蝕擴張迅速、溝底下切比較嚴重的溝道。
3)設計標準:設計標準是在對該區(qū)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汲取以往的造林經驗,以立地條件類型為依據,考慮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性,結合現有栽培水平進行設計。
4)措施布設位置、立地條件:水力侵蝕嚴重的溝坡及溝底。
5)造林樹種及密度:樹種為灌木柳,株、行距均為0.3m。
6)撫育措施:撫育年次:第一年二次;第二年二次。
7)造林圖示:溝坡和溝底扦插灌木柳,行距0.3m,株距0.3m。
造林圖示見圖8、圖9。
圖8 溝坡防蝕林示意圖
克山縣古北鄉(xiāng)東勝村侵蝕溝專項治理工程完成10條侵蝕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共 1.52hm2。工程實施后,一是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河道及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積,提高防洪減災能力;二是溝頭溯源侵蝕和溝岸擴張得到有效控制,下游耕地得到有效保護;三是保護工程區(qū)內黑土資源、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為項目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