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婧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一科 (江西九江 332000)
危重癥患者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神經發(fā)生障礙會導致患者產生高熱,加上此類患者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往往較長,其認知功能有發(fā)生紊亂的可能,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可繼發(fā)為癡呆,產生譫妄[1]。譫妄是指患者的大腦皮質功能異常,導致精神恍惚、意識內容改變等,其臨床表現多樣。常規(guī)護理通過為患者進行人工物理降溫來緩解患者的譫妄癥狀,但降溫速度較慢,不利于患者預后。有研究表明,亞低溫治療儀能使機體保持恒定的溫度,降溫速度快、效果明顯,再加以有效的認知訓練,可幫助患者的認知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減輕譫妄癥狀[2]。本研究旨在探究認知訓練聯(lián)合亞低溫治療儀干預對危重癥患者譫妄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危重癥譫妄患者的病歷資料,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3例。對照組男19例,女14例;危重癥發(fā)生時間1~6 d,平均(3.10±0.88)d;腎衰竭10例,惡性腫瘤12例,腦出血11例。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危重癥發(fā)生時間1~7 d,平均(3.12±0.90)d;腎衰竭13例,惡性腫瘤11例,腦出血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研究同意書。
納入標準:住院時間≥30 d;精神改變,認知功能障礙;意識混亂,存在幻覺或錯覺。排除標準:意識模糊,處于休克代償期;呼吸窘迫,代謝功能嚴重紊亂;腦干嚴重損傷。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向處于清醒狀態(tài)的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定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行為,為患者播放廣播或輕柔的音樂,避免患者胡思亂想;對患者采取人工物理降溫,用冰塊降溫時應用毛巾將冰塊包裹后放在大血管處,如腋窩、大腿根部和脖子兩側;用毛巾蘸取50%乙醇在大血管處摩擦,降溫的同時需提醒患者多飲水,并注意觀察其體溫的變化。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認知訓練聯(lián)合亞低溫治療儀干預。(1)使用亞低溫治療儀(上海日成電子有限公司,型號RC-2000Ⅲ)為危重癥患者降溫;連接儀器導管,于水槽內加入2 500 ml蒸餾水,將控溫毯平鋪在床單下方,囑患者身著單衣平躺在治療床上,于其腋下粘貼傳感器,確保傳感器緊貼腋窩后為其蓋上薄被,設置溫度為36~37 ℃,水溫4~10 ℃,開啟儀器,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為其測量體溫、翻身,待患者體溫、意識恢復正常后進行認知訓練。(2)對患者存在記憶障礙的人物或用品等進行相應的記憶康復訓練,制作患者熟悉及存在記憶障礙的圖片,并進行混合訓練(防止患者因識別錯誤率高而喪失護理信心)、觀察訓練(鼓勵患者對周圍環(huán)境或人員進行描述,或通過一些游戲提高患者的觀察能力,如大家來找茬)、數字與數學計算能力訓練(陪伴患者進行簡單的物品、數學計算,如數水果、數動物,物品加減等)、視覺辨識訓練(采用簡單的拼圖鍛煉患者對圖形的辨識能力和想象能力)。
兩組護理措施的開展時間均為14 d。
(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洛文斯頓作業(yè)療法認知評定中文量表(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 Second Edition,LOTCA)[3]評分,該量表共4個維度,22個條目,分別為知覺(7個條目)、思維運作(3個條目)、視運動組織(7個條目)、定向(5個條目),思維運作采用5級(1~5分)評分,其余3項均采用4級(1~4分)評分,總分為9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2)比較兩組護理后譫妄的持續(xù)時間,使用譫妄評估量表(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lirium in the ICU,CAM-ICU)[4]對兩組護理后每日出現譫妄的情況進行篩查,CAM-ICU包括注意力散漫、精神狀態(tài)突然改變或起伏不定、意識程度變化、思維無序4個維度,若患者符合其中任何1個維度即可被診斷為存在譫妄。
護理前,兩組LOT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LOTCA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LOTCA評分比較(分,
護理后,觀察組譫妄的持續(xù)時間為(6.86±0.48)d,短于對照組的(7.24±0.5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8,P<0.05)。
危重癥患者通常因體內存在炎癥而伴有高熱的癥狀,若長時間處于高熱狀態(tài),會增加機體能量的消耗,使神經中樞活動失調,進而發(fā)生急性意識障礙,產生譫妄。危重癥譫妄患者起病急驟、意識模糊、言語雜亂,行為不受主觀意識控制,可能會出現傷害自己或他人的異常行為。因此,需要對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臨床在護理時先對患者行退熱處理,幫助其恢復體溫和意識狀態(tài),再通過有效的認知訓練,使其回歸正常生活[5]。
常規(guī)護理通過健康教育、情緒干預和人工物理降溫處理等措施,可使患者有效提高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緩解不良情緒,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體溫,緩解譫妄程度。但單一采用常規(guī)護理降溫速度較慢,護理效果欠佳。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LOT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譫妄的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為,亞低溫治療儀通過調節(jié)人體腦血流,可降低腦氧代謝率,改善細胞能量代謝,減少神經元壞死和凋亡;該儀器是利用冷源對儀器內的水進行制冷,再將制冷后的水通過水循環(huán)輸送至水毯內循環(huán),在患者的身體與水毯大面積接觸后,機體高溫與水毯的低溫進行冷熱交換后,形成亞低溫環(huán)境,利于控制患者的體溫,可改善神經功能、縮短譫妄的持續(xù)時間;此外,該治療儀的降溫速度快、作用持久,可降低危重癥患者神經元的壞死、凋亡風險,恢復細胞間的信號傳導,有效規(guī)避腦損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降低譫妄的嚴重程度,對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可起到積極的作用[6];在此基礎上給予認知訓練,其中,記憶訓練旨在加強腦細胞運動,注重患者參與訓練的過程;觀察能力訓練注重提高患者思維參與感知過程的觀察能力;數學與數學計算能力訓練注重提高患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視覺辨識訓練注重提高患者對空間的知覺、想象能力;護理人員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對患者進行認知訓練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訓練內容和難度,以改善患者思維混亂的現象,幫助其恢復大腦的正常神經功能,增強其認知功能,縮短譫妄持續(xù)時間[7]。
綜上所述,認知訓練聯(lián)合亞低溫治療儀干預可使危重癥譫妄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有效提高認知功能,縮短譫妄時間,加快康復進程,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