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春 王珍珍
我國是一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而我們所說的漢語也見證了我國歷史的發(fā)展,并且自身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逐步形成一個巨大的文學寶庫。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用語應運而生,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語言,通常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傳播使用。隨著網絡語言使用的越來越多,一部分人將隨意的網絡語言與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學混合使用,如果長時間發(fā)展下去,可能會對漢語言的傳播造成極大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科技在不斷興起,網絡語言也隨之出現。并且隨著網絡科技的發(fā)展,互聯網也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及人們的生活當中。網絡語言是網絡上人們交流的一種特別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有很多形式,其中有英語單詞、漢語詞語、標語符號等等?,F實生活中網絡語言與傳統的語言形式存在一定的區(qū)別,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語言也在逐步形成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體系,同時,也在逐步穩(wěn)健發(fā)展,開始慢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其實我們所說的漢語言文學,就是中國人民的漢語言文化、節(jié)日習俗、思想情感、各類情懷的總體名稱,是中華民族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瑰寶。漢語文學也是一門具有重大傳播效力的學科,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倫理性原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語的發(fā)展與流傳促進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不斷發(fā)展。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的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時代背景,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學范疇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F如今,有很多外國友人都在學習漢語,漢語也在全球迅速流行起來。很多國家為了學習中華傳統語言文化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因為,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學說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需要依靠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來發(fā)揚光大。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宣傳漢語言文學,也出現很多電視節(jié)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其播出不僅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也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漢語言文化的喜愛之情。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學是備受重視的。
網絡語言是新時代網民交流的一種產物,相比于傳統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的不同點,網絡語言產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網民在網絡交流中的聊天效率,是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種交流方法。與人們的傳統交流方式不同,網絡語言具有簡單易懂的特點,是虛擬空間中存在的一種“方言”。網絡語言包括數字表達形式、字母表達形式、符合表達形式等。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先進,網民也越來越多,促使網絡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網絡語言的高頻使用給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帶來很多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漢語言文學以其強大的優(yōu)勢避免了很多侵襲,因此,漢語言文學如果不想在歷史長河中被淹沒,就需要我們正確地分析網絡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正確地使用網絡語言。
在網絡語言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表現出許多顯眼的特點。首先,變化速度飛快。人們使用的網絡語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不斷變化,也會隨著社會多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網絡語言具有多種社會特色。網絡語言在每個時代都具有濃厚的色彩和極其豐富的情感,這些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再次,網絡語言較為簡潔,網絡語言原始的作用是為了方便網民溝通而建立的,譬如用一些簡單的字母或符號代替一些復雜的內容,從而達到簡化的目的。最后,網絡語言受到大眾的吹捧。網絡語言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因為網絡語言有一定的趣味。例如,網絡用戶在聊天過程中可以使用網絡語言增加聊天的樂趣,更生動地表達聊天的內容。
隨著網絡語言的發(fā)展,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網絡語言更加容易學習,我們在關注網絡語言的同時,必須注意其對漢語文學的影響。想要使語言環(huán)境生動有趣,就需要人們在學習傳統漢語言文學的同時能夠客觀地使用網絡語言,盡可能發(fā)揮網絡語言的優(yōu)勢,結合漢語文學和網絡語言的優(yōu)點,保證兩種語言的健康發(fā)展。
