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相較于其他植物材料具有較好的劈篾性和柔韌性,可以編制成盛放物品的器具,竹編器物最早發(fā)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
。竹編作為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一種,因其制作工藝繁瑣、工業(yè)化程度較低,目前逐漸被其他產品所替代
。皮影戲在古時受歡迎度極高,但現(xiàn)代人們的娛樂方式豐富多樣,使得當下皮影藝術成為了一種“邊緣藝術”
,將皮影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是繼續(xù)探索發(fā)揚“皮影戲”的有效方法之一
。文章提出將皮影元素融入竹編燈具設計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探索竹編與皮影在燈具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設計基本是按照我國戲曲人物角色的生、旦、凈、末、丑行當進行的。圖案紋飾通常采用“空鏤陽刻”(圖1a)和“實鏤陰刻”(圖1b)這兩種雕刻手法。藝術家利用雕刻藝術產生不同的光與影效果,虛實相生的留白方式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皮影造型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平面化:在皮影戲的表演中,由于場景不受透視限制,皮影人物造型一般呈現(xiàn)出來的是正面臉、側面五分臉或七分臉的平面形象,整體畫面追求平面構成的形式美。
2)藝術化:皮影人物造型一般采用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藝術化手法,人物身段與臉部形象逼真,形態(tài)夸張,用線條鏤雕五官。
3)卡通化:皮影人物通常采用簡潔的線條刻畫人物的表情來傳達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皮影人物身體各關節(jié)的靈活動作體現(xiàn)奔跑、打斗、擁抱或是各類形態(tài),使表演具有趣味性。
在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的基礎上,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設置植物分類方面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活動,實現(xiàn)對植物分類的基本知識的認知:①上述植物分別屬于哪一類植物?有幾種分類方法?②種子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③無種子(孢子)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④怎樣把上述植物所屬類群按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
牛皮糖站在一塊預制板上,儼然一位樂隊指揮正在指揮一場協(xié)奏曲。揮舞著手臂,指揮著他的隊伍,淋漓酣暢地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吹芥?zhèn)長前來,他連忙放下手頭工作,匆匆趕到鎮(zhèn)長和村長站著的那堆紅磚面前。
設計師們不斷嘗試從皮影藝術中提取皮影元素,并在不同領域中進行融合應用。在2015 年意大利女裝品牌喬治·阿瑪尼夏季時裝發(fā)布會上,就將皮影的鏤雕技藝與布料相結合,其設計作品得到了國際上眾多女性的青睞
。在景觀設計的空間構造中,河北省的唐山皮影主題樂園提取了皮影藝術的造型、色彩與材料等元素,運用了幾何圖形的變形、現(xiàn)代科技的融入等方式將皮影元素融入景觀設計中
。另外,提取皮影戲的表演特征與現(xiàn)代產品中的形態(tài)語義相結合進行書架設計,其立于墻面的支撐桿與皮影戲表演中的操控桿形式相似,皮影人物的造型形態(tài)充當了書架的立面。
2)個性化。皮影色彩的個性化因地制宜,會根據角色的不同運用不同的色彩來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皮影藝人為了塑造鮮明的人物個性,會選用強烈的反差色對人物進行渲染,例如紅與綠。在一些地方的皮影人物,例如文官的衣著圖案,便是以鮮艷的紅花綠葉作為裝飾,整體營造出端莊、大氣、氣質非凡的人物形象。而這種色彩的個性化搭配,在現(xiàn)代設計中也很常見,例如在竹編燈具設計中,利用紅與綠的燈光也可營造出令人興奮、緊張、激動的氛圍。
