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0)
在蘇科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三節(jié)“人體的激素調節(jié)”中,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且該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生疏,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在編排時從人們熟知的糖尿病入手,讓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在了解科學家探究糖尿病發(fā)病原因的同時,了解胰島素的生理作用。同時,教材還簡要介紹了甲狀腺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素對人體的調節(jié)作用,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但教材并未提供探究實驗方案。若教師能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則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符合科學認知的規(guī)律,更易認可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甲狀腺素能夠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有些教師從甲狀腺素入手,探究“甲狀腺素對蝌蚪發(fā)育的影響”,引導學生得出甲狀腺素的調節(jié)作用。但該實驗需要近兩周的時間,并且實驗材料還受到季節(jié)的影響。腎上腺素能夠提升心臟的收縮力,使心跳加快。有些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腎上腺素對家兔心率的影響”,通過測定心率這個指標,觀察注射腎上腺素前后家兔心率的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得出腎上腺素的調節(jié)作用。但該實驗存在以下問題:①給家兔注射腎上腺素,初中生沒有相關的實驗基礎,這一操作的難度很大,不便執(zhí)行。②測量家兔的心率,需要用到心電圖機等專業(yè)儀器,課堂中難以滿足以上要求。因此本實驗被作為演示實驗,難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鑒于以上種種原因,如何更好地設計探究實驗,是一個難題。
筆者設計了腎上腺素和胰島素的調節(jié)作用兩套探究實驗方案,并且均能夠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出現明顯效果,是學生課堂探究的優(yōu)選實驗,以下是實驗設計方案。
筆者從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實驗中得到啟發(fā):既然酒精對水蚤心率有影響,那么,腎上腺素是否也有影響呢?經過實驗與查閱資料,發(fā)現:①水蚤屬于甲殼動物,甲殼動物對激素敏感。②以水蚤為實驗材料,取材容易,可在池塘中捕撈,也可在花鳥蟲魚市場購買到。③水蚤結構簡單,它的心臟位于背部中央靠近頭部的地方,能夠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可以直接數出心率。④水蚤的給藥過程方便。水蚤屬于水生動物,只需將腎上腺素直接滴加到水蚤身上,經過滲透作用,就完成了給藥過程。
實驗材料:水蚤、生理鹽水、腎上腺素、載玻片、吸水紙、顯微鏡、秒表等。
實驗操作步驟:①用滴管吸取一只水蚤于載玻片上,無需蓋蓋玻片,用吸水紙吸干載玻片上的水,使水蚤固定不動。②滴加生理鹽水兩滴,等30 s充分滲透后,再度吸去多余的液滴,將水蚤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記錄/min為水蚤的心率。③測完之后,滴加腎上腺素兩滴于同一只水蚤上,等待30 s,吸去多余的液滴,將水蚤放在顯微鏡下,再次測量心率。
實驗分析:①提前分好組,多組同時進行實驗,并收集多組實驗數據以減少誤差,遵循了平行重復原則。②先滴加兩滴生理鹽水測心率,再滴加兩滴腎上腺素測心率,前后數據比較,遵循了對照實驗原則以及單一變量原則。③設置30 s的等待時間,目的是讓液滴充分滲透,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
學生記錄6個小組的數據,并測算出生理鹽水以及腎上腺素中水蚤心率的平均值(表1)。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將平均值制成柱形圖,使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由表1可知,腎上腺素的確能夠提升水蚤的心率,體現了腎上腺素的調節(jié)作用。
表1 生理鹽水和腎上腺素中水蚤心率記錄
教師將腎上腺素調節(jié)作用的探究實驗搬入課堂,以一種更接近初中生實驗基礎和能力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得出結論。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
糖尿病是當今世界上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化驗會發(fā)現,患者的血糖指標高于正常水平。對于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學生也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即胰島素能夠通過對糖的利用和轉化,從而降低血糖,但如果血糖含量降得過低,便會出現低血糖的癥狀。實驗前,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低血糖的癥狀。少部分學生有過類似經歷,能列舉低血糖的癥狀有頭暈眼花、行動遲緩、臉色蒼白等。教師提出問題:那么,對正常的人注射胰島素,是否就會出現低血糖呢?是否出現了低血糖的癥狀,便能證明胰島素的降血糖功能?課堂上不能以人體作為直接的實驗對象替,其他脊椎動物的低血糖癥狀與人類相似,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其他的動物進行代替。本實驗選擇小金魚作為實驗對象。
實驗材料:3只大小形態(tài)相似的小金魚、3個金魚缸、生理鹽水、胰島素、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
實驗操作步驟:①將3只大小形態(tài)相似的小金魚編號A、B、C,分別放入3個裝有等量水的金魚缸中。②沿著A小金魚的鰓蓋后緣,注射一定量的生理鹽水;沿著B、C小金魚的鰓蓋后緣,注射等量的胰島素。③觀察3只小金魚的活動狀態(tài),并做好記錄。④一段時間后,沿著B小金魚的鰓蓋后緣,注射一定量的生理鹽水;沿著C小金魚的鰓蓋后緣,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⑤觀察B、C小金魚的活動狀態(tài),并做好記錄。
實驗分析:步驟②中,A小金魚注射生理鹽水作為對照組,B、C小金魚注射等量胰島素作為實驗組。通過觀察發(fā)現,A小金魚行為正常,而B、C小金魚均出現翻肚皮、抽搐等行為異?,F象。這可以說明:小金魚出現的行為異常,是注射了胰島素所致。步驟④中,B小金魚注射生理鹽水作為對照組,C小金魚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作為實驗組,通過觀察發(fā)現,B小金魚依舊行為異常,C小金魚則恢復正常。學生分析后,得出結論:小金魚行為異常的出現,的確是由于血糖含量過低所致,由此可見,胰島素能夠降低血糖。
本實驗主要有兩次對照,通過第一次A小金魚和B、C小金魚的對照,得出胰島素能夠讓原本正常的小金魚出現行為異常現象。但此刻并不能確定是因為血糖降低所導致。為了進一步確認,通過B小金魚和C小金魚的第二次對照,發(fā)現原本行為異常的C小金魚,注射葡萄糖溶液之后恢復正常,則說明之前行為異常原因是血糖含量過低所致,從而體現出胰島素的降血糖功能。當然,小金魚自身的前后對照也不能忽略。這是一種基于對照原則的有效探究,切實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思維。
實驗結束之后,教師可提醒學生將B小金魚也注射一點葡萄糖溶液,從而加速B小金魚的恢復,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
以上兩個探究實驗,教師最后都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到激素對人體的調節(jié)作用,如腎上腺素能夠提升心臟的收縮力,使心跳上升,血壓升高,呼吸加快,為人體獲取更多的能量,從而提升人體應對危急情況的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適度緊張其實是一件好事,正視自己的緊張情緒,從而更好地去舒緩、調節(jié)情緒。若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則會患糖尿病,胰島素分泌過多則是低血糖。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血糖的穩(wěn)定才能維護身體健康,自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過探究實驗掌握知識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的理念,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深入挖掘教材,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巧妙設計,同時結合信息技術手段,量身定制探究實驗,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有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