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以各種形式傳播和交流中國文學。為了有效傳播中國語言文學經典,提升學生對傳統經典的體驗,教師可以依托網絡平臺為人們搭建各種有效的互動體驗平臺。利用公共圖書館和知名文學網站宣傳文學經典。使用各種社交軟件引導人們進行在線交流和討論,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中國語言文學經典,加強人們對經典的理解,讓中國語言文學經典煥發(fā)活力。
網絡語言作為新時代的熱潮,不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還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人們合理地使用,不僅可以讓網絡語言有更大的運行動力,還能使網絡語言與傳統文學相結合,形成前所未有的特色。一些網絡名詞相較于漢語言是簡便的,而且與漢語言表達的意思也是一致的。比如“520”代表“我愛你”等,這些簡單的網絡術語更容易表達,同時,也豐富了漢語文化的表達方式。隨著網絡術語的日漸豐富,也出現許多網絡流行語,例如,“爺青回”指的是我的青春回來了,“小丑竟是我自己”常用來自嘲和相互取笑,“干飯人”指的是奮力吃飯的一類人等,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樂趣?,F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快,很多人喜歡通過一目了然的方式來簡化事情,網絡語言可以讓人們對重要信息一目了然。網絡語言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簡潔,也促進了漢語言的發(fā)展。
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網絡語言促進漢語的發(fā)展,在某些地方方便了人們對漢語言的使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1)網絡語言具有不規(guī)范性。例如,網絡流行語“你造嗎”意思是你知道嗎?從字面上看這兩種表達方式的意思毫無聯系,這樣容易造成交流的不便,或者使人誤解原本的意思。(2)網絡流行語還存在錯別字的現象。對于正在學習的青少年來說,會對他們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誤導青少年對漢語言學習的正確性,嚴重的會影響青少年的人生觀及價值取向。
在漢語言文化中文學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本身是很有內涵的。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會完全聽不懂一些語言學專業(yè)課,即使看過一些書籍也鉆研不透,了解得很淺顯,比如語法分析和音韻學具有邏輯性,有一些專用的名詞和學科邏輯體系。要想在網絡上讓漢語言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好,就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漢語言文化網絡資源和宣傳體系。首先,對漢語言文化資源進行優(yōu)化,網絡平臺上一些年代久遠的、不符合當前傳統文化要求的、書中對文學歷史講解有缺陷的書籍可以進行酌情刪減,目的是為了防止一些人看到這些復雜難懂的網絡書籍之后,喪失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或者對漢語言文學產生錯誤的認知。不但要做出刪減,還要對缺少的書籍資源進行補充,書籍對應的課件也要進行優(yōu)化,以滿足普通人群對漢語言文化的學習需要。其次,針對漢語言文化的宣傳體系作出整頓,漢語言文學雖然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文學,但是由于趣味性比較低,許多人僅憑好奇心無法長久地學習漢語言文化,我們可以采用符合時代潮流的宣傳方式宣傳漢語言文學,比如采取“漢語言文學網絡征文競賽”的方式更好地傳播。
漢語言文學在網絡上傳播的時候,通常采用文字或視頻的形式,許多人在觀看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視覺疲勞,對漢語言文學失去興趣,學習漢語言文化實效性不高,無法深入地了解文化。我們可以采用兩種傳播方式擴大漢語言文化的傳播領域。(1)將文字、圖像和音樂融為一個整體進行傳播。在瀏覽網頁學習漢語言文化的時候人們會感到疲勞,插入音樂和圖像,可以增加漢語言文學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將一些復雜的專業(yè)術語和專業(yè)知識以音樂和圖像的形式展現給人們,學習時會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2)創(chuàng)立漢語言文學知識網站。這個網站是有權威性的網站,人們可以在網站上根據自己的喜好發(fā)表對漢語言文學的理解和認知。也可以將一些著名的書籍上傳到網站,這樣能夠節(jié)省人們尋找學習資源的時間,有了這個權威性的網絡溝通平臺,漢語言文學的傳播速度會呈上升趨勢,人們對此文化宣傳的滿意程度會達到最高。這個網站可以建設成集書籍信息、視頻教學、交際論壇于一體的漢語言文學網站。這樣的話人們面對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時會有一個獨特的良好的感受。
在漢語言文學中會學到一些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征,人們用現在的思維去思考以前的文章和以前的文學,思維會受到阻礙,況且中國的文學是在一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研究文學史也是漢語言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在網絡傳播的時候,應該用數字化的傳播模式,帶領人們去感受當時歷史對文學造成的影響,還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例如,我們將漢語言文學中幾個非常重要的專業(yè)知識劃分為幾個板塊,將這幾個板塊設置成幾個獨立的系統,當人們想了解此方面的知識時網站里面要出現推薦的內容,這個時候就要采用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確定正確的觀看方向,這種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用在向大家推送漢語言文學知識上,也可以根據用戶的身份信息,推送適合不同年齡段讀者的文學信息。
網絡用語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涉及現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方便了人們的交流,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的使用。但由于缺乏合理引導,網絡語言也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發(fā)展方向。隨著市場化的深入與互聯網的發(fā)展,一些不良的網絡語言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監(jiān)管,防止人們過度娛樂、盲目消費,防止人們接觸暗藏誘導性的網絡用語,促進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健康發(fā)展。