由巖體自重而產生的下滑力:f1=w·sinβ,由自重對邊坡產生的壓力為f2=w·cosβ,由自重而產生的摩擦力為f3=μwcosβ,其中μ為巖體與斜面的摩擦系數(shù)。當邊坡滑坡時可以利用物理模型簡化計算得到邊坡下滑力,利用物理模型受力分析巖質邊坡證明:確定巖體與斜面的摩擦系數(shù)是解決臨界滑坡下滑力的關鍵,受力分析可知邊坡滑坡時的傾角越大下滑力越大,且邊坡傾角越大越容易滑坡,通過以上受力分析可以通過物理模型來確定巖質邊坡的最大傾角。
4)戲曲化:皮影戲通常是根據戲曲生、旦、凈、末、丑的行當進行設計,所以對于文雅秀麗的生、旦角色一般采用陽刻空臉臉型,對于丑角則多采用陰刻實臉臉型,來表現(xiàn)其豐富的面部表情
。
皮影藝術中具有不同意義的元素,例如不同人物角色的頭茬、不同身份地位的裝飾道具和場景布置等等
。將這些元素運用到竹編燈具中,即可得到具有皮影與竹編這兩種傳統(tǒng)藝術特征的燈具。
1)程序化:皮影用色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各顏色的運用要分別映射出人物角色的身份、相貌、地位等個性特征。例如,白色在現(xiàn)代人的概念里大多象征純潔與純真,所以會在一些婚禮等重要場合儀式中使用。而在皮影戲劇當中,白色的寓意與現(xiàn)實生活中給人的美好形象截然不同,它象征著狡詐、陰險與圖謀不軌,例如人物趙高(圖2a)。黑色從文化意義上講,是象征著宇宙的底色,是一切的歸宿,黑色也是一個可以吸收其他一切色彩的強大顏色,可以幫助其他顏色發(fā)揮原本的效果。在皮影人物當中,它通常用來表現(xiàn)大公無私、公平正義和暴躁、魯莽,但為人正直的形象,例如包拯和張飛(圖2b)。在現(xiàn)實生活中,紅色通常象征著熱情、喜慶、吉祥,也經常運用在婚宴、聚會等重大節(jié)日場合。但在皮影藝術中,紅色則通常運用在象征勇敢、正義、威武的人物形象當中,例如關羽。由于紅色可以營造出緊張、激動的氛圍,因此不宜大面積使用,所以紅色一般情況下會與綠色搭配使用(圖2c)。黃色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給人一種明亮、樂觀的感覺,人們也慣用黃色來表達親切與高貴。在中國古代,黃色亦是皇家的御用顏色。所以在皮影戲中黃色通常是皇親國戚的專用色彩,在個別情況下還會用來表現(xiàn)勇猛的人物性格(圖2d)。綠色象征著清新、愉悅及健康,因此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也通常定義綠色為充滿生命力的顏色。在皮影藝術中,綠色是常用的顏色,經常與紅色結合出現(xiàn),給觀眾帶來一種愉快、積極的感覺(圖2e)。
竹子從古至今一直被許多文人雅士作為歌頌高尚美德的寄托物
。竹編燈具從古沿用至今,大多數(shù)竹編燈具的制作工序會經歷選材、制篾、編織這三部分。選材時一般挑選背陰向陽、生長三年左右的竹子,然后選取竹竿的部分砍下,再用篾刀經過剖竹、啟篾、刮篾工序制成篾片或蔑絲,最后常用“挑一壓一”的經緯編織法進行編織,制成竹編燈具(圖3)。由于竹編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使竹編燈具具有很大的藝術價值。竹子作為天然材料,向來具有利用價值高且綠色環(huán)保的優(yōu)勢,這致使竹編燈具也成為了綠色環(huán)保的現(xiàn)代產品。此外,竹編燈具還具備造型形態(tài)多樣化、功能形式多樣化,以及易與異類材料相融合等特征。
文章采用實鏤陰刻的雕刻方法,將一面帶黑須、頭戴發(fā)冠、身材敦厚穩(wěn)實的武將人物形象與相對扁圓的六角孔編法的竹編燈具形態(tài)相結合,達到造型形態(tài)與人物形象的統(tǒng)一(圖4a);采用空鏤陽刻的雕刻方法,使皮影中戴頭巾、梳長辮、身材修長的少女形象與菱形編法的長方形竹編燈具造型相結合(圖4b);將實鏤陰刻的皮影丑角形象與上窄下寬的六角孔編法的竹編燈具造型相結合,以此實現(xiàn)竹編燈具與皮影人物造型在視覺效果上的統(tǒng)一(圖4c);也可采用空鏤陽刻的皮影小生人物形象與六角孔編法的竹編燈具相結合,使造型極具和諧感(圖4d)。通過異質同構的理論,將皮影人物與不同造型形態(tài)的竹編燈具相融合,賦予竹編燈具新的文化內涵。
皮影藝術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皮影的制作需要精心挑選牛皮、驢皮、羊皮或尼龍薄膜等材料進行雕刻、上色,制成后再根據表演的需要,通過藝人的手動操作完成人物、動物或景物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極具觀賞價值。皮影戲也是如今電影的雛形,在唐代,利用影人和圖片的方式闡述內容。元代時期,元雜劇的出現(xiàn)為皮影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再到明代,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使皮影由國內流向海外,大眾對皮影戲的熱愛逐步加深,使得皮影藝術的發(fā)展迎來鼎盛時期。直到如今,皮影藝術已融入了各朝代的文化特色,如果能將皮影的藝術元素提取出來,與現(xiàn)代設計融合,相信將會對設計以及藝術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
竹編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自古便被古人所熱衷,直至現(xiàn)代,竹編工藝品仍是人們喜愛的產品。竹編具有超強的造型潛質,可以表現(xiàn)出自然優(yōu)美的仿生形態(tài),也可以表現(xiàn)出秩序嚴謹?shù)膸缀涡螒B(tài),又或是張弛有度的有機形態(tài)。由于竹篾的透光性很強,所以竹編燈具半透光的效果可以營造出層次分明、氛圍十足的空間效果
。皮影的售賣市場范圍較小,除了作為旅游產品以外,無法滿足快速消費的需要,而竹編燈具作為日常家居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較為廣泛,如若將皮影元素應用在竹編燈具設計之上,既可以解決兩種藝術產品市場需求較低的問題,又可以實現(xiàn)兩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發(fā)展。
心理社社員總共約50個,每次聚會大概會來8成,比例算高。像我一樣的大一新社員有12位,其中3位是女生。
德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ぐ⒍骱D诽岢隽水愘|同構理論
,將兩種不同物質的共同點進行融合,文章在保持竹編燈具基本形態(tài)不變的前提下,將皮影人物融入竹編燈罩設計中。運用“光與影”來表現(xiàn)皮影人物與竹編燈罩的結合,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竹編燈具在形態(tài)上的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皮影人物隨著燈光映射在竹編燈具上的變化,使皮影人物形象更加鮮活,可以在保持竹編燈具的基本形態(tài)不變的前提下,運用皮影鏤雕技藝將人物置換于竹編燈罩中。文章通過將京劇中不同形象和造型的竹編燈具相融合,賦予皮影元素新的含義,拓展了竹編燈具的應用場景。
此測試僅檢查腕表的機心,將機心置于兩種不同位置,讓其暴露于15,000高斯強磁場里,使用麥克風通過聲音檢查機心的運行狀況。
機械正壓通氣用于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急診搶救,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目前呼吸困難造成的缺氧情況,及時為患者提供持續(xù)的呼吸支持,從而改善患者組織缺氧、呼吸衰竭等情況。臨床治療搶救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該類患者呼吸衰竭進行性加重,且患者進行支氣管擴張藥物和糖皮質激素抗炎治療效果不佳,動脈血氣分析重度呼吸衰竭,兩肺布滿響亮的哮鳴音和濕羅音,則要考慮患者呼吸肌、支氣管痙攣沒有得到緩解,呼吸肌疲勞,可以及時采取機械通氣進行搶救。
在共生同構設計理念中,共生是指內容或輪廓雙方共用、并傳達雙向的指義,同構是指兩個及以上的圖形組合,并共同構成的新圖形,需要傳達出一個超越或突變的新意義
。文章采用共生同構的設計理念,先將兩種不同的事物在平面圖形上進行創(chuàng)造,然后運用到立體竹編燈具上,由此對竹編燈具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皮影戲中為了能夠突出人物的特征,通常會放大人物的頭部,縮小衣服的比例,所以皮影人物的頭部通常有很多象征角色身份的裝飾物。文章從四個不同的皮影人物女子頭部造型出發(fā),將人物頭部與面部輪廓造型通過竹編編織手法進行呈現(xiàn),由此使得竹編燈具與皮影元素實現(xiàn)共生同構。將皮影人物頭部特征運用到燈具形態(tài)設計上的形式,可以為燈具造型的創(chuàng)新提供一定借鑒,使燈具造型打破原有的固有形態(tài)(圖5)。
置換同構是在保持物體基本形態(tài)的基礎上,物體中的某一部分被其他形態(tài)所替代,并產生新語義的一種圖形構造設計方法。置換同構已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置換同構的類型多樣,例如元素的置換、形與義的置換、材質、肌理的置換,以及綜合置換等。文章在保持竹編燈具基本形態(tài)的前提下,將皮影的色彩元素置換到竹編燈具上,使竹編燈具具有新的意義。
在設計中將黑色置換于竹編燈罩上,并與皮影人物張飛結合,使張飛的人物形象通過色彩及燈光的效果更加直觀立體(圖6a);通過提取皮影中的紅色元素與關羽形象置換于竹編燈罩上,紅色與竹編原色相間分布,人物穿插于其中,使得皮影元素與竹編燈具銜接得更加自然(圖6b);提取黃色元素與皮影戲中的皇帝形象置換于竹編燈罩上,將人物形象重復排列環(huán)繞在燈身上,燈身轉動時,皮影人物也變得更加鮮活(圖6c)。通過選取皮影人物中的舞女形象,將綠色的舞衣與飄帶造型置換于弧形燈罩上,營造出仿若舞者的飄帶縈繞其身的氛圍感。根據竹燈上窄下寬的造型特點,竹燈上半部分是舞女曼妙的上半身,下半部分則是舞女靈動的裙擺,使人物身形與燈具造型相得益彰(圖6d)。通過將皮影元素中不同顏色所象征的人物形象置換于竹編燈罩中,利用燈光的烘托,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增加竹編燈具使用的趣味性。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顏色及燈光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增加空間的裝飾性。
文章對皮影藝術元素進行了分類分析,以及總結了其在竹編燈具設計上的應用意義,首次提出將皮影元素融入竹編燈具的設計中。皮影元素融入竹編燈具既可以實現(xiàn)不同文化的交融,也可以滿足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使竹編藝術和皮影藝術這兩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工業(yè)化的運用。皮影藝術與竹編燈具的融合不只是兩種元素的融合,更是兩種文化的交融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能夠適應現(xiàn)代人生活需求和審美的作品,促進竹編藝術和皮影藝術的傳播和交流。
[1]萬潔濤,肖德榮.基于SWOT 范式的湘西竹編發(fā)展策略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261(11):103-104.
[2]趙軼博,周耀,張偉.現(xiàn)代燈具的材質美、形態(tài)美、色彩美[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12):187-189.
[3]董慶峰,王珉,劉谷子.論皮影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J].四川戲劇,2013(01):48-49.
[4]張楠.皮影藝術中的家具文化探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193(03):26-27.
[5]許琛,中國民間皮影造型藝術研究[J].民藝,2021(04):145-148.
[6]靳杜娟,曹蓓,李亦然,等.皮影造型的再塑設計在女裝中的應用[J].紡織科技進展,2019(03):20-22.
[7]靳怡鑫.皮影藝術在景觀中的應用—以唐山皮影主題樂園為例[J].牡丹,2021(14):186-187.
[8]郝倩倩,皮影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14):37-38.
[9]趙越,竹制燈具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新設計實踐研究[J].居舍,2020(20):127-128.
[10]馬媛,蔣暉.皮影藝術在家居裝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4:72-73.
[11]孟春榮,張姍姍.蒙古包建筑異質同構式傳承范式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2):82-87.
[12]張野.共生圖形的再界定及類型解析[J].裝飾,2020(0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